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87霍光专权

秦汉传奇 87霍光专权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话说武帝当日遗诏使霍光辅佐,以金日磾、上官桀为之帮助。又另作遗诏封金日磾为秺侯,霍光为博陆侯,上官桀为安阳侯。及武帝既崩,霍光与群臣开读遗诏,金日磾见了便对霍光说道:“现在主上年幼,我三人职掌大权,若遽受封爵,不免惹人议论,且将此事搁起。”霍光听了点头称是,上官桀也就无言。到了昭帝始元元年九月,金日磾忽得一病,日见沉重。霍光恐其不起,急白昭帝,授他侯封。金日磾卧受印绶,才经一日,便即去世。昭帝甚加痛惜,赐以墓地,从葬茂陵,谥曰敬侯。

日磾长子为武帝弄儿,因**为日磾所杀。尚有次子金赏、三子金建皆为昭帝侍中,与昭帝年岁不相上下,每日一同卧起,甚是亲爱。

金赏承袭父爵,身佩两绶,金建仅佩一绶。昭帝时年九岁,见他二人所佩印绶兄多弟少,特语霍光道:“金氏兄弟两人,何妨并给两绶呢?”霍光答道:“金赏嗣父为侯,故有两绶;余子例难封侯。”昭帝笑道:“欲加侯封,但凭我与将军一言。”霍光正色道:“先帝有约,无功不得封侯!”昭帝听了也就无语。

先是武帝遗诏本是三人同封,如今既封金日磾,霍光与上官桀也就一同受封。时卫尉王莽之子王忽身为侍中,在外扬言道:“先帝崩时我常在左右,岂有遗诏封三人之事,此乃群儿自相贵耳!”霍光闻言大怒,切责王莽。王莽遂将王忽毒死。

金日磾既死,只余上官桀一人帮助霍光。上官桀与霍光的关系非同一般,霍光一个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而且生下一女上官氏。

因此每遇霍光休沐出外,上官桀便代其入内判决政事。霍光因他是儿女亲家,且又同受顾命,所以相信不疑。但重要事件仍须霍光定夺施行。其初二人相安无事,但为时既久,彼此遇事各执意见,上官桀遂与霍光争权,究竟争他不过,因此积下许多嫌隙。

旁有宾客见霍光权震一时,便进言道:“将军不见昔日吕氏擅权排斥宗室,不与共事,是以天下不信,卒至灭亡。今将军当国,帝又年幼,宜用宗室,遇事多与大臣商议,方可免患。”霍光依言,乃选宗室刘辟疆、刘长乐二人为光禄大夫,又命刘辟疆兼守长乐卫尉。

霍光使盖长公主入宫供养昭帝,以为她年老寡居,家中无甚牵累。可他不知盖长公主有个相好名叫丁外人。丁外人籍隶河间,生得英俊美貌,盖长公主朝夕勾引,丁外人也就移篙近舵,两人凑合成双,与窦太主情行相似。如今盖长公主被召入宫,宫禁森严,丁外人不得擅自出入。不过盖长公主思念丁外人,时常外出,有人便将此事报告霍光。试想盖长公主身为皇姐,与一个平民私通,论起当时法律本应伏诛。但霍光觉得过去武帝对于馆陶公主都十分优待,皇姐与人私通也情有可原,于是叫昭帝下诏让丁外人一同入宫。

盖长公主见到诏书自然欢喜。从此丁外人便毫无顾忌地出入宫中。

光阴荏苒,到了始元四年,昭帝已十二岁,盖长公主在宫既久,后宫之事归其掌管,因见昭帝年纪渐长,便欲为昭帝纳周阳氏之女。周阳氏系淮南厉王之舅赵兼,得封周阳侯,后来便改姓周阳。

长公主与之素识,以故欲纳其女。事还未行,却被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得知。上官安即霍光女婿,听说此事后忽然生心,欲将己女配与昭帝。又想自己女儿即是霍光外孙女,此事霍光必然赞成。若得他允许,长公主也无可奈何。上官安想得心花怒放,急来寻霍光告以己意。霍光见外孙女尚幼,不肯听从。上官安一场扫兴,回到家中埋怨丈人太拘执,心想失此机会未免可惜,沉思良久忽得一计。遂又往见丁外人,他与外人十分相得,便向他说道:“听说长公主选择后宫,我有一女容貌端正,想仰赖长公主之力得入宫中立为皇后,此事成否全在足下。足下若肯向长公主前尽力成全,我自然感激图报。汉家常以列侯匹配公主,足下奉有明诏得侍公主,何愁不得封侯?”丁外人闻言心中甚喜,立即应允。乃入见长公主,备述上官安之语。长公主于是告知昭帝,昭帝立召上官安之女入宫,封为婕妤,拜上官安为骑都尉。过了月余,长公主又力劝昭帝立上官氏为皇后,并擢上官安为车骑将军。

上官氏得立为皇后,霍光以为是昭帝及长公主之意,且因是自己外孙女,所以也没阻止。过了一年,长公主又使昭帝加封后父上官安为桑乐侯,食邑一千五百户。上官安便恃势骄淫无恶不作。一日昭帝召入宫中赐宴,上官安宴罢回家后对宾客大言道:“今日与我婿饮酒很是快乐,我婿服饰何等华丽,我家器物不得相配,不如全部烧掉。”家人慌忙阻止才得保存。

上官安感恩长公主,便欲为丁外人营谋封侯,但是封拜之权在于霍光,必须得他允许。于是不时守住霍光要求封丁外人为侯。霍光任他纠缠只是不肯。上官安身为女婿,终难拗过丈人,于是告知父亲上官桀。上官桀又向霍光提及此事,霍光仍然不听。上官桀见封侯无望,便想拜丁外人为光禄大夫,使他能入见昭帝。霍光忿然道:“丁外人无功无德,如何得封官爵,愿勿复言!”上官桀自觉没趣,归来告诉上官安,父子二人见事不成,自觉无颜面对丁外人。

却说在汉武帝病重的时候,刘旦派人飞马赶到京师,向武帝提出要带兵回京宿卫都城。这个请求让汉武帝大怒,要知道生死在百姓之中还是忌讳,更不用说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刘旦这样做就是提醒父亲死期不远,要赶紧做出决定。刘旦此举白白被剥夺了三个县邑,还失去了刘彻的信任,也失去了继位的可能。

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位,刘旦更加加快了造反的步伐。上官桀于是遣人私与刘旦交结,令其上书请封丁外人为候。刘旦自前次谋反不成,数年以来郁郁不得志,今见上官桀父子肯与交结,心中大喜,便想借此联络朝臣为其党羽,乘机谋取帝位,于是遣人上书昭帝说道:“臣与陛下独有长公主为姊,丁外人宜受爵号。”昭帝见书后问霍光,霍光力持不可,昭帝遂将书批驳不准。长公主得知此事始末,遂与霍光有隙。

上官桀父子费尽心力为丁外人求封,均被霍光把持不得如愿,心中异常惭愧,便归怨到霍光身上。上官桀自想先帝在日,我就位列九卿,居霍光之上。如今父子并为将军,又是国戚,皇后系我孙女,霍光不过是外祖,反得**政事,令人不平,于是遂起争权之心。正当此时偏又发生一事。有太医监名叫充国,乃是上官桀岳父所爱之人,倚借外戚之势,无故闯入殿中。左右报知霍光,霍光命拿捕下狱,交与刑官讯明复奏,应处死罪。上官桀又向霍光讨情,霍光不允。到了冬月将尽刑期将近,眼看充国一命不保,却被长公主闻知,便替充国献马二十匹求赎其罪,方得减刑免死。上官桀因此深怨霍光,愈加感激长公主。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复起。丁外人虽不得官爵,却依仗长公主在长安武断横行。又与前京兆尹樊福积有仇怨,今见樊福免官家居,便使刺客将樊福射死,事后将刺客藏匿长公主第宅。长公主第宅在渭城县,吏役探知踪迹后不敢往捕,便来报与渭城县令得知。

渭城县令姓胡名建,字子孟,河东人,乃是一个有名干吏,武帝时曾为北军正丞。家中甚贫,出入并无车马,常与士卒一同卧起,待遇士卒极其有恩,以此众心感激愿为效力。时有监军御史违背军法,私将军中营垒凿为小室,陈列货物贩卖求利。军正见了并不举发。胡建心中大怒,便欲设计诛之,乃对土卒道:“我欲与汝等共诛一人,但看我喝拿便拿,喝斩便斩。”众人同声应诺。恰好一日大阅兵马,监军御史与护军诸校尉一排坐在演武台上。胡建带同士卒走至台下拜谒,乘着众人不意,迈步走上台来,士卒随后一同上台。胡建指定监军御史,喝令士卒拿下,士卒应声一拥而前,立将监军御史推到台下斩首,士卒便将御史一刀两段。此时护军诸校尉不知何故,大加惊骇。胡建一面将己意告知众人,一面向怀中取出一书,此书乃是胡建预先写就,即时遣人持去奏闻武帝。武帝见奏,深喜胡建执法不阿,立即批准。胡建由此名闻一时,后调为渭城县令。

胡建自为渭城令,声名甚好,人心悦服。今闻刺客逃入长公主第宅,遂率领兵役前往,将长公主第宅围住入内搜索,竟将刺客捕获。家人见了连忙报知长公主。长公主急与丁外人、上官安带了许多宾客奴仆,各执兵器回到家中。见胡建已将刺客捕去,立即命众人赶上后一齐放箭,吏卒四散而走,大众追赶不及回报长公主。长公主自以为我是皇帝之姊,县令竟敢围住我家拿人,太藐视我了,若不将他惩办如何甘心,于是遣人上书诬告胡建侮辱公主,箭射宅门。又说他明知属吏砍伤家奴,也替他回护,不肯认真究办。

霍光见书,知道是长公主有意诬陷胡建,置之不理。长公主更加气愤。后来霍光抱病在家不能亲理政务,上官桀便代霍光办事,于是重翻旧案,检出长公主所上之书,发交有司讯办。

有司奉命捕拿胡建,胡建闻报自杀。及霍光病愈闻知此事,挽救无及。渭城吏民皆为胡建称冤,立祠祀之。

上官桀父子因种种原因与霍光争权,积下许多仇怨,便想设计将霍光除去,自己独揽政权。于是内连盖长公主,外结燕王刘旦。又有御史大夫桑弘羊,自以为创设盐铁均输,为国兴利立有大功,欲替子弟求官,霍光不许其请,因此怀恨,也与上官桀联为一气。

过了几日,恰值霍光归家休息,上官桀便遣心腹之人以刘旦名义持书诣阙告发。书中说道:

“臣闻大将军霍光校阅羽林郎官,沿途自称警跸,并令太官先往置备饮食。又擅调幕府校尉。似此专权任意疑有异心。臣刘旦愿归还符玺入宫宿卫,密察奸臣举动,以防发生变故。”

昭帝看了又看,想了多时,竟将来书搁置,并不颁发出来。上官桀等候半日毫无动静,不得不入宫探问,昭帝微笑不答。翌日霍光进去,听说燕王刘旦有书纠弹,不免恐惧,乃往殿西画室中坐待消息。画室悬着周公负扆图。少顷昭帝临朝,左右旁顾不见霍光,便问大将军何在?上官桀应声道:“大将军被燕王弹劾,故不敢入。”昭帝亟命左右召入霍光。霍光至帝座前跪伏免冠谢罪,但闻昭帝面谕道:“将军尽可戴冠,朕知将军无罪!”胸中了了。霍光且喜且惊,抬头问道:“陛下安知臣无罪?”昭帝道:“将军至广明校阅,往返不到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且将军即欲谋反无须校尉。这明明是有人谋害将军伪作此书。朕虽年少,何至受愚若此!”霍光听后不禁佩服。左右近侍及尚书等见昭帝虽然幼小,辨事精明都觉惊异。上官桀被昭帝说出破绽吓得汗流浃背,只得强自支持。此时昭帝年方十四岁,能识燕王诈书,即以周成王视之也有愧色。

昭帝既料燕王所上之书是假,便通饬各地官吏严密查缉,上书人就是上官桀与桑弘羊差遣出来,一闻诏命当即至两家避匿,偏昭帝连日催索务获讯办。上官桀进白昭帝道:“此等小事不必穷究。”昭帝不从,仍然严诏促拿。上官桀忧恨交迫,便命亲信之人不时在昭帝前诉说霍光之短。昭帝发怒道:“大将军是当今忠臣,先帝所托,使之辅佐朕躬,敢有妄加毁谤者即行办罪。”于是上官桀等不敢再言。

上官桀所谋屡次不成,遂与其子上官安密议,一不做,二不休,打算杀霍光,废昭帝,再诱燕王入京诛之,然后自立为帝。旁有亲信之人听说此事后私对上官安说道:“似此举动,将置皇后于何地?”上官安答道:“逐鹿者还暇顾兔么?试想我父子靠着皇后得邀贵显;一旦人主意变,就使求为平民且不可得。今乃千载一时的机会,怎可错过?”其人无言而退。上官桀便与众人议得一策,就是使长公主置酒邀请霍光,俟其到来伏兵杀之。又遣人通知燕王刘旦,令其早作预备,得有信息立即来京。燕王刘旦一心想当皇帝,接到上官桀来书说要迎他为帝,不禁大喜,遂写回书许立上官桀为王。一面连结郡国豪杰千余人为其声援,又命设置驿马,以便往来通信。

过了一时,刘旦对群臣说道:“近得盖长公主来信,信中说欲举大事,所虑者独有二人,即大将军霍光与右将军王莽。此王莽系天水人,与后文王莽不同。今右将军已死,丞相又病,看来此事必成,不久便有使者前来召我。”遂分付群臣收拾行装准备起程。

偏偏天象告警,燕都里面时有变异。忽然大雨倾盆,有一虹下垂宫井,井水忽涸,大众哗言被虹饮尽;虹能饮水,真是奇谈。又忽然有群猪突出厕中,闯入厨房,毁坏灶觚;又忽然乌鹊争斗,纷纷坠死池中。更有一鼠立在王宫端门之中旋转跳舞。近侍报知刘旦。刘旦亲自来看,那鼠见了多人并不惧怕,犹自跳舞至一日一夜,方才力尽倒地而死。又一日殿门忽自关闭,数人尽力推之不开。城上无故发火,众官闻信齐集,指挥兵役奋勇扑灭,已将城门烧坏。又有大风一阵卷地而来,吹得天地昏暗,耳边但闻呼呼作响,势如千军万马,所过之处树木皆折,或竟连根拔出,宫城上城楼全被吹倒。天上又坠下一颗流星,声震远近。宫妃宫女无不惊惶。刘旦失色道:“谋事不成,妖象屡现;兵气且至,奈何!奈何!”正忧虑间,蓦有急报从长安传来,说是密谋败露,同谋诸人皆死。刘旦大惊失色,急向来人查问详情,来人备细说知。

原来盖长公主谋请霍光饮酒,乘间杀之,事尚未行,公主舍人燕仓之子听说后私告其父。燕仓见事关重大不能隐瞒,便想起大司农杨敞,便来告知大司农杨敞。杨敞是霍光心腹之人,无甚才能,又庸懦畏事,他不敢出头告发,便托病告假回家,请谏大夫杜延年告知此事。杜延年立即报与霍光。霍光密告昭帝,不动声色遣人分头捕拿。

于是丞相从事任宫先去诡邀上官桀,引入府门传诏斩首;丞相少史王寿再去诱入上官安,也一刀处死。桑弘羊、丁外人当然捕诛,盖长公主自杀,苏武的儿子苏元也与逆谋。

刘旦见事已至此,急召相平说道:“吾谋已败,不如即行起兵。”相平答道:“左将军已死,百姓皆知此事,今若起兵,人心不服,反招祸乱。”刘旦听说后十分忧闷,遂命设宴万载宫,大会宾客群臣及后宫姬妾列坐饮酒。刘旦饮到中间,自作一歌。其词道: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呜。

横术何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

刘旦歌罢。旁有华容夫人离席起舞,口中歌道:

发纷纷兮填渠,

骨籍籍兮亡居。

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

徘徊两渠间兮,君子将安居!

华容夫人歌声凄侧,闻者无不泣下。忽报朝廷遣使到燕,刘旦只得出迎。朝使入殿面交玺书,刘旦展开审视道:

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今宗室子孙无暴衣露冠之劳,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可谓厚矣!王与朕骨肉至亲,却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悖逆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见高祖之庙乎?王其图之。

刘旦览书毕,将玺书交付近臣,自悲自叹道:“死了!死了!”遂用绶带自缢,妃妾等从死者二十余人。华容夫人也在其中。朝使即日返报,昭帝谥刘旦为刺王,刘旦儿子刘建废为庶人,削国为郡。盖长公主的儿子文信也被撤销侯封。上官皇后因年幼不曾预闻此事,且系霍光外孙女,故得不废。又以杜延年为太仆,王欣为御史大夫。

刘旦的死并没有警醒他的同母弟弟刘胥。这位广陵王更是一个荒唐的王爷,他从小不爱读书,纯粹是个武夫的形象。他的最大爱好就是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要是一般人,早吓得魂飞魄散了,人家刘胥一点都不怂,你要是刺客,想要谋杀他,那真是比登天还难,人家跟李元霸一个级别的。

可惜汉武帝并不喜欢这个力能扛鼎的儿子,没有选择他作为继承人。

刘胥虽然头脑简单,野心却比自己的哥哥还大。他一心想成为皇帝,但方式却完全不同。刘旦到处联络准备造反,刘胥没那么大的胆子,他的手段是诅咒,只要谁当上皇帝,他就诅咒谁。他的思路是将所有可能的继承者都咒死了,皇位就该轮到他了。

当时他信任一个叫做李女须的女巫。汉昭帝在位时,不断诅咒汉昭帝,想不到的是,刘弗陵真的驾崩了。元平元年,长安城传来讣告,皇帝陛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享年二十岁,朝廷成立以霍光为首的治丧委员会。收到消息,刘胥表面上非常悲痛,感觉天塌了,实际上心里早就乐开了花。陛下没有儿子,先帝爷健在的皇子就剩我一个,皇位十有**应该让我来坐。从这天起,广陵王心里就非常煎熬,怎么立我为天子的诏书还没到呀!是朝廷的问题?还是物流的问题?效率太慢了!终于,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诏书盼来了。

可是一接旨,刘胥傻眼了,新皇不是他,而是昌邑王刘贺,年方十八,小鲜肉一枚!刘胥气急败坏,说好的国赖长君呢!一打听,原来是霍光不同意,“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说刘胥德行太差,先帝都看不上他,大臣们要相信孝武皇帝的眼光。再说刘胥年龄太大了,不好控制,刘贺初来乍到,小白兔一只,比较好忽悠。

接连错过两次机会,广陵王又气又恼,他还不死心,让巫师诅咒刘贺。很快,刘贺真的倒大霉了,朝廷宣布:刘贺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就犯下上千条罪状,平均每天三四十条,皇太后决定将他废黜。太好了,这回总该轮到我了吧!刘胥暗自得意。一段时间后,诏书又来了,大意是新帝即位,普天同庆,封广陵王子刘圣、刘曾、刘宝、刘昌为列侯,刘弘为高密王,赏赐非常丰厚。儿子们都得到好处,刘胥却高兴不起来,他说:“我大哥的的孙子能够当皇帝,怎么就轮不到我呢?女巫!快出来,给本王接着诅咒!

这回巫师不灵验了,诅咒了好久,死的是霍光,汉宣帝安然无恙。他不仅大权在握,还立了太子,确定了汉帝国未来的接班人。刘胥垂垂老矣,知道皇位彻底轮不到自己了,就让女巫停止工作。

可一段时间后,发生了两件不愉快的事情。刘胥的儿子刘宝在外地杀了人,被废除了爵位;回到广陵,又和父亲的姬妾私通,最后被官府处死。刘胥名下的良田又被朝廷没收,分给了贫苦百姓。晚年丧子,利益受损,刘胥怒不可遏,把前段时间辞退的女巫又请回来,继续诅咒皇帝。刘询啊刘询,看本王咒不死你!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刘胥诅咒天子的事情败露了。中央成立专案组,千里迢迢赶赴广陵,彻查刘胥图谋不轨等违法行为。刘胥吓得魂飞魄散,起初想要隐瞒,把女巫通通毒死,然而在铁的事实面前,纸终究包不住火,一切狡辩都是徒劳的。审讯后,犯罪嫌疑人刘胥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他希望见一见家人,与他们做最后的告别,专案组同意了。

当天晚上,刘胥把妻妾、儿子们都叫来,在显阳殿摆酒,大吃大喝,唱“卡拉ok“,用实际行动,上演一出中国版“最后的晚餐“。快活的时间非常短暂,公鸡打鸣,太阳出来了,刘胥心里明白,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他对太子刘霸说;“陛下待我不薄,我却深深辜负了他,我死后,应该会暴尸街头吧。如果朝廷允许我入土为安,只需草草埋葬就可以了,不用大操大办。说完便自杀了。汉宣帝见刘胥已死,考虑到他是汉武帝的儿子,自己的爷爷辈,就同意他安葬在神居山自己修建的陵墓里。黄肠题凑、金缕玉衣也可以用,皇恩浩荡,收买人心。刘霸等人废为庶民,广陵国也不存在了,由朝廷直接管辖。后来汉元帝即位了,又将刘霸重新立为广陵王,传承了好几代。这是后话。

9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