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的一声。
一个重重地响头叩在了陈成脚下。
「巩昌王,你这又是何苦呢!」
陈成措不及防只能扶起白文选。
可他却眼含热泪。
「英王,我白文选有负于晋王。」
「如果你不愿意代我伸出援手那麽我白文选今日就不起来!」
此言一出,陈成仰天长叹,刘玄初等人也是震撼无比。
白文选是何等地位。
若是搁在以前恐怕陈成和刘文选按照身份都得向他下跪!
可是为了李定国今日白文选却是不顾尊严当众下跪。
他这又是何苦呢?
「巩昌王,你救不了晋王,我也救不了晋王。」
陈成苦笑着摇了摇头。
「你就算在我面前下跪也根本没有意义!」
他说的都是实话。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
就算陈成准备救李定国也知道这位晋王在景线。
可等他率军穿过昆明至景线的千里雨林李定国也已经病死。
除非有人能够赶到陈成之前将昆明的消息带到景线。
否则李定国必死无疑!
况且就算李定国有时间撑到陈成抵达。
陈成又有什麽理由去救他呢?
难道是为了李定国的忠义之名吗?
陈成和许多人一样。
从小就听过李定国的故事受起忠义感召痛骂过孙可望。
可是等到他长大后却发现历史并不是那麽一回事。
孙可望并非是一无是处,李定国也没有想像中的那般美好。
可是即便如此李定国依旧是英雄而孙可望却成了汉奸。
他二人的美名和骂名就该那样定下!
然而等到现在。
陈成却已经成了两白旗之主率领一群满洲大兵立志抗清。
看着孙可望丶刘文秀丶贺九仪这些人的下场。
陈成他敢和李定国合营吗?他能希望身边的盟友是忠君忠昏了脑袋的李定国吗?
还是那句话李定国纵使是英雄。
可他连刘文秀这样的兄弟都容不下。
陈成又怎麽敢千里迢迢地跑到景线去同李定国合营结盟啊!
要知道这位晋王眼里一向容不下沙子。
就连西营老兄弟他都能为了忠君举起屠刀。
更何谈陈成一个满人?
这位晋王既然已经在忠君这条死路上走得那麽远了。
或许让他以大明晋王的身份伴随南明一块落幕才是最好的选择的
然而道理是这麽一个道理。
可眼见陈成心意已决。
白文选却泪流满脸连连叩首。
「英王,就算晋王对不起很多人可他毕竟也是一英雄啊!」
「你若担心他会对你不利。」
「大不了用手中兵马掣制晋王将他押送回昆明。」
「若能让我有机会在吴王面前替他求情保住一命。」
「纵使让晋王解甲归田做一富家翁也好过让他惨死在雨中啊!」
白文选情不自禁,几乎是哀求着开口。
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白文选这样的人物。
然而为了李定国能走出雨林保住性命。
他也只能不顾身份在陈成面前声泪俱下地哀求了。
「唉!」
刘玄初见状不停地摇头。
「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他喃喃自语令白文选愈发地悲呛。
是呀,事情到了现在。
除了一声长叹外在白文选和李定国的身上还能剩下什麽?
白文选或许还能跟随吴三桂重新出现在抗清战场。
同鞑虏真刀真枪轰轰烈烈地再打一场。
可作为始作俑者。
李定国自己选择的路走到现在。
他除了给大明朝尽忠外还有什麽路可走?
「英王!」白文选苦苦哀求。
为了能让李定国活着走出雨林他已经不顾一切。
陈成见状亦是有些于心不忍。
在白文选欣喜的目光中。
他伸出大手缓缓地接过宝刀令这位巩昌王大喜过望。
「英王若能救晋王出雨林。」
「哪怕让我白文选当牛做马我也别无二话!」
他欢呼雀跃,欣喜若狂。
可是陈成却是忍不住摇了摇头。
因为他接过白文选的宝刀收下他的书信。
并非真的想救李定国而是为了他仅存的那些兵马。
是的!没错!
陈成虽然被白文选哀求得有些于心不忍。
可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问题上他可不愿意拿自己和兄弟们的性命去赌!
李定国他不敢救也救不了。
然而对于这位晋王死后留下的六千残兵。
陈成却是愿意跑去景线将其收编的。
毕竟这些都是抗清意志最为坚定的将士。
也是这个时代最为凶猛的兵马。
如果陈成能从雨林中救出这六千将士。
只需供应一批粮饷,赈济一批药材。
让他们从瘴气中挺过来。
那麽昔日那支在磨盘山以区区六千之众大破十万清军的虎狼之师就能重新回来了!
而这就是陈成收下白文选宝刀和书信的目的也是他一开始的打算。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想要在这乱世中带着兄弟们活下去。
陈成必须收起妇人之仁。
用尽一切力量扩充实力以期在吴周和满清的夹缝中生存。
继而积蓄实力,生聚教训,以图在他日挥师北伐,逐鹿中原!
而李晋王所留下的晋兵精锐就是他扩充实力的第一个目标。
李定国可以死在雨林之中。
可那六千抗清将士陈成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天下都得救上一救。
「我会去雨林寻李定国。」
「可他能否同巩昌王再见就看天意啊。」
陈成缓缓开口,令白文选感动不已。
只要他能去雨林中寻李定国白文选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这位巩昌王却想不到李定国的命运早已注定。
从他选择愚忠永历的那一刻开始。
这位李晋王就注定会以大明忠臣的身份死去!
阳光下,满洲大兵相继出城。
马宝和祁三升的部队也跟随陈成一道南下。
白旗和西军合流沿着官道向着雨林挺进。
只可惜在大军出城后。
淮国公马宝赶来会合和咸宁侯祁三升却被留在了五华山。
至于白文选。
在目送陈成远去这位巩昌王擦了一把泪水恢复了大将风采向着五华山而去。
因为在哪里吴军最重要的一场军议即将展开。
而昆明郊外的校场上也摆好了的仪式。
云南各地的兵马亦相继集结。
就等着吴三桂振臂一呼正式宣布起兵抗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