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 第108章 邯郸卓氏,宿麦!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第108章 邯郸卓氏,宿麦!

簡繁轉換
作者:烟雨西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5 16:41:23 来源:源1

第108章邯郸卓氏,宿麦!(第1/2页)

“卓氏?”

“寡人记得他们为赵官商,炼铁冶铜。赵国兵器,有七成出自卓氏。卓氏为邯郸首富,光僮仆就有二百人,赵国马镫几乎都出自卓氏。他们也算与你有些关系,可最后却未曾助你。”

“所以,寡人将他们迁至蜀地临邛。当地狭薄,条件艰苦。正好蜀郡守上书,说是在临邛有铜铁矿,希望能派官匠开采冶炼。寡人就是要让他们去临邛吃苦头,为秦铸器!”

秦王政语重心长的阐述。

他对赵人都没什么好感。

类似这种大族,就得都迁走!

卓氏按理说是能迁去关中,不至于去蜀地吃苦。其宗长相当识趣,主动将多年攒的财富献上,只求能迁去好地方。可秦王态度相当明确,就是要将他们迁走。

公孙劫都知道。

秦王这是要给他出气。

“臣是这么想的。”公孙劫抬起头来,认真道:“将卓氏部分人迁至临邛,核心工匠则悉数迁至关中。卓氏虽少德行,却精于冶炼铜铁,宗内更有诸多能工巧匠。若能为秦铸造甲兵,也算是赎罪,还望大王准许!”

“罢了……”秦王政无奈苦笑,“既然是你相求,寡人准了。如何挑选,皆由你决断。但他们皆是罪人,皆充为匠奴。若无大功,不得更为工籍!”

“臣拜谢大王!”

公孙劫抬手道谢。

卓氏为邯郸大族,当初与他也颇有交情。但后来迫于压力,选择了中立。特别是算缗一出,更让卓氏彻底倒向郭开。

现在卓氏没什么名气,可在历史上却很出名。卓氏迁至蜀地后,成为当地冶铁大户,掌握了巴蜀的铜铁器。家中僮仆就有千人,堪称是当地的土皇帝。

再后来出了个卓文君,而她要和司马相如私奔。当时的宗长卓王孙见生米煮成熟饭,为维持面子,只能砸进去百万钱和上百僮仆!

……

卓氏现在也有价值,不是他们的宗长,而是核心的大匠。这些大匠,才是维持卓氏荣耀的关键。所以,公孙劫会将卓氏宗长和嫡系发配至临邛。至于核心大匠,则都带去关中。

秦国其实不缺工匠,特别是铜匠。自墨家入秦后,秦国工匠技艺突飞猛进。就论冶铜技术而言,放眼天下无人能出其右。所以这年头虽有铁器,可秦国依旧以铜器为主。

没错,现在是有铁器的。

准确说早在商朝时期,就有巧匠用陨铁铸造兵器。至战国时期,炼铁技术也是突飞猛进,各国都开始推行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大提升。

单论炼铁技术,最强的就是楚国。像宛地兵器,皆锋利如蜂刺。秦昭王时期,就曾担心楚国铁剑,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

而后就是燕国,炼铁技术相当惊人。已经熟练掌握块炼法炼铁,通过渗碳钢技术进行反复锻打折叠成型,并运用淬火工艺增强刃部硬度。

公孙劫昔日曾出使燕国下都,有幸参观了当地的炼铁坊。不仅仅是剑、矛、戟这类兵器,就连甲胄盾牌都以铁铸造而成。

不过也没什么意义。

因为目前都是冷兵器对决,没有跨代碾压。而且炼铁技术不够完善,无法大规模铸造,生产速度和秦国完全没法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8章邯郸卓氏,宿麦!(第2/2页)

公孙劫上谏求情。

为的是卓氏核心铁匠。

未来能帮他做很多事!

……

……

秦王政摆了摆手。

这事就此翻篇。

他重新看向公孙劫。

“目前最棘手的还是粮草。邯郸城内,足有二百万余人,可却没多少粮草储备。因为旱灾和蝗灾,田中没有收成,就连野菜野果也都被啃光。现在还是七月,后面会面临寒冬。等春季种下粟米,又要等待农时。在这期间,几乎没有粮食进账。丞相,你可有何良策?”

“有。”

公孙劫果断点头。

一道道诧异的眼神皆是看来。

特别是王翦、杨端和等将领。

为什么?

他们打仗再厉害,也要受限于粮草。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粮食,他们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征战。

可以这么说,秦国攻占六国的速度,取决于粮食的产量。若是熟悉历史,就会发现秦国自灭韩起,每次灭国都会间隔段时间。

生产力摆在这。

农田就这么点产出。

你把青壮带走打仗,谁种地?

所以每次灭国就只能等。

说白点,王翦他们立功的速度,就取决于后方粮草的数量。因为秦军战斗力摆在这,对其余诸侯就是碾压!

邯郸遭逢大难,粮草几乎耗空。按杨端和所想,后续只能大规模迁徙。同时保证一定的粮草支援,借此也能更容易治理邯郸。

可需要多少粮草?

杨端和不知道。

他也不敢算!

如此秦国就会被拖延!

秦王政这两天都在愁这事。

为此还亲自视察过粮仓,发现粮食几乎都被郭开等贵胄所瓜分。就算全都收回来,其实也根本不够吃的。

毕竟邯郸还要撑一年的时间!

“劫,你此言当真?”

“臣从不妄言。”

公孙劫面露微笑。

熟悉历史的好处就在这,各种各样的事,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答案。诸夏王朝不断更替,几乎就是部和天灾斗争的血泪史。

干旱,蝗灾,洪涝,地震……

各种灾难都能瞧见。

至于赈灾的手段更是不知凡几,很多穿越者喜欢用的以工代赈,更是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可他们就想到个以工代赈,却没想过钱粮从哪来?

说起战国乱世,相似的时期也有很多。在公孙劫看来,最为吻合的莫过于汉武帝时期。秦皇汉武皆是雄才大略的国君,并且都在不断发动战事。

汉武帝时期也曾发生过诸多水灾,可北伐匈奴需要粮食,那么他是如何善后的呢?

公孙劫抬手长拜,“臣此前曾读《春秋》,若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於五谷,最重麦与禾也。所以在臣看来,邯郸之地现在就能种麦。渡过寒冬,便是宿麦。能不误农时,来年更可收获两季粮食!”

“宿麦?”

秦王政顿时面露喜色。

没错!

就是宿麦!

这就是汉武帝用的法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