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八百三十九章 老爷子的智慧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八百三十九章 老爷子的智慧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6 02:30:13 来源:源1

“所以豆芽要挑笔直的那种,而且要新鲜,最好现取现掐,针要够长,半个小时内穿完。”蓝桂云说道:“对了,豆芽要先用盐水泡一下。”

“等会儿。”周至不信:“豆芽盐水泡,不就软了?”

“一开始会软,但多泡一会儿就会再次硬起来。”蓝桂云说道:“这样的豆芽再过肉,就不会出水了。”

“这倒是挺科学,先让豆芽达到盐水平衡,在穿肉蓉,这样肉蓉里带着的盐分与豆芽里的盐分是平衡的,就不会出现肉蓉将豆芽咬出水”的现象,保持脆嫩不说,后来的盐也不用放了。”

“不过这功夫可就费得大了,老板你试过这道菜?”

“他啊,试过好几次!”老板娘吐槽道:“尝到最后成功了,他就再没做过这道菜了。”

周至到现在有点明白了,蓝桂云能够保持着家族的烹饪水平,并不仅仅完全依赖传承,只看桌面上的这些菜品就可以知道,大部分都经过他因地制宜的创新和改良。

多少厨师一辈子照着菜谱做菜都常有失误,更别说有心改良和创新了,光从这一点来说,蓝桂云无疑已经是厨师中的佼佼者。

“过段时间,可能《美食大侦探》的节目组会到你们店里来拍节目,到时候可能会影响你一两天生意,你们没有什么意见吧?”

“真的?!”蓝桂云没说什么,老板娘先惊喜了:“要是他们能来,我们这饭馆儿就要出名了,生意也会更好!”

说完又狐疑道:“小周你不会是哄我们开心?节目怎么会到我们这儿来?”

“他们做节目的也在到处找素材呢,你们店算是非常有特色的了。”周至笑道:“剧组和我和老张都挺熟的,我们会给他们推荐。

“老板娘你不相信无所谓,等到他们真的来过了,你记得我一个要求就行。”

“要是节目组能来,那小周先生你就是我们的贵人啊,别说一个要求,十个要求也行啊!”

“是这样的。”周至笑道:“要是等节目拍完,有一天有一个叫海来阿依的姑娘过来拜师,麻烦蓝师父你接待一下,随便传她两招,在如何寻求改良和创新的思路上,帮她指点指点。”

“这个不叫事儿。小周先生介绍来的人,我一定尽心尽力。我再去添两个菜,咱们接着喝!”

川菜从晚清到现代这段时间的故事可是非常精彩的,但是周至认为今晚所有的精彩,都比不上蓝光壁老爷子的精彩。

老爷子用沉默和隐藏的方式,做出了那个时代最好的选择,给自己和子孙屏蔽掉了一切风险,又留下了最可宝贵的财富,可谓是绝顶大聪明人。

聊起这个,周至就给蓝桂云讲起了一个“反面教材”,同样是蜀中饮食业的一个传奇,皇城笼笼牛肉的发明人姚树成。

早在1928年的时候皇城附近的顺城街,有家中午卖红烧牛肉面和牛肉臊子面,下午和晚上卖杯杯酒及卤牛肉、卤豆腐干的小店,冬季还添卖粉蒸牛肉。

店子生意不错,老板叫王炳章,店牌叫“治文号”。后来忙不过来,王炳章就把同门师弟姚树成叫来帮忙应酬生意。

姚树成出身贫寒,12岁进城在饭馆做学徒,多年里一直跟牛肉打交道。到了“治文号”后,还是继续做小笼蒸牛肉。

不过当时全城的小笼蒸牛肉都有个毛病,那就是闻着香,吃着不香。

后来王炳章想扩大发展,就把“治文号”顶给了姚树成,另到青石桥街开大馆子。当时姚树成手上只有9个大洋,但他也想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便四处找朋友托关系,凑了一百个大洋把生意顶了下来。

也是活该运气,有几位蜀大文法学院的教授是他的熟买主,其中曾任法学院长的吴君毅是位美食家。在得知姚树成苦于没法改良蒸牛肉,便跟他建议用鸡汤煨口蘑香菇,吊出高汤让牛肉吃透,这样可以提鲜增香还嫩气。

王炳章试了一下,果然小笼蒸牛肉就不一样了,大喜之余便不惜多花本钱选用好口,用吊子熬出来作为配料,这样一来,他的小笼蒸牛肉不但闻起来香,吃起来也香了。

如此,他的小笼蒸牛肉很快就开始名传四方。

而王炳章青石桥开大馆子折了本倒了号,一次回来,发现姚树成把“治文号”经营的有声有色,于是就红了眼,借口“治文号”招牌是他的,硬在姚树成面店的斜对面也开了一家面店,同样挂起了“治文号”的招牌。

王炳章在这一地段时间较长,熟人熟事、老买主多,自然生意就日日好。而姚树成的生意就渐渐不行了。

好在姚树成喜欢动脑筋,坚信自己加了高汤秘方的蒸牛肉更好,于是又继续研究,用海星、大枣泡酒作料,再加入“太和号”的好酱油,“口同嗜”的上品豆鼓,清溪的花椒,龙潭寺的海椒面,在调味上反复琢磨,同时也特别注

意香料的用量,不能让它们压了牛肉的香味。

经过一番调整,加上诚信经营,努力提高,姚树成生意又逐渐红火起来。

不过师兄弟之间的竞争也日趋公开化。王炳章又想出了一招,以契约上“只顶铺子、没顶名号”为由,非要师弟另立店招,不许姚树成再用“治文号”的招牌。

这就大大苦了目不识丁的姚树成。一天蹲在店门口焦眉愁眼冥思苦想之际,见到路人和小贩争吵,路人都说小贩做生意缺德。于是灵机一动,把“治文号”仅改一字,变成“治德号”。

为了区别于“治文号”,突出自家特色,姚树成便以“小笼蒸牛肉”为当家品种,只以当天宰杀的新鲜黄牛腰柳肉、腰窝肉及腿子肉为原料,宁可不卖,也不以次充好;在米粉及调味上则按季节时令的变化,增减用量和口味轻

重,样样亲自动手。

为了证明自己,姚树成干脆用一只大汽油桶打造成炉灶支在店门口,摆上一口大锅,设计出一种直径约10厘米,高5厘米的竹制小蒸笼蒸制牛肉,现场制作当众表演,以示坦荡。

结果这一招带来了神奇的效果。

小竹笼立在蒸锅上,一如塔林,十分壮观,热气腾腾,小蒸笼一翻动起来,那蒸腾飘逸地热气,香美浓郁的气味,更让人胃肠蠕动垂涎欲滴,更成为成都的一道生动的市井风情。

蒸熟后的牛肉再撒辣椒面、花椒面和香菜,虽然一笼分量不多,却是色泽金黄油亮、浓香妙味扑鼻,吃到嘴里麻辣咸甜,滋味丰厚、柔嫩软和、入口化渣,口感异常美妙。

于是,每日中午时分,前来品尝的食客纷至沓来,携碗带盆买回家吃的亦是络绎不绝,店内店外人声鼎沸。

治德号小笼蒸牛肉的名声不胫而走,很快传遍CD市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