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82章 建文实在是无缘天命!连天都在帮

第82章建文实在是无缘天命!连天都在帮我们,难道他能赢?(第1/2页)

朝中的大臣们各自心思涌动,却又不敢明言。

毕竟太子朱标依然健在,谈论将国政交给燕王的时机还显得过早。

然而,尽管妖风的助力不可忽视,燕王的军事指挥才能同样不可小觑。

若非如此,凭借几万士兵,又怎能在朝堂的重重压力下,硬生生撼动几十万大军?

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正在受挫的燕王。

谁能料到,那个曾经顽劣不堪的皇子,竟能在未来获得如此成就?

朱标静静望着天际,心中充满了沉思。

若有一天,自己真的不在人世,这天下,能否交给四弟呢?

至少,燕王能够避免战火,百姓也许能迎来一位能干的皇帝。

然而,朱标心中仍然难以放下对四弟未来治国的忧虑。

朱允炆,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从他屡次听从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便可见一斑。

若不是他削藩过于急功近利,靖难之役便不至于爆发。

朱标叹息一声,心中为雄英的早逝感到惋惜。

……

永乐年间。

朱棣面带微笑,语气中带着些许感慨:

“连续三场大风,给了我们极大的优势。”

“若无这天命相助,靖难之役也不会如此轻松取胜。”

朱棣心中满是波澜。

连着三次大风的到来,他相信这无疑是天命的指引,非人力所能为。

这一信念,更加坚定了他登基的决心。

“这皇位,注定是你的!”

金豆子在一旁激动地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信心。

“建文那小子,实在是无缘天命。”

“连天都在帮我们,难道他能赢?”

向来以军功自豪的金豆子,这次也忍不住开口——

感慨这三场风的诡异和神奇。

仿佛上天都在站在他们这一方,倾力相助。

“还记得父亲送回来的那面帅旗,真是令人震撼。”

朱棣眼神深邃,回忆起当年那一幕,似乎依然历历在目。

朱高炽并未亲自参与那两次激烈的战斗。

但他见过从战场上送回的那面军旗。

心中不免升起一丝惊惧。

那面旗帜被箭矢射得如同刺猬一般,布满了孔洞!

这足以体现那些战争的残酷与惨烈。

直到今天,那面旗帜仍被妥善保留在朱棣的府中,作为警示后人之物。

朱棣缓缓点了点头,轻声说道:

“是啊。”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要不是建文那个小王八蛋下的命令,恐怕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已经留在了战场上。”

说到这里,朱棣不由自主地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

“那个小子,既想要我的命,又不愿意背上杀叔的名声,哪有那么轻松的事情?”

他轻叹一声,继续道:

“我一人独闯盛庸的军营,他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靖难之役的前期毫无疑问是极为艰难的。

但在那三场妖风相助后,朱棣终于稳住了自己的位置,甚至占据了一些优势。

“不过——”

朱棣话锋一转:

“老和尚的计策也帮了不少忙。”

“如果一直这样与朝廷僵持下去,迟早会败下阵来的。”

朱高炽等人明白朱棣口中的“老和尚”指的是谁。

他们眼中闪过一丝认同的神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2章建文实在是无缘天命!连天都在帮我们,难道他能赢?(第2/2页)

黑衣妖僧,姚广孝。

姚广孝无疑是朱棣的得力谋士和第一功臣。

自从他劝朱棣起兵以来,他便屡屡献计献策。

而最终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为燕王朱棣送上了一顶白帽子,助他顺利登上了皇位。

在靖难之役中,姚广孝的贡献不容忽视。

尽管朱棣麾下拥有张玉和朱能等猛将,战场上屡屡取得胜利。

但真正帮助他获得战略优势的,却是姚广孝的智谋。

姚广孝不仅为朱棣提供了多次关键的策略。

也策划了整个行动的框架。

虽然他鲜少亲临战场。

但他的决策影响了整个战局。

尤其是后来的胜利,几乎都得益于姚广孝的谋划。

在战斗中,朱棣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许多决策都要依赖道衍和尚的智慧。

即便如此,姚广孝从未亲自参与血战。

然而他独具眼光的大计为朱棣的靖难之路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支持。

正是凭借这些策略,朱棣最终才有可能成功夺取帝位。

在夹河之战之后,尽管朱棣一度占据了上风。

但与朝廷的对抗却依然没有分出胜负。

战争持续拉锯,若再如此下去,燕军迟早会被拖垮。

正当此时,姚广孝献出了关键性的建议。

“我本打算暂时休整一阵,整理军备。”

朱棣回忆道:“但老和尚劝我直取京都。”

“若不这样做,靖难之役将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他说着,语气充满感慨。

朱棣深感怀念那个不像和尚的老和尚。

他知道,若非道衍大师的决策,他的命运恐怕也难以如此顺利。

姚广孝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多次为朱棣出谋划策,功勋显赫。

然而,他却拒绝了所有的荣华富贵。

最终选择脱尘修佛,远离尘世的纷扰。

“确实,多亏了道衍大师的计策,才能帮助我们家得天下。”

朱高炽感叹道:

“尤其是北平一战,他的智慧,功不可没。”

……

天幕画面继续播放。

靖难之役,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白沟河、夹河、藁城等战斗之后,燕军士气高涨,连续得胜。

相对而言,朝廷方面则损失惨重,必须改换战术。

正面战场虽然有所缓解。

但双方开始通过反间、间谍活动等间接手段展开较量。

此时,靖难之役已持续了两年多。

尽管燕军频繁取胜,但由于兵力有限,难以巩固之前的成果。

许多城池也因无法长期守卫而不得不放弃。

燕军实际控制的区域,仅限于北平、保定和永平。

就在此时,姚广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他主张绕过山东,不与盛庸、平安等人纠缠。

而是迅速南下,直取京都。

姚广孝推测京都守军不强,一旦出其不意,定能攻占。

他的建议让朱棣的眼前一亮。

尽管朱棣犹豫过一阵。

他很快就意识到这场战斗如果再拖延下去,对他而言只会更加不利。

最终,朱棣决定采纳姚广孝的计策,带领大军直奔京都。

“好!”

朱棣果断下令,决定南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