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食神判官!专打黑心店! > 第477章 真相炸裂!抹茶竟是被咱们老祖

我,食神判官!专打黑心店! 第477章 真相炸裂!抹茶竟是被咱们老祖

簡繁轉換
作者:念旧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7 17:16:52 来源:源1

第477章真相炸裂!抹茶竟是被咱们老祖宗主动淘汰的!(第1/2页)

为什么我们自己,反而不用了呢?

直播间里,刚才还因“文化认亲”而沸腾的弹幕,瞬间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是啊,为什么?

既然这么牛的东西是咱们发明的,为什么现在一提到抹茶,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东瀛?

【……对哦,为什么?我家楼下奶茶店的抹茶系列,包装上印的都是富士山。】

【被问住了……我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难道是……失传了?】

【不可能吧,这么牛的技术怎么会失传?老祖宗不至于这么败家吧?】

陈品看着屏幕上滚动的问号,脸上没有得意之色,反而带着几分玩味。

“家人们,别瞎猜了。”

“它不是失传了。”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而是被咱们自己,主动淘汰了。”

这句话,比“失传”更让人震惊。

陈品端起那碗抹茶,却没有喝,只是将它当作一个完美的教具。

“这玩意儿,在唐宋时期,确实是顶流。”

“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文人墨客,都为这碗绿色的泡沫疯狂。当时甚至有‘斗茶’的习俗,就跟现在搞电竞比赛似的,一群人凑在一起,看谁点出来的茶沫子更白、更厚、更能‘咬盏’不散。”

“宋朝皇帝宋徽宗,知道吧?就是那个除了当皇帝啥都会的艺术生。他就是个头号‘斗茶’发烧友,亲自下场写攻略,出了一本叫《大观茶论》的教材,里面详细规定了点茶的七个步骤,说必须得‘七注七汤’,才能得到最完美的泡沫。”

钱飞听得一愣一愣的:“我靠,喝个茶还带攻略的?这么卷?”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完美’上。”

陈品用指尖点了点碗里那层翠绿的泡沫。

“为了追求那种极致的、雪白绵密的视觉效果,宋朝的制茶工艺,走上了一条歪路。”

“他们在制作茶饼的过程中,增加了一道叫‘榨膏’的工序,就是把茶叶里的汁水给拼命榨干。这么搞,点出来的茶汤确实白,好看。”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个贱兮兮的笑容。

“但不好喝了。”

“茶味儿都没了,喝起来寡淡如水。这就好比你买了个西瓜,把瓤扔了,专门啃那层白皮,还觉得特有品味。”

【我靠!为了好看牺牲味道?这不就是最早的‘形式主义’吗?】

【笑死,宋徽官:朕为艺术献身,你们懂个屁!】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这玩意儿被淘汰,是因为它自己作的?】

“没错。”

陈品打了个响指。

“当一个东西,变得越来越繁琐,越来越脱离它‘好喝’的本质,只剩下表演和炫技,那它离被淘汰也就不远了。”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在明代。”

“咱们出了个劳模皇帝,朱元璋。这位老哥出身贫寒,最看不惯的就是前朝那套奢靡浮夸的玩意儿。他一看,做个茶饼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搞出来的东西还不好喝,纯属劳民伤财。于是大笔一挥,下了一道圣旨。”

陈品清了清嗓子,模仿着太监宣旨的腔调,捏着嗓子喊:

“‘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

那滑稽的模样把钱飞和黄浩然都逗笑了。

“意思就是,从今往后,别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茶饼了,直接进贡茶叶嫩芽就行。”

“这道圣旨,直接给风靡了近千年的‘点茶法’判了死刑。”

“因为新的‘散茶’出现了。茶叶采摘下来,直接用大锅一炒,也就是‘炒青’工艺,香味一下就出来了,还方便保存。想喝的时候,抓一把放进壶里,开水一冲,完事儿。”

陈品摊开手,做了个对比的动作。

“家人们,你们想。”

“一边是工序复杂、费时费力、味道还寡淡的抹茶。”

“另一边,是简单快捷、香气扑鼻、开水就能泡的散茶。”

“你要是当时的老百姓,你选哪个?”

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回答。

【我选散茶!我选散茶!打工人哪有时间去那儿‘七注七汤’啊!】

【真相了!抹茶不是被淘汰的,是在效率和口感面前,输得一败涂地!】

【朱元璋:朕只是想让大家喝口便宜好茶,没想到顺手把一个品类给干没了……】

“所以,”陈品做出总结,“咱们现在主流的‘冲泡法’,就是从那个时候定型的。抹茶,就在咱们华夏,暂时告别了历史舞台。”

“但是,它的故事还没完。”

陈品的目光,再次落到那碗安静的抹茶上,像在看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咱们这边不玩了,但隔壁的东瀛,把这套东西捡了回去,当成了宝贝。”

“而且,他们还不是无脑复制,他们做了两个非常关键的本土化改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77章真相炸裂!抹茶竟是被咱们老祖宗主动淘汰的!(第2/2页)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

“第一,一减。他们把宋代那个为了追求白色泡沫而‘榨膏’的工序给删了。这么一来,茶叶本身的绿色和原味,就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来。所以你们看,东瀛的抹茶是翠绿的,而宋代的抹茶,其实是偏白的。”

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一增。光保留原味还不行,因为还是很苦涩。于是他们通过无数次实践,摸索出了一项黑科技——遮光。”

“在茶叶采摘前二十天左右,茶农会用稻草或者棚子把茶树盖起来,避免阳光直射。”

陈品的声音变得像个化学老师。

“这么做,可以减少茶叶里产生苦涩味的‘茶多酚’,同时,又能让代表鲜味的‘茶氨酸’含量大大增加。一来一回,苦味降低,鲜味提高。顶级的抹茶,甚至会带有一股类似海苔的鲜甜味。”

“经过这么一减一增,原本在咱们这儿因为‘不好喝’而被淘汰的抹茶,在东瀛,摇身一变,成了味道鲜醇回甘的高级货,再结合他们的禅宗文化,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抹茶道’。”

【我靠!原来是开了科技挂!遮光这个操作也太秀了!】

【所以我们是被自己人卷死的,他们是被我们逼得技术升级了?】

【这剧情……也太戏剧性了。我们创造了它,又抛弃了它。它在异国他乡,涅槃重生。】

“但光靠东瀛自己,还不足以让抹茶征服世界。”陈品话锋再转,将时间线拉到了近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刮起了一股‘反主流文化’的浪潮。那帮嬉皮士,开始追求天然、健康、未加工的食品。就在这个时间点上,经济腾飞、号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东瀛,开始拿着抹茶,去勇闯欧美食品圈了。”

“他们给抹茶打了三张牌。”

陈品依次伸出手指。

“第一,健康。抹茶是连茶叶粉末一起喝下去的,几乎保留了茶叶里所有的营养物质,抗氧化,促燃脂,延缓衰老,这不正好戳中了欧美人的养生痛点吗?”

“第二,百搭。粉末状的抹茶,可以完美融入任何食品。尤其是它的微苦,刚好可以中和蛋糕、冰淇淋的甜腻,达成一种微妙的口味平衡。第一个发现这个财富密码的,是京都一家老茶铺,他们做出了抹茶松露巧克力,一炮而红。后来,哈根达斯在一九九六年推出的抹茶冰淇淋,直接成了仅次于香草味的全球第二大口味。”

“第三,文化。随着东瀛的动漫、电影在全世界流行,抹茶作为一种东方符号,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作品里,被赋予了神秘、健康、高级的文化光环。”

他靠在椅背上,做了个总结。

“健康的内核,百搭的口感,再加上文化输出的加持。三板斧下去,抹茶想不火都难。”

“抹茶拿铁、抹茶蛋糕、抹茶曲奇……一个庞大的抹茶宇宙,就这么爆炸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陈品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深意,“当全球的抹茶需求越来越大,东瀛本土的产能跟不上的时候,你们猜,谁成了背后最大的‘军火商’?”

【我猜是我们!】

【肯定是我们啊!论种茶,谁比得过我们!基建狂魔不是白叫的!】

【好家伙,绕了一圈,生意又回到我们自己手里了?】

陈品笑着点头。

“没错。咱们华夏,早在几年前,就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大抹茶生产国的宝座。现在全球一半以上的抹茶,都产自咱们的越州和黔州。我们用更牛的现代技术,比如动态遮光、低温研磨,把抹茶的品质和产能,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看着镜头,脸上是那种乐子人独有的、看穿一切的促狭笑容。

“所以家人们,整个故事就是……”

“我们发明了它,嫌它不好喝又麻烦,把它淘汰了。”

“东瀛捡了过去,改良了技术,让它变好喝了,还包装成了文化奢侈品,卖向了全世界。”

“最后,全世界都想要,东-瀛产能不够,我们又成了最大的生产商,把抹茶卖回给了全世界。”

他顿了顿,补上了最后一句,也是最骚的一句。

“包括东瀛。”

陈品说完,整个直播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所有人都被这个跌宕起伏、横跨千年的“抹茶历险记”给震住了。

这顿饭,吃的已经不是饭了。

是历史,是文化,是商业,是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得失。

许久,陈品才端起面前那碗已经微凉的抹茶。

他看着碗中依然凝而不散的绿色泡沫,终于将其送到唇边,一饮而尽。

他放下茶碗,轻轻叹了口气,满是满足。

“味道,确实不错。”

至此,这场长达三个小时的怀石料理盛宴,终于画上了句号。

那位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优雅姿态的女将,走上前来,再次深鞠一躬,示意餐点已全部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