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241章 不论俸禄高也好,低也罢,该贪

第241章不论俸禄高也好,低也罢,该贪照样会贪!这便是人性!(第1/2页)

在京城里做官,花销可不是小数目。

若是在京里没有自家的宅邸,总得租个院子吧?起码得有个落脚的地方。

否则身为朝廷命官,却连个府第都没有,传出去岂不成了笑话?!

出行时也得坐轿子吧?

府中还得有些仆役婢女伺候吧?

这些都需要花钱。

平日同僚之间还要走动应酬,这笔开销同样不少。

更不用提人情往来之事,处处都得花银子。

因此,对于京城的官员们来说,朝廷给的俸禄根本不顶用。

要说朱元璋定下的俸禄,虽说没法让官员们奢侈挥霍,但维持基本生活倒也勉强够。

可问题在于,这些高居庙堂的大员们,总不能只满足于温饱吧?

俸禄有限,若是伸手贪腐,又面临极其严苛的惩处,甚至掉脑袋的危险。

于是乎,这满朝文武常常活得别扭而压抑。

但碍于朱元璋的威严,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如今太子朱标把话挑明摆上了台面,群臣自然是心花怒放。

要是能稍稍提高些俸禄,那便再好不过!

朱元璋听完朱标的奏言,并未立即回应,只是装作沉吟的模样。

其实朱标想说什么,他心里早有数——

无非是关于提高薪俸罢了。

不过朱元璋也早已看透:

不论俸禄高也好,低也罢,该贪的,照样会贪。

这便是人性!

规章法度能拦得住人心的贪欲吗?

能压制住那如洪流般的**吗?

不能!

唯有让这些人心生恐惧,连起贪念都不敢,那才是真正的办法。

因此朱元璋一登基,便对贪腐之人施以重刑!

可即便如此,仍难挡那些人心底的贪欲。

朱标显然也明白父皇的心思,可他仍旧开口劝谏:

“父皇,大明官员的俸禄,确实低了些。

开国初定时虽几经调整,但仍有不少人生活艰难。

若能仿效雍正帝设立的‘养廉银’,或许会有益处。”

朱元璋斜睨了儿子一眼,沉默许久,这才缓缓点头:

“这养廉银,确实是个法子。

大明也能试着推行。”

他虽不指望这养廉银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终归也不是全无益处。

至少能让一些确实清苦的官员松口气,

也能多少减少贪墨的发生。

至于那些大贪大恶之徒,断然不会因一点银子就收手。

因此,推行养廉银的同时,

依旧要延续他以往的铁血手段——

对贪官污吏,必须严惩不贷,示众以刑!

双管齐下,才见成效。

见父皇点头,朱标脸上不由浮现笑意。

殿中群臣们也都暗暗舒了口气。

尤其是那些真正清廉的官员,更是如释重负。

能稍添一些银子,他们的日子总算不用再捉襟见肘。

……

永乐时期!

“嗯,虽非我族,但也是个明君。”

“这些举措,的确利国利民。”

“难怪能列入历史十大帝王之列。”

朱棣淡淡一语,不以为意。

雍正能登榜,倒也算名至实归。

不过他更在意的,却是自己能否榜上有名。

我永乐大帝的江山,虽说是靠刀枪夺来,

但为国为民所做之事,可不少!

怎会没资格登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1章不论俸禄高也好,低也罢,该贪照样会贪!这便是人性!(第2/2页)

念及此处,他回首望向朱高炽,开口道:

“你觉得雍正的这些法子,能否在我大明施行?”

朝中政务,多由太子朱高炽操持。

十余年来,名为太子,实则早已替父治国。

谁让老爹整日征战沙场呢?

朱高炽沉思片刻,郑重答道:

“或许可行。

我会与杨士奇等人商议,再递奏一本。”

朱棣点头,指尖轻轻一敲:

“嗯,要快。

北方战事拖不得。

开源节流,齐头并进。”

说到底,朱棣心里只盘旋着两个字:

打仗。

……

嘉靖时期!

嘉靖对雍正的举措极感兴趣。

尤其是那些“敛财”的办法!

毕竟,他这位大明的真·户部尚书,最在乎的便是银子。

他纵容严嵩等人,以默许换分账,

那些钱归根结底还得流入他手。

可若不借助严嵩,要想顺利收钱,岂能如此容易?

大明与大清终究不同,

不是所有的招数都能照搬。

嘉靖凝望天幕片刻,心中却涌起几分怅然。

当年,他也曾立志要做大明的中兴之主。

可不知从何时开始,那份雄心逐渐消磨殆尽。

如今,他不过是一个居于幕后,高坐庙堂的孤独帝王。

究竟是何时?

是自行宫烈火之夜?

还是那场几乎命丧宫女之手的噩梦?

嘉靖深深吸气,压抑的长叹,在静室中回荡……

……

康熙时期!

“嗯?!”

康熙在看到雍正的政绩时,眼神顿时一亮!

然而,那抹光彩很快暗淡下去。

说到底,老四做的这些,不过是在替他收拾烂摊子。

康熙回顾自己的一生,前半段可称圣主无愧,功勋赫赫,丰碑可立。

可到晚年,他却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皇子间的夺嫡之争,他不是不知,可心力交瘁,再难插手。

财政亏空如毒瘤一般深埋帝国肌体,挥之不去。

贪腐之风盛行,官吏们在宽纵下肆意搜刮民脂民膏。

而康熙仍执着于那一套分配体制,不愿调整,哪怕弊病早已昭然若揭。

这既是权力集团内心不安的投影,也是他垂暮之年的无奈写照。

外敌威胁亦如影随形,而他应对起来愈发乏力。

晚年的康熙,常常泪流满面。

那是一种无奈、孤独、又无力的痛。

这就是命啊!

纵是圣君,也终将迎来衰暮。

他此刻,就像一头老去的猛虎,虽仍有利齿与利爪,却已不复往昔锋锐。

再强横,也挡不住岁月侵蚀!

康熙并非看不见帝国的问题。

若天再给他二十年,他定要一一清剿!

可惜,他已没有这样的时间了。

悲凉过后,康熙看向不远处的四阿哥。

眸中满是欣慰。

幸好,他康熙没有看错!

老四果然是有能之人,当得起那句评价——坚刚不可夺其志!

在他身后,雍正将那些顽疾一一清理,让大清焕发新机。

康熙心底陡然涌上一股畅快。

“好!做得好!

前赴后继,代代如此,大清何愁不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