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神医踪迹,青囊引路(第1/2页)
正午的阳光有些毒辣,炙烤着行进中的队伍。
伤口在高温和颠簸下,传来一阵阵闷胀的抽痛,让马忠的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
但他强忍着,不敢真正沉睡。
在这危机四伏的旷野,昏迷往往意味着死亡。
他必须保持警惕,哪怕只是最低限度的。
队伍在一片难得的树荫下暂时休整。
众人忙着取水、擦拭兵器、检查伤口,气氛依旧沉闷,只是偶尔有人会将敬畏或渴望的目光投向马忠。
那顶救命的“铁盔”,已然成为众人心中的神物。
马忠被小心地安置在一棵老槐树下。
赵云默默递过一个水囊,清水甘冽,稍稍缓解了他喉间的干渴与身体的燥热。
“多谢。”马忠声音沙哑。
赵云只是微微颔首,便转身去照料自己的战马,动作轻柔地梳理着马鬃,侧影清冷而专注。
关羽则坐在不远处的一块青石上,闭目养神。
青龙偃月刀就倚在手边,刀锋上的血迹已擦拭干净,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寒光。
即便休息,他也如同蓄势待发的猛虎,令人不敢靠近。
马忠的思绪却无法平静。
张老四被一箭爆头却侥幸生还的景象,不断在他脑海中回放。
这次是运气,是那顶来自现代的安全帽内衬立了奇功。
那下次呢?
乱世之中,刀剑无眼,伤病更是如影随形。
自己这身伤,虽经缝合,但条件简陋,能否顺利愈合、会不会感染,全是未知数。
队伍里其他伤员的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缺医少药,伤口化脓、发热不退者比比皆是,全凭一股求生意志硬撑。
随时都可能有人倒下。
他摸了摸怀中那卷粗糙的绢布——华佗青囊书残卷。
这来自系统的奖励,是他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依仗。
上面的文字古朴深奥,药材名称、针灸穴位、甚至一些外科手法,都与他所知现代医学有相通之处,却又自成体系,蕴含着这个时代顶尖的医学智慧。
只是……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很多内容他仍是一知半解。
若能找到这本书的原主人……
若能找到那位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的神医……
许多难题,或许便能迎刃而开。
不仅是为了眼前的伤员,为了自己这身伤。
更是为了未来。
他清晰地记得,曹操麾下那位惊才绝艳的谋士,郭嘉郭奉孝,便是因体弱多病,英年早逝。
若能救下他,无疑是对曹操势力的重大打击。
而欲救郭嘉,首先得找到能治其病根之人。
华佗,无疑是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思绪至此,马忠深吸一口气,压下伤口的疼痛,努力坐直了一些。
他目光扫过周围或坐或卧的伤兵,最终落在离他最近的一个年轻士卒身上。
那小伙子腿上裹着肮脏的布条,脓血不断渗出,脸色苍白,嘴唇干裂,显然正忍受着高烧和痛苦的折磨。
马忠示意抬担架的李瘸子过来,低声吩咐了几句。
李瘸子点点头,很快取来一些清水和相对干净的布条。
马忠又请人帮忙,将那伤兵小心地抬到树荫更浓处。
他的举动,立刻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连闭目养神的关羽也睁开了丹凤眼,静静看着。
赵云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望了过来。
马忠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
他集中精神,回忆着青囊书残卷中关于清创解毒的论述。
他先用清水缓缓冲洗那士卒腿上的伤口。
脓血和腐肉被冲开,露出狰狞的创面,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周围有人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甚至偏过头去。
那年轻士卒疼得浑身发抖,却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马忠心中暗赞一声好汉子。
他取来一根削尖的细木枝,小心地剔除那些明显已经坏死的腐肉。
动作虽然生涩,却异常专注和稳定。
做完初步清创,他沉吟片刻。
根据残卷记载和沿途所见,他辨认出几种具有消炎止血作用的常见草药。
“烦请……去那边坡地,采些蒲公英、地榆……还有那种叶片呈齿状的紫花地丁来……”他低声对旁边一位伤势较轻的士卒说道,并尽量描述清楚特征。
那士卒虽疑惑,但仍快步去了,很快便采回几株野草。
马忠将草药放入口中嚼碎——这是最原始却也最有效的提炼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五章:神医踪迹,青囊引路(第2/2页)
苦涩的汁液充斥口腔,他却面不改色。
然后将嚼烂的草泥仔细敷在那士卒的伤口上,再用干净布条重新包扎。
“每日换药一次,尽量保持洁净……若能寻到蜂蜜涂抹,效果更佳……”马忠声音虚弱,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那年轻士卒感激地看着他,挣扎着想道谢。
马忠摆摆手,示意他安心休息。
做完这一切,马忠已是满头虚汗,气喘吁吁,伤口更是疼得厉害。
但他强撑着,又为另外两名伤势较重的士卒检查了伤口,更换了敷料,并给出了简单的养护建议。
他并没有施展什么起死回生的神技。
所用的方法,甚至可称得上原始简陋。
但那份专注、那种不同于寻常军汉的医学知识、以及他方才“造盔”带来的神秘光环,都让众人看得目不转睛。
尤其是那些伤员和照料他们的人,眼神中充满了希冀。
处理完最后一名伤员,马忠靠回树干,疲惫地闭上眼睛。
这时,他才仿佛不经意地,用一种带着回忆和思索的语气,低声喃喃,却又恰好能让周围几人听清:
“唉……若论外伤痈疽、清创解毒之圣手,世间恐无人能出华元化之右……”
“其《青囊书》中所述‘麻沸散’、‘刮骨疗毒’、‘剖腹涤秽’之术,真可谓神乎其技……”
“只可惜,缘悭一面,不知神医如今游方至何处了……”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无意识的感慨。
但“华元化”、“青囊书”、“麻沸散”、“刮骨疗毒”这些极其陌生又透着高深意味的词汇,却清晰地钻入了众人的耳中。
尤其是关羽,他原本微阖的丹凤眼骤然睁开,精光一闪!
“刮骨疗毒”四字,似乎触动了他什么。
他沉声开口:“华元化?可是那沛国谯郡的神医华佗?”
马忠心中一动,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与“惊喜”:“将军亦知华神医之名?”
关羽捋了捋长髯,淡淡道:“略有耳闻。听闻其医术通神,能治常人不能治之疾。你方才所言《青囊书》,可是其医道传承?”
“正是。”马忠点头,脸上露出钦佩与向往之色,“卑职家中偶得残卷,方才所用之法,不过习得皮毛,已觉受益匪浅。若能得见神医真颜,请教一二,或能……或能救回更多弟兄性命。”
他这话,半真半假,却正好戳中了眼下最迫切的需求。
一时间,周围那些伤员,以及照料他们的同伴,眼睛都亮了起来!
神医!
能救命的真正神医!
比马先生还要厉害的神医!
若真能找到……
李瘸子忍不住急切地问道:“马先生,您可知那华神医现在何处行医?”
马忠故作沉思,缓缓摇头:“神医行踪飘忽,悬壶济世,四海为家……或在中原,或在江淮……实在难说。”
他话锋微转,看向关羽和周围几位看起来见识稍广的老兵:“不过,听闻神医近年似多在徐州、豫州一带活动,尤好深入乡野,为贫苦百姓诊治……或许……或许谯郡附近,能探听到些许消息?”
他并未给出确切答案,只是抛出了一个模糊的方向。
但这已经足够了。
“沛国谯郡……”关羽沉吟不语,目光闪烁,显然在权衡着什么。
几名老兵也开始低声议论。
“谯郡?那不是曹刺史的老家么?”
“听说那边前阵子闹过黄巾,不过现在好像安定些了。”
“若是往南走,说不定能路过那附近……”
求生的**是最强烈的驱动力。
关于“神医华佗”可能出现在谯郡一带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在伤兵们中间荡漾开来。
虽然依旧前途未卜,但至少,有了一线明确的、可以追寻的希望。
众人看向马忠的眼神,愈发不同。
这位马先生,不仅能造神盔,竟还通晓高深医术,甚至知晓神医踪迹!
他究竟还有多少本事?
赵云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马忠略显苍白却透着睿智光泽的侧脸,看着他巧妙地用医术和话语引导着众人的情绪,清冷的眸光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涟漪。
马忠感受到逐渐变化的气氛,心中稍定。
青囊书为引,神医踪迹为饵。
这一步棋,他走对了。
寻找华佗的计划,已然在这支小小的队伍中,悄无声息地埋下了种子。
只待合适的时机,便可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