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异界之恋,犟种雄主和他的 > 第十四章 相隔远山

异界之恋,犟种雄主和他的 第十四章 相隔远山

簡繁轉換
作者:历史小说作家静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1 16:24:06 来源:源1

第十四章相隔远山(第1/2页)

皇帝陛下去了章台宫。

然而,宣政殿的劳力活儿武姮还是要做的。她需要将宣政殿边边角角的摆设,墙壁和地砖擦拭干净,摆放整洁,还要将鎏金香炉里的龙涎香点燃,为李治熏染,熨烫日常穿的圆领常服。

还要踩着梯子,将挂在殿内的所有鹅黄色的绸纱幔帐取下来,叠好了,用托盘交给前来等差事的杂役坊管事,要他们将幔帐清洗干净。

一天下来,待她回到冷香阁时都已近了酉时,累得她浑身都酸软乏力。从心说,这么晚了,她宁可在宣政殿的偏殿凑合一晚上也不愿回到诡异的冷香阁的。然,未有皇帝的允许武姮亦不敢擅自留宿于此。

武姮提着宫灯穿过廊庑,殿宇阁楼和搭在池塘上,连着谢芳汀和绛云楼的汉白玉拱桥,再过朱红色青砖瓦的拱桥宫墙便算是出了大明宫西侧门了。冷香阁在大明宫外侧殿的墙外,这样走,还算是近路了。

走到阁楼门槛时,天忽然就阴了下来。门是走时就锁好的,得用钥匙打开。就在她从袖子里取钥匙时,一阵儿阴风呼啸而过,门咣得一声儿脱离了锁子打开了。外面黑漆漆的,里面也黑漆漆的。

更要命的是,连仅剩下的一缕光亮——宫灯夜被吹灭了。

忽然,适才,还黑漆漆的阁楼内,竟被不知何处来的云山雾罩起来,将殿内所有摆设,床榻,登楼的木梯均化为乌有,四壁是看得非常清晰的青砖,在翻滚如海般的云雾中若隐若现。

阁楼的空气在四处流窜,还带着丝丝阴冷森然的香气,一股让人说不上来的香味儿,在冷香阁弥漫扩散。

那携着阴寒的气流直往武姮的脖颈处灌入,寒得她浑身打了个哆嗦,脚下趔趄差点摔倒在这一片森然的云雾中。此时的她,早已被唬得汗毛倒竖。只觉得心里毛毛的,头皮也一阵阵发麻。

武姮鼓起勇气再度扫了一眼眼前的怪象、她不知自己是该离开,还是…回忆起去岁,刚来这里的情景。

武姮又不禁打了个寒噤,冷香阁看似在大明宫中,看似与宣政殿一墙之隔。但真要从宣政殿走到那里,就得走一个多时辰的路,就是操近路,也得半个时辰,一点也不比杂役坊近多少。

况且,冷香阁景物阴森,大明宫晴空万里,然这里却是阴风阵阵,茂密的松柏在夜里显得十分诡异。殿内亦怪异无比,竟不分昼夜点着九根白色蜡烛。到了晚上,阴风灌入便将蜡烛吹得明明灭灭。

楼上,则是高宗天皇陛下的灵位和硕大的棺椁。

冷香阁,根本就不是给活人住的房屋殿宇!

武姮想,李治让她住在这里,很明显就是为了继续惩罚她,只是换了个更为怨毒的手段。如此,他势必会提前在这里设置机关,防止她逃脱他的掌控。倘或想离开此处,她走得出去吗?

昔日的她任用酷吏,施行密告政策,打击一切她认为威胁她和她孩子的政敌,利用佛教神化自己登上皇位,不是野心驱使,而是为了

让那些打着反对后宫干政,实为妄想颠覆李唐社稷的逆贼,没有任何叛乱的借口。她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编造出训练狮子骢的故事震慑群臣,让那些须眉士大夫们,对自己俯首帖耳口称陛下。

但,一回到李治身边,武姮便觉得自己变得渺小而又柔弱。不是她不善智谋,也不是她没了女主的手段。而是她清楚得知道,论智谋手段,精明,李治都是个比她强数倍的角色。

将近四十年的帝王生涯,李治早已习惯了,掌控世上所有事。李治睿智深沉,尚武重法是个不折不扣的铁腕雄主。他不容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武姮想,要在李治眼皮底下玩花样,那一定是自寻死路。

思想间,一阵阴风咻地,从关得十分严实的窗口,直接灌入

武姮后颈,冷得她不禁浑身打了个寒战。

恰在这时,一口周长边阔为九尺的巨大棺椁,被朵黄云承托着,竟然由远而近,向她这边儿游荡过来。耳畔,忽的飘来熟悉的呼唤:“曦月,曦月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曦月,那是李治赐给她的字。

一声声,温柔而又宠溺,思念而又幽怨。细细寻找,这呼唤,竟是由棺椁中传出!细细看去,武姮才惊诧地发现,这棺椁就是楼上高宗陛下灵位后的那口,盛着她夫君高宗陛下遗体的硕大棺椁!

武姮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

眼看着棺椁撑着云,越飘越近。从棺椁里传出的熟悉呼唤,也随之越来越清晰。昭儿,昭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曦月,曦月…

这呼唤,似缠绵时的喘息,又像在耳畔低语,一声声,像密密扎扎捆在武姮身上的绳索般,紧紧地勒住了她,使得她无法动弹。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武姮哽咽地唤了声:“九郎”声音带着惊恐委屈和激动的颤抖。她似是完全忘记了适才杏儿所言。‘陛下刚接到始皇的请柬,就往章台宫那边去了,今日怕是不回来了。’她却以为,李治依旧在宫里。

忽然,“嘎吱”像是木板被滑动的声音,那口两帮描绘着日月山川,花树鸟虫和绂字的巨大棺椁的盖子居然像抽屉般,一道道拉了开来。李治竟好似睡醒了般,从这棺椁中坐起身,幽幽睁开双眼…

李治就这么悠悠荡荡,荡荡悠悠地从棺椁中飘到了武姮的面前。武姮花容失色,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她一脸惊恐地,望着他面如金纸,没半点活人气息的俊颜。更让武姮惊恐的是——眼前所见李治,穿戴竟与今日所见的一模一样!

武姮浑身打了个哆嗦,脑袋里打满了问号,为何?九郎竟从棺椁中走出,穿戴也与今日所见分毫不差?还有,冷香阁怎么会有陛下的棺椁?那不该是…这,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冥思苦想间,神志也在此时慢慢地回到了她的体内。因想得太苦,脑子都有些抽疼了,武姮不禁蹙起了柳条般的双眉。

这时,那从棺椁里飘出的李治开口说话了:“莫忘了,在见到娲皇氏之前,你也是将要被勒索去阴曹地府,等待阎王审判的鬼魂罢了!”他的声音冷幽幽的,却没有住在长秋殿里的至尊那般敌视她。

是啊,是娲皇氏从鬼差手中截下了她,重新给她塑造了与生前一样的肉身,来到帝乡找她的九郎。她根本不是鬼,而是异界的人!

那么,没道理现在所见的陛下,还是一缕藏于棺椁中的幽魂。

而且,如今的陛下肌肤红润,健康,就像年轻时一样有血有肉,比以前更好的是,他还是长生不老的体魄,哪里像是吓人的鬼魂呢?

这一切真是太奇怪了!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九郎?即使,与李治生活了四十多年,临到此时,她却也分辨不出真假了。

武姮问出心底疑惑:“陛下,杏儿说陛下去了秦宫…为何,贱妾却在冷香阁见到陛下躺在棺椁中?杏儿她,她为何要骗我…”

话音未落,李治冷然一笑道:“杏儿未曾骗你!”话音不带任何温度,态度却不像厌恶她的那个君王。然,武姮更糊涂了!她蹙起细长的柳叶眉,疑惑道:“不曾骗我?”李治颔首。

武姮试探得问道:“那么,陛下昨夜可是来了冷香阁?”

这李治居然顺应她的试探,点了点头。武姮又问:“既然陛下将妾抱回冷香阁,唤妾姮儿可为何又要头也不回地离开?陛下这样忽冷忽热,着实令贱妾摸不着头脑。”

李治顿了一顿,像是不知该如何回应这番问话般。

见此,武姮对这从棺椁里飘出来的李治,渐渐起了疑心。

她记得去岁冬日刚来这里居住时,只是觉得冷香阁所处偏僻,周围景物怪异阴森,到了夜里风大。晚上睡觉经常噩梦连连,吓得她将全身都蒙在了被子里。然楼上楼下,她都看遍了却连可疑的事物都没有看到。遑论,平日里陛下在宫里时冷香阁平静无波。

为何,偏偏在陛下前去秦宫后,冷香阁就显出这般怪相!

似是看出了武姮心里的猜疑,那自称是李治的“魄体”呵呵笑了起来,耐心地跟她解释道:“姮儿,人是魂和魄组成的。魂在,人就是活的。无论是在人间,还是这异界都是如此。人死了,魂也就离开了魄。棺椁里的魄大多是耐不住腐烂的,而朕得了你的福,体内被你灌了水银,便是千年也不易腐烂了。姮儿果然是顾及夫妻之情的。”

听罢,武姮果然放下了微微冒出头的猜疑。非但不再疑虑,反倒在见到这面如金纸的李治时,她不再害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四章相隔远山(第2/2页)

她含情凝涕望着面前的君王,半是疑惑半是哀怨,委屈地问道:“陛下,既然知晓妾的心意,为何还要相信那些书里写的,认为妾背叛了你?都快五个月,自从妾寻到这里,陛下就不曾给妾好脸色,百般折磨惩罚妾。呜呜呜…”她越说,心底越委屈伤心竟哭了起来。

见此,那“李治”不禁叹息一声儿,揽臂将武姮搂进怀里解释道:“朕的魂看了那些书,躯体却没有看过。而你为朕写的那五千多字的哀册文朕看到了。但魂却不知有此事。因为,朕咽气后魂就走了,去了哪里朕也不知。一年后朕才从女娲那里得知来了此处。”

原来,竟是这样…

武姮恍然大悟!她伸出双臂,环住“李治”的腰腹,脑袋靠在他的怀里享受着久违的踏实。“李治”幽幽地说道:“千万别在这时出门!会吓着你的。”语气宠溺而怜惜,这让武姮倍感温暖。

武姮抬起脸,望着他那张棱角分明的俊脸,终是问出了她适才的疑惑:“陛下,既然你适才说,看了那五千言的哀册文?那么,你能告诉姮儿,怎样才能让你的魂看到哀册文,了解我的苦衷呢?”

谁料,“李治”却说出了一番古怪的话语,听去令人更加捉摸不透了。“那得等到你不再有幻觉时,朕就真的信你了!”

话落,殿阁内亮堂了起来。没有了诡异的云雾,也没有棺椁,李治的那具体魄也不见了踪影。入眼的,依旧是床榻幔帐和衣橱妆台,还有那玉芝灯架上,永远点燃并排的九支白色的蜡烛。

一切,就好像是武姮做的一场诡异的梦境般。她想,适才的一切又是自己的幻觉了。但,这幻觉也太真实了吧。直到现在她还依然闻得到,身上沾染了他衮服上的龙涎香味道。心想,若是他真的有一日知道,我昔日称帝的不得已,并未和宠臣苟且就好了!

这一切的希望,都寄予那五千言的哀册文了。

然而,五千言的哀册文在哪里?

适才“李治”说,他看到了哀册文里的内容,自己怎么就这么糊涂,竟然忘了问他,哀册文放在了冷香阁的什么地方?

武姮懊恼得拍了下自己的额头。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泛起了鱼肚白,太阳犹如一颗蛋黄般挂在天际。慢慢的,慢慢地努力往天空升起。新的一天,来到了!

此时,章台宫内。

编钟乐起,古筝齐鸣,箜篌佐音,佳丽如仙共同演绎着战国时期,曾国诸侯曾侯乙所编著的编钟大曲,悠扬婉转而富有大气。

因这日是始皇嬴政的寿诞,故以此理由,宴请了李治,刘彻等帝乡的好友,晚辈们前来章台宫相聚欢乐。宴会上,各位帝王举杯共饮欠身为始皇贺寿,起身来往席间与同行们玩笑戏谑,推杯换盏。

为了参加始皇帝的寿宴,汉武帝刘彻特上了一份奏表给玉帝,请他准假,让他回到帝乡参加寿宴,和昔日的朋友聚一聚。

玉帝降了恩,刘彻这才得以抽出时间,带了礼物来到章台宫。

久违之后的见面,使得李治和刘彻都万分激动,两人似是有说不完的话般有说有笑。李治问了他雄主镇营造的进程,问他过得还好?刘彻都一一跟他赘述,绘声绘色说到有趣时,惹得李治笑了起来。

两人一面继续聊着,一面用着面前的佳肴。趁着大家都在看优伶表演,无暇注意时刘彻凑到他跟前低声道:“你在信中说,将武姮从杂役坊弄到身边伺候了?住在哪里呢?难道,是和其他侍女一样?”

李治的一句“冷香阁!”刘彻听罢睁大了双眼,惊愣得看着他。

然仔细想一想,也便理解了李治心里的恨意。自问,若此事挨到了他的身上,他也会如李治这般怨恨报复的。爱得越深,恨也就越深。

刘彻颔首道:“作为君主,我等皆将国家社稷,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对于篡权谋逆之徒杀之即可。然,这背叛来自最爱之人,还因她称帝之故牵连你名誉受损,又怎会让你不怨恨,不想报复惩罚她?”

“说实在的,我理解你。换做是我,亦会如此!”

听罢,李治举起手里的酒觞一饮而尽。

他“铛”地放下手里的黑色红底的酒觞,嘴角牵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冷弧,愤然道:“是的,江山社稷重于一切!这贱人也算运气好,与朕年纪差不多。我在位的最后几年,她也是病魔缠身,半死不活的。这,就只让朕看到了皇孙母亲的威胁,还有她母族的势力。”

一句“所以,你就令人将皇孙之母赵氏,召入皇宫软禁赐死。”刘彻竟衔接无缝,让李治感到心底涌出暖意。刘彻,不愧是他的知己。

李治颔首,放下手中筷子道:“我杀了七郎的太子妃赵氏,不只是因为她年轻,子少母壮。一则我家七郎对于妻妾的宠溺,毫无原则可言。即使重润再有能耐,却绕不过孝心作祟。再则他还年幼,如何帮父亲震慑亲生母亲?更重要的她赵氏的势力!赵氏的母亲是我姑母常乐公主,父亲又是公爵。倘若我与武姮都不在了,七郎和重润,岂不都成了她赵家的傀儡?想后汉,北周,不就因此亡国的?”

刘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赵氏死了,你还将她的父母兄弟,都流放去了十万大山的象州,这样他们就无法回到长安了。英明啊!”

李治知晓,刘彻这么说是在宽慰他,心下感动。他叹息道:“千防万防,却还是疏忽了那半死不活的女人!”这话他说得没半分的情意,甚至还对自己未能将武姮也一并处决,感到后悔懊丧。

自己真是太大意了,总想着她活不长了,又何必多此一举。

刘彻道:“真那样,你等就彻底没情分了。就像我和子夫!”

李治冷笑道:“情分?”棱角分明的俊脸上,展露出一抹嘲讽的恨意。情意?我哪里还能对这样的女人,有甚情分可言?

闻言,刘彻竟叹息了声儿。李治问他何故如此?适才兄长不是说,若换做是你,你亦如此恨她吗?怎么,现在倒为我叹气起来?

“子善,于此事,我是理解你的。只是想劝你,一切适可而止。人,万不能被仇恨蒙蔽了心智。从你适才所述,我便知晓你心里,其实还是爱她的。因爱生恨,无爱亦不怨了。”

见李治端起羽殇低头不语,刘彻继续道:“我知道你心里难过这道坎儿。只是,我想劝你的是,折磨她,也折磨了你自己,得不偿失。更会为居心叵测者所利用。不说仇恨,就是猜疑也要适度。你试一试,给她解释的机会吧!我的据儿,你也是知晓的。若非我当日过度宠信江充,猜疑据儿。他也断没诬陷据儿埋巫蛊,造成巫蛊之祸的机会!”

这么一番劝解,可谓语重心长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为了劝他,不想他再这么沉寂在仇恨中折磨自己,刘彻竟不惜拿自己做筏子。

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分?

李治想,他该如何回报刘彻这番心意,是回去找来武姮问她为何称帝?是否真的养了男宠,做些见不得人的苟且之事?他要怎样,才能放下芥蒂选择相信她呢?给她机会解释,做起来当真不易。

如今,他们夫妇虽尽在咫尺,然心怕是已如相隔九山了。

还有,刘彻话语中所提到的居心叵测之徒,即刻就让他脑海里浮现出素昧平生的灰蛮的身影。尽管,这妖孽他从不曾见过,然大概轮廓他还是猜得出七八分的!他不是喜欢少女?朕就让他死了这条心!

李治颔首,颇为感激道:“兄长的好意,我心甚感激。好,待我回去就依着兄长所言,不论如何先试一试吧!”

话落,恰巧一个穿着黑色深衣的章台宫的寺人,碎步来到李治身后,躬身神神秘秘地将个不大不小的纸卷塞入李治手里道:“陛下,这是从大明宫那里得来的,说是给您的。请您过目。”言毕便退下了。

李治趁着刘彻专心观赏歌舞之际,打开那纸卷。里面的字渐渐穷图见匕,写的是红色的字:“牛氏乱冷门”很明显是故意写错字的。

他重新卷好纸卷放入袖中,用手轻轻碰了下同席而坐的刘彻,低语道:“烦请子通兄代为转达歉意。政兄若问及,言说宫中有事须得处置。”刘彻也不问何事,只点了点头道了句:“好”

李治感激地一笑,起身整理了深衣衮服绕过席子,从侧门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