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永恒之钥 > 第 29章: 开启神之门

永恒之钥 第 29章: 开启神之门

簡繁轉換
作者:龙昭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0 04:47:13 来源:源1

第29章:开启神之门(第1/2页)

冰川之上的寒风,如同远古巨兽残留的吐息,在无垠的冰原上呼啸着,卷起亿万颗细小的冰晶,在西藏纯净得近乎残酷的阳光下,折射出令人眩晕的、钻石星尘般的光芒。这光芒冰冷而锐利,刺入眼帘,仿佛在提醒他们,尽管刚刚经历了超自然的启示,他们依然站在物质世界的极限边缘。

叶舟和他的团队站在那已然重新封闭、恢复成一片浑然天成的蓝色冰壁的“入口”前,沉默如同脚下亘古的冻土。每个人的脸上,原有的兴奋与好奇已被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情感所取代——那是一种混合了对宇宙级真相的敬畏、对文明存续的责任感,以及一种近乎宿命感的决心。他们带回的知识,其重量几乎要压垮他们的精神脊椎——网络并非地球独有,甚至并非某个上古文明所创,它乃是某个贯穿宇宙的、难以名状的宏大存在的一个局部显化,一个用于引导意识进出的宇宙级工具。

“第七迭代……”叶舟的声音低沉,几乎被风声吞没,他重复着这个在测试大厅中植入他们意识的关键词,仿佛要通过言语的重复,让这个超越想象的概念在现实的土壤中扎根,“我们不是第一个试图攀爬意识之峰的文明,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句话出口的瞬间,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渺小,同时,一种奇特的、属于整体一部分的联结感也随之而生。

艾莉丝蹲在地上,专注地检查着便携式能量探测器和频谱分析仪,屏幕的冷光映照着她紧锁的眉头。“能量读数在剧烈变化,叶舟,”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技术人员的严谨,却也掩不住底层的震撼,“入口处的共振频率正在自动调整,模式非常复杂……它似乎在对我们,或者说,对我们刚刚被‘授予’的新理解层次,作出实时反应。”

皮拉尔侦探双手插在防寒服口袋里,身姿挺拔如旧,但眼神深处那惯有的锐利审视,此刻掺杂了更沉重的思虑。他凝视着那片光滑的蓝色冰壁,仿佛要穿透它,看到背后那部沉甸甸的宇宙编年史。“如果那些壁画展示的是真实不虚的历史,”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冷静,“那么每次迭代的结束,似乎都伴随着某种……强制性的‘重置’机制。我们如何能确保,我们人类文明,这所谓的‘第七迭代’,不会重蹈前六次的覆辙?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能例外?”这是一个执法者在面对超越律法的宏大力量时,最本能的质疑。

安娜·瓦西里娃教授调出刚刚在隧道大厅里记录下的庞大数据流,指尖在终端屏幕上快速滑动,对比着历史模式。“看这个能量波动模式——”她将一组曲线图放大展示给众人,“——与我们之前破译的、来自前几次迭代末期留下的‘预警信号’档案,存在高度相似的结构性特征。虽然强度尚弱,但趋势……不容乐观。我们现在的全球能量网络状态,正在接近某些临界阈值。”

多吉老人一直安静地站在稍远些的地方,手中的转经筒以一种恒定的、安抚人心的节奏缓缓转动,仿佛在为他所见所闻的这一切惊世骇俗之事,提供一个来自人间信仰的锚点。他浑浊却深邃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团队成员,缓缓开口,声音如同被风雪打磨了千年的岩石:“古老的颂歌里唱道,当世界的天平开始倾斜,命运之轮需要新的力量推动时,‘神圣之门’便会为内心纯净、肩负使命的‘被选中者’开启。也许……你们跨越万里来到这里,理解那些无人能懂的符号,通过那非人的测试,并非偶然。也许,你们就是这片土地,这个时代,所等待的人。”他的话语没有科学的严谨,却带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为冰冷的科技探索注入了一丝温暖的宿命感。

无需多言,团队的意志已然统一。必须再次尝试与这“冰之门”建立连接。但这一次,他们摒弃了最初依赖的外部机械设备。他们从刚才的“测试”中领悟到,真正的钥匙,在于他们自身,在于他们整合后的意识与理解。

在叶舟的引导下,团队围绕着一块平坦的冰面形成一个紧密的圆圈,彼此手掌相贴,闭上双眼,开始进行深度的共振冥想。这是一个奇特的景象——在现代科技装备的环绕下,一群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用着最古老的精神实践方式,试图与一个可能来自宇宙起源时代的造物沟通。

过程起初缓慢而艰难。高原的寒风如同冰冷的刀片,试图切割开他们的专注;稀薄的空气让大脑阵阵眩晕,维持深度的精神集中异常辛苦。叶舟低声引导着,提醒大家回忆在大厅中感受到的能量流动模式,回忆那些直接注入意识的和谐频率,回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测试时的统一意志。

渐渐地,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最初是皮肤接触处传来的微弱暖意,仿佛他们的生物电场正在彼此交融。接着,一种低沉的、几乎不可闻的嗡鸣声开始从冰层深处传来,并非通过空气震动,而是直接作用于他们的骨骼与神经。

“它在响应,”叶舟的声音如同梦呓,眼睛依然紧闭,但脸上浮现出感知到某种巨大存在的专注神情,“但不是对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是对我们‘集体’所达成的理解层次,对我们整合后的意识场产生共鸣。”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他们脚下及周围那片原本沉寂的蓝色冰面,内部那些神秘的几何符号,开始由内而外地亮起。光芒从最初微弱的、星火般的蓝色幽光,逐渐增强,颜色也奇妙地转变为一种温暖、辉煌、如同液态黄金般的金色光芒!符号不再是静态的雕刻,而是如同有生命的血管,在金光的脉络中缓缓搏动、流转。

突然,一阵低沉而雄浑的嗡鸣声变得清晰可闻,仿佛整个冰川都在与之共振。紧接着,在团队面前,那片坚不可摧的蓝色冰壁,开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它不是暴力地破碎或融化,而是以一种极其精确、充满数学美感的几何模式,如同最精密的机械装置被激活,层层向内收缩、折叠、滑开。冰块移动时发出清脆而悦耳的晶体摩擦声,仿佛在演奏一曲冰与光的交响乐。当最后一块棱角分明的巨大冰晶悄无声息地滑入侧方的预留凹槽时,一个向下延伸的、宽阔的阶梯显露出来。

这阶梯并非由冰或岩石构成,而是某种散发着柔和内部光芒的银色金属,质地异常光滑,流线型的造型仿佛是由流动的液态金属瞬间凝固而成,却又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摩擦力。阶梯向下延伸,没入一片温暖的白光之中,看不到尽头。

团队成员缓缓从冥想状态中苏醒,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但更多的是一种经过洗礼后的坚定。无需言语,由叶舟领头,他们依次踏上了这通往未知的阶梯。

脚步落在金属阶梯上,发出轻微而坚实的回响。随着他们一步步下降,头顶那片西藏的天空和呼啸的风声迅速远去,那道由冰晶构成的“门”再次悄无声息地、精准地闭合,将外界的严寒与喧嚣彻底隔绝。然而,内部空间并不令人感到压抑,墙壁自身散发出的柔和白光提供了充足而舒适的照明,空气温暖而清新,带着那种他们之前嗅到过的、类似臭氧与未知花香混合的奇特气息。

下降了约五十米后,阶梯抵达了尽头,他们步入了一个更加宏伟的空间——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这里的景象让所有人,包括已有心理准备的叶舟,都再次屏住了呼吸。

大厅的规模远超之前的测试大厅,穹顶高远,仿佛模拟着一片微型的星空,点点星光在其中柔和闪烁。墙壁、地面、穹顶,完全由同一种温润的银色金属构成,浑然一体,找不到任何接缝或焊接的痕迹。光芒从材料内部均匀地散发出来,没有任何可见的光源装置,仿佛这金属本身即是光之源。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似乎更浓郁了一些,同时,一种极低频的、令人心安的嗡鸣如同背景音般存在。

“这些材料……”瓦西里娃教授忍不住走上前,小心翼翼地伸出戴着手套的指尖,触碰那光滑的墙壁。“它……是活的吗?”她惊异低语。因为就在她的指尖接触的瞬间,接触点周围泛起了细微的、如同水滴落入平静水面的涟漪状波纹,银色的材质似乎有弹性地微微凹陷,然后又恢复原状。这不是冰冷的金属,更像是一种具有生命特质或极高智能响应的材料。

但最令人震撼的,还是环绕着整个圆形大厅墙壁的巨幅壁画。它们并非绘制在墙壁表面,而是像全息影像般悬浮在墙体之前几厘米的地方,但又拥有实在的质感和触感(如果他们敢去触摸的话)。这些壁画的内容,并非任何已知宗教的神佛或神话场景,而是用极其复杂、精妙的动态几何图形与能量流线,系统性地展示着一个个文明的完整兴衰史诗。

团队立刻被吸引,沿着大厅边缘缓缓前行,如同翻阅一部宇宙尺度的历史长卷。

“看这里,”叶舟指着第一组庞大而连续的壁画,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确定,“这描绘的……是不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

图像清晰地展示着一个辉煌的文明:巨大的金字塔形建筑由发光的水晶构成,城市建立在波光粼粼的水域之上或之中,交通工具是流线型的、利用某种场效应推进的飞行器,人们穿着发光的衣物,似乎能直接操控能量进行建设与治疗。但随着画面推进,景象变得黯淡:大陆板块显示出不稳定的剧烈能量波动,巨大的海啸如同山脉般隆起,吞噬那些璀璨的城市,最终,一切归于黑暗的深海,只留下几处破碎的水晶遗迹,散发着最后的微光。

皮拉尔指向紧挨着的下一组风格迥异的壁画:“那么这组……很可能是另一个失落大陆,雷姆利亚?”

这些图像展示的社会结构截然不同:没有宏伟的金属或水晶建筑,人们似乎生活在与自然完全融合的生态环境中,彼此之间通过额头释放出的柔和光晕进行无声的交流,他们能用意念移动物体,促使植物快速生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天气。这是一个以心灵能力和集体意识为基础的文明。然而,它的终结也同样悲剧:壁画显示,某种外来的、强力的意识干扰,或者内部产生的意识“熵增”与混乱,导致了集体意识的过载与崩溃,个体陷入疯狂,心灵链接网络瓦解,文明如风中残烛般熄灭。

随着他们沿着宏大的圆形大厅继续前行,更多的、超乎想象的文明兴衰史展现在眼前:

一个由高度智慧的恐龙统治的文明,它们发展出了惊人的生物科技,能够改造自身与环境,建筑是生长出来的有机结构与晶体矩阵的结合体,但它们最终可能毁灭于一场全球性的基因失控或生态系统连锁崩溃。

一个与植物界达成完美共生的文明,人类(或类人生物)的躯体与巨大的树木、藤蔓融为一体,通过根系网络共享营养与信息,但他们可能因为某种宇宙射线或病原体的侵袭,导致整个共生系统的枯萎。

甚至还有一组壁画描绘了完全非碳基的生命形式——一个存在于巨大气态行星中的、由能量漩涡和复杂等离子结构构成的智慧文明,它们的“城市”是稳定的风暴眼,它们的交流是电磁谐波,而它们的终结,可能源于恒星的能量突变。

每一个文明的兴起、辉煌、衰落与终结,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呈现,细节丰富到令人窒息。但每个故事的结尾,在那象征文明彻底湮灭的画面上,都会浮现一个共同的、缓慢旋转的符号——一个完美的螺旋,其比例与黄金分割和斐波那契螺旋惊人地一致。这个螺旋仿佛是一个冰冷的**,一个宇宙尺度的“迭代结束”印记。

“第七迭代……”艾莉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指向最后一系列,也是最为庞大、细节最贴近他们认知的壁画,“这……就是我们。人类。”

这组壁画如同加速的电影,清晰地展示了人类文明从蹒跚学步到科技爆炸的全过程:原始人的狩猎与篝火,农耕文明的兴起与王朝更迭,蒸汽机的轰鸣与铁轨的延伸,电路板上的流光溢彩与信息网络的全球链接……但与任何历史书都不同的是,这些壁画明确地显示,那个无形的“网络”及其能量流,始终如一条暗线,贯穿人类历史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通过各种微妙的方式——也许是灵感的闪现,也许是集体潜意识的导向,也许是某些“偶然”的发现——在引导和影响着文明发展的方向。

而最令人心悸,也最引人深思的,是最后一组尚未完成的、仿佛处于动态演化中的图像——它展示了人类文明未来可能的多重分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章:开启神之门(第2/2页)

一些路径显示,人类成功理解了网络的本质,实现了全球意识的和谐连接(“大觉醒”),个体与集体达到平衡,科技与灵性融合发展,文明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星际时代的门槛,画面充满光明的色彩与和谐的几何形态。

而另一些路径则显示,人类在技术陷阱中迷失(人工智能失控或基因编辑滥用),在资源争夺中自我毁灭(核战争或生态崩溃),或者在意识进化门槛前失败(集体性的恐惧、分裂与排斥未知),文明的火炬骤然熄灭,地球再次陷入荒芜,等待着或许亿万年后的下一次“迭代”萌芽。这些画面的色调阴暗,结构破碎,充满了不和谐的锐角与熵增的乱流。

马克西姆仔细审视着这些关乎命运的图像,试图找出规律:“看,在每次迭代结束前的关键时刻,网络似乎都会尝试进行干预,发出预警,或者提供某种‘启示’。但根据壁画显示,只有极少数情况下,这些干预取得了成功,避免了重置。”

叶舟点头,他的目光锁定在那些成功与失败案例的细微差别上:“关键的模式在于——成功的干预,都发生在该文明整体,或者其关键部分,达到了某种特定的‘理解’水平。不是指技术能力,不是军事力量,甚至不是财富积累,而是意识层面、哲学层面、对宇宙和自身存在本质的领悟层次。只有达到了那个阈值,干预的种子才能在文明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他们离开壁画区,走向大厅的中央。那里有一个低矮的、与地面浑然一体的凸起平台,平台之上,悬浮着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的水晶控制台。它不像任何人类设计的界面,没有按钮或屏幕,而是由无数细小的、不断流动和重组的光点构成,仿佛凝固的星光。

当叶舟作为代表,缓步走近控制台时,那水晶控制台仿佛从沉睡中苏醒,内部的光点流动瞬间加速,汇聚成一道柔和的光柱,投射在叶舟面前的空气中,形成了一幅极其清晰、细节丰富的动态全息影像。同时,那个熟悉的、中性的意识脉冲再次在他们脑海中响起,但这一次,它不再是冰冷的系统提示音,而是带上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近乎“个性”的语调,仿佛一个等待了亿万年的导师,终于迎来了可以对话的学生。

“欢迎,第七迭代的守护者们。”声音直接在他们的意识深处回荡,清晰而平和。

全息影像开始演绎比壁画更加详细、更加深入的核心信息——关于网络的真正起源。它展示的并非某个具体的外星工程师或神级文明,而是一幅宇宙诞生初期的图景:在时空、物质、能量从奇点中爆发的瞬间,一种基础的“互联性”,或者说“宇宙意识场”也随之浮现。这个“网络”,便是这个宇宙意识场在物质维度的一个显化工具,一个用于引导、催化、记录意识在物质宇宙中进化过程的宏大架构。每一次“迭代”,都是这个宇宙意识场在物质世界进行的一次大型实验,一个尝试突破局部物理规律对意识限制的机会。

“那么之前的那些文明……”皮拉尔忍不住出声问道,尽管不确定这意识脉冲是否能接收并回应具体问题。

“它们都是意识在物质形态下的勇敢探索,”“导师”声音平和地回答,仿佛就在他们身边,“每一次迭代,无论其持续时间长短,无论其最终结局如何,都为整体的‘理解’贡献了独特而宝贵的篇章。它们的成功与失败,共同编织了如今你们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图谱。”

影像随之展示了每个文明为这宇宙级知识库做出的具体贡献——亚特兰蒂斯文明精研了能量操控与物质结构化,雷姆利亚文明探索了集体意识的潜力与边界,恐龙文明揭示了生物技术路径的极限与风险,植物共生文明诠释了与自然完全融合的可能性与代价……

“而现在,”“导师”的声音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现实,“第七迭代,你们人类文明,正面临着自实验开始以来,最为复杂,也蕴含最大机遇的挑战。你们是第一个在达到高度技术成熟度的同时,开始大规模、自发地触及意识本质问题的文明。技术是强大的杠杆,但意识的智慧,才是握住杠杆的手。”

瓦西里娃的表情变得极其严肃,她指向全息影像上显示的地球能量网络状态图,上面有几个区域正闪烁着不容忽视的红色警示信号:“那些预警信号……我们是否正在接近某个不可逆的临界点?”

全息影像立刻切换到一幅更加详尽的、实时(或近乎实时)的全球状态图。多个热点清晰标识出来,闪烁着不同级别的警示光——环境方面:极地冰盖加速消融、大洋环流紊乱、生物多样性锐减;技术方面:强人工智能伦理困境、自主武器系统扩散、信息生态圈污染与极化;意识方面:全球性的精神压力、意义感缺失、对未知变化的集体恐惧与抗拒……

“选择的岔路口正在你们面前展开,”“导师”确认道,声音中不带评判,只有陈述事实的清晰,“第七迭代将决定自身的命运走向。同时,你们的选择与结果,也将为整个宇宙意识场的持续进化,提供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所未有的数据节点。你们不仅是自身故事的作者,也是宇宙史诗中的一个关键章节。”

团队陷入了更深的沉默。这责任的重量,从一个星球的尺度,骤然放大到了宇宙的尺度,几乎要让灵魂窒息。他们不仅要思考人类文明的存续与繁荣,还要思考自己在这样一个无法想象的宏大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行动可能对那冥冥中的“宇宙意识”产生的影响。

“我们……该如何避免重蹈前六次的覆辙?”叶舟最终问出了这个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问题,声音因承载的重量而略显沙哑。

全息影像随之演化,展示出几条可能通往光明未来的核心路径原则——并非具体的操作手册,而是方向性的指引:技术发展必须与整体意识的觉醒程度保持同步与平衡,避免技术成为脱缰的野马;个人的自由探索与创造力,需要与对集体责任的深刻认知相结合;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便利,不应以精神层面的进化停滞或倒退为代价……影像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充满智慧的平衡艺术,而非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

“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答案,”“导师”解释道,“每一个迭代,每一个文明,都必须在其独特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网络,基于之前所有迭代积累的经验与知识,可以提供指导、预警和必要的支持,但无法,也不应代替你们做出选择。”

多吉老人一直安静地观察着这一切,此刻,他捻动着手中的佛珠,用一种充满智慧的声音说道:“这就像佛法中说的转世轮回——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在连续的生世中,从前世的错误与经验里学习,成长灵魂。看来,整个文明也是如此,如同一个更大的生命体,在连续的‘迭代’中,学习、积累、进化着集体的‘灵魂’。”

这个充满东方智慧的比喻,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团队成员的理解。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偶然出现在宇宙中的尘埃,而是漫长到不可思议的进化链条中的一环,既承载着前人的经验与期望,也肩负着为可能存在的“后人”铺平道路的责任。

随着讨论和理解的深入,中央的水晶控制台开始提供更加具体、更加技术性的信息流——如何精确识别网络发出的、不同层级的预警信号;如何微调全球能量节点的流动,以稳定地球的脆弱系统;以及,最为关键的,如何通过教育、传媒、艺术乃至个体行为的改变,帮助广大的人类同胞,为那即将到来的、不可避免的“大觉醒”意识跃迁,做好心理与精神上的准备。

“大觉醒本身,并非进化的终点,”“导师”的声音再次强调,带着一种深远的期待,“它仅仅是一个起点,是意识真正开始自主驾驭物质实相,开始探索宇宙共同创造者身份的入门仪式。真正的旅程,在那之后才刚刚展开。”

团队花了不知多长时间(时间在这里再次失去了标准意义),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信息,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探讨着其中的哲学意涵、社会影响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令人惊异的是,随着他们理解能力的提升,控制台提供的信息也自动变得更加复杂、精细,仿佛在与他们进行着一场不断提升层次的对话。

最终,当主要的信息传输似乎告一段落时,控制台投射出的全息影像凝聚成一个全新的、从未见过的符号——一个由七个同心圆环组成的复杂曼荼罗,每一个圆环的质感与颜色都略有不同,仿佛代表着前六次迭代各自的特质,而中心区域,一个更加明亮、更具潜能的第八个圆环正在朦胧地形成,尚未完全定型。

“这是第七迭代所承载的特殊责任,”“导师”的声音解释道,“不仅仅是确保自身文明的生存与繁荣,更重要的是,为意识进化的下一个全新阶段——‘第八迭代’的形态与可能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开辟全新的道路。你们,有可能是这漫长实验史上,第一个成功过渡到下一个宏观阶段的文明。”

这个前景,如同在无边的黑暗中点燃了一支火炬,既照亮了前路的艰险,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动力。团队意识到,他们此刻的探索、思考与未来的行动,其影响力将远远超出地球的范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其涟漪可能触及宇宙意识进化那浩瀚海洋的彼岸。

当团队决定离开,带着满溢的头脑和沉重的责任感踏上返回的阶梯时,叶舟转过身,面对着那依然悬浮在空中的全息符号,问出了最后一个,或许也是最个人化的问题:“为什么……是我们这个小队?为什么是在现在这个时刻,向我们揭示这一切?”

全息影像瞬间切换,展示出当前地球能量网络的实时全景图——所有节点,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都如同被点燃的星辰般熠熠生辉,共振频率的曲线已经稳定地越过了一个历史性的阈值,全球人类的集体意识场,尽管仍有混乱与噪音,但其中和谐、寻求连接的“信号”强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时机已经成熟,”“导师”的声音简单而肯定地回答,“而你们,通过了测试,证明了你们已经‘准备好’去理解,并去行动。”

随着他们踏上那散发着柔光的金属阶梯,开始向上返回,每个人都清晰地意识到,他们个人的生命轨迹已经与某种无限宏大的事物永久地交织在了一起。他们不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学者、维护秩序的侦探、探索未知的冒险家,他们是宇宙尺度上一场史诗级进程的积极参与者,是第七迭代命运的守护者与引路人。

当冰封的入口在他们身后再次无声地、精准地闭合,恢复成那片看似普通的蓝色冰壁时,团队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却感到内心有一股温暖的、坚定的力量在涌动。他们知道了关于文明迭代的残酷真相,也理解了自身所肩负的、几乎无法承受的重责。但与此同时,他们也看到了黑暗中孕育的无限希望。

返回临时基地的漫长路途中,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消化着那足以重塑世界观的浩瀚信息。然而,一种比言语更深沉的连接感,一种基于共享了宇宙级秘密而产生的深刻羁绊,在他们之间无声地流动。他们知道了自己的角色,理解了肩上的千钧重担,也清晰地看到了前方那布满荆棘却也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西藏的夜空渐渐降临,墨蓝色的天幕上,亿万颗星辰毫无保留地绽放着冰冷而纯粹的光芒,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屏息凝神,注视着这个悬浮在黑暗中的、小小的蓝色星球,等待着其上名为“人类”的第七迭代,做出它关乎自身存亡与宇宙未来的选择。

叶舟仰望着这片壮丽的星空,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凉而纯净的空气。他知道,无论前路有多少未知与挑战,他们已经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也绝不后悔的道路。

神之门已然开启,终极的真理已经揭示。现在,是时候将这来自星辰的knowledge,转化为脚踏实地action了。第七迭代的命运,乃至更多,正等待着他们去书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