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奋斗! > 第59章 魏忠贤——一个被当太监耽误的名

崇祯的奋斗! 第59章 魏忠贤——一个被当太监耽误的名

簡繁轉換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7 16:19:04 来源:源1

腊月二十八。

清华园,挹海堂。

炭火烧得挺旺,崇祯穿着素色常服,坐在主位。他面前的御案上,摊着一份沾着雪泥、边角磨损的急报。

堂下,内阁辅臣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孙承宗,还有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希皋、襄城伯李守?等一帮勋贵,屏着气,垂手站着。

“徐应元。”崇祯声音不高。

“奴婢在。”侍立一旁的徐应元赶紧上前。

“念。”

“是。”徐应元吸了口气,拿起那份急报,清了清嗓子:

“臣魏忠贤、朱之冯、侯世禄,顿首百拜,谨奏陛下:腊月二十六日夜,臣等趁雪大敌人松懈,亲率敢死队,加上宣府镇精锐,出城夜袭插汉部虎墩兔汗大营!托陛下洪福,将士拼命,一举破敌......”

徐应元的声音在堂里响着,每个字都像锤子砸在众人心上。

“这一仗,砍了真鞑子脑袋八百多个,用生石灰封好了!缴获虎墩兔汗的金顶大帐一顶,金箭令信几样!缴获无主战马八百多匹!烧掉敌营帐一千五百多顶!虎墩兔汗吓得跑到别的营去了,他围城的大军往北退了二十里!不过……”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点:“不过那鞑子头儿好像不死心,他手下虽然退了,还在长城里边赖着,没跑远。臣等已经严加戒备,绝不敢辜负圣恩!请陛下明鉴!”

念完,徐应元躬着身把奏疏放回御案,退回去。

堂里死静。

八百多真鞑子脑袋!金顶大帐!金箭令信!烧了一千五百顶营帐!逼退敌人二十里!

这……这简直是天大的功劳!是那个……那个权阉魏忠贤干的?

黄立极、施凤来几个阁老互相看看,脸上全是“这不可能”。孙承宗花白的眉毛拧着,眼神闪烁,飞快地盘算着。勋贵那边,定国公徐希皋、襄城伯李守?等人也傻了眼,只有成国公朱纯臣,那张胖脸“唰”地没了血色,变得惨白,额角青筋直跳。

“哈哈!哈哈哈!”

崇祯突然大笑起来,打破了寂静。他站起身,背着手在御案后走了两步。

“好!好一个魏忠贤!好一个朱之冯!好一个侯世禄!”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众人,“真没想到啊!朕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督粮道的魏公公,也能披甲上阵,在阵前杀敌立功!”

他心里突然冒出个有点荒唐的念头:这家伙……该不会是个被当太监耽误了的将才吧?

这念头一闪而过,他的目光却像鹰一样,死死盯住了勋贵队列最前面??朱纯臣的脸。

朱纯臣只觉得那目光像冰锥子,扎得他浑身发冷。他拼命想挤出点“惊喜”的笑,结果比哭还难看。

他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了:完了!全完了!魏阉不仅没死在兵变里,没被虎墩兔汗宰了,居然还打了这么大个胜仗!就算那八百脑袋有水分,夺金帐也是假的,可虎墩兔汗退兵二十里总是真的吧?宣府解围了!

魏忠贤打了胜仗,就证明自己是条又忠心又好用的老狗!而他朱纯臣,已经把魏忠贤往死里得罪了!魏忠贤……那可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儿!

崇祯把朱纯臣的怂样全看在眼里,心里冷笑。他踱回御案后坐下,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声音不高,却带着冷硬:

“成国公。”

朱纯臣浑身一哆嗦,慌忙出列,“扑通”跪倒:“臣……臣在!”

“前些天,魏公公还有份密奏送到朕这儿。”崇祯声音平平淡淡,像在拉家常,“他说,他从通州粮仓提的那五万石麦子,运到宣府开袋一看,竟有一多半是麸皮!就是这些麸皮,差点让宣府镇的兵闹哗变!”

他停了下,目光如电,盯着朱纯臣低着的脑袋:“朱卿,你知不知道,这批麦子……是谁家‘捐’给朝廷的?”

“嗡……”

朱纯臣只觉得脑袋里一声响,眼前发黑!

魏忠贤的报复来了!

他之前的如意算盘??煽动兵变,逼走或弄死魏忠贤,再以“救火”姿态收拾残局,私下跟蒙古讲和捞功劳??这下全完了。

魏忠贤不但没垮,还打退了虎墩兔汗,而他朱纯臣,成了提供烂军粮、差点酿成大祸的罪魁祸首!

冷汗瞬间湿透了朱纯臣的内衫,他肥胖的身子控制不住地抖,趴在地上的手死死抠着冰凉的地砖缝。

“陛……陛下……”朱纯臣的声音干哑,带着哭腔,“臣……臣惶恐!这事……这事臣一定严查!查到底!一定给陛下,给宣府将士一个交代!”

“交代?”崇祯心想,“朕不是没给你机会啊,成国公。还严查?你现在该做的,是认罪!是交议罪银!是献赎罪田!”

崇祯不再看朱纯臣,目光扫过群臣,声音恢复了平静:“朕,已经让英国公世子张之极、兵部侍郎李邦华、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去查了!相信很快,就有结果。”

朱纯臣只觉得天旋地转,最后一点侥幸也没了。张之极明显“投了”;李邦华是东林干将,铁面无私;田尔耕……那是锦衣卫的活阎王!以前还是魏忠贤的爪牙!他完了……成国公府完了……

他几乎瘫在地上,额头上的冷汗大颗大颗滴在地砖上。

崇祯敲打完这个勋贵头子,话头一转,又回到了宣府军务上。

“诸位爱卿,”崇祯声音带着点探究,“你们知道,魏公公在宣府,是怎么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吗?”

堂下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吭声。

崇祯自问自答,语气有点感慨:“他是被逼急了!被宣府镇的哗变和虎墩兔汗的大军逼到了绝路!他干了件……朕都没想到的事!”

他停了下,目光扫过众人惊疑不定的脸:“他带着净军,抄了宣府城里几家通敌晋商的宅子!抄出来几十万两现银!然后,他就把这些银子,堆在城头,当着几万饿兵的面,实打实地发饷!放赏!”

崇祯的声音猛地拔高,带着点赞叹:“那些聚在城下,眼看就要炸营的兵,手里一拿到白花花的银子,眼睛就亮了!身上就有劲了!这银子,比什么大道理都管用!硬生生把一群快饿疯了的溃兵,变成了敢跟鞑子拼命的虎狼!”

他长长吐了口气,靠在椅背上,眼神有点飘,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所有人说:

“魏忠贤……果然有一套啊!朕在这方面……都不如他!”

崇祯随即猛地一挥手,“退朝!”

“臣等告退!”众人如蒙大赦,赶紧躬身行礼,鱼贯退出挹海堂。朱纯臣几乎是被人架着,跌跌撞撞地离开,背影狼狈不堪。

看着大臣们消失在门外,崇祯脸上的感慨瞬间没了,眼神重新变得锐利。

“徐应元。”

“奴婢在!”

“派人,”崇祯声音冰冷,“盯着朱纯臣。别偷偷摸摸盯,要明着盯!让他知道,朕在看着他。另外……”他眼中寒光一闪,“也要布置暗哨。等他……忍不住要跑的时候,再跟上去,看他往哪跑?”

对朱纯臣会跑路这事,崇祯很有把握,上一世,他可是“三十年的老反贪”,经验足得很!

崇祯现在不马上抓朱纯臣,是因为……他这次不仅要抓朱纯臣的“贪”,还要抓他的“逆”!

朱纯臣一逃,就是畏罪潜逃,如果往北跑,就能扣上叛逃的罪名,而他不论跑到谁的羽翼下,就能牵连出一大片......

“奴婢明白!”徐应元心里一紧,躬身领命。

......

同一时间,千里之外,滦河上游支流,宽河河谷。

腊月的寒风,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人脸上就是一阵生疼。宽河冻得梆硬,冰面像铁板。

一座新造的木堡,孤零零立在河谷中间,卡在从大宁通往蓟镇长城腹地的大路上。这就是孙祖寿奉旨出塞扫荡后,在宽河边修的前线堡垒??宽河堡。

堡墙全用粗大的松木垒成,差不多两丈高。一面靠着冻住的宽河,借陡峭的河岸当屏障。另外三面,挖了深壕,沟底插满削尖的木桩。堡墙上,隔一段就开着炮孔和铳眼。堡中间,立着座更高的望楼,四周还有几座箭塔。

清晨,天灰蒙蒙的。堡里飘起几缕炊烟,很快被寒风吹散。

千总李居正,一个三十出头、面相精悍的汉子,正带着几个亲兵在堡墙上巡查。他穿着御赐的棉甲,腰里挂着块显眼的鎏金腰牌??那是御前侍卫的牌子!

“都精神点!”李居正的声音在风里有点哑,“快过年了,鞑子说不定会来打草谷!各处铳眼、炮位再查一遍!?望哨一刻也不能松!”

“是!总爷!”手下军士齐声应道。

李居正走到一处对着河谷上游的铳眼旁,眯眼往外看。冻住的河面伸向远方,两岸是白茫茫的雪和黑黢黢的松林,死静。

这安静,让他心里有点不踏实。孙军门还在滦河那边建了堡,两堡能互相照应,但离得远。这宽河堡孤悬塞外,就是个前哨,兵就几百号,要是真有大股鞑子来……

他正想着,一阵急促、杂乱的马蹄声,猛地撕破了河谷的宁静!

声音是从上游来的!

李居正心里一紧,猛地扑到垛口边,手搭凉棚使劲望。

只见宽河上游的冰面上,几个小黑点正没命地朝木堡方向狂奔!

是夜不收!他昨晚派出去巡哨的夜不收!

看那逃命的架势……

李居正的心一下子沉到底。

“戒备!全体戒备!有敌情!”他嘶声大吼。

堡墙上瞬间乱了。军士们扑向各自的位置,铳手开始装药,炮手掀开炮衣,紧张地调着火炮角度。

那几个黑点越来越近,已经能看清马上骑士伏低的身子和他们拼命抽打马屁股的动作。他们就是在逃命!

终于,最前面一骑冲到堡门下。堡门早开了一道缝。

“鞑子!鞑子来啦!!”马上的夜不收用尽全力嘶喊,话没说完,他身子猛地一歪,直接从马背上栽了下来,“扑通”一声重重摔在冻硬的地上!

众人这才看清,他背上赫然插着两支还在颤的箭!血已经浸透了后背的棉甲。

“快!抬进来!”李居正一边吼,一边死死盯着夜不收逃来的方向。

河谷上游的尽头,一片黑压压的骑影,像潮水漫过冰封的河面,朝着小小的宽河堡,压了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