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88章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而顺利登上皇

第88章如果朱标没有早逝,而顺利登上皇位——!!(第1/2页)

天幕继续说道。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而顺利登上皇位——】

【那么大明的历史进程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政治、军事到文化,再到国家运势,都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这段天幕视频开篇便详细探讨了朱标去世的原因,以及若采取何种措施能避免这一悲剧。

朱标的突然离世,极有可能与他多年的疲劳过度以及沉重的心理负担息息相关。

如果能从这些方面着手调节,或许能够避免他早逝的命运。

这一段让老朱看得格外入神。

“原来是标儿太累了。”

老朱心中不禁感慨。

看来今后,许多事情我得更加上心,不能让标儿一个人过度劳累了。

“标儿,今后一定要注意身体,若有不适,随时让太医来诊治。”

老朱语气严肃地对朱标说道。

朱标苦笑着点了点头,答道:

“听父皇的。”

朱标自然不希望早逝,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过度操劳而死。

看来,未来确实该多休息了。

自从胡惟庸案件之后,父皇便不再设宰相,并且明确告诫后代不再设立宰相之职。

这一决定虽然增强了皇权,但也使得皇帝的工作压力剧增。

作为大明常务副皇帝的朱标,必然也承担了更重的工作负担。

“有没有什么方法,在没有宰相的情况下,提高朝政效率?”

朱标沉思着,似乎陷入了深思。

【政治上,从“重典治国”到“宽通平易”——】

【朱标从小便受儒家经典熏陶。】

【主张“过犹不及”,反对过于严苛的法律制度。】

【这与朱元璋的严酷治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他监国期间,他多次劝谏父亲减轻对官员的处罚。】

【甚至曾为老师宋濂求情,免去其死刑。】

【朱标继位后,继续贯彻这一理念,推行宽政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

【如果朱标继位,减少严刑峻法会极大改善大明初期的政治矛盾。】

【同时许多有能力的官员能够继续为朝廷效力,推动政务的稳定与发展。】

太子和父皇的治国理念明显不同,整个朝廷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现如今,父皇果断无情,执行政治上的清洗毫不手软。

甚至有时因一丝律法违犯就会下重罚。

然而,太子的行事风格则显得更加宽容仁爱,主张温和处理争议。

若太子继位,新的法度和政治气候必然会发生变化。

朱标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确实如此,父皇时常对官员处罚过重。

等他继位后,必定会重新审视并修改那些过于严苛的律法。

【朱标若未死,洪武时期的许多功勋将领也会得以保全。】

【朱标具备驾驭这些重要人物的能力。】

【他与许多将领关系亲密,这些将领也将成为他稳固皇位的重要力量。】

【在朝堂之上,文官和武将之间的平衡将更加和谐。】

【朱标会避免文官集团过度壮大,防止其势力对皇权产生威胁。】

【朱标深知文治的重要。】

【他将赋予文官更多的政治地位。】

【尊重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

【而武将则专责边防和军事事务。】

【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得朝堂不至于偏向任何一方势力,避免党争激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8章如果朱标没有早逝,而顺利登上皇位——!!(第2/2页)

【同时,这也将避免大明帝国进入如后来的“易溶水”之局。】

听到这里,大家都深陷沉思。

是啊,父皇晚年为了扶植孙子朱允炆,几乎将那些开国功臣——

除去,特别是很多有功的武将。

这也导致了朱允炆继位后,面临了无人可用的窘境。

特别是在应对燕王之乱时,缺乏得力的将领。

然而,这一举措还可能引发另一个严重问题。

那就是,文官集团的权力可能会过于膨胀!

无论在任何朝代,武将与文臣始终处于相互制衡的关系。

然而,在大明初期,朱元璋大规模清洗武将集团,导致其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这一变化带来了文官集团的迅速崛起和膨胀。

一旦这种权力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持续,必然会引发一连串的政治危机。

不过,在当时,这些问题还未显现出来。

看到这一段,嘉靖的脸色不禁沉了下来。

老朱则显得困惑不解,听到最后的那句话时,满脸疑虑:

“明朝皇帝易溶于水?”

“这是什么意思?”

他心中疑问重重。

【藩王与朝廷的关系和谐】

【朱标待人宽厚仁爱,在藩王中威望极高。】

【如果他执政,面对藩王的问题,他会采取更加谨慎与温和的态度】

【朱标会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加强中央对藩王的控制。】

【诸如限制他们的军权,增强对其的监督等。】

【但同时也会保障藩王的经济利益和一定的政治地位】

【藩王们因尊敬与信任朱标,也会乐意接受这些改变。】

【避免与中央发生直接冲突,从而维持藩王与中央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有助于明朝政治的稳定与统一。】

朱允炆当年推行削藩政策,并非没有道理。

大明初期的许多王爷确实拥有过于强大的权力。

尤其是九大塞王,各个都是实力不容小觑的存在。

例如宁王朱权,他掌控着“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巨大兵力。

燕王朱棣更是握有“节制沿边士马”的重权!

老朱当时的初衷,是希望自家子孙能稳固大明江山,拱卫国土。

然而,这一策略却成了朝廷统治的重大阻碍,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因此,无论谁继位,这种藩王的权力必然要削弱。

朱允炆削藩过于急功近,且过于强硬,手段让许多人难以接受。

而朱棣其实早已明了这一点,所以他在最初并没有反叛的想法。

在靖难之变之前,朱棣已经主动交出了兵权,将世子送到京师做人质。

甚至连王府也完全交给了朝廷控制,几乎是采取了卑微的投降姿态。

但朱允炆依然心存疑虑,不放心这个四叔,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变。

然而,如果是朱标来处理削藩问题,那局面将完全不同。

朱标拥有无与伦比的威望,所有的弟弟们都会愿意听从他的话。

另一方面,朱标的做法显然不同于他的儿子,手段远没有那么冷酷无情。

在天幕的视频中,身穿明黄色龙袍的朱标——

此刻已经继位成为大明的第二任皇帝。

而坐在他对面的,是刚刚回京述职的燕王朱棣。

兄弟二人如同往昔,围坐在同一桌前,轻松地喝着酒。

“老四。”

“我打算削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