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玉阶血 > 第十七章

玉阶血 第十七章

簡繁轉換
作者:沐非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20 16:16:57 来源:源1

第十七章(第1/2页)

说完这话,魏王就把早就准备好的汇报秘件递给皇帝:在公事方面,他从来未雨绸缪做在前头,不曾让兄长失望过。

皇帝翻阅着,上面有整个事件的详细经过,也重点介绍了永宁公主李琰。

“李瑾居然如此看重这个妹妹,愿意将大权交付。他的眼光应该不会有错。”

皇帝淡淡评价道。说起李瑾,有一种旁人难以察觉的微妙熟稔感。

魏王敏感的发现了这一点,想要问却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止住不言。

“一朝天子一朝臣,有年轻的国主继位,当然就会有新的重臣。这位永宁公主刚站到幕前就给我们来了这一手,有点咄咄逼人啊。”

皇帝的话仍是不疾不徐的,似乎此事在他眼中有点兴趣,但也只是有点兴趣而已,并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

“世上大部分人,都是刚得势就急于登台,总觉得自己是这台上唯一的角儿,天命所归所向披靡,结局却往往是昙花一现狼狈离去。如果说天下大势是一盘棋的话,她要留在这盘棋上真正下一手,那还早得很。”

魏王的评价一如既往的辛辣直接,听着很有道理,却引得皇帝笑出声来。

“你是不是记恨人家小娘子让你丢了脸,就这么严苛的贬损人家?”

魏王又瞪了哥哥一眼,桃花眼带着控诉,“我总觉得你是在幸灾乐祸看我笑话。”

皇帝的笑声更大了,“你才发现吗?”

魏王气得转身就要走,却被皇帝喊住了。

“景衡。”

皇帝喊了他平素不用的这个字:这个字是皇帝亲自给他取的,但平辈不敢直称,兄长也很少这么喊他。

“你隐瞒身份跑去幽灯集的事,不可再有第二次。”

魏王的脚步停住,他知道兄长神通广大,在他身边也不会没有眼线,但没想到他假托斋戒的名义微服出京几日竟然也会被发现。

“大宗师帖乃是世上邪物,这种东西少去沾惹。”

魏王抿着唇想反驳又止住了,皇帝却一眼看透了他的心思,“东西你倒是抢到手了,到底怎么使用?你到现在可有头绪?”

皇帝见魏王沉默不语,更加苦口婆心劝道:“回去就把它销毁吧——这些十六朝时代遗留下来的邪物,本就是阴诡不祥,贸然接近只会导致不可知的祸端。”

皇帝凝视着弟弟挺拔瘦削的身影,眼神变得心痛和柔和——

“我知道你因为没法修炼高深武学,一直有遗憾执念。可大宗师帖是十六朝时越太后一脉的传承,她是个彻底的疯子,一旦你融入体内神智混乱——”

“皇兄不必多说了,我都明白!”

魏王冷着脸,近乎生硬的打断了兄长的劝说。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如果没有别的事,臣弟就此告退。”

魏王离去的身影恢复了平日的尊贵气派,却只有做兄长的看出来他似乎是在负气的。

皇帝皱着眉想了一回,突然心头灵光一现——

景衡平时虽然对不能修习武学有遗憾,但也不会在担任监国时如此不知轻重。除非是……

莫非他去抢夺这大宗师帖是为了……

皇帝瞬间明白了弟弟真正的目的,心头顿时百味杂陈:酸楚、热烫、剧痛、愧疚、懊恼……数种情绪揉合在一起变得更为复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七章(第2/2页)

无数念头在他心头闪过不过电光火石一瞬,皇帝默然无语,只是原本稳稳持笔的手微绽青筋。

****

两年后。

保平二年的初夏正是多雨之时,夜幕初降时,天空乌云密布又狂风大作,将庭院中繁花绿枝都打落无数。

冯老宰相的府邸中,一场盛宴才刚刚开始。

巨大的连枝灯树与无数烛台将堂上照得亮如白昼,光影在精致屏风、华丽帷幔和人们脸上摇曳,宛如瑶池仙境一般。

教坊副使李家明怀抱琵琶,指尖流转出的乐音宛如天籁。他的妹妹李姬轻敲牙板,应和着节奏。

冯延巳头戴高冠,身着宽大黑袍,随意地盘坐在主榻之上。

他并未纵情狂饮,而是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自然地支撑在膝上,另一只手正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动。

他似乎一派闲散,不时睁开的双眼却频频看向坐在正中高座之上的国主李瑾。

刚过三十的李瑾裹在宽大的云纹素袍里,通身并无过多奢华佩饰,唯有一股若有似无的冷冽檀香萦绕其身。

他坐在最上首,自有一种独特的孤高之意,那并非皇权带来的威严,而是世代钟鸣鼎食与个人绝世文采交融后的独特气度。

冯延巳又看向自己身旁下首的陈文徽:

此人四十出头,面貌精干,眼角眉梢带着不易察觉的桀骜之态。此时他沉默不语,一杯接着一杯灌着酒喝下。

和事佬不好做呀……冯延巳如此想到,眉宇间带出微微苦笑来。

李瑾登基继位这两年来,励精图治改革政务,做了不少实事。

对父亲指派给他的五位辅佐大臣,他表面恭而敬之,实则却是暗中架空他们的权力,甚至隐隐劝说他们提早致仕,归隐田园,享受富贵安闲的日子。

冯延巳年老体弱,历经五朝而荣宠不减,早就想激流勇退,再加上之前他儿子侵占百姓田地那事闹得沸沸扬扬,他在一年前就上书陈情——

“伏乞陛下垂怜,准臣乞骸骨,归家调治。则陛下保全臣子之恩,同于天地。”

他这边致仕,五大臣中其余两个也闻弦歌而知雅意早早退休了。剩下两人中,查千霄恋栈权位,结党营私妄图架空国主,被新进御史李准弹劾了十项罪名,上月已被下狱。

如今,五大辅臣只剩下了一个陈文徽。

陈文徽此人才华也是有的,但私心太重又贪图钱货,在节度使任上就横征暴敛,在桓帝手下掌管军费又贪墨无数。偏偏是此人以能臣自居,一手假账做得滴水不漏。他既不肯辞官,反而对李瑾多有怨怼。

“原本这教坊中就数沈大家一首琵琶弹得最好,如今怎么换了这个李某?果然是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啊!”

陈文徽出声说道,这话明显是指桑骂槐,冯延巳暗暗叫苦,觉得自己在开席前劝说他的一套恳切言辞全都白费了。

“永宁公主到了。”

侍者的通传声才到,两列军士就快步跑到堂前,军靴沉重整齐得只有一个声音。

李琰出现在门口,一身男装窄袖袍,脸上竟然戴着军中特有的面甲,暗黑冷硬遮住上半张脸。

她昂然快步走入内堂,身上的杀气顿时让教访乐师们都惊得停住了弹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