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133章 远见的疑惑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133章 远见的疑惑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133章远见的疑惑(第1/2页)

他手指点在地图上,沉声道:“好!好一个‘航空技术应用与保障基地’,按你们的思路,列入规划!

但是陈朝阳,你们记住:第一,绝对保密,建设以‘交通备用场站’或‘大型农机试验场’名义进行;

第二,脚踏实地,从捡破烂、修机器、教学生开始;

第三,随时报告!你们这是在摸着石头过一条很深的大河!这个担子,比你们想象的,还要重!”

“是,首长放心绝对保密。”陈朝阳立声回应!

“好,你刚才只说了农业和未来储备…但老子看到的,不止这些!”罗重文的军事思维瞬间被激活:

1.“这条跑道…战时就是紧急起降场、物资转运点!山区有了它,等于多了条生命线!”

2.“这批懂维护的地勤苗子…稍加训练,就是野战机场的骨干!能快速抢修战损飞机!”

3.“修复旧机的经验…攒下的就是战时飞机抢修能力!

前线的飞机被打坏了翅膀,能拖回来在你这里‘接骨续命’!”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这哪是什么单纯的农业航空基地?这是嵌在华北腹地的一颗‘航空铆钉’!

平时默默积累,战时就能立刻顶上去,成为支援前线、维系空权的关键节点!

陈朝阳,你这份规划,表面是给昌平农业插翅膀,骨子里,是在给咱们未来的国防,打一颗深桩啊!”

陈朝阳心中大定,罗重文完全理解了他的战略意图!

他不再犹豫,走到墙角掀开帆布,露出那份“昌平-1型通用履带底盘”图纸。

“首长明鉴!航空的‘铆钉’需要扎根大地。”陈朝阳的指示棒点在底盘图纸的强化结构上,

“而让这颗‘铆钉’真正发挥战时价值的,是它能快速连接的地面力量!

我们拖拉机厂的‘三化’(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为量产这种具备承载潜力、越野能力和快速改装接口的通用底盘铺路!”

他指向图纸上的预留接口和强化点:

“预留装甲基座,稍加改造,它就是轻型装甲侦察车、防空机枪车、前线指挥车的底盘!”

“强化动力与传动,足以驱动轻型野战火炮,成为简易的自行火力平台!”

“模块化设计,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模块与拖拉机通用,生产、维修、补给链条完全共享!”

“空中基地,航空保障点是枢纽,通用底盘是触手。”陈朝阳的结论重重落地,“当敌人以为摧毁了我们的机场就万事大吉时,我们可以依托基地存活下来的地勤力量,

可以快速修复或隐藏少量飞机执行关键任务或是侦察、或是联络、或是紧急投送;

同时,由通用底盘构建的机动分队,能在地面快速响应空中情报,打击敌人薄弱点,或为基地提供贴身防护!

这才是‘航空铆钉’在战时真正的生存和反击之道!而这一切的基础——”

他用力点了点底盘图纸和墙上的技校积分表,“是我们正在打造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技术工人队伍!”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寂,但这次是震撼后的沉思。

罗重文死死盯着那份底盘图纸,又抬头看向“航空基地”的规划,最后目光落在陈朝阳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3章远见的疑惑(第2/2页)

没有夸张的拍案,没有失态的喊叫,只有眼中翻涌的惊涛骇浪和深深的赞赏。

他缓缓坐回椅子,手指在桌面上重重一叩:

“散会!陈朝阳,跟我去小汤山!现在!我要听你们把‘铆钉’怎么造,‘触手’怎么接,‘根’怎么扎得更深…一五一十,全盘托出!”

………

小汤山温泉特有的硫磺气息混合着夏夜草木的清香,在静谧的庭院中弥漫。蒸腾的水汽在月光下氤氲流转,模糊了远处山峦的轮廓。

罗重文没有泡汤,只是在湿漉漉的青石板小径上来回踱步,周边随行而来的参谋,秘书警卫都被远远的支开,只有陈朝阳落后半步,沉默地跟随,心知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果然,罗重文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锐利的目光穿透夜色,直射陈朝阳眼底,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力量:

“朝阳啊,这一圈看下来,拖拉机、暖棚、技校、甚至那个航空基地的念想…桩桩件件,都透着股子…不是当下昌平该有的气象。”

他向前逼近半步,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跟老子交个底,这些超前的章程、精准的算计,到底是从哪块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别拿糊弄旁人的话搪塞我!”

问题如刀,劈开了温泉氤氲的温情面纱。

陈朝阳的心跳漏了一拍,但脸上依旧沉静。

他抬起头,目光并未躲闪,而是投向温泉池中不断翻涌又消散的热气旋涡,仿佛在凝视时光的流逝。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带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笃定:

“首长明察秋毫。有些见识,确实不是蹲在昌平炕头上能琢磨透的。”

他顿了顿,选择性地吐露部分真实,“四七年冬,东北,‘三下江南’打德惠,我挨了发炮弹。

重伤昏迷,被担架队从死人堆里扒出来,一路往北抬…在佳木斯的后方医院,捡回条命。”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悠远,仿佛重回冰天雪地中的生命驿站:

“那医院,是小鬼子留下的底子,加上苏联援助的设备药品。养伤时无聊,就跟一个腿脚不便的苏联军医顾问聊了起来。

老毛子爱喝咱的烧刀子,喝多了就爱念叨他们乌拉尔山那边的事…”

陈朝阳的语速放缓,带着回忆的质感:

“老毛子说,他们打退德国人后,在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重建了巨型钢铁厂…他说,那场面才叫震撼!

方圆几十里都是工地,高炉像山一样立起来。关键不是机器多新,是人怎么‘织’在一起——像打仗布阵一样!

设计图纸出来,立刻拆解成几万份零件单和工序卡;

刚放下枪的工人,按‘专长’分组,有人专砌耐火砖,有人专焊一种管道,有人专调一种仪表…考核!

就看你砌的砖缝够不够直、焊的接口够不够平、调的参数够不够准!

干得好,等级升,面包多,勋章亮!”

他的眼神聚焦,仿佛从回忆中提炼出精髓:

“他说,这叫‘用组织战役的方法打生产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