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奋斗! > 第47章 朕最懂谁是大明的真忠臣了! 求

崇祯的奋斗! 第47章 朕最懂谁是大明的真忠臣了! 求

簡繁轉換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7 16:19:04 来源:源1

文华殿内炭火无声,殿外北风呼啸。

崇祯端坐御案后,平静听完黄立极关于廷推过程的回奏。孙承宗侍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心。

“诸位臣工都是秉公推举?”崇祯声音不高,带着一丝玩味。

黄立极连忙躬身:“回陛下,正是。虽有些许讨论,然皆是为国举贤。”他将手中题本高举过头,“此乃廷推题本,恭请陛下圣览。”

侍立一旁的高宇顺上前接过题本,放在御案上。

崇祯没有立刻翻开,手指在黄绫封面上划过,目光转向孙承宗:“孙先生,此次廷推,东林诸公可还满意?”

孙承宗微微欠身:“回陛下,廷推乃朝廷公器,唯才是举,并无门户之见。老臣等只是尽本分,推举合适之人,供陛下宸衷独断。”

崇祯点点头,翻开题本。前面关于王在晋、崔呈秀的推举他一扫而过,目光最终落在“陪跑”的名单上。

袁崇焕、徐光启、侯恂、杨鹤。

四个名字仿佛带着魔力,将他拉入尘封的记忆。

袁崇焕……那个在平台召对时夸下“五年平辽”海口的袁蛮子。一度让让他看到了大明复兴的曙光,最终因为了己巳之变被千刀万剐。

己巳之变啊!

徐光启……那个钻研西学、一心想要用火器强军的老臣。还有他那个学生孙元化,搞西式火器有一套,可是却没有带兵的真本事,最终被自家练出的精兵反噬。

侯恂……这个名字让他想到左良玉??大敌当前还在热衷内斗,真是太不像话了。

最后,目光定格在杨鹤这个名字上。

杨鹤……杨嗣昌!

一想到杨嗣昌,崇祯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那是上上一世真正被他倚为股肱的擎天之柱的重臣!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眼瞅着就要将流寇逼入绝境。

可建奴又一次破口入塞!逼得他将杨嗣昌调离剿匪前线。功亏一篑!杨嗣昌最后是累死了,还是忧惧而亡了?崇祯也不是太清楚,只记得听闻此公死讯时,那种天地崩塌般的绝望。

殿内寂静无声。黄立极和孙承宗低头,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决定。

良久,崇祯长长吸了一口气,将酸涩逼回。

他抬起眼,目光已经恢复清明。手指重重点在题本上那几个名字上:“袁崇焕、徐光启、侯恂、杨鹤……都是历经磨难的老臣了。”

他顿了顿:“都来北京吧。朕要见见他们。”

黄立极和孙承宗同时一怔。

崇祯声音再次响起:“告诉杨鹤,让他把儿子杨嗣昌也带来。还有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一并叫来。”他想了想,补充道,“还有个孙传庭,好像在代州闲居,也一并召来。”

“朕都要见见。”

孙承宗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惊喜如潮水般涌来。他原本只想“推二送四”,为东林系官员争取起复机会。没想到皇帝全盘接受,还额外加了三个!

他激动得胡须微颤,深深躬身:“老臣遵旨!陛下求贤若渴,广纳忠良,实乃社稷之福!”

黄立极心头剧震,后背沁出冷汗。孙承宗推四个,皇帝收四个还加三个?难道陛下嫌“帝党”的忠诚还不够多?要继续加强东林党的力量?

他压下惊惶,深深拜下,用无比忠诚的语气道:“臣遵旨!陛下圣明!慧眼识珠,广罗贤才,臣等佩服之至!”

崇祯此刻并没有想朝廷“狗斗”的事情,他想的是大明还有许多“久经考验”的真忠臣!

杨嗣昌、孙传庭、卢象升、孙祖寿、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曹文诏、尤世威......等等一众上上一世为保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真忠烈。对了,孙承宗也是其中之一啊!

他挥了挥手:“去吧。拟旨,召他们即刻进京。”

“是,陛下!”二人齐声应道,心思各异地退出文华殿。

......

十二月初一,皇极殿,望朔朝会。

常朝钟鸣,百官肃立。崇祯端坐御座,目光落在鸿胪寺卿李觉斯身上。

“宣旨。”

李觉斯展开黄绫:“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老成谋国,忠勤体国,着即实任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宣大、昌平军务,整饬边备,清厘屯饷,钦此!”

王在晋出列跪拜:“老臣领旨!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报天恩!”他起身时目刺勋贵队列,那里站着脸色微变的朱纯臣??这个王在晋“坏”的很,最会查空额了!当年在辽镇就查得辽东诸将叫苦连天,现在又当了本兵,又摊上当今小皇帝这样的“暴君”,勋贵将门的日子还能好得了?

第二道旨意紧随而至:“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器识宏远,着即协理京营戎政,清汰冗滥,核实粮饷,整军经武,钦此!”

李邦华伏地谢恩。勋贵队列中一阵骚动,朱纯臣胖脸上的肥肉抽了抽。李邦华是东林党!让他协理京营……不用说,一定是来查账的!

“陛下!”朱纯臣猛地出列扑跪在地,声音带着哭腔,“臣有本奏!”

崇祯眉梢微挑:“讲。”

朱纯臣以头抢地:“王尚书、李侍郎整顿边务,臣万分拥护!然年关将至,宣府、大同、昌平三镇士卒欠饷日久,衣单粮薄!臣夜不能寐,痛心疾首!”他抬起泪眼,“恳请陛下特赐一笔‘年费‘,让将士们过个暖冬!臣愿倾尽家财,捐输麦子三万石助军需!”

殿内一片低哗。成国公要捐粮三万石?铁公鸡拔毛了?

定国公徐希皋、襄城伯李守?等人见朱纯臣带头了,也跟着一个个站了出来:“成国公高义!臣亦愿捐输麦子一万石!”“臣也捐一万石!”“臣捐八千石!”

勋贵队列中报捐之声不绝于耳。崇祯端坐御座,面无表情地看着这群勋贵“慷慨解囊”,心中冷笑:好个朱纯臣……知道要查账了?先主动表示一下?

他盘算着勋贵们报出的数字,加起来竟有二十余万石麦子!足够宣大昌三镇士卒每人分得半石有余,能解燃眉之急,也能暂时安抚军心。更重要的是,不用从他捉襟见肘的内帑里出了!

“好!”崇祯抚掌而笑,声音洪亮,“诸位爱卿深明大义,体恤士卒,为国分忧!朕心甚慰!真乃大明勋贵之楷模!”

他目光扫过朱纯臣等人,“楷模”二字咬得格外清晰。

“既如此,诸位勋贵就各依所报数目,三日内将麦子运至通州仓交割!由户部派员清点接收!”

“臣等遵旨!”朱纯臣等人齐声应道,心中都在滴血。这麦子都是实打实的家底啊!

“至于分发事宜……”崇祯略作沉吟,目光锐利起来,“王尚书!”

“臣在!”王在晋出列。

“着你亲自押送大同镇应得之麦粮,持尚方剑前往!代朕抚军,督察军务!务必亲眼看着粮米发到士卒手中,务必做到实兵实粮!”

“臣遵旨!”王在晋抱拳领命,声如洪钟。

朱纯臣心跳加速。什么叫“实兵实粮”?这是要接着发粮去大同镇点数?王在晋这货早年在辽镇就干过这个!

“魏忠贤!”崇祯又点了一个名字。

侍立御阶旁的魏忠贤连忙趋前跪倒:“老奴在!”

“着你押送宣府镇应得之麦粮,持朕金牌前往!同样亲眼看着粮米发到士卒手中!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老奴领旨!定当尽心竭力,不负万岁爷重托!”魏忠贤重重叩首,心中一喜:皇上把重要工作交给他,说明他已经“过关”了!

崇祯的目光最后投向殿外沉沉的天空,仿佛穿透宫墙落在昌平卫方向。

“至于昌平卫……朕亲自去。顺便去看看皇兄的陵工进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