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 > 第42章 回国

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在东南亚崛起 第42章 回国

簡繁轉換
作者:风三十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2 16:25:11 来源:源1

第42章回国(第1/2页)

在李幼盛离开后,同古的鬼子第五十五师团去而复返,开始进攻同古。

第五十五师团新上任了一名代理师团长叫做久部大志,是原本五十五师团的一名旅团长。

竹内宽确认被俘虏之后,这名旅团长被正式任命为代理师团长。

一一二联队等部队,被迅速调回同古外围,继续进攻。

而同一时间,鬼子开始对同古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空袭,鬼子出动了三十架轰炸机,二十架战斗机,对同古进行了五轮轰炸。

同时鬼子其他地区的战斗机也纷纷起飞,开始在中缅边界地区巡逻,寻找运送竹内宽的飞机。

不过鬼子却一直没有找到运送竹内宽的飞机,哪怕鬼子已经收到详细情报,但是空中却一直没有飞机出现。

实际上通过空中运输,不过是假消息,是李幼盛让人放出去的烟雾弹。

本来李幼盛还提议,可以利用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埋伏一下鬼子的陆军航空兵,打下来几架鬼子的飞机,毕竟鬼子不是老美,飞机被击落之后,补充得很慢。

但是英军却怂了,他们已经在一个多月前,就彻底地让出了缅甸的制空权,剩余的一些飞机,要么已经飞到了阿三那边,要么就是藏在一些隐蔽的机场,根本不敢升空和鬼子战斗。

李幼盛离开之后的三天,同古的外围阵地开始逐渐失守。

虽然这些阵地被加固过,二百师也换装了英式装备,但是却缺少重武器。

躲在同古的英军第一军,压根没有给予远征军任何援助,哪怕不停地呼叫他们进行炮火支援,他们也都没有提供一发炮弹的协助。

戴安澜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了,英军不可靠,所以在接下来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直接将英军丢到了一旁,压根不考虑。

而差不多的时间,李幼盛已经进入了高原之中,开始翻山越岭向着国内赶去。

三百人的队伍,分成了三组,一组人进行探路,一组人垫后,李幼盛带着竹内宽和一些鬼子高级将领走在中间的位置。

这些区域人迹罕至,几乎没有什么路,甚至有些地方指南针都会失效。

如果不是李幼盛来到这个时代之前,曾经当了八年兵,而且就在中缅边境地区,早就熟悉和适应了这边的环境,知道如何辨别方向和其他的生存技巧,这些人很难从这一片区域走出来。

三月十五日,就在同古外围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英军突然开始后撤,英军第一军团丢掉了他们负责防守的右翼区域,连夜离开了同古。

戴安澜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恨不得当场就将来送消息的英军士兵给毙掉。

不过最终还是强忍住了自己的愤怒,放这名英军传令兵离开。

英军撤离右翼的防御阵地,代表着二百师需要抽调出一部分兵力防守右翼。

而二百师的援军,第五军的其余部队,已经延误了十天都没有抵达同古地区。

最终戴安澜不得不考虑放弃同古的外围防御阵地。

三月二十日,在同古外围阵地再一次坚守了五天之后,戴安澜下令放弃外围阵地,所有部队撤退到皮尤河桥大桥以北方向,准备依靠着同古城进行防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2章回国(第2/2页)

三月二十日下午,鬼子先头部队踏上了同古前沿,不过这支部队的人数并不多,过桥之后,迅速地控制了大桥两侧。

紧接着又有一支鬼子中队通过大桥,准备过河。

但是当这群鬼子经过大桥的时候,戴安澜下令按下起爆器,炸掉皮尤河桥。

桥梁上的一个鬼子中队和皮尤河桥一起被炸飞。

三月二十三日,鬼子第一四三联队也投入战场之中,第二百师的援军依旧遥遥无期。

李幼盛留下的六百团,也投入了战斗之中,负责指挥的是李幼盛的参谋长,李鹤清。

鬼子在重新修建了皮尤河桥后,同古战役进入了最为残酷的时刻。

为了能够打通仰光公路,直接北上,鬼子再一次投入了一个联队的兵力,一共三个联队一万多人开始对同古城开始猛攻。

此时二百师已经在同古地区和鬼子血战了十多天,不仅援军没有来,甚至补给都出现短缺。

前线部队的士兵,也开始逐渐换回了鬼子三八大盖。

虽然英军的英77比较好用,但是没有子弹,用完了就是一根烧火棍。

鬼子三八大盖不能连发,但是弹药随时可以补充,入夜之后,可以去前沿阵地摸尸体。

在这种没有援军,缺少补给,英军背刺的情况下,第二百师坚持到了三月二十八号。

此时同古外围阵地基本上已经全部丢掉,二百师也从一个八千多人的师只剩下四千多人。

不过鬼子也没有在二百师这里占到便宜。

鬼子这段时间,三个联队也伤亡了三千多人,三个联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员。

这还是建立在鬼子有火炮优势,还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英军太怂,跑得太快,也许鬼子的伤亡可能会更大。

而第二百师则在三月二十九号的时候,收到了杜长官的撤退命令。

这一次的同古战役,比原时空的还要惨烈,主要就是因为鬼子的师团长被二百师俘虏,鬼子为了能够找回面子,进攻的时候根本不计伤亡。

而此时的李幼盛,在经过了十几天的翻山越岭之后,终于从缅甸的山窝窝里走了出来,踏上了滇省的土地。

三百多人进山,最终出来的时候,人数只有二百八十多人,还有二十多人,永远地留在了山中。

这还是因为这些士兵在松山接受过一个多月的丛林训练,加上李幼盛亲自探路等情况。

如果换做一个没有经过针对性训练的部队,就像远征军其他部队,一头扎入这深山密林之中,减员一半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虽然牺牲了二十多人,但是这一趟还是值得的,算是开辟了一条从横穿缅甸北部密林的一条小路。

在这条路上的所有关键位置和一些容易迷路的位置,李幼盛都让人留下了标记。

未来几个月之中,会有大量的远征军士兵,靠着这个标记,找到了回家的路,成功地活了下来。

而在李幼盛抵达景洪地区的时候,见到了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