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奋斗! > 第46章 狗斗,推二送四 求收藏,求追读

崇祯的奋斗! 第46章 狗斗,推二送四 求收藏,求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7 16:19:04 来源:源1

十一月二十九,右顺门内一处不甚宽敞的便殿中。

一把交椅在中间,十把交椅列左右。左边五把,坐着首辅兼吏部尚书黄立极、户部尚书郭允厚、工部尚书李从心、刑部尚书薛贞等四人。这四位,昔日皆是魏忠贤门下奔走之辈,如今交了议罪银,写了悔过书,算是洗心革面,成了陛下口中“戴罪图功”的“帝党”。

右边五把,也坐了四人,坐着左都御史兼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兵部左侍郎李邦华、礼部右侍郎钱谦益、通政使杨绍震。这四位,或为清流领袖,或为东林骨干,或为反阉健将,自是另一番气象。

两边各有一把椅子,空空荡荡,暂无人坐。那是留给“墙头草”大理寺卿张九德的。他现在正站在两派当中,胖乎乎的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窘迫和为难,左看看,右瞧瞧,仿佛那两边的椅子都烫屁股。

这坐哪儿,可不是小事。往左,那是明白告诉世人,他张九德要跟着“帝党”走了。往右,那就是铁了心要跟东林站一块。

正犹豫间,东林那边,孙承宗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着开口:“曙海(张九德字),来来来,这边宽敞,老夫边上还有个空位。”

这一声招呼,坐在孙承宗下首的钱谦益脸上那惯常的温和笑容顿时僵了一瞬。他才是士林清议的领袖,东林在朝中的魁首!老孙仗着阁老和总宪的身份,就想越过自己拉人?

他那阁老兼左都御史,就跟对面黄立极的阁老兼吏部尚书一样,都是权力交接时的权宜之计,名不正言不顺??阁老和总宪或吏部尚书通常是不能兼任的(特殊情况下,短时间内兼任例外)。

钱谦益心思电转,几乎立刻也端出一副更加热络的笑脸,朝着张九德招手:“是啊,曙海,过来坐吧。”

东林这边明目张胆地拉人,对面“帝党”岂能坐视?

首辅黄立极呵呵一笑,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曙海兄,随意坐便是。坐哪里,不都是为万岁爷办差,为朝廷效力么?心向皇上,坐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他这话,绵里藏针,点明了关键??甭管坐哪边,如今都得认清谁才是主子。

张九德脸上笑容更盛,如同弥勒佛一般,先朝着黄立极那边拱拱手:“黄阁老说的是,说的是。”脚下却不着痕迹地挪了几步,竟真个坐到了孙承宗那一侧的最末一张椅子上。

黄立极脸上笑容不变,目光却幽幽地瞥了孙承宗一眼。

那眼神里的意思,孙承宗这等老江湖如何不懂???我们这边,老夫说了算。你们东林那边,好像不太平啊,孙阁老,你这领头羊,镇不镇得住场子?

孙承宗鼻腔里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这微妙的平衡,朝着对面的黄立极开口道:“黄阁老,您兼着天官(吏部尚书),照祖制旧例,今日廷推,该由您来主持。”

黄立极点点头,也不推辞,起身走到那上首的空椅坐下,目光扫过两边众人,缓缓开口:“承蒙陛下信重,今日廷推,便由老夫主持。今日要推的职位有二,一是兵部尚书正选,二是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

他顿了顿,继续道:“按规矩,各推两到三人,呈报御前,由圣天子宸衷独断。咱们先议本兵人选。邦华,你是兵部左侍郎,署理部务也有些时日,你先说说看法。”

李邦华面色沉静,起身先向黄立极及众人微微一揖,才开口道:“如今辽事、虏事、流寇事并急,兵部需一老成持重、通晓军务之臣坐镇。署理兵部右侍郎王在晋,王公,历任兵部、经略辽东,熟知九边情弊,之前核验兵额,颇有章法。下官以为,王公可为一选。”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王在晋是皇帝看重的人,如今署理部务,转正是顺理成章。两边都没什么意见。

黄立极目光转向孙承宗:“孙阁老,您历任辽督,知兵善任,您的意思呢?”

孙承宗抚须,看了一眼身旁的钱谦益,才缓缓道:“王在晋确是合适人选。然本兵之位,干系重大,不妨多推一二贤才,供陛下圣裁。老夫以为,前任宁远巡抚袁崇焕,数年戍边,力保宁远、锦州不失,更有宁远、宁锦两场大捷,挫奴酋锐气,功在社稷。其人有胆略,通兵事,亦可为一选。”

钱谦益在一旁微笑着点头附和:“元素(袁崇焕字)确是干才,当得此选。”

这是他私下与孙承宗、李邦华通气的结果。袁崇焕性子太急,皇帝眼下定然不会让他做本兵,但推出来,占个名额,接下来就好运作他接替王在晋空出来的兵部侍郎缺,甚至争一争辽东督师。

黄立极对此心知肚明,也不点破,反正这“袁蛮子”不可能被皇帝圈中本兵。他点点头:“袁元素,确是良选。还有其他人选吗?”

孙承宗再次开口,声音平稳:“老夫再推一人:原礼部右侍郎徐光启。徐子先(徐光启字)虽以理学、西学见长,然其通晓火器、练兵之法,曾上《练兵疏》,所言切中时弊。如今国朝急需强兵利器,子先之才,或可大用。”

他这话一出,坐在下首的钱谦益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眉头微微蹙起。

徐光启?他罢官前是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而自己现在是礼部左侍郎兼侍讲学士!这两个位置都是清贵无比,极易入阁的阶梯!老孙推徐光启……这是想抬举徐光启来压自己一头?还是想把徐光启这颗棋子也纳入他的麾下?

这个老孙想要夺东林党的权啊!

钱谦益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淡然微笑,仿佛浑不在意。

黄立极将钱谦益那细微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徐子先……嗯,亦是老臣,熟知兵事。好,本兵人选,便暂定王在晋、袁崇焕、徐光启三人。接下来,议两淮盐运使。”

他神色一正,语气加重了几分:“两淮盐税,关乎国计,尤系辽饷、边饷之根本!近年来盐政废弛,私枭猖獗,税银流失严重。陛下对此甚为关切,特旨要求此番必要推选一真正能臣干吏,整顿盐务,充盈国帑!”

他目光扫过众人:“诸位若无异议,咱们便推举人选?”

这等情况下,谁会有疑义?自然是“谨遵圣意”、“并无异议”。

黄立极满意地点点头,率先开口:“既然如此,老夫以为,前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崔呈秀,曾巡按淮扬,深谙盐务关窍;掌兵部时,亦知军饷之重。由其出任两淮盐运使,正可雷霆手段,扫除积弊,为陛下收足盐税!”

此言一出,满场皆静。

右边东林几人脸色瞬间都变了。

钱谦益更是猛地抬起头,再也维持不住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声音都尖利了几分:“不可!万万不可!崔呈秀贪渎营私,声名狼藉,天下皆知!其方才缴纳巨万议罪银,闭门思过,岂能转眼间委以盐运重任?此非肥缺,实乃肥鼠入米缸!我等绝难同意!”

他反应激烈,完全在黄立极意料之中。黄立极并不看他,反而将目光投向孙承宗,那意思很明显:孙阁老,你们东林魁首都跳脚了,您老是个什么章程?陛下可是这个意思……

孙承宗面沉如水,慢条斯理地端起面前的茶盏,掀开盖碗,轻轻吹了吹浮沫,呷了一口,仿佛那杯中是甚么琼浆玉液一般。

直到钱谦益都快按捺不住了,又打算要开喷,他才放下茶盏,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崔呈秀……确有不妥。盐运使之职,非比寻常,非但需熟知盐务,更需清廉刚正之臣。老夫倒有两个人选。”

他目光平和地看向黄立极:“原巡按御史侯恂侯若谷(侯恂字),原南京户部新饷司郎中杨鹤杨修龄(杨鹤字)。此二人皆因忤逆朝中权贵去职,清廉有为,若谷曾巡按地方,修龄更熟知钱粮之事。二人皆可任盐运之职。”

他这一下,轻飘飘推出两个人!

黄立极和钱谦益心里同时咯噔一下。

侯恂、杨鹤?皇上怎么可能选他们当盐运使?

但孙承宗这老狐狸的意思,根本不在盐运使!

袁崇焕、徐光启、侯恂、杨鹤……这四个人,都是被阉党迫害罢免的!如今阉党没了,变成了“帝党”,魏忠贤、崔呈秀等人都交了大笔议罪银??要交议罪银说明他们有罪啊!既然如此,被他们迫害的官员起复是理所当然。

起复官员,若任原职或品级相当的四品以下官职,通常不需廷推,部推或皇帝直接下中旨即可!

孙承宗这是在借廷推的场合,明目张胆地替东林系被打压的官员“挂号”!

他推出了四个需要“起复”的人选,皇帝无论如何,总得意思意思,安排几个吧?袁崇焕可以回辽东,徐光启可以回礼部或者去兵部管火器,侯恂、杨鹤怎么也能捞个四品官!

这分明是“推二送四”!

而这四个中的三个都是孙承宗这个“东林二魁之一”捞出来的,他们一旦起复,就都是老孙的人。

钱谦益......危矣!

黄立极看着孙承宗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心里暗骂一声“老滑头”,脸上却露出恍然和钦佩的笑容:“孙阁老思虑周详,荐举贤才,为国储士,老夫佩服!既然如此,两淮盐运使人选,便定为侯恂、杨鹤、崔呈秀三人......将崔呈秀列在末尾。如何?若无异议,今日廷推人选已定,老夫这便整理题本,呈送御前,恭请圣裁!”

便殿内,众人神色各异,心思百转。

殿外檐下,一个小太监悄无声息地收回探听的耳朵,快步朝着乾清宫方向跑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