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 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朝贡之路,不去海西,去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朝贡之路,不去海西,去

簡繁轉換
作者:挥剑斩云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7 05:34:25 来源:源1

“逮羊阿弟!南边的松花江口的弗提卫,真会出兵劫掠朝贡队伍?!”

“天神见证!松花江下游,能动员两三百马队的,只有弗提卫一家!”

“那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呢?”

“等到了松花江中上游,才会...

夜风拂过院落,竹影婆娑,茶汤在粗瓷碗中微微晃动,映出天上疏星。林凯不动,只将目光投向北方??那是后山禁地的方向,也是他封死洞口的地方。他知道,那不是终点,而是一次沉默的开始。

三年过去了。

村里的孩子已不再听老人讲“鬼咽口”的传说,连那条通往溶洞的小径也被藤蔓彻底吞噬,仿佛从未有人走过。母亲坟前的青石碑上长满了苔藓,他每年清明来擦拭一次,从不多言。侄子考上了岭南大学历史系,临行前问他:“叔,咱们祖上真和中美洲有关系吗?我查族谱,发现高祖父的名字出现在一份19世纪传教士的手稿里,说他在尤卡坦半岛见过一个‘会说纳瓦特尔语的东方人’。”

林凯只是笑了笑,递给他一包炒米糖,“别信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你去读书,是为了看清世界,不是为了找谜底。”

可他知道,谜底从未消失。

每当月圆之夜,颈间的水晶残片仍会发烫,像一颗沉睡的心脏偶尔抽搐。他不再惊慌,也不再抗拒,只是默默起身,走进后院的小柴房,打开地板下暗格,取出那只军绿色背包。笔记本还在,纸页泛黄却未腐朽,最后一页多了一行新字迹??不是打印体,也不是他熟悉的笔锋,而是某种介于雕刻与书写之间的痕迹,仿佛由时间本身缓缓蚀刻而成:

【他们已经开始做梦了。】

他不知道这是警告,还是召唤。

但他明白,“记忆之核”并未死去,它只是退入更深的层面,在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暗流中继续滋生。每一个对过去悔恨的人,每一个渴望重来一世的灵魂,都是它的养分。而“持钥者”不会终结于林凯,也不会终结于守碑人。它是一种可能性的具象化,只要文明尚存遗憾,门就永远半开着。

某日午后,邮差送来一封国际挂号信。

寄件地址是墨西哥城国家人类学博物馆,署名:艾米莉?科尔特斯。

林凯拆开信封时手指微颤。自从那晚之后,他主动切断了所有联系,注销邮箱,更换号码,甚至连电脑都不再联网。可她还是找到了他。

信很短:

>林:

>

>我不知道你现在是谁,也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在托尔特克废墟里与你并肩作战的女人。但我想告诉你,我不是程序,不是幻觉,更不是你未来自我编排出来的角色。

>

>我的父亲死于1987年的一场考古事故,在奇琴伊察地下祭坛。他们说他是被落石砸中,可我在他遗物中发现了一段录音带,里面记录着他临终前反复呢喃的一句话:“不要让林凯拿到钥匙。”

>

>那时我还不认识你。

>

>后来我遇见你,研究你,爱上你……甚至愿意为你背叛学术界的规则,闯入禁忌领域。我以为我是自由的。直到那天晚上,视频自动播放,我才意识到??我也曾是“归乡计划”的一部分。我的任务,是成为你情感上的锚点,让你相信这世上仍有真实值得守护。

>

>可我发现,当我真正爱上你的时候,系统出现了偏差。

>

>因为爱不是设定,它是溢出。

>

>如今我退出项目组,辞去职务,正在整理父亲留下的全部资料。有些符号,他曾在壁画边缘偷偷拓印下来,现在我才看懂??那是阿兹特克历法之外的第十三种计时方式,专用于标记“非线性人格的回归周期”。

>

>最近一次标注的时间,就在三个月前。

>

>林,如果你收到这封信,请回答我一个问题:

>

>当你说“让我想想”的那一刻,是真的犹豫,还是早已决定?

>

>??艾米莉

林凯读完三遍,把信纸折好,放进灶膛,看着火焰一点点吞噬墨迹。他没有回信。

但他那一夜没睡。

凌晨两点,他穿上旧外套,带上砍刀和手电筒,再次来到后山。巨石依旧堵住洞口,但他知道,真正的入口并不需要物理通道。他盘膝坐在荆棘丛前,闭目凝神,任山风刮面如刀。

他开始回忆。

不是关于时间之核、不是关于轮回或使命,而是最原始的记忆??五岁那年夏天,母亲带他去溪边洗衣。阳光穿过树叶洒在水面上,碎金跳跃。她一边搓洗衣服,一边轻声哼一首古老的调子,歌词模糊不清,却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纳瓦特尔语的摇篮曲,内容并非安抚婴儿入睡,而是讲述一位穿越冥界归来的旅人,如何将名字还给死亡,才能重新踏上人间之路。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归乡”的真正含义。

不是回到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也不是找回失落的身份,而是**放弃命名的权利**。当你不再执着于“我是谁”,当你停止追问“为什么是我”,门才会真正关闭。

他睁开眼,低声说道:“我不再找了。”

话音落下,空气中传来一声极轻微的震颤,如同玻璃裂纹蔓延至尽头终于停歇。远处树梢上的鸟儿惊飞而起,又很快归于寂静。

第二天清晨,他破例去了村中小学,给五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课外课。

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忘记”。

孩子们听得一头雾水。

他说:“你们有没有做过梦,梦见自己考试没考好,醒来却发现根本没这场考试?那种轻松的感觉,就是遗忘带来的自由。有些事,记得太清楚,反而会困住你。”

有个小女孩举手问:“那如果忘了坏事,会不会再犯一遍?”

林凯笑了:“所以我们要学会不靠记忆活着。用眼睛看现在,用心感受当下。历史很重要,但它不该变成锁链。”

放学后,他在黑板上留下一句话,然后擦掉。

那句话是:“**真正的永生,是让故事不再需要续写。**”

日子继续流淌。

又一年冬至,雪罕见地落在岭南丘陵。他独自在屋内煮酒,窗外白茫茫一片,天地仿佛重回混沌之初。手机突然震动,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伊凡在线。】

紧接着,一段音频自动下载完成。

他点开。

背景音是低频嗡鸣,像是某种古老机械仍在运转。然后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响起??冷静、理性,却带着一丝疲惫:

“林凯,这是我最后一次以‘伊凡’的身份与你对话。监测系统显示,‘记忆之核’的能量波动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上升了0.3%,源头不在墨西哥,也不在中国,而在北极圈内一处冰层下方。那里有一座未被记录的城市遗迹,其建筑结构与黑曜石之城完全一致,但年代测定显示……它尚未建成。”

林凯眉头紧锁。

“尚未建成”?

时间悖论再度浮现。

音频继续:

“更奇怪的是,那里的能量信号中,混杂着你的脑波频率,准确率99.2%。也就是说,有一个‘你’正在未来建造那座城市,并试图通过时空裂缝向你传递信息。我认为……这不是攻击,而是一种求救。”

顿了顿,声音变得柔和了些:

“我知道你现在选择了沉默。我也曾以为,只要埋葬知识就能终结循环。但问题从来不在技术,而在人心。人类之所以不断追寻时间之力,是因为我们无法接受失去。母亲的病逝,爱人的离别,朋友的背叛……我们都想回去改写。”

“可你已经试过了。你也看到了结果??每一次修正,都会衍生新的伤痛。唯一的出路,或许不是封锁,而是接纳。”

“所以我请求你:别再做守碑人,也别做沉默者。回来吧。哪怕只是为了阻止另一个‘你’重蹈覆辙。”

音频结束。

林凯久久未动,手中酒杯早已凉透。

他知道,伊凡说得对。“记忆之核”之所以不死,是因为它根植于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悔恨与希望。只要还有人想着“如果当初”,门就不会真正关闭。

而此刻,在未来的某个节点,另一个林凯正试图逆流而上,重建时间之核,或许正是为了拯救某个即将逝去的人??也许是母亲,也许是艾米莉,也许是他自己都无法承受的孤独。

他站起身,走到衣柜前,翻出尘封已久的登山包,检查电池、地图、急救包。动作熟练得仿佛从未中断过。

临行前,他在桌上留了张纸条:

“我去北方走一趟。若归来,便喝茶;若不归,莫寻我。”

雪地上脚印清晰,一路延伸至山外公路。

七日后,格陵兰岛东海岸,一支丹麦科考队报告称,在冰川崩解区域发现一座疑似人工结构的金属穹顶,表面覆盖着类似黑曜石的反光材质。当地原住民称当晚天空出现紫色极光,形状宛如羽蛇盘旋。

三天后,该遗址突然发生剧烈能量爆发,整片冰架塌陷,沉入海底。卫星捕捉到一次短暂却异常强烈的电磁脉冲,频率与2047年托尔特克事件完全吻合。

全球范围内,共有十七人在此期间报告做了相同的梦:

梦见一位身穿旧式外套的东方男子站在崩塌的祭坛中央,手中握着一根断裂的权杖。他没有说话,只是抬头望向星空,嘴角微扬,似笑非笑。

随后,梦境中的声音响起:

“这一次,我不再开门。”

再无后续。

十年后,墨西哥城一家旧书店角落,一本名为《阿兹特克的永生者》的小说悄然上架。封面是一位背影模糊的男人伫立在金字塔顶端,脚下云海翻腾。作者栏写着两个字:匿名。

书末附录一页手写笔记,据店主说是随书一同寄来的:

>故事结束了。

>

>或许它从未开始。

>

>但我仍写下这些文字,不是为了传播真相,而是为了让某一天,当又一个年轻人在图书馆角落翻开这本书时,能听见风中的低语:

>

>“你不必成为英雄。”

>

>“你只需活得真实。”

>

>??L.K.

深夜,书店打烊,灯光熄灭。

书架最深处,那本书的封面微微泛起一丝蓝光,转瞬即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