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 第170章 你不懂,雪儿她不一样 6.3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第170章 你不懂,雪儿她不一样 6.3

簡繁轉換
作者:轻语江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14 04:09:07 来源:源1

第170章你不懂,雪儿她不一样(6.3k二合一)

小李的笔尖在纸上游走的沙沙声格外清脆,

黄琛和隔壁桌客人的脸上,多少带着几分古怪。

这小小一块豆乾和腐竹,竞被何志远上升到了这般高度。

不愧是杂志社的副主编!

何志远又尝了一块海带结,咽下后道:「相比之下,这海带结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他接着尝了麻辣口味的卤素菜,微微点头道:「这麻辣红油倒是调的相当不错,但相比之下,

我还是更喜欢五香原味,能品味出老卤水的香味,还有食材的本味,别有滋味。」

黄琛笑着道:「我倒是觉得麻辣的滋味更爽利,他这辣味突出的还是香辣,微麻,芝麻特别香,特别是藕和土豆,裹上红油,下酒都是极好的。」

「瞧瞧,这就是个人口味不同,喜好自然不同。」何志远也笑了:「瞧那盆里的两种卤味的剩馀量,麻辣口味应该还要更受欢迎一些。」

「你倒是一点不争论。」黄琛看着他,「读书那会,为了跟小胖争辩一道菜该不该放辣椒,你可是差点和他打起来。」

「那会年纪小,太狭隘了,认定了就觉得是对的,必须和人争个高下对错。」何志远笑着摇了摇头,「这些年去的地方多了,吃过不同口味的食物,见过不同的民俗和风土人情,自然有了敬畏和同理心。」

「你若知道闽丶粤之地,他们把海鲜清蒸丶水煮食用,你光想就觉得觉得腥味难除,食之无味。可他们知道我们把海鲜拿来红烧丶爆炒,又是拍着大腿骂我们暴珍天物。」

「有道理。」黄琛点头,好奇道:「那海鲜水煮就啥也不放?那能吃吗?」

何志远笑道:「倒也不是啥也不放,葱姜料酒还是会放的,用他们的话来说,吃的就是一个鲜味。但我吃不太惯,实在是有些过于寡淡,至少要配个好吃点的蘸碟嘛。」

说着,他的筷子已经夹起一片卤牛肉,好生端详着,不禁赞叹道:「这牛腱子卤的好漂亮,色泽红亮,切开后筋膜如琥珀般点缀其上,肉感看着就颇为紧实,牛肉品质好,火候把控的也很到位,不像有些卤牛肉一切开,看着就十分松散,吃起来发乾发柴。」

『张老太的卤牛肉,当年可是嘉州一绝。」黄琛道何志远把牛肉喂到嘴里,细细咀嚼着,眼晴渐渐明亮起来,咽下后道:「牛肉的口感紧实,嚼起来卤香浓郁,筋膜略微弹牙,吃起来不干不柴,越嚼越香!牛肉选用的应该是黄牛肉,牛肉的味道比较突出,没有让其他香味喧宾夺主。」

「说句实在话,这样一份卤牛肉,在蓉城那也是最顶尖的存在。」

「这锅老卤水太能打了,不管是卤猪头肉还是卤牛肉,味道都是如此的醇厚,有种穿透灵魂的力量!」

放下筷子,何志远的神情带着几分感慨,「老辈子水平果然高,这一锅老卤水和卤肉的技艺能够传承下来,我们能够坐在这里品尝到这样的美食,何其有幸。」

黄琛和小李都跟着点了点头。

「好了,小李,不写了,动筷子吃饭。」何志远和小李说道,从筷筒里抽了一双筷子递给小李,自己也是拿起筷子扒拉了一口米饭。

小李受宠若惊地接过筷子,把笔记本塞回包里,钢笔别在胸口口袋上,先夹了一块牛肉喂到嘴里。

嗯,好吃!

卤香浓郁,肉感十足,越嚼越香。

再吃卤素菜,各具风味,特别是卤腐竹,吃起来简直比肉都香。

周砚的水平确实高啊!

这卤味就算在蓉城,那也绝对是头一档的存在,只要能把名声做起来,生意肯定不会差。

吃过午饭,黄琛回去上班,何志远和小李就在门外的长椅上坐着。

何志远拿着相机,给周沫沫单独拍了照片。

「茄子!」周沫沫坐在小板凳上,笑眯眯地对着镜头比了个耶。

「好,咱们站着再拍一张。」何志远笑着指挥道,为了保险起见,这次他拍两张,避免再出现模糊洗不出来的情况。

临近一点钟,工人们吃完回去午休,准备上班,后厨也是停歇了下来。

周砚解了围裙从厨房出来,手里提着一只打包好的猪蹄放在二八大杠的车篮里,推上车出门,

看着坐在树下的何志远和小李道:「何主编,让你们久等了,咱们出发去周村吧。」

「刚好坐着消消食,走嘛。」何志远笑着说道,把相机交给小李,挎上自行车。

「伯伯,锅锅,再见!」周沫沫站在门口,冲着他们挥了挥小手。

「沫沫小朋友,再见。」何志远笑着挥手道。

去周村的路上,何志远与周砚并排骑行,夸赞道:「你这卤素菜和卤牛肉味道太巴适了,特别是卤豆干和卤腐竹,用的是西坝豆腐吧?」

「何主编的嘴巴确实灵啊,这都能吃出来?」周砚一脸异地侧头看着他,他可从没跟客人说过豆腐乾和腐竹的来历,何志远竟然吃出来了。

「我做过一期西坝豆腐宴,吃过那的豆腐乾和腐竹,印象深刻。」何志远解释道,「不过那会我们找的是当地公认的豆腐大师,可今天我尝着你这豆腐乾和腐竹,竟是丝毫不逊于那位大师,莫非你是去西坝拿的货?」

西坝镇也是嘉州下辖乡镇,距离苏稽有数十公里。

谈不上遥远,但也不算近。

周砚这豆腐千才卖六毛钱一斤,用得着大老远跑西坝去进货?

豆腐乾虽比豆腐更容易运输,但依旧难以长时间储存。

西坝豆腐的特殊性,除了用的当地小粒黄豆,工艺有些不同之外,还和当地的凉水井息息相关。

有一种说法,西坝的豆腐大师离开了西坝就做不出好的西坝豆腐了。

「我姨婆是从西坝嫁到苏稽的,祖传的做豆腐手艺,从我奶奶那一辈开始,就是用的她做的豆腐乾和腐竹。」周砚笑着说道:「她的手艺,就算在西坝,也当得起豆腐大师四个字吧。」

「在苏稽能做出这等品质的豆腐,大师二字,实至名归啊!」何志远点头,带着几分感慨道:「这麽看来,你们这一家,也算是美食世家了。」

周砚闻言笑了笑,准确的说,他们应该算宰牛世家,

周村世代杀牛,到他这里把路子岔开了。

老太太的卤味确实做得好,但要不是他展露天赋,多半也是后继无人。

曾经被老太太寄予厚望的赵铁英同志,是被老太太拿着竹条打出厨房的。

路上,周砚把老太太的一些基本情况跟何志远说了,包括她从哪一年开始在苏稽桥头摆摊卖卤肉,后来是怎麽靠看一锅卤肉把五个孩子拉扯长大。

他说的比较简略,主要是提了几个时间点,好让何志远提问的时候有的放矢。

以周砚对老太太的观察,很多事情她的记忆可能已经模糊,提起时间节点她或许能记得一些事情。

何志远不时点头,坐在后座的小李伸长了脖子认真听着,生怕错漏一个字。

回头到地方主编问起他答不上来,可就丸辣!

「慢点,这村道有点颠簸。」周砚提醒道,

「这算好的了,你是没见过真正颠簸的路,骑完勾子都不想要了。」何志远笑道,「听说你们村有个『杀牛周村』的雅号,家家户户都杀牛吗?」

这不是赫赫凶名吗?文化人还是会说话。周砚笑着应道:「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杀,但论杀牛规模,目前确实是嘉州前列的。」

这个点村里没什麽人在路上,周砚打了几声招呼,便带着何志远在老宅门前停下,「就这了。」

何志远把车停好,周砚当先往虚掩着门的院子里走去,一边喊道:「奶奶!」

「进来嘛。」堂屋里传来了老太太的声音。

何志远和小李跟着进门,院子收拾的很乾净,角落里搭了个鸡棚,听动静应该养了不少鸡丶

鸭丶鹅。

一进堂屋,抬头便瞧见墙上挂着两块「一等功臣之家」的红底金字牌匾。

两人的神情顿时肃穆了几分。

黄琛跟他说了老周家一门双一等功臣的事迹,当时只觉得家风忠烈,看到这两块牌匾的时候,

扑面而来的压迫感,顿时感觉不太一样。

丈夫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小儿子在对越反击战中重伤归来,功勋卓着,令人钦佩。

作为妻子和母亲,这两块牌子的重量,不言而喻。

一个身材瘦削,但腰背笔直的老太太提着暖壶从厨房出来,看着三人笑着说道:「来了啊,都坐嘛,不用客气,我给你们泡杯茶。」

「您客气了。」何志远看着老太太说道,脸上多了几分钦佩之色。

「一块是我爷爷的,一块是我小叔的。」周砚给二人介绍道。

「功臣之家,实至名归。」何志远由衷感慨道。

「保家卫国,他们都说是应该的。」老太太抬头看着两块牌匾笑了笑,「也确实是应该的,不然哪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过。」

何志远和小李坐下,周砚把猪蹄放在桌上,过来帮着端茶道:「奶奶,给你带了个卤猪蹄。」

「要得,那我晚上又不用做饭了。」老太太笑着点头,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看着何志远和小李道:「你们是记者?」

「张老太太您好,我们不是记者,我是《四川烹饪》杂志社的副主编何志远,这位是助理小李。」何志远面带微笑的自我介绍道,「今天登门造访,是想要采访您经营张记卤味的经历和传承,做一期关于卤味传承背后的故事专访。」

老太太笑盈盈道:「周砚说上你们杂志的都是大师,我一个乡下老太婆卤个卤菜,也能上?」

「我们今天中午是在周砚的饭店吃的,吃了卤素菜和卤牛肉丶卤猪头肉,味道太巴适了,是我吃过最好的卤味。」何志远一脸认真道:「周砚的手艺是从你这里传承下来的,您自然当得起卤味大师之名。」

「看来周砚也没有胡扯。」老太太微微点头,「那你想知道啥子,你就问嘛,我要是记得起就跟你摆。」

『要得。」何志远面露喜色,老太太性格倒是极好,太配合了。

之前遇到过一些老辈子,牛脾气,怎麽都说不通,要是说急了,还抄起拐杖打他。

不就问个配方嘛,又不是非得回答,打人就过份了吧。

小李也是快速从布包里取出笔记本,取出两只钢笔摆在桌上,还把包里的墨水瓶拧开放一旁。

以他的经验来说,自愿接受采访的老辈子都很能说,费人,费笔丶费墨水。

何志远见小李已经做好准备,便开口问道:「老太太,您是从什麽时候学的卤菜,又是从谁的手中学得这门手艺的?」

老太太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才开口:「卤菜的手艺是跟我老娘学的,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在做卤味,我老娘丶老汉每天卤一锅猪头和一锅素菜挑去赶集卖。

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从小就帮着削土豆丶藕,再大一些就刮猪毛丶洗肥肠。

我老娘说这手艺是她老汉传给她的,我外公以前在蓉城大官家里头当大厨,是当时蓉城有名号的红案大师。

后来世道动荡,生存艰难,我外公违背祖训把卤味秘方和制作方法教给我老娘,我们一家才靠着这一锅卤味活了下来。

后来老娘把手艺和秘方也教给了我,十八岁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周毅,我嫁到了苏稽...

周砚坐在一旁安静听着,老太太的语调颇为轻松,和小李刷刷的笔触声交相呼应。

狸花猫趴在一旁的椅子上,打着轻鼾。

老太太讲了一些刚到周村的事情,这些是周砚之前在她的记忆碎片中没有看到的。

「我刚嫁过来的时候,周毅老汉给他分家,分给我们的土夯房墙上满是缝缝,屋顶也全是洞,

一到下雨天,外头大雨里头小雨,风穿堂而过,日子简直没法过。

但周毅勤快,杀牛之馀每天闲暇的时候就补墙丶修屋顶,快到冬天的时候终于把破房子修补好了。

家里还是穷,日子过的紧巴巴的,连棉衣都没得一件,我就想着做卤菜。牛肠丶牛肚这些边角料收拾收拾,用卤水一卤,大家都说味道好,说干就干。

先在青衣江旁边卖,因为价格实惠,味道巴适,卖的还可以。

积累了一些本钱,我就开始卤猪头,天天挑到苏稽石板桥头卖,生意越做越好,卤肉从十斤卖到二十斤丶一百斤,挑不动了,就买了头驴,弄了辆驴车——」

老太太讲的不疾不徐,讲到生意日渐变好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到丈夫随军出川,眉头又不自觉皱了起来。

后边的故事,周砚大多在她的记忆中看过。

几十年过去,确实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总体来说,老太太的记性还是不错的,很多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

关于嘉州饭店来进货的事,被她全部略去,只说会有一些嘉州的食客闻名而来。

绝不背刺合作夥伴,老太太的底线还是相当高的。

何志远不时提问几句,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大多数时候都是听老太太讲。

这龙门阵一摆就是两个小时。

小李将钢笔盖上,拧英雄牌墨水瓶盖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又是一万三。

命真苦。

何志远听得眼眶红红,颇为感动,开口道:「老太太,您这一锅卤味的传承,听得我泪包包都包起了!

从您外公传承下来的这一锅卤水,养活了三代人,也成了一代苏稽人的美食记忆。如今传到周砚手里,正在成为新一代苏稽人的舌尖新宠。

我能不能给你拍一张照片,如果到时候文章能上杂志的话,可以作为插图配文。」

老太太整理了一下衣裳,点头道:「要得,你拍嘛。」

「你坐这里就可以。」何志远取出相机,往后退了两步。

老太太穿着一件素净的蓝色斜襟布衫,坐在堂屋的上座,神色平静而从容,身后挂着两块一等功臣之家的牌匾,旁边挂着周老爷子的相片。

何志远按下快门的时候,眼眶里含着热泪,

这不止是一锅卤味,而是将这个大家庭紧紧系在一起的纽带,带子就在老太太的手里。

收起相机,何志远看着老太太说道:「老太太,回头照片洗出来了,我寄给周砚,让他交给你。等杂志发行了,我也给你寄一本。」

「要得,辛苦你们。」老太太点头,面带微笑将他们送出门。

「何主编,需不需要我奶奶卤一锅卤味?」回去的路上,周砚问道。

「不用,老太太说了,你的卤肉和卤素菜比起她丝毫不差,何必再让老人家辛苦一阵。」何志远笑着摇头,满脸感慨道:「周砚,你对人物的选择太敏锐了,这绝对是我今年采访到的最好的故事之一,比起孔派的传承也是丝毫不弱。

家国情怀为底色,又体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四川女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锅卤味不仅是苏稽人的美味记忆,也是奉献精神的传承。」

「何主编总结的太好了。」周砚连连夸赞,何志远升华主题的水平是比他高不少。

挺好的,立意越高,越容易上杂志。

小小苏稽,连着有人上杂志,还都和他有关联。

立意要是不够高,怕是很难让人信服,

何志远看着周砚道:「要不你再带我去看看你哪位姨婆?我倒是颇为好奇,在这苏稽如何做出这等正宗的西坝豆腐。我想做一点采访作为补充。」

周砚抬手看了眼表,无奈摇头:「何主编,不好意思,我现在得回去为晚上的营业做准备。刚好明天下午我打算带我姨婆去看看腿和眼睛,到时候你们二位跟我同去?

或者明天早上,你们可以去石板桥头找我老表,他每天早上都在石板桥头卖豆腐,豆腐摊上立了个『无声豆腐」的招牌,很好找。你们要是时间紧张,可以直接去找他,我给你们写张纸条,让他带你们去家里采访。」

何志远点头:「要得,我们明天下午要回蓉城,你没得空,那就我们自己去找嘛。」

周砚停下车,掏出帐本和钢笔,简单写了几句话,撕下来递给何志远。

回到镇上,两人在石板桥头分别,周砚回了饭店,何志远他们则往招待所的方向骑去。

「主编,老太太这一篇,你有把握见刊吗吗?她毕竟不算专业厨师。」小李好奇问道。

何志远笑着问道:「小李,什麽才算专业厨师呢?」

小李认真想了想,「至少也是在饭店后厨干过几年,或者拿到认证的厨师级别吧。」

「狭隘了。」何志远摇头,「只要能做出让大多数食客觉得美味的食物,那就是专业厨师。让大多数客人吃得满意,吃的高兴,才是评判一个厨师是否专业的标准。」

「张老太这卤味的手艺,在凉菜师傅里边那就是一等一顶尖的存在,师承清末的川菜大师,家传的手艺,传到第四代,周砚还有这等水准,说是嘉州第一卤,那也是实至名归的。」

「就是如今的周砚,抱着他这一锅老卤水上蓉城,哪家饭店不抢着要?」

小李听完连连点头,「主编说得对,是我狭隘了。」

周砚骑着车回到饭店,便看到黄莺和黄兵兄妹俩正在饭店门口跟周沫沫玩。

「锅锅!」周沫沫瞧见周砚,立马开心地跑了过来。

俩人也是笑着起身招呼:

「周老板。」

「砚哥。」

「今天晚上怎麽来的这麽早?开门还要有一会呢。」周砚揉了揉周沫沫的头发,看了眼手表,

刚好四点半。

「这不是看你上杂志了,特意来找你签名的嘛。」黄莺拿出两本杂志,往周砚面前一递,笑盈盈道:「来吧,周老板,给我签个名。」

「我又不是作家,也不是明星,一个厨子签什麽名?」周砚看着两本杂志笑道。

「跷脚牛肉上了杂志封面啊!还有两页专访。砚哥,你也太谦虚了!你以后肯定要成名厨的。」黄兵笑着递上一本杂志,笑容谄媚:「给我也签一本,你字好看,再给我写一句话嘛,就写:包谷雪,我一定会经受住你的考验,成为你最忠诚的战士!」

周砚:「啊?」

黄莺:「喷!黄兵,你好恶心啊。你出去别说是我哥啊,我感觉好丢人啊。那什麽包谷雪就钓你玩的,除了要钱就是要礼物,你还真上头了啊?」

「你不懂,雪儿她不一样。」黄兵一脸无所谓:「再说了,钓鱼怎麽了?要是每天都钓我,那和爱我有什麽区别?」

周砚取下口袋上别着的派克钢笔,刷刷签下自己的名字,伸手拍了拍黄兵的肩膀道:「兄弟,

别听那娘们说什麽考验你,记住了,在我们国家,只有党和人民才有资格考验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