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奋斗! > 第10章 这银子,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吗?

崇祯的奋斗! 第10章 这银子,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吗?

簡繁轉換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7 16:19:04 来源:源1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八,寅时末刻。

北京城东华门外,素白如雪海。文武百官、勋贵亲贵、内廷大?,黑压压一片肃立,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钉在那两扇缓缓洞开的朱漆宫门上。

一辆不起眼的青帷马车,在三百骑白袍甲士的簇拥下,驶出宫门。甲士们身披素白战袍,背负黄布罩面的圆盾,鞍边钢刀长矛寒光凛冽,马腹挂着硬弓雕翎。人人精悍如虎,眼神锐利无比。最扎眼的是他们腰间悬的牌子??“御前亲兵”、“御前侍卫”,下面刻着姓名和“受恩”的日子。这是新天子的爪牙,帝党的心腹!军官的牌子更是分了六等,从最低级的六等侍卫到最高级的一等侍卫。

道旁,英国公张惟贤、成国公朱纯臣各率百骑家将,装束器械与御前亲卫一般无二,此刻齐刷刷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恭迎陛下!”

马车另一侧,魏忠贤、王体乾、涂文辅领着人马跪伏。五百内操净军火枪兵,都背着精良的鸟铳和枪管修长的鲁密铳。涂文辅身后还有三百忠勇营骑兵??他原本一千人的家底,硬生生被小皇帝挖走大半充了御前亲兵。此刻,这八百人马也随着三个大?山呼万岁,黑压压一片人头,肃杀之气弥漫东华门外。崇祯此行的护卫,堪称“铁桶”!

车帘微掀,朱由检年轻却异常沉稳的面容露了出来。他目光如电,扫过这支“庞大”的护卫阵容,心中稍定。有这支力量傍身,蓟州之行,底气便足了几分。

就在他准备放下帘子启程时,魏忠贤、王体乾、涂文辅,还有一个身着素袍、面色阴郁的青年,连滚带爬凑到车前,“扑通”跪倒,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青石板上。

“奴婢魏忠贤、王体乾、涂文辅叩见万岁爷!”

“草民侯兴国……叩见陛下!”

侯兴国?客巴巴的儿子?他来作甚?朱由检心中一动。

未等他发问,侯兴国已是涕泪横流道:“陛下!草民替母亲侯氏请罪!母亲糊涂犯下大错,草民……草民砸锅卖铁,东挪西凑,得银三十三万八千五百一十三两,尽数押送至此东华门外!余下一百多万,草民倾家荡产,也定当凑齐!只求陛下开恩,允草民以此微薄之资,赎母亲万一之罪!”他头磕得砰砰作响,青石板上都能看见血痕了。

紧接着,魏忠贤、王体乾、涂文辅也各自高举一份奏本,声音带着割肉般的颤抖:

“奴婢魏忠贤,愿出家财白银三十万两,助朝廷饷需!”

“奴婢王体乾,愿出家财白银二十万两,助朝廷饷需!”(这实则是他的议罪银)

“奴婢涂文辅,愿出家财白银十五万两,助朝廷饷需!”

朱由检端坐车中,听着这一连串报出的数字??三十三、三十、二十、十五……加起来已近百万之巨!他心中一时百感交集。上辈子闯贼兵临城下,他放下帝王尊严,向满朝勋贵大臣求捐,所得几何?杯水车薪,徒留笑柄!若是那时,这些人能有今日这般“大方”,大明朝何至于山穷水尽?

看来,这“议罪银”的路子,真比指望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家财却来历不明的“众正盈朝”们自己掏腰包要强得多!毕竟……赎罪的银子,不交,是要掉脑袋的!

捐钱是发善心,赎罪是保头颅,人可以没有良心,但不能没有脑袋!

洞悉真理的崇祯微微颔首,声音不高,还有些温和:“好!尔等能体恤国难,急公好义,朕心甚慰!”

崇祯的目光落在魏忠贤身上:“魏伴伴忠心可嘉。”然后又转向王体乾:“王体乾,你办事勤勉,筹银得力。即日起,你还当司礼监秉笔太监,与徐应元一同留守京师,给朕看好内廷,管好门户!”

王体乾浑身剧颤??又能当大太监了!失而复得的巨大狂喜瞬间盖过了献银的心疼,激动得声音都高了几分:“奴婢……奴婢叩谢天恩!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圣望!”

最后,朱由检看向依旧伏地颤抖如筛糠的侯兴国,语气缓和了几分:“侯兴国,客氏贪墨,罪证确凿,国法难容。然尔能深明大义,倾家退赔,尚有悔过赎罪之心。朕念你孝心可悯,客氏之罪,待其退还全部赃款,或可从轻发落。退赃赎罪,朕可网开一面。”

他没说赦免,只说“从轻”和“网开一面”??赦免是要放人回家的,但客氏,放不得。她知道的太多了!

“草民……草民叩谢陛下天恩!”侯兴国猛地抬起头,脸上涕泪血污混作一团,眼神中全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但嘴巴里的牙根却紧紧咬着。

朱由检不再看他,对车外侍立的徐应元和王体乾朗声道,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属于深宫大内的豪气穿透人群:“徐伴伴、王秉笔!即刻点收这些银两,押送内承运库,入库封存!记档造册,分毫不可有误!”

“奴婢遵旨!”

“另,传旨首辅黄立极:明日,着户部去内承运库,提银五十万两!这笔银子??”他猛地一拍车辕,声如炸雷,“一半,补发九边各镇欠饷!另一半,紧急调拨陕西,赈济灾民!杯水车薪,亦是甘霖!告诉户部,告诉九边将士,告诉陕西的父老乡亲??银子,一定会有的!朕,说到做到!”

“银子,一定会有的!”

这七个字,如同惊雷,在东华门内外炸响!跪在地上的文武官员、勋贵大?,无不心头剧震,背上沁出一层冷汗。他们仿佛看到那沉甸甸的银箱离他们而去,更仿佛看到了一把悬在头顶、随时可能落下的“议罪之剑”!

而侯兴国,则死死盯着地面,紧咬的牙关中,一丝血腥味弥漫开来。

......

蓟州,三屯营。顺天巡抚衙门。

空气里弥漫着汗臭、尘土和一种名为绝望的窒息感。暂代巡抚的王应豸面皮涨得紫红,手指几乎戳到对面总兵孙祖寿的鼻尖上,唾沫星子横飞:

“孙总戎!你……你糊涂!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乱兵初起,不过三五千乌合之众,若依本抚之言,以雷霆手段弹压,何至于酿成今日之大祸?你迟迟不动,坐视流言四起,乱兵越聚越多!你看看!你看看外面!”他猛地推开窗户,指向辕门外。

孙祖寿顺着望去,脸色铁青如寒铁。只见三屯营内外,目光所及之处,密密麻麻全是灰扑扑的军帐!原本只是几个营头闹饷,如今整个蓟镇,凡是能走得动的兵卒,都蜂拥而至。辕门外开阔地上,人头攒动如蚁群,喧嚣鼎沸,粗鄙的咒骂、饥饿的咆哮、绝望的哭喊汇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摇摇欲坠的营墙。放眼望去,聚在此处的乱军,何止三万?蓟镇账面上十万大军,已有近三成汇集于此!

“王中丞!”孙祖寿的声音嘶哑,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无奈,“非是末将不愿弹压!是朝廷……朝廷欠饷整整十三个月!兄弟们也是爹娘生养,也要穿衣吃饭!十三个月,颗粒无收,家中妻儿老小嗷嗷待哺!朝廷理亏在前,兄弟们要饷,是天经地义!此时若再强行弹压,刀兵相见,死的都是大明的好儿郎!万一激起全军哗变,蓟镇十万虎狼一起反了,这后果……这后果谁能承担?谁又能挡得住这滔天巨浪?!”

“妇人之见!迂腐!”王应豸气得几乎笑出声来,他猛地拍案,“孙祖寿!亏你还是个带兵的总兵!你只看到你蓟镇十万张嘴要吃饭?那我问你,这大明天下的兵马有多少?九边十三镇,在册的就有五十九万!这五十九万张嘴,若都要足额满饷,一年要多少银子?八百万!这还是往少了算!还有京营,还有锦衣卫,还有两京一十三省各处的水陆兵马,加起来又是四五十万!全都张嘴要饷,一年没有一千多万两,能填得满这个无底洞?!”

他喘着粗气,眼中满是血丝:“如今是什么光景?天灾**,处处烽烟!太仓加上内帑,一年能收上来多少银子?撑死了一千多万两的那个‘多万’都凑不齐!这么大的窟窿,拿什么去补?单说你蓟镇,十三个月欠饷,就是一百多万两!九边除了关宁军有辽饷撑着,其他各镇哪个不是欠着一屁股债?全都要补,一次就得拿出一千万两!一千万两啊!孙总戎,你告诉本官??”他猛地凑近孙祖寿,“这银子,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吗?!”

孙祖寿被这一连串冰冷的数字砸得哑口无言,他何尝不知朝廷艰难?可他麾下的兵,也是他的兄弟……

厅堂内陷入死一般的沉寂,只余王应豸粗重如风箱的喘息。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名亲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因激动而变调:

“报??!禀抚台大人,总戎大人!奉总督钧令,辽镇副总兵祖大寿,率精骑三千,已至营外!”

“什么?!”王应豸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兴奋,“好!好!来得正好!天助我也!哈哈!祖疯子到了,看这些乱兵还如何嚣张!”

他猛地转向孙祖寿,眼神狠利如刀:“孙总戎!祖将军既至,我平乱大军如虎添翼!时机已到!传本抚令:点齐标兵营,会同祖将军所部辽镇精锐,整军备战!明日一早,本抚要亲临阵前,行雷霆手段,一举荡平乱军!此战功成,便是你我飞黄腾达之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