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奋斗! > 第177章 放长线,钓大鱼 第四更,求月

崇祯的奋斗! 第177章 放长线,钓大鱼 第四更,求月

簡繁轉換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16:52:13 来源:源1

七月的北京城,秋老虎煞是厉害。日头毒辣辣地照着,地面都起了一层虚烟。

乾清宫西暖阁里,窗格子都支起来了,却没什么风。崇祯皇帝只穿了件轻薄的燕居道袍,额角还是渗出了汗珠子。他浑不在意,目光落在御案...

校场上人声鼎沸,日头渐高,晒得黄土泛白。朱求桂站在旗杆下,看着一队队登记完毕的宗室子弟领了安家银子,脸上终于有了点活气。那十两银子沉甸甸地压在手里,像是把命都托付给了一个崭新的梦。有人当场跪下磕头,朝着晋王府方向哭喊:“祖宗显灵!我朱家要翻身了!”声音嘶哑,却震得四野皆惊。

覃磊绍攥着银子,手心全是汗。他低头看着自己补丁摞补丁的裤脚,忽然咧嘴一笑,把银子往怀里一塞,转身就朝身后那群衣衫褴褛的少年吼道:“听见没?咱们不是贱民!是兵!是王爷亲募的‘朱家军’!从今往后,谁敢再叫我们‘黑户’,老子一拳砸他牙!”话音未落,身后爆发出一阵狂吼,七十余人齐刷刷举起拳头,像一群被锁了百年的猛兽终于撕开了铁笼。

杨嗣昌立于高台之上,冷眼观之,嘴角微扬。他知道,这一把火,已经烧起来了。这些被圈养了二百年、饿得皮包骨的“龙种”,一旦闻到血味,比豺狼更狠。他们不要命,只要名分;不要安稳,只要出路。而晋王这面大旗,正是他们唯一的梯子。

“王爷,”杨嗣昌缓步走下台阶,对朱求桂低声道,“今日募得壮丁一千三百有余,其中宗室子弟占八成。依卑职看,可先编为三营:中军亲卫、左冲锋、右骁骑。每营设参将一人,都由宗室中有才略者担任。一来激其忠勇,二来……也让他们尝点权柄的滋味,才肯死战。”

朱求桂连连点头,额上沁出细汗。他从未想过自己竟有一日能统兵万人,哪怕眼下只是一千多人,却已觉胸中气血翻涌,仿佛真成了当年那位率军出塞、横扫漠北的晋恭王。他喃喃道:“本王……本王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祖宗基业。”

魏忠贤在一旁冷笑一声:“王爷,您可别忘了,陛下托的不是您,是‘晋藩’。若您不成器,自有别人顶上。这‘朱家军’三个字,可不是您一个人的私产。”

朱求桂脸色一僵,随即低头拱手:“公公教训的是。”

魏忠贤眯起眼,望着远处校场尽头正列队操练的新兵,轻声道:“这些人,以前是猪狗不如的闲散宗室,如今握了刀,便是虎狼。可虎狼若无人牵缰,也会反噬主人。王爷要想坐稳这西南王座,光有钱有兵不够,还得有心??狠心。”

朱求桂心头一凛,未及答话,忽听鼓声骤起。一名斥候飞马奔来,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报!水西土司安位遣使至城外三十里,言有要事面见王爷!”

众人皆是一惊。杨嗣昌眉头一皱:“安位?他不是已被官军打得缩在大方城不敢露头?怎敢主动来见?”

魏忠贤阴恻恻一笑:“怕是来探虚实的。要么是想看看咱们有没有真本事打过去,要么……是来谈价钱的。”

朱求桂紧张起来:“那……该如何应对?”

杨嗣昌沉吟片刻,忽而展颜:“来得好!正好借他之口,传个消息给西南诸土司??晋王要南下了,带着银子,也带着刀。”

当下传令,命使者暂留城外驿馆,不得入城,又令覃磊绍带五百新兵列于南门之外,披甲执锐,旌旗招展。又命人将几箱银锭抬至城门口当众堆放,阳光照耀下银光刺目,宛如雪山倾覆。

半个时辰后,安位使者arrive,乃是一员老将,满脸风霜,身披青布袍,腰悬弯刀。他一见城门外阵势,脚步便慢了下来。待走近,只见五百朱家军肃然而立,枪尖如林,脚下黄尘不起,鸦雀无声。再看那堆银子,眼睛顿时一亮,却又强自镇定,拱手道:“小人奉水西宣慰使安位之命,特来问候晋王千岁。”

朱求桂端坐马上,故作威严:“尔主安位,久据一方,不遵王化,屡抗天兵。今本王奉旨南征,尔等若不速降,大军一至,鸡犬不留。他派你来,有何话说?”

老将不卑不亢:“我家主公言,朝廷连年用兵,百姓疲敝,水西亦非不愿归顺,只是前番奢崇明叛乱,朝廷不分良莠,一并剿杀,致我族人人自危。今闻晋王以宗室之尊,亲募义师,不扰百姓,专讨逆贼,故遣小人前来探问??王爷此去川黔,可是只为平乱?抑或……另有图谋?”

此言一出,四下皆静。

杨嗣昌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贵使好眼力。实不相瞒,晋王此行,确不止为平乱。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原为屏藩天下。然百余年来,宗室困守内地,无所作为,致使边患日炽,流寇蜂起。今上英明,重拾祖训,许晋王开府建牙,世镇川黔。此非夺地,乃代天牧民。尔等若识时务,早早归附,不但可保爵禄,还可入幕为将,共图大业。”

老将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却仍不动声色:“王爷欲效沐氏故事?”

“正是。”杨嗣昌朗声道,“黔国公沐氏,世守云南,子孙袭爵,威震南疆。晋王若能在川黔立功,何愁不能与之比肩?甚至……更进一步。”

老将沉默良久,终是长叹一声:“王爷既有此志,小人愿修书回报。只望王爷记住今日之言??不扰百姓,专诛首恶。若真能做到,水西上下,愿为前驱。”

说罢,深深一揖,转身而去。

待其远去,朱求桂才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冷汗:“这……这便成了?”

魏忠贤嗤笑:“成什么成?这才刚开始。安位老奸巨猾,派个使者来摸底,哪有那么容易就投降?他这是在赌??赌你有没有胆子南下,有没有银子打仗,有没有本事打赢。”

杨嗣昌却神色笃定:“无妨。他既派人来谈,说明已在动摇。只要咱们动作够快,声势够大,再砸出几笔银子,不怕他不倒向咱们。”

果然不出所料,三日后,安位再度遣使,这次带来一份密约:愿献粮三千石、战马二百匹,助晋王南征永宁土司奢寅残部,唯求事后保留水西宣慰司名号,并允许其子承袭职位。

朱求桂大喜,当即应允,并回赠白银五万两,作为“军资预付款”。消息传出,川黔边境震动。那些原本观望的土司纷纷派出耳目打探,更有甚者,悄悄遣人送来降书顺表,只求能在新秩序中分一杯羹。

与此同时,晋王府开始紧锣密鼓筹备南迁事宜。杨嗣昌主持制定《川黔经略方略》,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以重金收买水西、播州等大土司,瓦解敌方联盟;第二步,组建“朱家军”主力,招募流民、矿工、逃兵,扩军至两万;第三步,择机攻取遵义、永宁,控制川黔咽喉,建立根据地。

而最棘手的问题??钱,也逐渐有了眉目。朱求桂忍痛变卖太原城外三处大庄园,得银二十万两;又说服几位年长宗亲,将历年积攒的禄米折银支援,凑得十万;再加上朝廷默许其截留山西部分盐税三年,总计筹得银七十八万两,尽数投入军费。

“够了。”杨嗣昌翻阅账册后抬头,“七八十万,足够打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只要拿下遵义,便可开府设衙,向朝廷请旨赐印授爵。届时,王爷便是名副其实的‘西南藩王’。”

朱求桂坐在书房内,手中摩挲着一枚铜印模子??那是他命工匠连夜打造的“晋王川黔总制军务关防”。虽是私刻,却让他看得入神。他仿佛已看到自己身穿蟒袍,坐镇重庆府城楼上,麾下十万大军南征北讨,四方土司匍匐称臣。

然而夜深人静时,他也常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星空,心中忐忑难安。他知道,这条路一旦踏上,便再无回头。朝廷今日放他出去,明日也可能召他回来,甚至……派兵剿灭。魏忠贤说得对,他不是不可替代。若他不成器,自有别的藩王顶上。

但退路早已断绝。留在太原,不过是多活几年的囚徒;走出去,哪怕战死沙场,也是堂堂正正的朱家男儿。

十日后,第一支五千人的先遣部队启程南下。领军者正是覃磊绍,临行前他在祖宗牌位前焚香叩首,发誓:“若不能为我朱家打出一片天地,誓不还乡!”身后七十余名同族兄弟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大军出发当日,太原百姓夹道围观。许多人从未见过宗室子弟披甲上阵,无不惊叹。有老人抹泪道:“这才是咱大明的王爷啊……不像这些年,光会吃喝玩乐。”更有孩童追着队伍奔跑,高喊“朱家军!朱家军!”

朱求桂登上城墙,目送旗帜远去,久久不语。魏忠贤站他身旁,忽然道:“王爷,您知道为什么万岁爷选您吗?”

朱求桂摇头。

“因为您弱。”魏忠贤冷冷道,“正因为您一直窝囊,没人看得起,所以您起兵,才不会让朝廷太过忌惮。换作秦王、周王那种强势藩王,刚提募兵二字,锦衣卫就得上门拿人。可您不一样,您是废物,是笑话,所以陛下才敢给您刀??因为他信您翻不了天。”

朱求桂浑身一震,转头看向魏忠贤。

后者却只是笑了笑:“可现在,您要证明给他看……废物也能成龙。”

风卷残云,雁过无痕。晋王护卫军南下的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传遍南北。北京紫禁城内,崇祯帝听完司礼监奏报,默默放下茶盏,望向乾清宫外苍茫暮色,低声自语:“朕放虎归山,不知是福是祸……但若再不放手,这江山,怕是要塌了。”

与此同时,在四川遵义府深山之中,一座隐秘山寨内,几个身穿獠牙铠甲的蛮将正围坐议事。中央一人头戴金冠,面容阴鸷,正是永宁残部首领奢寅。他听完探子汇报,猛然拍案而起:“晋王?一个养在笼里的猪猡,也敢来西南撒野?传令各寨,集结兵马,等他进来,我要让他葬身乌江!”

而在云南昆明,黔国公沐天波接到塘报,凝视良久,终是叹息:“沐家守滇百年,如今竟要眼看他人复制我沐氏之路么?”他起身踱步,忽而冷笑,“也好,若那晋王真能在川黔立足,或许……真能替朝廷镇住这片乱地。”

时间如流水,转眼已是冬去春来。晋王军一路南下,沿途收编溃兵、吸纳流民,兵力迅速膨胀至一万五千人。凭借重金贿赂与分化策略,成功策反播州杨氏一部,打通进入贵州通道。四月间,大军兵临遵义城下,与奢寅决战在即。

战前誓师大会上,朱求桂亲自登台,面对数万将士,高举宝剑,声嘶力竭:“今日之战,非为一人之荣辱,乃为我朱家血脉争一口活气!谁说宗室只能吃闲饭?谁说天潢贵胄不能上阵杀敌?告诉你们??我朱求桂在此立誓:破城之后,凡斩一级者,赏银十两;先登城者,赐田二百亩,奏请赐名入玉牒!若有战死者,其家世代免赋,子女由本王抚养成人!”

“愿随王爷,赴汤蹈火!”

“愿随王爷,开疆拓土!”

“朱家军!朱家军!朱家军!”

呐喊声直冲云霄,惊起山中群鸟纷飞。

那一夜,朱求桂彻夜未眠。他取出珍藏多年的《皇明祖训》,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必分封建屏,以卫社稷。”他盯着那句话看了许久,终于提笔,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

“辛巳年四月十七夜,晋王朱求桂率朱家军屯于遵义城外。仰观星辰,俯察民心,始知祖训非虚。纵前方万险,亦当奋然前行??此非谋私,乃续朱氏血脉之命脉也。”

次日凌晨,炮声轰鸣,攻城开始。

血战持续三日,朱家军以火药炸塌北墙,覃磊绍率敢死队率先突入,与敌巷战肉搏。最终奢寅兵败自杀,其首级悬挂城楼。遵义光复。

捷报飞传京城,崇祯帝览之,沉默良久,终下令:“晋王朱求桂平叛有功,着加封‘镇南王’,准其开府贵阳,设三司六部,统辖川黔十四府之地。赐金册铁券,世袭罔替。”

圣旨抵达当日,贵阳百姓焚香迎驾。朱求桂身穿亲王衮服,骑白马入城,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朱家军。街道两侧挤满人群,有人跪地高呼:“王爷来了!咱们有主了!”

他抬头望着贵阳城楼,阳光洒在身上,暖得几乎流泪。

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真正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