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243章 公卿,皆我同列,不得侵凌!朝

第243章公卿,皆我同列,不得侵凌!朝市府库,不得掠夺!!(第1/2页)

老朱对宋太祖赵匡胤,可谓心服口服。

更何况大明的法统渊源,最初也承接自宋!

就连几位清朝的皇帝,也对赵匡胤赞誉几句。

听到老朱等人的褒奖,赵匡胤顿时腰板一挺,整个人神采焕发。

果然,人逢喜事精神爽!

紧接着,天幕缓缓放映出宋太祖赵匡胤一生的功与过。

【宋太祖赵匡胤,小名香孩儿,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的开国皇帝!】

【赵匡胤早年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自此投身军旅;至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军讨伐北汉、南唐,屡立战功。】

【柴荣病重之际,他被擢升为殿前都点检,掌握禁军最高兵权。】

【显德七年,奉命抗击北汉与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逼迫后周恭帝禅位。】

【同年,赵匡胤正式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北宋。】

【在位期间,他采纳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

【遣将镇守北境防御辽、北汉,同时调主力南征,】

【先后灭荆南、武平、后蜀、南汉与南唐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针对唐末以来藩镇坐大的弊端,他两度“杯酒释兵权”。】

【在逐步削夺将领对禁军的掌控;设立枢密院与三衙相互牵制。】

【调各地精兵充实禁军,以削弱节度使;】

【施行禁军更成法,严禁将领专权;】

并推行精兵制度,加强训练,整肃军纪;】

【同时在统一战争期间,重整文武关系,改革官制,强化中央集权!】

毫无疑问,赵匡胤最大的成就,便是终结五代十国的混乱,奠定了宋朝的基业,并完成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他彻底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达两百余年的诸侯割据、军阀混战。

尤其是在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指引下,先行平定了南方诸多割据政权!

赵匡胤的能力毋庸置疑。

毕竟,他可是能被后世与秦皇、汉武、唐宗并列相提的帝王,又怎会差?

只不过他的手段太过高明,往往显得平淡无奇,让后人甚至觉得一切顺理成章。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正是如此。

论武力,赵大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一等一的存在!

他是五代第一猛将,曾有正面突入万军,从中擒获敌主将的记录!

南征南唐、北讨北汉,他多次亲为先锋,立下赫赫战功,官职一路飞升。

自创的“太祖长拳”更是流传百世。

说他是历代皇帝里武力值最高的,丝毫不为过!

而在文治方面,他更是令人瞩目!

在那个动荡年代,赵大的文治可谓开天辟地。

他推行财政与军务分离、建立禁军厢军乡兵体系;实行五等户划分,贫富分开纳税;

编纂《宋刑统》,尝试司法独立;

设立官学、州学、县学三重体系推动教育普及;

科举考试“糊名”,避免关系网渗透;设常平仓,储粮赈灾!

这些改革看似循序渐进,实际上在短短一代之内——

就压制了五代十国的乱象,并在此基础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3章公卿,皆我同列,不得侵凌!朝市府库,不得掠夺!!(第2/2页)

这为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与教育绘制了总纲!

至于武功,那更是无可置疑。

他在位不过三年,就攻取一百余州!

那句“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军州都姓赵”,绝非虚言!

提起赵匡胤,人们总会想到那些绕不开的符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这些事件几乎已经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连。

五代十国,本就是属于武夫的舞台。

“黄袍加身”这一幕,其实多半是赵匡胤自导自演。

这就是五代十国的本质——军阀政治!

根本谈不上什么正统传承。

谁拳头硬,谁就能称王称霸。

而赵匡胤虽有借柴氏孤儿寡母之机的嫌疑,但在当时乱局里,这已是最优的抉择。

这场兵变没有血流成河,也无刀光剑影,更没有焚城屠戮。

在那个注定不眠的夜里,政权却以这样平静的方式完成了更替!

当时的士卒们或许并不在意。

毕竟五代十国的年代,这样的剧本屡见不鲜。

他们只当这是又一位军头的崛起罢了。

可当赵匡胤披上黄袍的那一刻,他的枭雄本色彻底展现。

他只说了三句话:

“太后、主上,我北面事者,不得惊扰!”

“公卿,皆我同列,不得侵凌!”

“朝市府库,不得掠夺!”

简短三言,却字字铿锵,流露出他胸中宏愿。

赵匡胤要建的国,不再是靠乱军残杀支撑的秩序,

而是以武力为基,以理性为骨,开启新篇章,超越那个混沌的时代!

将士们被他的气势折服,齐声呼应。

这“约法三章”,正是他平定乱世的誓言。

五代十国,是人人口中的“乱世”。

可究竟乱到了何种境地?

举一例,便能窥见那群军阀的疯狂。

——吃人。

这里不是修辞,而是字面意义。

在五代,武人食人的现象屡屡发生,且理由各异。

首当其冲的便是饥荒。

在古代,灾年食人时有耳闻,五代亦难幸免。

这是唯一能得到些许理解的情况。

其次是“军粮”。

城池被围百余日,外援不至,便有军士食百姓,百姓食军士的惨状。

虽说“以人为粮”带有“人在城在”的悲壮意味,但在人伦角度,实难接受。

更骇人的是,连皇帝也以食人为乐。

南汉帝王便曾以此震慑百姓,以极端的恐怖维系统治。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荒诞的理由。

有人吃敌人以鼓士气,有人以此笼络军心,更多的则是纯粹的嗜好。

对,他们吃人只是因为“爱吃”。

既无宗教,也无饥饿,仅是对血肉的病态沉迷。

这种疯狂的人性溃败,纵观华夏数千年,仅在南北朝与五代集中出现。

而这股风气,一直延续至北宋初年。

赵匡胤不得不下旨,严令禁止。

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已**至何种极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