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280章 东线军令下:炮兵旅剑指长津

第280章东线军令下:炮兵旅剑指长津湖,催更符加更一章(第1/2页)

电文的最后部分,清晰地传递出北平的决心: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贪污、反浪费、反**”运动,以及“镇反”运动,已在后方如燎原之火般迅猛展开!

其核心目标,就是要坚决、彻底、干净地肃清隐藏在各个角落,特别是后勤、经济领域内的阶级敌人和蛀虫!

要用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砸烂这张由内外敌人编织的罪恶之网,挖出所有侵蚀共和国健康肌体的毒瘤,筑牢支援前线的钢铁后防!

时间一晃而过,大榆洞志司指挥部里,随着第一阶段作战的胜利,伴随第九兵团陆续入朝,第二阶段作战部署正在此时展开。

“命令!”司令员声音响起,压过了角落里电台单调的滴答和参谋们压低的讨论,

“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部署如下!”

“西线作战:第十三兵团,包括五十军,六十六军!”

司令员红铅笔向西凌厉一划,“‘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把美敌军,引进清川江以北的口袋里,扎紧!吃掉!西线,咱们有三十万大军,这开门红,必须打得震天响!”

笔锋陡转,猛地戳向东边那片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东线为盖马高原地区,原13兵团42军调遣于西线作战,东线战役由第九兵团部署。”

司令员望向第九兵团参会代表,语气下沉:“你们的骨头,要在这冰天雪地里淬一次火!

把美第十军的主力,尤其是那个鼻孔朝天的陆战一师,还有第七师,给我诱到旧津里、长津湖!

依托地利,分割包围,彻底砸烂!这是东线死命令!”

参谋长紧接补充:“东线战场,山比刀高,雪比铁冷,补给线长得让人心头发颤。

九兵团可拢共只有十五万战士,面对的却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头号王牌,天上飞机,地上铁乌龟,火力能把山头削平,这担子,千斤重!”

角落里的陈朝阳,背脊挺得笔直,像一杆插进冻土的标枪。

司令员的视线越过地图,落在他身上。

“陈朝阳!”

“到!”陈朝阳声音沉稳。

“志司决议,你旅划归东线作战序列!”

司令员的手指几乎戳穿了地图上长津湖的位置,“西线三十万,东线十五万!

第九兵团手里缺硬家伙!

你这支炮兵旅,就是他砸碎陆战一师、第七师龟壳的最硬拳头,给老子把美国鬼子的王牌,碾碎在长津湖的冰窟窿里!”

“是!保证完成任务!”陈朝阳的回答没有半分犹豫,只有钢铁碰撞般的回响。

东线——这两个字像冰锥刺进脑海。

零下四十度的酷寒统治着盖马高原,呵气成冰的空气中,枪栓冻结的“咔嗒”声比炮火更令人绝望。

这里是与西线平原截然不同的杀戮场——两千米海拔的狼林山脉脊骨耸峙,

60度冰坡吞噬着攀爬者的体温,长津湖的冰面下暗流涌动,断崖峡谷将补给线绞成细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80章东线军令下:炮兵旅剑指长津湖,催更符加更一章(第2/2页)

在这片连朝鲜猎户都蜷缩冬眠的绝地,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们,将以血肉之躯迎击“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陆战一师。

这支在太平洋战场炼狱中淬火的精锐,装备着最新式“巴祖卡”火箭筒与潘兴坦克,其火力、机动性与战场韧性,远非西线溃败的美24师可比。

陈朝阳握紧志司调令,心中凝重。

他本以为自己将穿行西线前指,此刻却被一纸军令划入东线序列——十五万对十万,兵力劣势尚可弥补;

但盖马高原的“世纪寒潮”与美军千架战机的遮天铁翼,才是真正的绞索。

历史如冰棱般刺眼:第九兵团入朝十日,冻伤已逾万人,炒面袋冻成铁块,

迫击炮座钣冷缩变形,战士们匍匐雪地隐蔽,起身时冰甲附身,稍一屈膝便皮开肉绽。

更致命的是,美军凭借绝对制空权,将白昼化为死神盛宴。

F-84“雷电”贴着峡谷尖啸俯冲,凝固汽油弹将藏兵洞烧成熔炉;

P-51“野马”甚至肆无忌惮地掠地扫射,机翼掀起的狂风卷走战士的棉帽。

面对如此绝境,自己部队的存在已成破局关键。

陈朝阳深知,东线之役绝非西线平原的炮火对轰——这里没有铺展炮阵的旷野,唯有在鹰隼注视下于冰隙间腾挪的“炮火游击术”。

他望向地图上犬牙交错的山脊线,决心将论文中的理论碾入冻土:

“防空禁飞区”必须以血铸盾:37毫米高炮需化身“冰原刺猬”,在隘口要道织成交叉火网。

尽管射程与射速远逊美军战机,但集中部署于敌机必经的俯冲航路,以“拼刺刀”式近战搏杀,或可撕开一线生天。

重炮高于射程,76毫米野炮必须挣脱阵地枷锁。

依托“铁牛”拖拉机底盘,昼伏夜行于山脊背阴面,以“公路无阵地炮击”突袭敌补给车队,再借复杂地貌瞬息转移——炮管结霜可拭,机动性丧失即是死亡。

夜战是唯一的公平战场:月色与风雪将成最佳掩护。

所有穿插、补给、炮击必须在黑夜完成。

然最剜心之痛,莫过于“万门重炮困守国门”的悖论。

辽沈战役缴获的美制105榴弹炮,淮海战场横扫千军的日式野炮集群……

这些曾碾碎敌蒋防线的钢铁洪流,此刻因美军对运输线的“绞杀战”而寸步难行。

………

命令下达,陈朝阳星夜返回靠近东线的前指驻地,整编的旋风骤然刮起。

临时营地设在江界一片背风的山坳里,狂风卷着雪沫子,抽打在树上噼啪作响。

原“昌平”剩下的两千多骨干,是这支部队坚硬的脊梁。

他们沉默地擦拭着熟悉的76毫米炮管,给“铁牛”拖拉机底盘拧紧最后一颗防滑螺栓,动作沉稳有力,眼神里是经历过龙山洞炮火淬炼的沉静。

自然新血也在汇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