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68汉武帝认亲

秦汉传奇 68汉武帝认亲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却说景帝三十二岁时即位,在位十六年,寿仅四十八。这年正月甲子,驾崩于未央宫,二月葬于阳陵。后人言文景之治,其实景帝远不如文帝,不过安静节俭与民休息,尚不失为守成之主。

景帝既崩,太子刘彻即位,年甫十有六岁,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王氏为皇太后。武帝未即位时,已娶长公主女陈阿娇为妃,此时尊为天子,当然立陈氏为皇后。金屋藏娇,好算如愿。

如果说武帝与陈阿娇仅仅是一场皆大欢喜的政治交易,刘彻和陈阿娇日久生情,真的产生了爱情也不无可能。但是在刘彻即位后的一件事却彻底暴露了两人之间的关系。根据记载,长公主刘嫖在刘彻即位后,经常向刘彻索取金钱,而陈阿娇也对刘彻极为骄横,刘彻对此十分不爽。史书记载此时的太后,也就是当初的王夫人对刘彻说了这样一句话:

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耳,宜深慎之!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刚即位,咱们娘俩在这朝堂上还没有人支持,太皇太后又不喜欢咱俩,今天你再得罪了长公主,那就坏了。女人家都好哄,你要谨慎些才对。汉武帝听了母亲这番话之后,又开始取悦长公主和陈阿娇母女了。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汉武帝还是他的母亲王娡,对于陈阿娇都谈不上喜爱。要不然王娡劝自己的儿子时应该提当初情谊,谈夫妻帮扶,而不是说得罪不起人家。

我们都明白,一场不平等的爱情或婚姻,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汉武帝稳定朝堂之后,果然就开始冷淡陈阿娇了。

话说武帝即位之后,虽然亲理政务,但因在位日浅,年纪尚小,一切用人行政皆须禀承两宫太后,自己不得专决。王太后是他母亲,还好说话,祖母窦太后却难于奉承。如今欲用田蚡为相,忽又想起一人未免有些妨碍。此人是谁?原来就是窦婴。论起田蚡与窦婴,同是外戚,一为皇太后之弟,一为太皇太后之侄,彼此不相上下。但窦婴在当日朝廷中算是著名的勋旧大臣,田蚡资格名望都不及他,况景帝在时,窦太后久欲其侄为相,说过数次,无奈景帝不用。如今武帝若用田蚡不用窦婴,明明是袒护母家,忘却祖母之亲,未免有拂太皇太后之意,以此迟疑不决。后又想起太尉一官本与丞相平等,自七国平定后此官久废,不如复置太尉,二人同时并用也觉公平。但谁为丞相谁为太尉,一时尚未决定。此时却有一人姓籍名福,常在田、窦两家为宾客,得知此种情形,心想必须调和二人地位,免得互相竞争伤了感情。于是想得一法来见田蚡道:“魏其侯尊贵已久,素为天下人望所归,今将军初次用事名望较逊,主上若命将军为相,将军必须让与魏其侯。魏其侯为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与丞相一体尊贵,将军又有让贤之名,岂非一举两得?”田蚡依言,便将此意告知王太后,太后转达武帝,武帝之意遂决,于是下诏拜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

窦婴与田蚡皆好儒术,二人既为将相,遂一同推荐儒生二人,一为赵绾,一为王臧。武帝拜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代人,王臧兰陵人,两人少时都跟申公学诗。两人既得进用,便建议武帝聘请其师申公到来。窦太后素重黄老,见此举动已是不喜。窦婴又建议列侯各自就国,如有行为不法者,立即举奏除其属籍。

当时列侯多为外戚,有的还娶公主,大都不愿就国。又怕窦婴奏他过失,遂争向窦太后前毁谤窦婴,窦太后更加不悦,对于武帝所行政务每多阻止。赵绾便向武帝奏道:“依礼妇人不预干政,陛下躬理万几,遇事当自由决断,臣请自今以后,不必向长乐宫奏事。”武帝迟疑未决,却被窦太后闻知,窦太后借此发怒,责备武帝道:“此二人欲学新垣平,汝年少无识为其所欺。”武帝被责,只得将赵绾、王臧下狱讯办,二人在狱中自杀,于是所有建议一律作罢。

武帝自从赵绾、王臧自杀后,一切用人行政,皆受制于太皇太后,自己不得施展,遂于建元三年八月出外微行。其时正在秋中,天朗气清,武帝每次微行必至夜静始出,次日薄暮方才还宫。武帝改换服装,带同诸人出宫,无拘无束,任意游行,或入里巷观察风俗,或到田野驰聘射猎,心中十分快乐。后来愈加畅意,每出竟令预备五日粮食,流连忘返,只因上有两宫太后,照例五日须到长信朝见一次。武帝最怕祖母窦太后,如今瞒她出外,到了朝见之日必须回来,以免查问起来遭她责备。

还是在刘彻被封为胶东王时,有一个韩姓少年,生得聪明伶俐,眉清目秀,简直似美女一个,所以取名叫嫣。刘彻与韩嫣同学读书,甚是亲密。

胶东流行蹴鞠,这少年韩嫣蹴得一脚好鞠。渐渐地,刘彻也喜欢上蹴鞠了。一有空闲,便让韩嫣約上几人,找个地方蹴鞠玩耍。

刘彻即位后,仍然将韩嫣带在身边,不离左右,有时还同寝于御榻之上。到底汉武帝是喜欢美少年?还是喜欢蹴鞠?惜史书无记载。

这日他们蹴鞠之后,路过一个酒肆,大家嚷着要喝酒。汉武帝说:“好吧,我来请客。”

这店家瞧见他们带的鞠不知何物,以为里面装着金银。遂起加害之心。幸好他家的女儿见武帝相貌非凡,她又对其中一个少年甚是喜爱,就偷偷将他父亲准备的毒酒换掉,使汉武帝一行免遭毒害。当这帮少年走后,她偷偷跑出门来,从后面追去。

汉武帝他们发现有一少女在后面紧跟,不知为何,便停了下来。等那少女走近,便问道:“你跟着我们做什么?”

她并不搭话,只是瞅着一位少年,眼中脉脉含情。汉武帝看出其中有蹊跷,又对她说:“你叫什么名字?有事但说无妨,我可以给你作主。

这少女说:“我叫杨娇娥。”接着她就把父亲欲行加害,她如何换酒,怕挨父亲责打,以及喜欢其中一少年的事说了出来。

汉武帝问:“你喜欢哪一个呢?”

少女指着一位少年面含羞涩说:“就是他。”

汉武帝一看,少女手指的那个少年就是韩嫣,长得膀阔腰细浓眉大眼。再仔细看这少女,也模样俊秀聪慧可爱。两人很是般配。汉武帝便说:“这好办,此事由我作主。选择吉日为你们二人成婚。”

韩嫣说:“婚姻大事,当有父母作主,否则不孝。”

武帝问:“你不喜欢她?还是觉得她配不上你?”

柳斗说:“俺喜欢。”

武帝说:“你喜欢就好,你父母那里我去说。”

三日后,韩嫣和杨娇娥真的结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却说王太后进宫前曾嫁金王孙,两人生有一女,名叫金俗。王太后既嫁金氏,复被其母臧儿送入宫中,得幸景帝,立为皇后。金家深讳此事不敢泄漏。及武帝即位,金王孙已死,金俗嫁为民妻,武帝全然不知此事。王太后心念此女,但自己又不便明言,金俗更不敢认亲。韩嫣得知后向武帝备述始末,并言金氏家在长陵。武帝愕然道:“汝何不早言?既有这个母姊,应该迎她入宫一叙亲谊。”当下遣人至长陵,暗地调查,果有此女,当即回报。武帝十分高兴,吩咐备齐车驾自往迎接。武帝乘坐御车,一班从官卫士扈驾起行,千乘万骑簇拥着出了横门,直向长陵而去。

长陵系高祖葬地,距都城三十五里,立有县邑徒民聚居,地方却也热闹,百姓望见御驾到来,以为是就祭陵寝。谁知车驾却由通衢转入小市,大众见了不知何故,人人心中惊恐,所过之处一律关门闭户。武帝车驾到了小市西边,将入金氏所居之巷,巷门早被人民关闭。先驱官吏呼唤不开,便用强力将门打破,车驾得入巷中,直到金氏门前才停住。武帝怕金氏不知来由逃走,先命武士将其居屋前后围住,然后才让近侍传呼金氏出见。

当日金氏坐在家中,忽见来了无数武士,将前后门团团围住,一家人惊慌失措,不知犯了何罪,以致官府派兵来拿,吓得人人发抖,一时各自躲避。近侍入得门来,静悄悄的并无一人,于是到处搜寻,到了内房留心观看,似乎床下有人藏匿,遂一手将她拖出,却是一个妇人,问明即是金氏。此时金氏面无人色,身体软做一团蹲在地上。近侍见了甚是好笑,也无暇与她明言,两人将她挟住走出门外,到了武帝车前才将金氏放下,令其拜谒。金氏魂飞天外不知如何是好。武帝一见金氏,呜咽与语道:“大姐何必这般胆小躲入里面?请即起来相见!”金女听得这位豪贵少年叫她大姐,不知是何处弟兄。不过看他语意缠绵料无他患,于是徐徐起立。武帝便命人将她载入副车一同回去。

金氏上了副车,回想适才情形,恍如做梦一般。家中人等见此情形,方知天子特来迎接其姐,人人心中转忧为喜,自不消说。

金氏进了皇城,看不尽的亭台画阁琼楼玉宇,曲曲弯弯走进一座华丽的宫院。过一会儿.一群珠翠环绕、身穿五彩衣裙的宫女把她引进里面,只见上首坐着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妇人身边站着去长陵迎接她的少年皇帝。金氏心领神会急忙跪下,口称:“母亲在上,请受女儿一拜。”

见到一别二十多年的亲生女儿,皇太后又悲又喜,母女相抱大哭一场。收住悲声后,太后问起前夫金王孙的情景,知道金王孙自从妻子入宫一去不返之后,曾去找岳母臧氏评理,又去官府告状,自然是无人理会,他最后只得忍气吞声作罢。后来金王孙不曾再娶,把女儿抚养成人,于前几年病故。金氏无兄无弟,招赘一个夫婿进门,生有一子一女,只是家境贫寒度日艰难。太后听了又伤心起来。

母女正在泣叙,武帝已命内监传谕御厨速备酒肴,顷刻间便搬入宴赏团圆。太后当然上坐,姊弟左右侍宴,武帝斟酒一巵亲为太后上寿,又续斟一巵递与金女道:“大姐今可勿忧,我当给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甲第一区,俾大姐安享荣华,可好么?”金女当即起谢,太后也很喜欢,顾语武帝道:“皇帝亦太觉破费了。”武帝笑道:“母后也如此说,臣子如何敢当?”说着又各饮了好几杯。武帝又进白太后道:“今日大姐到此,三公主也应相见,愿太后一同召来!”太后连声称善,武帝即命内监往召三公主去了。

太后见金女服饰粗劣不甚雅观,便借更衣为名,叫金女一同入内。俗话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金女随入更衣,由宫女替她装饰,搽脂抹粉装束停当,复随太后出来,可巧三公主陆续趋入。当由太后武帝引她相见,彼此称姐道妹欢声一片。这三公主统是武帝胞姐,均为王太后所出,长为平阳公主,次为南宫公主,又次为隆虑公主,都已出嫁,不过并在都中容易往来,所以一召即至。既已叙过寒暄,便即一同入席,团坐共饮,不但太后非常高兴,就是武帝姐弟也备极欢愉,直至更鼓频催方才罢席。金女留宿宫中,余皆退去。到了翌日武帝记着前言,即将面许金女的田宅财奴一并拨给,复赐号为修成君。金女喜出望外自去移居。偏偏祸福相因吉凶并至,金女骤得富贵,其夫却遽尔病亡,可能是高兴死了。

金俗自此大富大贵。但王太后对她并没有太深的母女情谊!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女本娇弱,为母则刚!”不过对于王太后却不适用。如果王太后真的看重金俗,她就不会在金俗年幼时抛弃她毅然入宫;如果王太后真的看重金俗,也就不会在自己贵为一国太后时顾及诸多,不愿主动与她相认。一方面金俗是她当年瞒骗婚史的证据;另一方面,王太后也不确定金俗的存在是否会导致自己与武帝间的隔阂。出于面子上的顾虑,王太后选择的是不主动认回女儿。于她而言,金俗还是比不得她的声誉。

却说武帝宠遇韩嫣,累给厚赏。韩嫣坐拥资财,任情挥霍,甚至用黄金为丸弹取鸟雀,长安儿童往往跟随。韩嫣一弹射,弹丸坠落远处不复觅取。一班儿童乐得奔往寻觅,运气好的拾得一丸,值钱数十缗。韩嫣也不过问,反正钱多。时人有歌谣道:“苦饥寒,逐金丸。”武帝颇有所闻,但素加宠幸,何必为此小事责他过奢。会值江都王刘非入朝,武帝约他同猎上林。先命韩嫣往视鸟兽。韩嫣奉命出宫,从人却有百余骑。刘非正在宫外伺候,望见车骑如云,以为是天子出来,急忙麾退从人,自向道旁伏谒,不意车骑并未停住。刘非起问从人,才知是韩嫣坐车驰过,刘非忍不住怒气直冲,欲奏白武帝。转思武帝宠遇韩嫣,说也无益,不如暂时忍耐。待侍猎已毕,刘非入谒王太后,泣诉韩嫣无礼。刘非系程姬所产,虽然不是亲子,究竟由景帝所出,不能为韩嫣所侮。王太后好言抚慰,说要加韩嫣的罪。也是韩嫣命运该绝,王太后一经调查,复得韩嫣与宫人情事,两罪并发,即命赐死。武帝还想替韩嫣求免,被王太后训斥一顿,只好听他服药毙命。江都王刘非仍然归国,未几即殁,由子刘建嗣封。

韩嫣的弟弟名叫韩说,曾由韩嫣荐入,武帝惜韩嫣短命,乃举韩说为将,后来列入军功,封案道侯。

韩嫣将金俗的消息告诉武帝,应该是母女相认的首要功臣,可他最终的宿命却是被太后赐死。这其中掺杂了王太后对于韩嫣的报复成分。毕竟王太后以前生过孩子,她自己都没有告诉儿子,而韩嫣却偏偏向武帝提起,这不是打王太后的脸吗?万一武帝不认姐姐或者因此而看轻自己呢?

可能很多人都会羡慕金俗后半生的结局,但是她年少时那段缺少母爱陪伴的时光,她又该如何羡慕那些有母亲的孩子呢……普通人别抱怨母亲给不了你所想要的,你应该感谢她即便是一无所有,可是也不愿意放下牵你的手……

金女领着一对儿女安闲度日。后来其子长成,称为修成子仲,倚着太后之势在外骄恣横行,一时官吏人民畏其势力,甚以为苦,这是后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