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 第十三章 工院惊鸿,理念交锋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第十三章 工院惊鸿,理念交锋

簡繁轉換
作者:四戏上人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06 15:57:42 来源:源1

第十三章工院惊鸿,理念交锋(第1/2页)

翌日,天工院迎来了它自成立以来最特殊的访客。伯邑考在杜元铣的陪同下,带着几名核心随从,步入了这片充满生机与嘈杂的宫苑。

苏妲己并未亲自陪同,而是选择了在院中那座最高的观星台上,远远俯瞰,既能掌握全局,又避免了过于直接的接触,保持了一种微妙的神秘感和威仪。

晨光熹微中,天工院的景象让见多识广的伯邑考也微微动容。与他想象中的官衙作坊不同,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和刻板的流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狂热的实践氛围。

工匠们围着各式各样的模型和半成品激烈讨论,木屑飞扬,炉火熊熊,空气中弥漫着桐油、金属和草药混合的奇特气味。

杜元铣虽然内心紧张,但提到自己负责的项目便来了精神,他首先将伯邑考引至水利工坊。

那台成功制造的木质龙尾车被安置在一个大型水池旁进行演示。随着水轮转动,螺旋筒发出低沉的嗡鸣,清澈的水流被源源不断地提升到数人高的水槽中,倾泻而下,形成一道小小的瀑布。

“世子请看,此乃‘龙尾车’,”杜元铣介绍道,“借水力自行汲水,一日之功,可抵数十壮丁。若用于灌溉,旱地可变良田;若用于排涝,洼地可免水患。”他示意工匠操作,展示如何调节角度和流量,显得颇为娴熟。

伯邑考仔细观察,甚至亲自上前触摸那精密的螺旋叶片,眼中惊叹之色难以掩饰:“巧夺天工!果然巧夺天工!杜大人,此物构思之精妙,前所未见。不知出自哪位大匠之手?”他敏锐地感觉到,这绝非寻常工匠能凭空想象出来的。

杜元铣按照苏妲己事先的交代,含糊应道:“此乃集众人之智,反复试验而成。仰赖大王圣明,苏娘娘指点,方有今日之效。”他将功劳归于集体和上意,巧妙避开了具体来源的问题。

接着,他们来到纺织工坊。新型的纺车和织机正在运转,洁白的棉絮被纺成均匀的纱线,又织成厚实的棉布。工坊内温暖如春,与外面的秋凉形成鲜明对比。

伯邑考拿起一块成品棉布,感受着那柔软而温暖的质地,又看了看那些效率明显提高的器械,沉默了片刻。

“此布御寒之效,确胜麻葛十倍。”伯邑考赞道,“若能推广天下,实是黎民之福。只是……如此高效织造,所需棉花甚巨,若广为种植,是否会与粮食争地?”他再次问到了关键处,显示其并非只观其利,不见其弊。

杜元铣心中佩服,答道:“世子所虑极是。目前棉花多种于贫瘠之地或田边垄上,且天工院农事组正在研究间作、轮作之法,力求粮棉兼顾。娘娘亦多次强调,‘民以食为天’,粮为本,棉为用,不可本末倒置。”

随后,他们又参观了农具改良组、以及那个被严格监管的“炼丹”小组。

伯邑考一路行来,问的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出他对农事、工造乃至经济民生都有不俗的见解。

他看到了效率,看到了新奇,也看到了潜藏的问题和挑战。

参观临近结束,伯邑考被引至一处相对安静的偏厅用茶。杜元铣奉命作陪。

“杜大人,”伯邑考放下茶杯,神色诚恳,“今日所见,令邑考大开眼界。天工院之设,器物之利,确能惠及百姓。邑考心中敬佩。然有一事不明,还望大人解惑。”

“世子请讲。”

“器物之利,在于用人。”伯邑考缓缓道,“若用之得当,固可强国利民;若用之失当,或成为盘剥百姓、聚敛财富之工具,甚至助长骄奢淫逸之风。不知天工院诸般奇巧,最终所欲导向何处?是仅为彰显朝廷威仪,满足少数人之欲,还是真如杜大人所言,旨在‘普惠万民’?又如何确保其利不被滥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三章工院惊鸿,理念交锋(第2/2页)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关乎理念和制度保障,远比质疑某个具体技术更难回答。杜元铣一时语塞,额头微微见汗。这正是苏妲己尚未完全解决,或者说,正在试图用实践去回答的根本问题。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而悦耳的声音自门外响起:“世子此问,振聋发聩。”

珠帘轻响,苏妲己身着便装,缓步走了进来。她并未盛装,素颜清丽,却自带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场。杜元铣如蒙大赦,连忙起身行礼。

伯邑考也起身,执礼甚恭:“苏娘娘。”

苏妲己微微一笑,示意二人坐下,自己则坐在主位。“世子所虑,正是本宫与大王日夜思忖之事。”她开门见山,毫不回避,“天工院非为奇技淫巧而设,其本心,乃在于‘强本’与‘利民’四字。”

她目光扫过窗外忙碌的景象,继续说道:“强本,乃强固国本。龙尾车可增粮产,棉布可御严寒,改良农具可省民力,此皆夯实根基之举。利民,乃普惠众生。新技术若只藏于深宫,或为权贵独占,则与初衷背道而驰。故大王已下旨,龙尾车将优先用于官田灌溉,收获之粮可平抑物价;棉布之利,亦将部分用于补贴农桑,抚恤孤寡。”

这些都是苏妲己正在推动或计划中的政策,虽未完全落实,但方向已定。

“然则,正如世子所言,制度保障至关重要。”苏妲己看向伯邑考,眼神清澈而坚定,“此非一蹴而就之事,需不断完善律法,清明吏治,使善政得以施行,善器得以善用。此路漫漫,然我大商既有决心开此先河,便有勇气直面其中艰难,探索前行。不知世子以为然否?”

她没有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坦诚了过程的艰难和探索的决心,这种态度,反而比空洞的承诺更有说服力。

伯邑考凝视着苏妲己,似乎想从她眼中看出这番话有几分真心。他看到的是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和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格局。这与他预想中的“妖妃”形象,相差何止千里。

“娘娘宏愿,邑考钦佩。”伯邑考最终缓缓说道,“若能始终秉持此心,确为天下苍生之幸。只是……世事复杂,人心易变,望娘娘与大王能不忘初心,善始善终。”他的话,既是认可,也是提醒,甚至隐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这次参观,伯邑考看到了商朝正在发生的、超出他预料的变革,也看到了主导这场变革的苏妲己其人的复杂性和潜在威胁。

他意识到,西岐面对的,可能不再仅仅是一个腐朽暴虐的王朝,而是一个正在试图挣扎蜕变、方向未知的巨人。

而苏妲己,则通过这次交锋,更清晰地感受到了伯邑考乃至其背后西岐所代表的“王道”理念。

这是一种强调德治、民本、制度稳定的力量,与她所推动的以“技术发展”和“效率提升”为核心的变革之路,既有可融合之处,也存在着深层的张力。

参观结束后,伯邑考返回馆驿,久久不语。他需要重新评估商朝,重新思考西岐的未来道路。

苏妲己则站在观星台上,望着伯邑考离去的方向,目光深邃。她知道,理念的碰撞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斗争,将更加复杂和深刻。

天工院的成果展示了一场技术上的胜利,但能否赢得人心和道义的高地,仍是未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