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 第61章:釜底抽薪与格物之光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第61章:釜底抽薪与格物之光

簡繁轉換
作者:岚山浊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5 04:53:12 来源:源1

第61章:釜底抽薪与格物之光(第1/2页)

《请定边郡兵马钱粮审计新规疏》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咸阳朝堂激起了远比李默预想更为剧烈的波澜。

奏疏的核心内容清晰而犀利:

一、确立“预决算”制度。边郡每年需提前申报下一岁兵马粮饷、军械补充、工程营造的详细预算,经太尉府、少府核准后执行,岁末需呈报决算,超支需说明缘由。

二、推行“交叉审计”。由朝廷派遣御史、郎官,并抽调不同郡县的计吏,组成审计团队,不定时、不预先通知地对边郡钱粮、仓储、军籍进行核查。

三、明确“主官连带之责”。一旦审计出重大问题,不仅直接责任人严惩不贷,郡守、都尉等主官亦需承担失察之责,视情节轻重予以罚俸、降职乃至夺爵。

这已不仅仅是为了自保的反击,而是直指帝国边政管理积弊的制度性改革。奏疏一经公布,朝野震动。

支持者如治粟内史等掌管财政的官员,对此大为赞赏,认为若能严格执行,将极大减少贪墨和浪费,缓解国库压力。一些清廉的御史也认为,此乃澄清吏治的良方。

但反对的声音更为汹涌澎湃。那些在边郡经营多年、早已将驻地视为自家庄园的郡守、都尉们,通过其在朝中的代言人,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边关之事,瞬息万变!岂能拘泥于区区预算?若胡虏来犯,难道还要等咸阳核准才能调兵买马吗?”一位出身北疆军旅的将领在朝会上几乎是指着李默的鼻子怒吼。

“交叉审计?此乃取乱之道!边郡情势复杂,非久驻者不能明察。派些不谙边事的文官前去,指手画脚,干扰防务,岂非自毁长城?”另一位与李斯关系密切的官员义正辞严。

“主官连带?荒谬!如此一来,谁还敢在边郡任事?人人自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边备必然松弛!”攻讦之声不绝于耳。

矛头直指李默,说他“以猜忌之心度忠良之腹”,“欲以刀笔吏钳制边关猛士”,甚至有人暗讽他“因自身出身匠户,故视天下文武皆为蠹吏”。

面对汹涌的反对浪潮,李默站在朝堂之上,身形挺拔如松。他没有与众人争吵,只是等喧嚣稍平,才向御座上的始皇躬身一礼,声音清晰地陈述:

“陛下,审计新规,非为猜忌,实为保全。边关将士浴血奋战,若因后方粮饷不济、军械劣质而败,岂不冤枉?新规旨在堵塞漏洞,使将士血汗,尽用于杀敌报国,使忠良之臣,不致为宵小所累,清白之身,可昭日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反对最激烈的面孔,语气转冷:“至于干扰防务、自毁长城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审计核查的是钱粮账目、军械库存,问的是物资去向、人员实数,与临阵指挥、战机决断何干?除非……有人心中有鬼,怕这阳光,照见了些不该有的东西!”

最后一句,如同匕首,直刺要害。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不少人心虚地移开了目光。

龙椅上,嬴政深邃的目光掠过下方众臣,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带丝毫感情:“边郡糜烂,非一日之寒。李默所奏,虽有争议,然其心可鉴。着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府,会同李默,详议审计新规细则,择一二边郡试行。若果有成效,再行推广。”

没有立刻全面推行,但也没有否决。给了李默参与制定规则的机会,并允许试点。这已是始皇在权衡各方势力后,能给出的最大支持。

李默知道,这第一回合,他算是勉强站稳了脚跟。接下来的细则制定,才是真正的较量。

就在朝堂为审计新规争论不休之时,格物总院再次传来了好消息。

这一次,并非庞大的机械,而是源自最基础的“化学”科目。

李默很早就在格物总院设立了“化学”一科,最初只是指导工匠们如何更高效地提纯硝石、硫磺,以及摸索一些简单的酸碱反应。他兑换的【基础化学实验方法与常见化合物制备】知识,被拆解成一个个小课题,交给博士和匠人们去摸索。

负责“化学”科目的,是一位名叫徐福的方士。没错,就是历史上那个后来带着童男童女东渡的徐福。此时的徐福,尚未有后来那般大的名声,只是众多渴望得到朝廷认可的方士之一。他被李默“格物致知”的理念和总院提供的实验条件所吸引,投身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章:釜底抽薪与格物之光(第2/2页)

李默对他的要求很简单:忘记那些虚无缥缈的炼丹长生,专注于观察物质变化,记录现象,总结规律。

徐福倒也有几分痴性,带着几个助手,整日泡在充斥着各种奇怪气味的化学工坊里,摆弄着瓶瓶罐罐。他们按照李默指引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常见的矿物和植物。

一次偶然的事故,让他们有了惊人的发现。在尝试用海藻灰(富含碳酸钾)溶液与生石灰(氧化钙)反应时,由于操作不当,混合物溅到了旁边一块用来记录数据的、染了色的麻布上。助手慌忙擦拭,却发现被溅到的地方,颜色竟然变得异常鲜亮、牢固,用水也难以洗去!

徐福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现象,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一种利用海藻灰和生石灰反应生成的碱性溶液(氢氧化钾),对某些植物染料,尤其是靛蓝,有着极佳的固色效果。染出的蓝色,色泽纯正,不易褪色,远胜当时通用的媒染方法。

他将一小块用新法染出的、湛蓝如秋日天空的布帛,激动地呈送到李默面前。

“总院令!此色……此色坚牢无比!属下称之为‘安西蓝’!”徐福声音都在颤抖。对于一个曾经的方士而言,这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造化之功”,远比炼出一炉似是而非的“金丹”更让他激动。

李默抚摸着那块蓝布,手感细腻,颜色均匀深邃。他心中亦是震动。这看似微小的“固色剂”发现,其意义或许不亚于风力提水机!它直接关系到纺织这个帝国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若能推广,将极大提升布匹的质量和价值。

“好!好一个‘安西蓝’!”李默赞道,“徐博士,立刻将此法详细记录,量化配比,优化流程。格物总院,当为此法申请‘工格专利’!”

“工格专利?”徐福一愣。

“正是。”李默解释道,“凡于格物总院研制成功之新技术、新工艺,经审定确有价值,可由总院上报朝廷,授予其一定年限之专营之权,或向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所得收益,部分归发明者,部分充盈总院,以资后续研究。如此,方可激励更多人投身格物创新!”

这是李默早就想推行的制度,只是时机未到。如今借着“安西蓝”的东风,正好提出。

徐福闻言,激动得几乎要晕厥。这意味着,他不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方士,而是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发现,获得名望和实利!“属下……属下叩谢总院令!”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李默扶起他,勉励了几句。他知道,一个“安西蓝”,一个“工格专利”,足以在格物总院内部点燃更旺的火焰。

果然,消息传出,总院上下为之沸腾。无论是钻研机械的,还是研究农学的,都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和奔头。格物之光,不再仅仅是李默一个人擎着的火炬,开始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

李默将“安西蓝”的样品和“工格专利”的构想,连同风力提水机的试点进展,一并写成了简报,呈送始皇。

这一次,始皇的批复更快,也更明确:“‘安西蓝’甚佳,着少府监仿制,择优推行。‘工格专利’之议,准格物总院先行试行。李默用心办事,朕甚慰之。”

来自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再次肯定,如同给李默和格物总院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就在李默稍稍松了口气的时候,那名心腹校尉再次带来密报:流言并未因审计新规的争论而平息,反而出现了新的版本,隐隐将矛头指向了格物总院庞大的经费使用,以及李默“借格物之名,笼络人心,其志非小”。

李默放下密报,走到窗边,看着咸阳城外隐约的山峦轮廓。对手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狠。他们意识到在技术和制度上难以正面击败他,便开始攻击他最根本的立足点——忠诚。

他轻轻叩击着窗棂,眼神渐冷。看来,仅仅是防守和展现价值还不够。是时候,让西极探索使团带回的消息,以及那件他让格物总院秘密筹备已久的“礼物”,提前亮相了。

咸阳的这场博弈,是时候加入一些新的变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