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415章 最后的告别 感谢读者大大的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 415章 最后的告别 感谢读者大大的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415章最后的告别(感谢读者大大的礼物催更)(第1/2页)

他们把我调走,是为了保护我,更是为了维护军队铁的纪律,是为了给我们所有人,也包括给我,一个最深刻的教训!

这一点,所有人必须清楚,必须刻在心里,引以为戒!”

他目光灼灼,再次扫视全场:“如果今天,因为我陈朝阳立过功,就可以隐瞒不报,那明天,是不是其他同志也可以因为自认为‘情有可原’而违反纪律?

那咱们这支英雄的部队,纪律的铁笼子还要不要?还能有战斗力吗?还叫人民军队吗?!”

“所以,我走,不是委屈,是应该的,是必须的!

我服从组织的决定,毫无怨言,心服口服!”他的话语坚定无比。

接着,他的语气陡然一变,从沉重的自责转为昂扬的激励,手臂用力一挥,指向南方:

“但是我走了,你们还在,装甲一师的旗帜还在,我们缴获的坦克、大炮还在!

我们摸索出来的步坦协同、战场急救的经验还在,咱们‘铁牛师’还在!”

“你们的任务,没有变,你们的敌人,还在前面!

继续前进,打到三八线去,用我们手中的钢铁洪流,告诉敌人,我们站起来了,不好惹!

用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告诉祖国人民,你们的儿子、媳妇、兄弟,丈夫在朝鲜战场,是好样的!是英雄!”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亢,那是无限的期许和信任:“不要让我失望,不要让祖国人民失望!

我会在后方,听着你们的捷报!

我会在新的岗位上,等着你们凯旋的消息!

将来,我们一定会带着更先进的装备,更强大的力量,再并肩作战!”

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特务“山魈”和“暗影”也低着头,站在队伍里。

听着陈朝阳坦诚错误、深刻自责、却又激昂慷慨地激励部队,“山魈”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他原本的信仰动摇得更加厉害。

他看到的是这支军队强大的凝聚力,看到一个高级将领竟然能如此坦荡地承认错误并承担后果,看到士兵们对领导发自内心的爱戴和信任。

这依旧与他接受培训时听到的描述截然不同。

陈朝阳的话,敲击着他的心灵,他感到一种羞愧和迷茫,甚至不由自主地,随着周围的人一起,微微挺起了胸膛。

“暗影”则更加恐惧和困惑,他偷偷观察着周围群情激昂的战士,感觉自己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那种被巨大洪流裹挟、自身信念被彻底颠覆的感觉让他不寒而栗。

最后,陈朝阳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震彻山谷的呼喊:“装甲一师——”

短暂、几乎是凝固的寂静之后,台下成千上万的战士被他的坦诚、他的自责、他的信任和他的期望彻底点燃!

所有压抑的情绪化为冲天的怒火和斗志,汇成同一个地动山摇的怒吼:

“必胜!!!”

“必胜!!!”

“必胜!!!”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震得树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下,似要将这天地间的阴霾和寒冷彻底驱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5章最后的告别(感谢读者大大的礼物催更)(第2/2页)

陈朝阳看着台下群情激昂、战意沸腾的战士们,眼眶终于湿润了。

他知道,这支队伍,垮不了了。

他庄重举起右手,向他的战士们,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然后,便毅然转身,跳下土坡,再也没有回头,径直走向那辆孤零零的吉普车,拉开车门,沉声道:“我们走。”

吉普车发动,缓缓驶离。

战士们保持着敬礼的姿势,像无数尊凝固的雕像,目送着他们的首长消失在公路的拐角。

悲伤和不平已经化作了更加坚定的斗志和无尽的力量。

他们知道,首长没有倒下,他只是换了一个战场,而他们的战斗,必须胜利!

钢铁洪流再次启动,引擎的轰鸣声比以往更加沉重,也更加坚定,带着一位离去领袖最后的嘱托、深刻的教训和无尽的激励,继续轰轰烈烈地奔向炮火连天的南方。

这段充满泪水、自省与豪情的告别,就此深深烙印在这支部队的骨髓之中,成为了他们永不磨灭的精神图腾和力量源泉。

此刻,北平的命令和请中南局书记以个人名义致信陈朝阳的请求,正通过机要渠道迅速发出。

然而,此时的中南局书记正在莫斯科进行疗养,无法亲自处理此事。

这份沉甸甸的文件袋,随即被转呈至另一位关键人物手中,中南局第二书记。

他此刻正下榻于北平饭店的一个套房内,全身心投入到北平召开的系列会议之中,核心议题正是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他是第一负责人。

他刚刚结束一场关于全军编制装备问题的漫长讨论,眉宇间还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清明。

秘书小王轻声进来,将一个标有绝密印记的文件袋放在书桌上。

“首长,军委急件,转呈给您处理。”秘书低声汇报。

书记微微颔首,示意秘书出去。

他拿起文件袋,分量不轻。

拆开细绳,取出里面的文件:军委调令、第九兵团的急电、还有一份情况纪要。

他戴上眼镜,就着台灯,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

房间里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市嚣。

随着阅读,他脸上的平静逐渐被凝重取代,看到刺杀细节时,他的手指甚至无意识地收紧。

良久,他放下文件,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深深地靠进椅背里。

书房里只剩下时钟细微的滴答声。

与第一书记那种强调“大兵团作战,纪律高于一切”、作风极其严厉的风格不同,他在军内向来以深思熟虑、洞察入微、极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而著称。

他的方式往往更为灵活、更富有人情味,却总能精准地触及问题核心,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智慧与包容力。

对于陈朝阳,他有着更深的感情。

这个年轻人是他当年在东北时期就看着成长起来的骨干,也是他一手提拔和培养起来的政工干部,那年把他从一线作战调到纵队政治部也正是他的手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