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171章 张敦儒发难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 171章 张敦儒发难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171章张敦儒发难(第1/2页)

这次任命陈朝阳同志为地委第一书记,许明远同志只担任昌平县县长兼县委第二书记?

这…是否有些未能充分发挥明远同志熟悉地方的优势?

由明远同志主持地委工作,陈朝阳同志协助,或者在专区担任其他重要职务,是否更利于工作的平稳过渡?”

话音一落,然而众人无一人搭理!

就在关于经验、作风、本地派系的讨论稍歇之际,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但此刻脸色涨红、情绪明显激动的干部,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敦儒猛地站了起来。

他手中紧握着一份材料,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罗书记!各位同志!我对陈朝阳同志的任命,有更根本的质疑!”他扬了扬手中的材料,“这是昌平县多名民主人士联名反映的材料!

就在半年前,陈朝阳同志以‘安置南下流民、解决住房困难’为由,强行拆毁了昌平县城近七成的明代古城墙!”

会场瞬间一片哗然,许多人的目光“唰”地一下聚焦在陈朝阳身上,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拆城墙?这在刚刚和平解放、文化保护意识开始觉醒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

张敦儒痛心疾首:“那是明代的城墙!是昌平数百年历史的见证!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先人的智慧与心血!

陈朝阳同志,你一声令下,为了搭建临时窝棚,就把几百年的古迹毁于一旦?

这简直是粗暴蛮干!是对历史文化的严重破坏!是缺乏基本文化素养和政治远见的表现!”

他转向罗重文,语气激烈:“罗书记!这样的行为,反映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理理念?

是急功近利?是只重眼前、不顾长远?还是根本不懂得尊重历史、尊重文化?

昌平专区,包含了居庸关这样的千年雄关,包含了无数历史文化遗存!

让一个刚刚亲手大规模破坏过本地重要古迹的干部,去担任这个战略要地的第一书记?

他配吗?他懂得守护这片土地承载的历史重量吗?我坚决反对!

这不仅仅是能力问题,这是政治素养和文化担当的缺失!

我建议组织上不仅要重新考虑其任命,还应彻查其拆毁古城墙的决策过程,是否存在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的问题!”

这番指控异常尖锐,直指陈朝阳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意识,甚至隐含对其品格的质疑。

会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之前的质疑更多是出于工作考虑,而这次则带上了强烈的道德审判意味。

陈朝阳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双拳在桌下紧握,他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充满了复杂的审视——有震惊,有疑惑,有鄙夷,也有同情。

他知道,关于城墙的事,终于在这一刻,以最激烈的方式爆发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内心的激荡准备站起来回应。

然而,罗重文先于他开口了。

罗书记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但并非愤怒,而是一种洞悉一切的凝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1章张敦儒发难(第2/2页)

他抬手向下压了压,示意激动的张副厅长先坐下。

“张副厅长,还有反映情况的民主人士的心情,我理解!”罗重文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全场的威严,

“保护历史文物,珍视文化遗产,这很重要!这是新政权、新文化应有的态度!这件事,省委、华北局也收到了反映,并且已经进行过调查了解。”

他目光转向陈朝阳,语气严肃:“朝阳同志,关于昌平古城墙拆除一事,由你本人,向在座的同志们,做一个客观、真实的情况说明。记住,只陈述事实和当时的决策考量。”

面对张敦儒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尤其是关于“政治素养”、“文化担当”的严厉指控,陈朝阳感到一阵压力,但随之涌起的,是更强烈的鄙夷与愤怒。

这货就是所谓民主人士选拔而上的官员,其没有信仰!

几个月前,当省委就张敦儒的任命决议进行投票时,自己作为省委委员也参加了那次会议。

在会议上,面对这一重要的任命决定,他选择了保持中立。

无他,其所言理论简直荒谬,“什么“战争不过是有组织的残杀”?什么“一切争论无外乎无谓的意识形态之争”——哪个民族好?哪个宗教好?哪个行政形式好?统统是虚妄!

此人竟天真地以为,只要搁置这些“意识形态争论”,敌蒋与我军便能相安无事?内战便可避免?

甚至与敌美的关系亦然?其核心逻辑是:国内一穷二白,人口众多,就该埋头搞建设、搞基建,凡涉及意识形态的争论统统搁置,

发展所谓“正常”国与国关系,绝不能以意识形态划分敌我,更不能卷入战争!

伊甸园的世界!多么美好的幻想!美好得像伊甸园里诱惑夏娃的毒苹果!

张敦儒所信仰的这套“搁置争议、埋头发展”的理论,听起来冠冕堂皇,充满了和平与理性的光辉,却全然不顾这个血与火淬炼出的残酷时代本质!

他看不见美帝的野心如豺狼,正虎视眈眈?他看不见败退台湾的蒋匪帮,无时无刻不在梦想反攻?

他看不见国内潜伏的敌特、反动会道门,正伺机破坏新生政权?

搁置意识形态?搁置敌我划分?这无异于自缚手脚,坐以待毙!

在阶级依然存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当下,他这套理论,不是天真,就是别有用心!是麻痹人民斗志的精神鸦片!

陈朝阳站起身,面对无数目光,他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那份沉重感下,压抑着对张敦儒论调的深刻批判。

他首先按罗书记要求,客观陈述了当时流民危机的极端紧迫性和决策过程:

“罗书记,各位同志。张副厅长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去年冬天,也就是1949年初春,确有一批数量庞大的流民,因战乱和灾荒,滞留昌平。人数超过9千,其中大部分是老弱妇孺。当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