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什麽!吴三桂造反了!【上架第三更】
满清内部对吴三桂的不满除了封地丶爵位外。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吴藩的军饷问题。
吴三桂和他收编的十几万西贼那可是能吃得很啊!
我大清一年的赋税不过一千八百万银子。
结果仅仅老桂子的云南就需要清廷一年拨付九百万军粮。
也难怪鳌拜对吴三桂温水煮青蛙的处理方式会引起相当多满洲重臣不满。
我大清每年从全天下刮上来的银子一半给了吴三桂,
这要是和吴三桂继续耗着他这个老桂子没被耗死我大清倒是要先被他给吃穷了!
「太皇太后!皇上!」
「康亲王所言极是啊!」
「吴三桂在西南俨然自成一国,又每年耗我大清饷银九百万!」
「长期以往,我大清不但会国穷民尽。」
「更会助长吴三桂的嚣张气焰。」
「假日时日,他必然会心生异志起兵造反啊!」
「奴才们请太皇太后和皇上下旨裁撤吴三桂魔下兵马,削减吴藩饷银。」
「否则我大清就将民不聊生,国将不国啊!」
苏克萨哈领头一群满洲重臣齐声高呼。
对鳌拜放任吴三桂之事痛斥不已。
仿佛这会让我大清社稷倾覆一般。
孝庄见状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而安亲王岳乐和索尼却是眉头一皱。
因为苏克萨哈说得事情的确不假。
吴三桂的确在西南招降纳叛,权势滔天。
他手底下的十几万兵马每年也需要我大清拨付天下赋税的一半整整九百万两军饷!
然而在吴三桂永镇云南之前,
我大清每年的开销又是多少呢?
三千万!三千万两的白银!
准确来说在吴三桂大量招抚西营兵马设置云南绿营之前。
我大清的军费开支一直在三千万两以上。
甚至最多的一年达到了恐怖的三千七百多万两!
清军进兵西南三年国库亏空三年。
拢共在云贵花费了上亿两白银。
用来维持十几万清军的开销。
如此恐怖的数字显然不是清廷财政可以负担的。
所以面对逃入雨林坚持抗清的西营兵马。
清廷别无他法只能改剿为抚每年拨给吴三桂九百万军。
让他用这些军饷养着招抚的十几万西营降兵好让我大清能喘上一口气。
要不然清廷和西营继续在云贵对耗。
白文选丶马宝丶祁三升这些人还没饿死在雨林。
我大清的财政就先崩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吴三桂永镇云南以平西王的身份招抚和庇护西营使其能够勉强归顺。
这是清廷在自身实力无法彻底消灭西营情况下的某种妥协。
否则退入雨林的西营兵马继续打下去。
西南旷日持久的战事必然会令清廷财政崩溃影响全国!
这也是鳌拜对吴三桂有求必应坚持每年拨付九百万军的原因。
因为吴三桂必须要有这笔军。
准确来说是他手底下的十几万西营降兵需要这笔军。
如果清廷不给这群西贼断了粮那麽别无二话西南战事将要重启!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
干活时嫌人少,吃饭时嫌人多。
想当初清廷想要一统天下时。
对吴三桂有求必应唯恐怠慢了人家。
对西南的十几万西贼也是选择理智招抚唯恐让战事延续造成财政崩溃。
可是等到现在。
南明已经覆灭,天下已经一统,就连朱由榔都被擒获回国。
在这种情况下苏克萨哈这些人就觉得吴三桂每年的九百万军饷格外刺眼了。
所以这群人不但不同意让吴三桂兼管贵州甚至还想藉此裁汰他的兵马削减他的军啊!
「吴藩兵马一日不裁则西南一日不宁,吴藩军饷一日不削则百姓一日无炊!」
「唯有裁其兵马削其军饷方能剪除吴三桂的羽翼使这头猛虎不再为害。」
「否则假以时日,吴三桂羽翼渐丰必然会危害四方,茶毒无穷啊!」
苏克萨哈痛心疾首地开口。
年轻的杰书受其感召也是声嘶力竭愈发地痛斥吴三桂。
仿佛不裁兵马不削军吴三桂第二天就会造反一样!
然而在汹涌的人群后。
岳乐却是长叹一声说了句公道话:
「鳌少保有鳌少保的难处,平西王也有平西王的难处。」
「西南的十几万流寇我大清不用银子养着难不成要让他们再次狗急跳墙祸乱天下吗?」
「现在闯贼未平,东南未靖。」
「正是朝廷用兵之际,倘若在此时将吴三桂逼反岂不会弄巧成拙?」
「至于军饷问题鳌少保已经命人在江南掀起了几场大案。」
「朝廷的亏空靠着江南士绅的输血已经能够弥补。」
「各位又何必与执着贵州一地和九百万军饷坏了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呢?」
「须知治大国如烹小鲜,欲速则不达,欲求则不满。」
「切记急功近利啊!」
此言一出,不少喊杀喊杀的满洲重臣冷静下来了。
是呀现在天下虽然已经一统。
可夔东山区还有闯贼未平,金厦两岛上还有海寇未靖。
朝廷在此时逼迫吴三桂的确不是权宜之策。
然而即便如此苏克萨哈依旧没有善罢甘休,
年轻的杰书也继续对吴三桂喊打喊杀,
毕竟满洲的王公重臣多是狂妄自大之徒像岳乐这样的明白人又有几个?
历史上康熙上台后对吴三桂的军一削再削。
从巅峰时期的九百万两砍到了三百万。
这也就罢了在老桂子起兵前一年康麻子又将三百万军饷砍成了两百万。
搞得老桂子都入不敷支只能以六旬高龄。
上山开矿,下井煮盐。
这才勉强贴补了军饷养着手底下的那堆骄兵悍将又撑了一年。
结果老桂子的艰难付出根本没有得到主子们的认可。
到了第二年面对已经自掏腰包养活部下的吴三桂。
康麻子非但没有拨付军反而一纸诏书下令撤藩。
结果康麻子为了省下每年已经削成二百万两的军。
硬生生将年过六旬的吴三桂逼反酿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三藩之变。
险些将整个大清的江山葬送!真是令人无语啊!
清廷是如此的狂妄。
事到如今苏克萨哈等人岂能坐视吴三桂在西南逍遥自在呢?
「太皇太后,奴才死谏,吴藩兵马必须裁撤,吴藩军饷必须削减。」
「否则吴三桂必反也!」他郑重拱手。
可是还没等孝庄回应一道洪亮的声音却骤然响起。
「苏克萨哈,吴三桂的兵马不用裁了,他的军饷也不用削,至于贵州更是不用给了。」
「因为他已经造反了!」
鳌拜轻笑一声。
看着苏克萨哈这些人轻蔑地笑了起来。
「什麽!吴三桂造反了!」
这一刻,全场哗然。
孝庄丶杰书丶苏克萨哈等人头皮发麻。
他们只是在说说而已。
吴三桂怎麽就造反了呢!
他要是造反我大清可怎麽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