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232章 从他一生的作息来看,他就是个

第232章从他一生的作息来看,他就是个极度自律的人——!!(第1/2页)

乾隆在二十五岁继位,既不是过早稚嫩,也不至于迟暮之年,可以说正值壮年,精神与精力都处于巅峰。

六十年后,他又成功举行禅位大典,既留下了禅让的美名,又依旧牢牢掌控大权。

放眼古今中外,能有如此经历的皇帝,几乎屈指可数。

历史上,恐怕真没有谁比他的命更好!

最长寿、在位时间最久,还统治着历代以来疆域最辽阔、人口最多的国家。

再结合乾隆本身的能力……可以说,他就是两千年封建帝制演进后孕育出的最完美产物。

【乾隆的长寿,其实源自于他的自律。】

【虽然他在饮食起居上花费颇多,但仔细看,他的生活方式并不放纵,而是极为节制。】

【他一日只食两餐,清晨四点多便起身,先看书再用餐,上午批阅政务,下午两点再次进食。】

【乾隆尤好淮扬菜,以其清淡养生;几乎滴酒不沾。】

【不只是他,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同样不嗜酒,因认为饮酒伤身,且易误事。】

【乾隆对奢靡娱乐并无兴趣,唯一的消遣,不过是每年到承德打猎。】

【从他一生的作息来看,他就是个极度自律的人。】

【数十年如一日,早睡早起,规律养生,从不无故熬夜。】

【乾隆唯一的乐趣,就是来自于权力。】

【**的享乐,他并不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才是他真正的快乐。】

【对比明朝那些皇帝,就显得天差地别。】

隆庆困于后宫争斗六年而亡;朱常洛登基仅月余便崩。

明朝的皇帝们虽享乐颇多,然而大多英年早逝,许多三十余岁便见太祖,能活到四十的都屈指可数。

若他们能像乾隆这般自律,也未必不能延年益寿。

当然,乾隆并非无好。

他的爱好,从形式上看都颇为高雅。

比如作诗,或者鉴赏书画。

他喜欢给名迹题跋、钤印,由此得了个外号——盖章狂魔。

【此外,他也乐于评点历史,尤其爱为明末清初的人物与自家祖宗“正本清源”。】

【他的历史观、道德观自有其可取之处;只是艺术品味嘛,可以说几乎没有。】

【即他在位期间,平定或处理了十项重大事务,包括两次平定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平定金川。】

……

皇帝们看完乾隆的几个外号,纷纷沉默。

因为天幕竟然称他是最完美的皇帝!

这个称号,自然让不少帝王心中不服。

然而细细一想,又不得不承认,天幕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能在帝位上做到赏罚分明,不把责任全推给下属,已属难得;乾隆却将此发挥得更彻底。

听命而胜,是属下的功劳;听命而败,则是他的过错。

放眼古今,几人能如此?

……

大秦!

始皇帝微微颔首,发出由衷的感叹:

“这乾隆帝,确实有其可取之处。”

“为君者,当赏罚分明,方能激励群臣。”

“他不仅能识人,更能用人!实为难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2章从他一生的作息来看,他就是个极度自律的人——!!(第2/2页)

赏罚分明,本就是明君的本色。

始皇自认也能做到用人唯才,但作为帝王,难免被情绪左右,一旦压不住情绪,判断便会失真。

“况且,这大清吸取前朝经验,把一切皇权的威胁尽数清除。”

“可惜……终究还是亡了。”

始皇帝是大一统王朝的奠基者,他开创制度,却也因无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行。

而最初的制度,总会有许多漏洞。

自秦亡之后,历朝历代无不从前车之鉴中汲取经验,以延续自家国祚。

清朝,正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他们把历代灭亡的教训悉数吸纳,几乎将一切隐患清扫殆尽,让封建皇权走到了极致。

“父皇所言甚是。”

“我大秦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父皇开国,又无经验借鉴,制度自然不够完善。”

“如今我们却能从天幕中吸取经验!”

扶苏眼神熠熠生辉。

大秦最大的问题,就是开创者的劣势。

当年缺乏经验,如今有了天幕视频,情况便不同了。

一来,帝王之间可直接交流,从中获取宝贵的信息;

二来,还能通过视频窥见后世各朝制度,择其优长,稍作改动便能借用。

毕竟这是几千年来无数智者不断打磨、完善的成果,比秦朝草创之制要周全得多。

“嗯,言之有理。”

“朕也欲与天幕中的诸帝深谈。”

始皇帝轻轻点头。

他承认,大秦吃亏在生不逢时。

十余年光景,还来不及打补丁,就已被推翻。

但若能参考后世制度,便能直接取长补短。

只是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帝国初创,天下未稳,若贸然改制,反生大患。

此举,应当循序渐进,徐徐图之。

始皇心中暗下决意:大秦的脚步该放缓,由他与扶苏两代人合力,足以让大秦基业稳固!

……

汉武帝时期!

说到识人、用人,汉武帝刘彻不逊于任何人。

当年一个马奴,被他拔擢成大将军;长安顽童,成了叱咤漠北的冠军侯。

刘彻的眼光,何其独到!

“这乾隆帝,知人用人皆属上乘。”

“尤难得的是,他虽居深宫,却能凭奏折洞察前线局势。”

“此等本事,连朕都未必做得到。”

汉武帝对太子刘据缓缓说道。

在他执政的年代,几乎整日征战。

他与乾隆一样,从未亲历前线,只能依靠消息传递判断战局。

而将领如卫青、霍去病,常常率军深入数百上千里,消息迟滞严重。

要靠这些延迟的信息来分析前线,何其艰难!

若论军事成就,汉武帝与乾隆可谓旗鼓相当;

若论军事才能,却难分高下。

毕竟两人相隔两千多年,所处环境迥异。

但毋庸置疑的是,乾隆确实是清朝最懂军事的皇帝,而且没有之一。

他的谕旨、圣批、奏疏几乎完整留存,足可见证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