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谍影新章与和平之盾(第1/2页)
冬雪初降,基地的训练场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王玲踩着积雪,走向模拟侦查训练场——那里搭建了缩小版的地下室、仓库和商场模型,赵阳正带着队员们测试“伪装侦查格斗术”。远远望去,队员们穿着快递员、搬运工和导购员的服装,在模型间穿梭,动作轻盈得像古代潜行的斥候。
“组长来了!”眼尖的队员看到王玲,立刻停下动作打招呼。赵阳擦了擦额头的汗,走过来递过一把模拟短刀:“刚测试完商场伪装侦查,队员们穿着导购服潜入‘敌方’控制的专柜,用你说的‘暗记法’记录了‘敌人’的人数和武器,没被发现。不过在地下室侦查时,有个队员被‘敌人’识破了,好在他用新编的格斗术脱身了,就是动作还不够熟练。”
王玲接过短刀,掂量了一下重量:“地下室光线暗,‘敌人’的警惕性高,确实容易暴露。咱们得在格斗术里加一些‘脱身技巧’,比如古代斥候常用的‘金蝉脱壳’,遇到危险时,假装摔倒,趁机把外套脱下来套在‘敌人’头上,争取逃跑时间。”她说着,拿起一件外套演示起来——假装被绊倒,顺势将外套向后甩,正好罩住身后“敌人”的头部,接着一个翻滚,快速退到安全距离。
赵阳眼睛一亮:“这个技巧太实用了!我这就教给队员们,再增加地下室的侦查训练次数,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
这时,林薇抱着一摞古籍匆匆赶来,积雪沾在她的发梢,却丝毫没影响她的兴奋:“组长!我在《武备志》里找到古代‘暗记法’的详细记载了!古人侦查时,会用石子摆不同的形状记录情报,比如三角形代表‘敌方人数三人’,圆形代表‘有重型武器’。咱们可以改良一下,用商场里常见的商品标签做暗记,比如红色标签贴在货架左侧代表‘前方有敌人’,蓝色标签贴在右侧代表‘安全通道’,这样既隐蔽,又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王玲接过古籍,翻到记载“暗记法”的页面,上面还画着石子摆放的示意图。“这个改良方案可行!”她指着示意图说,“咱们再设计一套‘密码本’,把标签、商品摆放位置都对应上具体情报,比如把矿泉水摆成一排代表‘人质在二楼’,摆成两排代表‘人质在三楼’,队员们记熟密码本,侦查时就能快速记录和传递情报了。”
陈凯也带着平板电脑赶了过来,屏幕上显示着情报侦查的数据分析图表:“我统计了近半年的演练数据,发现队员们在侦查时,最容易暴露的环节是‘传递情报’——以前用对讲机传递,容易被‘敌人’截获;用手势传递,在人员密集的商场又不方便。咱们可以用古代的‘飞鸽传书’思路,改用无人机传递加密纸条,无人机体积小,飞得低,不容易被发现,纸条上用‘暗记法’写情报,就算被截获,‘敌人’也看不懂。”
“这个想法好!”王玲立刻拍板,“陈凯,你负责改装无人机,给它加一个微型储物盒,用来装加密纸条;林薇,你完善‘暗记法’和密码本,确保情报记录清晰、隐蔽;赵阳,你继续训练队员的伪装侦查和格斗脱身技巧。咱们争取下周进行一次完整的情报侦查演练,测试这套方案。”
接下来的一周,小组全员投入到情报侦查战术的完善中。陈凯把无人机的储物盒改成了磁吸式,能快速吸附在商场的货架或地下室的管道上,队员取放纸条只需三秒;林薇编的密码本里,不仅有商品标签和摆放位置的暗记,还加了“手势暗记”——比如摸耳朵代表“情报已记录”,摸下巴代表“请求支援”,方便队员在近距离接触时沟通;赵阳则增加了“突发情况演练”,模拟队员被识破、被包围等场景,让大家熟练掌握脱身技巧。
一周后,情报侦查演练正式开始。演练场地选在基地附近的废弃商场,“敌方”控制了商场的三层楼,“人质”被关押在三楼的专柜里。王玲将队员分成三组:第一组伪装成导购员,潜入一楼和二楼侦查;第二组伪装成搬运工,潜入地下室,排查“敌人”的备用武器库;第三组负责用无人机传递情报,接应侦查队员。
“行动开始!”王玲一声令下,第一组队员穿着导购服,推着装满商品的推车走进商场。他们一边假装整理货架,一边用红色标签在货架左侧做暗记——每发现一个“敌人”,就贴一张红色标签。遇到“敌方”巡逻人员询问,他们从容地回答“商场整改,过来补货”,成功蒙混过关。
第二组队员穿着搬运工服,扛着纸箱走进地下室。地下室光线昏暗,他们打开头戴式夜视仪,仔细排查每个房间。在一个房间里,他们发现了“敌人”的备用武器库,立刻用矿泉水在门口摆成三角形(代表“有重型武器”),还在墙上贴了蓝色标签(代表“安全通道方向”)。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两个“敌人”突然走进地下室,队员们立刻假装整理纸箱,用摸耳朵的手势互相示意“情报已记录”,等“敌人”走远后,快速撤离。
第三组队员操控着改装后的无人机,在商场外围低空飞行。当看到一楼货架上的红色标签时,他们立刻将无人机飞到货架旁,磁吸式储物盒吸附在货架侧面,里面装着“请求确认二楼敌情”的加密纸条。第一组队员发现无人机后,快速取下纸条,用暗记法在背面写下“二楼有四名敌人,均持手枪”,再将纸条放回储物盒,无人机带着情报飞回指挥部。
“情报已收到!”王玲看着纸条上的暗记,对着对讲机说,“第一组继续侦查三楼,第二组撤离地下室,第三组无人机准备接应。”
没过多久,第一组队员成功潜入三楼,在“人质”所在的专柜旁,用矿泉水摆成一排(代表“人质在二楼”——实际是为了迷惑“敌人”,真实位置用暗记写在纸条上),还在专柜的镜子上贴了黄色标签(代表“需要支援”)。无人机很快送来支援指令,队员们按照指令,用导购服的腰带制作成简易绳索,将“人质”从专柜的后门悄悄转移到安全通道。
当“人质”全部撤离后,王玲对着对讲机大喊:“全体队员撤退!演练成功!”
演练结束后,队员们围着王玲,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经历。“暗记法太好用了!”一个队员说,“我贴标签的时候,‘敌人’就在旁边,都没发现我在记录情报。”另一个队员也说:“无人机传递情报太方便了,比对讲机安全多了,以后实战中再也不怕情报被截获了。”
队长也赶来观看了演练,看着成功撤离的队员和“人质”,满意地说:“这套情报侦查战术太完善了!从伪装、记录到传递,每个环节都考虑到了隐蔽性和安全性,比以前的侦查方案进步太多了。总部下周要组织反恐情报研讨会,你带着小组去参加,把这套战术分享给其他基地。”
反恐情报研讨会在省会城市举行,来自全国的反恐专家和基地代表都参加了。王玲带着小组成员,在会上详细介绍了“伪装侦查 暗记法 无人机传递”的战术方案,还播放了演练视频。当专家们看到队员们用商品标签和矿泉水记录情报时,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古代‘暗记法’居然能这么用!”一位反恐专家忍不住赞叹,“在商场这种人员密集的地方,用常见的商品做暗记,比任何高科技设备都隐蔽。你们还结合了无人机传递,解决了情报传递的安全问题,这套战术值得在全国反恐队伍中推广。”
上海基地的代表也说:“我们之前在商场反恐演练中,多次因为情报传递被截获失败,要是早学到这套战术,肯定能成功解救人质。能不能把‘暗记法’的密码本给我们一份,我们回去后立刻组织训练。”
王玲笑着点头,让林薇把密码本和演练视频发给了在场的代表。“其实这套战术的核心,还是古代侦查智慧的传承,”她说,“古人没有高科技设备,却能通过简单的石子、符号传递情报,这种‘因地制宜、隐蔽高效’的思路,在现代实战中依然适用。我们只是把古人的方法,和现代的无人机、伪装技术结合了起来。”
研讨会结束后,总部决定将这套情报侦查战术纳入全国反恐训练教材,还让王玲小组负责编写教材的详细内容。回到基地后,他们立刻投入到教材编写中——林薇负责整理古代“暗记法”和“伪装术”的史料,确保战术的历史依据准确;赵阳负责编写格斗脱身技巧的训练手册,还拍了动作分解视频;陈凯负责制作无人机改装的示意图和数据分析图表;王玲则统筹全局,审核教材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内容实用、易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11谍影新章与和平之盾(第2/2页)
教材编写期间,王玲收到了妈妈的电话,说爸爸不小心在小区里摔了一跤,虽然没大碍,但行动不太方便。王玲心里一紧,立刻向队长请假,回家看望父母。
回到家,看到爸爸坐在沙发上,腿上敷着冰袋,王玲心里满是愧疚:“爸,对不起,我最近太忙了,都没好好陪你们。”爸爸笑着摆摆手:“傻孩子,你忙的是正事,爸爸为你骄傲。你编的教材,我和你妈都看了,里面的防身术很实用,我还跟小区里的老伙计们说了,让他们也学学。”
妈妈端来一杯热茶,递给王玲:“你爸天天拿着你的教材,研究里面的‘暗记法’,说以后在小区里遇到可疑人员,就用石子摆暗记,通知保安。”王玲被逗笑了,接过热茶,跟爸妈详细讲了教材里的防身术,还教了他们几招简单的“脱身技巧”,比如遇到有人拉扯时,怎么用手肘顶开对方,怎么假装摔倒脱身。
在家待了两天,王玲就赶回了基地——教材编写到了关键阶段,她放心不下。回到基地后,队友们立刻围了上来,林薇递过刚整理好的史料:“组长,古代‘伪装术’的内容都整理好了,里面还提到古人会用植物汁液制作颜料,改变肤色,咱们可以在教材里加一个‘简易伪装技巧’,教队员用常见的颜料和衣物,快速改变外形。”
陈凯也说:“我测试了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发现小型折叠无人机更适合在狭窄空间里飞行,比如地下室和小巷,我已经把无人机的参数和改装方法写进教材了。”
王玲看着队友们整理好的资料,心里满是感动:“辛苦大家了,咱们再加把劲,争取下周完成教材,发给全国的基地。”
经过一周的努力,《反恐情报侦查战术教材》终于完成了。教材分为“伪装术”“暗记法”“无人机传递”“格斗脱身”四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图片、视频二维码和演练案例。总部收到教材后,很快就印刷成册,还组织了全国性的线上培训,让王玲小组的成员担任讲师,为各个基地的队员讲解战术要点。
线上培训的第一天,就有上千名队员参加。王玲坐在镜头前,对着屏幕里的队员们说:“情报是反恐行动的眼睛,只有准确、及时地获取情报,才能制定出精准的战术,保护人质和队员的安全。咱们这套战术,传承了古代侦查的智慧,又结合了现代技术,希望大家能把它学好用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培训过程中,队员们积极提问,有的问“在没有商品标签的地方,怎么用暗记法记录情报”,有的问“无人机被‘敌人’打下来了,怎么传递情报”。王玲和队友们耐心解答,还分享了更多实战技巧,比如在野外侦查时,用树枝摆暗记;无人机被打下来后,用“口哨密码”传递情报(不同的口哨声代表不同指令)。
培训结束后,很多队员发来反馈。新疆基地的小李说:“我用教材里的‘简易伪装技巧’,在沙漠反恐演练中,把脸涂成土黄色,穿着当地牧民的衣服,成功潜入‘敌方’营地,获取了重要情报。”海南基地的小张说:“我们在海边演练时,无人机遇到了海风,差点失控,好在用了陈凯老师教的‘抗风改装方法’,顺利完成了情报传递。”
看到这些反馈,王玲小组的成员们都特别开心。林薇拿着反馈消息,激动地说:“咱们的教材真的帮到了很多队员!以后他们在实战中,就能更安全、更高效地获取情报了。”赵阳也说:“下次咱们可以研究一下‘野外侦查战术’,很多基地在山区、沙漠演练时,还需要更适合野外环境的侦查方法。”
王玲点点头:“野外侦查确实是个重要方向。古代的斥候在野外侦查时,会根据地形、动植物判断方向和敌情,咱们可以结合现代的GPS定位和野外生存技巧,编一套‘野外侦查战术’。比如在山区,用树木的年轮判断方向(古代方法),用GPS记录位置(现代方法);在沙漠,用沙丘的走向判断风向(古代方法),用无人机侦查水源(现代方法)。”
陈凯立刻打开平板电脑,开始收集野外侦查的演练数据:“我这就统计全国基地的野外演练情况,看看哪些地形最需要针对性战术,再设计一套‘野外情报记录系统’,用电子手环代替纸条,队员们轻轻按一下手环,就能记录情报,还能通过卫星传递,比无人机更适合野外环境。”
新的研究方向确定后,小组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林薇泡在图书馆里,查找古代野外侦查的史料,从《孙子兵法》到《徐霞客游记》,凡是涉及地形判断、野外生存的内容,她都一一摘录下来;赵阳则去了基地的野外训练场地,测试在山区、沙漠的伪装技巧和格斗脱身术,还向当地的牧民请教辨别方向、寻找水源的方法;陈凯则和技术部门合作,研发“野外情报记录手环”,手环上有多个按键,分别对应“敌人数量”“武器类型”“人质位置”等情报,按下按键后,情报会自动加密,通过卫星传递到指挥部。
春节临近时,“野外侦查战术”的初步方案终于完成了。王玲带着小组成员,去了内蒙古的草原基地进行测试。草原上寒风刺骨,积雪没到膝盖,队员们穿着当地牧民的蒙古袍,戴着皮帽,伪装成放牧的人,在草原上侦查“敌方”营地。
他们用树木的年轮判断方向(虽然草原上树木少,但每找到一棵,都能准确确定方位),用GPS记录“敌方”的活动范围;用沙丘的走向判断风向(草原上的沙丘走向和风向一致),避开“敌方”的巡逻路线;遇到“敌人”时,他们假装驱赶羊群,用蒙古袍的下摆遮住手环,快速按下按键,记录下“敌方人数五人,持步枪”的情报,卫星立刻将情报传递到指挥部。
“情报收到!”王玲在指挥部里,看着屏幕上的情报数据,对着对讲机说,“队员们继续侦查,注意保暖,一旦发现人质,立刻传递情报。”
没过多久,队员们在草原深处的一个蒙古包里,发现了“人质”。他们用羊粪在蒙古包外摆成圆形(代表“有人质”),还在附近的石头上贴了红色标签(代表“需要支援”)。指挥部收到情报后,立刻派支援小队出发,在队员们的引导下,顺利解救人质,“抓获”了所有“敌人”。
测试结束后,草原基地的队长握着王玲的手,激动地说:“这套野外侦查战术太适合草原了!以前我们在草原演练,总是因为地形复杂、信号弱,找不到‘敌方’营地,现在有了古代的地形判断方法和现代的手环记录,侦查效率提高了一倍还多!”
春节放假前,总部发来通知,授予王玲小组“全国反恐战术创新先进集体”称号,还把他们研究的所有战术整理成《古代智慧与现代反恐实战融合手册》,作为全国反恐队伍的标准教材。
放假回家那天,王玲带着手册和获奖证书,推开了家门。爸妈早就做好了年夜饭,桌上摆满了她爱吃的菜。“玲子回来啦!”妈妈接过她手里的东西,看到获奖证书,眼睛一下子就红了,“我女儿真厉害,又拿奖了!”爸爸也笑着说:“快坐下吃饭,咱们边吃边听你讲草原测试的事。”
饭桌上,王玲给爸妈讲了草原侦查的趣事,讲了队员们怎么伪装成牧民,怎么用羊粪做暗记。爸妈听得津津有味,妈妈还说:“以后你编写教材,要是涉及农村的侦查战术,跟妈妈说,妈妈教你怎么辨别农作物,怎么伪装成农民。”
王玲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爸妈的支持,离不开队友的帮助,更离不开古代智慧的传承。那些泛黄古籍里的文字,那些跨越千年的战术,在现代实战中,依然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春节过后,王玲小组又投入到了新的研究中。这次,他们把目标放在了“反恐宣传战术”上——古代有“攻心为上”的战术,现代反恐也需要通过宣传,提高群众的反恐意识,让更多人参与到反恐行动中。林薇在《孙子兵法》里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记载,提出用“案例宣传 技能培训”的方式,让群众了解反恐知识;赵阳则设计了简单的防身术培训课程,教群众在遇到危险时如何自保;陈凯则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