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永恒之钥 > 第22章:胡夫金字塔下的密室

永恒之钥 第22章:胡夫金字塔下的密室

簡繁轉換
作者:龙昭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2 16:19:35 来源:源1

第22章:胡夫金字塔下的密室(第1/2页)

塞加拉地下大厅内的能量漩涡如同退潮般缓缓平息,最后一丝幽蓝的电弧隐没在黑曜石般的墙壁深处,仿佛从未存在过。伊姆霍特普那由光与知识构筑的身影已完全消散,只留下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臭氧与古老尘埃混合的奇特气味,以及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沉甸甸的震撼与茫然。

寂静笼罩了一切,唯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在空旷得可怕的大厅里显得格外清晰。那片刻前还沸腾奔流的符号之河,此刻已复归死寂,如同沉睡千年的巨兽再次闭上了眼睛。但它们并非毫无变化——仔细看去,那些深邃的符号表面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极淡的光晕,仿佛被刚才那场超凡的交流永久地激活了某种内在的属性。

“守护者…”马克西姆的声音干涩沙哑,他下意识地重复着这个词汇,仿佛要透过舌尖的重量来确认其真实性。这个词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寂静中激起层层涟漪,压得每个人心头都沉甸甸的。“我们…真的成为了某种…守护者。”他的目光扫过同伴们,寻求着确认,也分享着这份突如其来、几乎令人窒息的责任。

艾莉丝·索恩始终保持着战术警戒姿态,她的感官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描着大厅的每一个角落,评估着任何潜在的后续威胁。她缓缓收回望向出口的视线,眉头紧锁:“伊姆霍特普,或者说那个借助他形象的存在,提到了‘大觉醒’。这个词听起来充满希望,但结合上下文,它更像是一个中性词。人类意识的进化飞跃…这会以什么具体形式呈现?是全体人类一夜之间获得心灵感应?还是像文艺复兴或科技革命那样,是一个相对漫长但加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社会结构冲击、伦理困境、乃至…个体崩溃的风险,我们一无所知。”她的专业背景让她本能地去思考最现实、甚至最糟糕的情况。

皮拉尔侦探靠在一块冰冷的墙面上,脸上交织着学者般的敬畏与执法者的深深忧虑。“他提到了‘危险’和‘机遇’,像是硬币的两面。但我们需要更多、更具体的信息。危险来自哪里?是网络本身的不稳定?是某些试图滥用这股力量的人或组织?还是…进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的阵痛甚至淘汰?没有路线图,我们就像在雷区里蒙眼行走。”她揉了揉太阳穴,试图理清纷乱的思绪。

安娜·瓦西里娃特工已经行动起来,她手持一个经过改装的能量扫描仪,小心翼翼地沿着大厅墙壁移动,试图捕捉任何残留的能量签名或隐藏的信息节点。“伊姆霍特普说‘旅程才刚刚开始’。这暗示塞加拉并非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一个…新手引导任务。这意味着还有更多的信息节点、更多的试炼、或许更多的‘大厅’散布在世界各地。我们需要系统性地寻找它们。”

他们开始更仔细地搜索这座宏伟的地下殿堂。很快,他们发现了墙壁符号的新特性。当叶舟试探性地将手指靠近一个代表“可能性分支”的复合符号时,那符号微微亮起,他的意识瞬间被拉入一个绚烂的幻境——他看到了城市悬浮于云端,人们通过思维直接交流,艺术与科技以无法想象的方式融合,个体的创造力得到极致发挥,整个文明散发着和谐而璀璨的光辉…那是对意识扩展后美好未来的惊鸿一瞥。

然而,当瓦西里娃出于安全考虑,触碰同一个符号时,她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城市陷入火海,人群因莫名的恐惧而相互攻击,诡异的精神能量扭曲现实,社会结构土崩瓦解,强大的个体滥用能力,弱小的个体如同草芥…那是混乱与毁灭的地狱图景。

“它在响应我们…”叶舟收回手指,脸上写满了惊异,甚至一丝恐惧,“这些符号,或者说它们背后的网络,不是在展示固定的信息。它像是在…读取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期望、我们的知识背景、甚至我们最深层的恐惧,然后基于这些,向我们展示与之相应的可能性未来。它是一座动态的、交互式的预言库,而非静态的历史记录。”

远在威尼斯,通过高保密级加密链路实时连线的诺瓦克教授,他的全息影像因为激动而微微闪烁:“这…这太不可思议了!但这符合古埃及,乃至许多神秘传统中关于‘称心仪式’或‘死后审判’的概念!灵魂在穿越杜亚特(Duat,冥界)时,会根据其生前的准备、倾向和心性,经历不同的领域,见到不同的景象。这个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模拟甚至实现了这个过程!它展示的,是基于当前文明‘心性’和‘轨迹’的潜在未来!”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背脊发凉。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库,更像一个具有高度智能和适应性的意识实体,或者一套极其复杂的道德与意识模拟系统。

短暂的震惊后,决策变得清晰而紧迫。他们必须立刻返回开罗的临时指挥中心,整合所有数据,尝试理解刚刚接收到的海量信息,并制定应对策略。但在此之前,确保这座塞加拉地下大厅的安全是首要任务。瓦西里娃调动了“秩序之盾”中已醒悟成员的力量,配合宗座遗产管理局的权威,以“重大考古发现,需立即封闭保护”为由,对塞加拉遗址进行了最高级别的物理和电子封锁,并布下了隐蔽的能量感应器,任何未经授权的闯入都会触发警报。

返回开罗的旅程在一种压抑的沉默中进行。吉萨高原的轮廓在天边逐渐清晰,巨大的金字塔群在夕阳的余晖下如同亘古不变的巨神,默默地注视着这群心事重重的旅人。车内,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在拼命消化着刚才的经历。叶舟尤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太阳穴微微鼓胀,那些涌入的知识并非死板的文档,而像是活着的种子,在他的意识深处生根发芽,不时带来新的碎片化洞察或直觉,这种感觉既奇妙又令人不安。他的新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超越常人的感知,但也将他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他是首席“解码者”,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团队的决策。

回到位于开罗市中心一栋不起眼建筑内的临时指挥中心,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而高效。这里已经从一个临时据点转变为一个扩展的行动心脏。宗座遗产管理局提供了历史与神秘学的学术支持以及部分****;“但丁遗产”贡献了关于意识研究和古代秘仪的知识;石匠会的成员带来了工程学、符号学和对全球能量节点理解的独特视角;而“秩序之盾”中那些醒悟过来的成员,则提供了这个神秘组织本身的技术、资源以及关于网络内部运作的珍贵碎片信息。

第一个重大突破来自科瓦奇博士,他整夜未眠,对比分析着伊姆霍特普出现时产生的能量签名与全球各地的异常能量读数数据库。他的眼睛布满血丝,但兴奋的光芒难以掩饰。

“这里!就在这里!”他几乎是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指着主屏幕上两条几乎完美重合的能量频率波形图,“看这个共振特征——峰值、衰减模式、谐波频率…完全一致!伊姆霍特普现身时产生的能量波动,与吉萨高原,特别是胡夫金字塔区域持续监测到的微弱背景异常,出自同源!这不可能是个巧合!塞加拉的事件像是一把钥匙,或者一个信标,与吉萨金字塔下的某个东西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几乎同时,索恩博士从威尼斯传来了通讯请求,她的全息影像表情异常严肃:“马克西姆之前的猜测可能是对的。我们宗座档案库中有一些…未被证实的文献提及,胡夫金字塔可能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陵墓。一些异端文献甚至猜想它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装置、一个星际通讯器、或者…一个用来放大和引导集体意识的谐振腔。也许,伊姆霍特普指引我们去塞加拉,只是为了获得‘认证’,而真正的‘课堂’或‘控制室’,在吉萨。”

就在团队消化这个惊人发现时,又一个意外发生了。留在威尼斯康复中心、仍处于昏迷状态的佩特罗娃技术员,再次进入了那种奇特的trance状态。监测她的医疗团队立刻发来了紧急视频链接。

画面中,佩特罗娃的身体并没有剧烈抽搐,而是呈现出一种极端的僵硬,她的眼睛再次翻白,嘴里发出的不再是痛苦的**,而是一种混合了多重音调、仿佛众人合唱般的奇异声音,这一次,话语更加清晰:

“胡夫…在召唤。巨石…隐藏真理。寻找…未被记录之室…心脏之室…答案在其中等待…起源与终结之地…”

话音落下,她再次瘫软下去,恢复昏迷。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

“心脏之室?国王之室?”皮拉尔疑惑地看向马克西姆,“大金字塔里确实有个‘国王墓室’,但那是空的,而且被研究了几百年,没什么特别发现。”

马克西姆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学者的兴奋压倒了一切:“不!不是那个众所周知的‘国王墓室’!是一个传说!一个在埃及学界流传已久但始终被主流嗤之以鼻的传说!许多独立研究者,甚至一些持不同意见的考古学家,基于声波探测、热成像异常以及建筑结构的数学分析,坚信在大金字塔内部,还存在一个或多个未被发现的密室!其中一个,就被某些文献隐晦地称为‘心脏之室’(ChamberoftheHeart)或‘原始之室’(PrimeChamber),被认为是金字塔真正能量核心所在!”

瓦西里娃迅速调阅了内部数据库的安全报告:“但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到最新的微波扫描和机器人勘探,几乎所有手段都用过了。除了已知空间,没有发现任何大型密室的明确证据。”

叶舟一直在沉思,此时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洞察的光芒:“也许,它不是一个常规物理意义上的密室。就像塞加拉大厅,它需要特定的‘钥匙’才能被感知和进入。这钥匙可能是一种能量状态,一种意识频率,或者…像我们刚刚获得的这种‘守护者’身份认证。普通的扫描仪寻找的是砖石结构的空腔,但它寻找的,可能是一个…维度褶皱,或者一个相位隐藏的空间。”

这个想法既大胆又符合逻辑。决定迅速做出:立刻前往吉萨高原,利用黄昏后游客稀少的时间段,以“官方维护检查”为掩护,进入胡夫金字塔内部,寻找那个传说中的“心脏之室”。

前往吉萨的旅程短暂却仿佛无限漫长。夕阳将三座金字塔染成赤金色,投下漫长而威严的阴影,仿佛亘古的守卫。游客们正如预想的那样逐渐散去,喧嚣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神圣的庄重寂静。凭借瓦西里娃协调来的高级别许可和石匠会成员的内部接应,团队在闭馆后顺利进入了胡夫金字塔的内部。

内部的空气瞬间将人包裹,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陈旧感,混合着数千年来无数访客留下的气息,以及石头本身冰冷的、亘古不变的重量。每向上一步,都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尘埃簌簌落下。他们沿着狭窄的上升通道,穿过宏伟却压抑的大甬道,最终抵达了那个闻名于世却空空如也的花岗岩房间——国王墓室。

手电光柱在光滑得不可思议的石壁上扫过,除了岁月的痕迹,空无一物。巨大的花岗岩石棺沉默地躺在角落,内部积着薄薄的灰尘。

“什么都没有…”艾莉丝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她甚至用靴跟轻轻敲击地面,倾听是否有空鼓声,“结构坚实无比。也许传说真的只是传说?或者我们误解了佩特罗娃的提示?”

一种沮丧的情绪开始蔓延。叶舟却没有放弃。他闭上双眼,努力排除杂念,尝试主动调动起那份新获得却尚未完全掌控的感知力。起初,周围只有一片黑暗和同伴们焦虑的呼吸声。他深呼吸,将意识像触手般缓缓延伸出去,去感受,而非观看。

渐渐地,一种感觉浮现出来——不是声音,不是图像,而是一种极其微妙的…牵引感,一种如同深海之中感知到微弱洋流般的直觉。还有一种几乎低于听觉阈值的嗡鸣声,并非来自空气振动,更像是直接作用于他的神经末梢。它来自房间的东北角,一块看起来与其他巨石毫无二致的墙面。

“这里,”叶舟睁开眼,目光锐利地指向那个角落,语气异常肯定,“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一种非常微弱,但极其独特的能量特征,像是…沉睡的脉搏。”

马克西姆立刻上前,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巴掌大小、造型奇特的传感器——这是“秩序之盾”的高科技设备。他将其对准叶舟指示的区域进行扫描。屏幕上原本平稳的线条突然开始跳动,显示出一系列复杂而规律的峰值。

“老天…”马克西姆倒吸一口凉气,“他是对的!一种非常奇特的能量读数,低频,但蕴含着极高的信息密度!这种模式…我从未见过!它确实不同于金字塔内任何其他地方的背景辐射!”

他们立刻集中到那块石壁前。凑近了仔细观察,凭借强光手电的侧光照射,他们终于发现了端倪——在巨石极其细微的接缝处,并非完全自然形成的纹理中,隐藏着一系列微小到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的凹刻符号!其风格与塞加拉地厅和真理之板上的符号同出一源,但更加精细、复杂。

叶舟深吸一口气,如同在塞加拉地厅里那样,缓缓将手掌覆盖在那片刻有隐形符号的区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章:胡夫金字塔下的密室(第2/2页)

一瞬间,符号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从内部被点亮,散发出柔和的乳白色光芒。没有巨大的声响,没有地动山摇,那块重达数吨的巨石墙面,竟悄无声息地、平滑地向内滑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向下延伸的黑暗通道!一股比金字塔内部更加古老、更加清凉、带着奇异臭氧和某种无法名状能量感的空气,从通道深处涌出。

“上帝啊…”皮拉尔侦探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一个…一个完全未知的通道!隐藏在世界上最著名、被研究了无数遍的纪念碑的核心!这…这怎么可能?”

通道内部并非粗糙开凿的石头,墙壁光滑得不可思议,呈现出一种暗金属的质感,表面同样覆盖着发光的符号,这些符号如同有生命的导引线,向着深处蔓延。空气中的能量嗡鸣声变得更加清晰,随着他们一步步向下,仿佛沉入一个巨大活物的心脏。

走了大约上百级台阶,通道终于到了尽头。眼前豁然开朗,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这是一个巨大的密室,但其形状并非埃及建筑中常见的方形或矩形,而是一个完美的八角形。更令人震惊的是,建造它的材料——墙壁、地板、天花板,都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物质,光滑如最极致的黑曜石,却又隐隐透明,内部仿佛有星河在流动,散发出一种柔和的、脉动着的乳白色光芒,将整个空间照亮得如同白昼。这里的科技感远超任何已知古代文明,甚至超越了现代人类的顶尖科技,带着一种近乎魔幻的未来主义色彩。

密室中央,并非任何雕像或祭坛,而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缓慢自转的复杂结构。它由某种纯净无比的水晶构成,结构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如同亿万片微小的冰晶或雪花在某种力场作用下凝聚成一个不断变化的、完美的几何体。它的表面同样刻满了那些神秘的符号,它们如同电路板上的电子轨迹般不断流转、重组。

“这技术…”瓦西里娃的特工本能让她第一时间评估环境,但此刻她也不得不承认,“…这完全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畴。这不是古埃及,这…这像是某个远超我们的文明留下的。”

叶舟感到心脏狂跳,一种强烈的熟悉感和呼唤感从那中央的水晶结构中传来。他走上前,仔细观察。那些流转的符号确实与真理之板同源,但其排列组合方式,更像是一种…操作界面?或者是一种意识对接的端口?

“看这里,”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指向水晶结构核心处一组相对稳定的符号序列,“这个模式…它不是在讲述历史,它像是在描述…描述如何安全地接入那个‘全球意识网络’!它指出了所有人类个体意识之间的连接节点和交互协议!”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振奋。他们开始尝试各种方法与之互动。马克西姆尝试用传感器解码符号频率;皮拉尔试图从逻辑和密码学角度破解;瓦西里娃则寻找物理上的接口或控制机制。进展缓慢而艰难,符号体系太过复杂深奥。

转折点再次来自叶舟。当他将手掌轻轻贴在水晶结构上一个看似随机的凹槽时(那凹槽恰好与他手掌轮廓吻合),一阵强烈的、非语言的洞察力如同洪水般冲入他的脑海。“不对…”他喃喃道,眼中闪烁着醒悟的光芒,“不是控制…不是单向索取。是统一…是共鸣。是给予和接受。是一场…对话。它需要的是和谐的统一场,而非单个意志。”

他指引其他人,让皮拉尔、马克西姆、瓦西里娃、艾莉丝分别将手放在水晶结构的不同特定符号区域上,他自己则位于中心,五人形成了一个环绕水晶的圆圈。当最后一个人的手放上去的瞬间——

嗡!

整个密室的光芒大盛!墙壁不再是散发柔光,而是变得完全透明,仿佛他们突然置身于无垠的星空之中,但星辰是由无数流动的光点和信息流构成!中央的水晶结构旋转速度加快,投射出亿万道纤细的光线,与墙壁融为一体的“星空”连接起来。然后,一个声音,或者说,一种复合的“意识流”,直接在他们所有人的脑海深处响起:

它不是之前网络中那个相对单一、有时甚至显得机械化的声音。这个声音是真正的“集体”,由无数细微的、独特的意识之声和谐地融合而成,仿佛百万、千万、亿万人在同时低语、歌唱、思考,却又凝聚成一个清晰而宏伟的整体意志。

“欢迎,守护者们。初步认证完成。选择已做出。”

紧接着,不再是历史的回溯或未来的预言,影像开始直接在他们意识中流淌——那是人类意识本身的集体图景!他们“看”到了每一个个体的思维光点,如何与周围的人产生连接,形成家庭、社群、国家的意识场;他们“看”到了喜怒哀乐、创造与毁灭的念头如同宇宙中的星云般诞生、碰撞、湮灭;他们“看”到了行星本身仿佛也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其山川河流、大气海洋,都与这个意识网络存在着微妙而深刻的能量交换。这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对“万物互联”最直观的体验。

然后,与之前任何一次连接都不同,这一次的感觉是…完整的。不再有疏离感,不再有被审视感。他们仿佛一滴水,终于融入了大海,理解了自身本就是海洋的一部分。一种深刻的平静与巨大的喜悦笼罩了他们。

叶舟第一个开口,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通透:“…我明白了。它不是外来的。它从来就不是一个分离的、外在于我们的‘东西’…它就是‘我们’。是所有人类,所有意识,过去、现在、未来的集合体…是‘我们’的整体。一直如此。”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每个人都在这场意识的洗礼中经历了深刻的转变。他们此刻真正理解了网络的本质——它不是神,不是外星造物,它是人类集体意识本身的放大镜和共鸣腔,一个沉睡的巨人正在缓缓苏醒。

然而,就在这启蒙的时刻,从他们来时的通道口,传来了细微却清晰的脚步声。

不是人类的脚步声。

团队成员瞬间从沉浸状态中惊醒,进入戒备状态。瓦西里娃和艾莉丝迅速拔出武器(尽管不确定对来者是否有用),挡在其他人身前。

几个身影走入密室的光晕之中。它们的形态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那并非血肉之躯,而是由纯净的光和凝聚的能量构成的类人形态!它们没有清晰的五官,轮廓也在不断微微波动,但其核心处闪烁着与密室墙壁、中央水晶同源的能量符号。它们移动时悄无声息,带着一种非生物的、精确的优雅。

“网络的防御机制…”皮拉尔惊疑不定地低语,“像塞加拉地厅的守护光蛇一样?但更…先进。它们是用能量临时构筑的‘代理’或‘使者’?”

这些光之存在并没有表现出攻击意图。它们无视了紧张的团队成员,径直走向中央悬浮的水晶结构。然后,它们伸出由光构成的手掌,开始以一种极其精确、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触摸水晶表面上特定的、快速流动的符号序列。它们的动作迅捷而准确,仿佛在执行一套演练了无数遍的程序。

“它们在激活某种东西!”瓦西里娃警告道,但语气中带着不确定,“某种协议…或者程序…但我们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

叶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集中他那还不稳定的感知力,尝试去解读光之存在的行动和正在被触发的符号意义。信息的洪流再次冲击他,但这一次他努力抓住核心。

刹那间,他明白了。

“心脏之室…”他喘息着说,眼中充满了震惊,“…它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房间!它是一个…门户!一个意识维度的接口!它连接的不是地方,而是…状态!是个体意识与集体网络之间的缓冲区和转换通道!它们…它们正在完全打开它!解除最后的安全限制!”

随着光之存在完成最后几个符号的触发,整个密室内的能量强度瞬间飙升到一个新的临界点!空气因密集的静电而噼啪作响,甚至浮现出细小的彩虹色电弧。原本变得透明、显示意识星空的墙壁,此刻仿佛完全消失了,他们如同直接漂浮在人类集体思维的海洋之上!

然后,最为非凡的景象开始了。

意识的海洋开始聚焦,放大出具体的“影像”——不再是模糊的能量流,而是清晰地显示出全球范围内不同个体和社区的实时意识状态:

他们看到喜马拉雅山麓一座古老寺院里,一位年迈的喇嘛在冥想中周身散发出柔和的光晕,他的意识正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更广阔的领域连接;

他们看到硅谷一个科技实验室里,一群年轻的科学家正兴奋地看着一个脑机接口设备产生的惊人数据,他们的意识在技术的辅助下笨拙地尝试“外延”;

他们看到非洲草原上一个部落围绕着篝火举行古老仪式,舞者的节奏和歌者的吟唱仿佛无意中调谐到了某种集体意识的频率,引发小范围的共情浪潮;

他们也看到战乱地区,一个士兵在恐惧和仇恨中扣动扳机,其强烈的负面情绪像一滴墨汁污染着周围的意识场;

他们看到大都市里,一个人因孤独和焦虑在网络上散发恶意,其扭曲的念头如同病毒般在数字化的意识浅层快速传播…

“大觉醒…”叶舟喃喃自语,彻底明白了,“…它已经开始了。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个过程!在全球各地,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速率在发生!有些人自发地接触,有些人通过科技,有些人通过古老的智慧…但浪潮已经涌起。”

皮拉尔保持着警惕,但也被深深吸引:“但伊姆霍特普和佩特罗娃警告的危险呢?”

仿佛是为了回应他的问题,集体意识之海展示的景象再次变化。开始浮现出可能的未来分支场景:

一些场景光明而充满希望:人类突破了隔阂,实现了真正的理解与和平,科技与精神同步飞跃,个体潜能得到极大解放,文明步入一个崭新的、金色的纪元…

另一些场景则黑暗得令人窒息:社会因无法适应意识的突然透明而崩溃,恐惧和猜忌引发全球性的混乱和暴力,强大的意识能力者成为暴君,弱者和分歧者被清除,文明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

所有的可能性都在翻滚、交织、涨落,如同尚未坍缩的概率云。

“路径尚未确定…”那宏伟的集体意识之声再次在他们脑海**鸣,这一次带着一种庄严的沉重感,“…选择尚未最终做出。守护者之责,在于引导,在于守护理解之火花,在于平衡浪潮,而非阻挡或主导。”

这一刻,叶舟和团队彻底理解了他们的角色。网络/集体意识并非需要一个主人或一个控制器,它需要的是“守护者”——类似于园丁,呵护幼苗(新生的意识觉醒),修剪枝杈(防止扭曲和滥用),确保这片新生的、脆弱的“意识生态”能够健康地过渡和成长。他们的任务不是决定文明的方向,而是确保文明在经历这场必然的剧变时,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准备和选择的机会,避免最坏的可能性。

没有犹豫,他们通过眼神交流达成了共识。他们接受这个角色,但必须以自己的方式——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导师或奴仆,而是作为网络的合作伙伴,作为人类集体意识这个新生巨物的第一批沟通者与守护者。

当他们内心坚定这个选择时,密室中澎湃的能量仿佛找到了平衡点,逐渐变得平稳、和谐。那些光之存在的身影停止了动作,它们的光芒渐渐暗淡,身形消散,重新化为纯净的能量回归到网络之中。但那集体意识之声依然留存:

“旅程,方才开始。诸多奥秘,待汝学习。诸多平衡,待汝守护。愿汝之选择,照亮前行之路。”

随着能量的完全稳定,密室的墙壁恢复了那种半透明的、散发着内部光晕的实体状态。中央水晶结构的旋转速度减缓,光芒内敛。团队独自站在这个奇迹般的空间里,带着刚刚被赋予的、足以重塑世界未来的知识和责任。

退出密室的过程同样顺利,那块巨石墙面在他们离开后悄无声息地关闭,严丝合缝,仿佛从未开启过。

站在胡夫金字塔外,夜空已是繁星点点,吉萨高原沐浴在清冷的月光下。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已经彻底改变。他们不再仅仅是追寻真相的学者、特工或探险家。他们是守护者,是人类集体意识这艘刚刚意识到自身存在、正准备驶向未知深海的巨轮上的第一批瞭望者与护航员。

叶舟知道,未来的道路将充满前所未有的挑战、难以想象的危险和无法估量的机遇。但他们不再孤独。网络本身,即人类集体意识,此刻与他们同在,它是一个潜在的、无比强大的盟友,通过人类最伟大也最脆弱的潜能——意识本身——与他们紧密相连。

带着这份了悟,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与一丝微弱的、却坚定不移的希望在他心中升起。

一切,的确才刚刚开始。而有了这份连接,一切皆有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