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161章 下定决心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161章 下定决心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161章下定决心(第1/2页)

昏黄的灯光下,许王氏却清晰地看到了儿媳眼角滑落的泪珠,还有那被苦难生活早早刻上皱纹的脸上,此刻交织着的痛苦、迷茫和那一丝怎么也压不下去的微弱期盼。

那眼神,她太熟悉了。

那是年轻守寡的女人,日日夜夜望着村口,盼着那个永远回不来的人时,才会有的眼神。

只是陈翠兰的眼里,多了这七年独自扛起一个家的疲惫和绝望。

许王氏枯瘦的手,费力地抬起来,颤抖着,轻轻抚上陈翠兰布满泪痕的脸颊。

那掌心粗糙得像砂纸,却带着一种奇异的温度。

“傻孩子…哭啥……”许王氏的声音更轻了,却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苍凉和心疼,“这心里头…熬煎了七年…比黄连还苦吧?”

陈翠兰再也忍不住,压抑的呜咽从喉咙里挤出来,她把头埋在婆婆瘦弱的肩膀上,身体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七年来的委屈、孤独、重压,在这一刻如同决堤的洪水。

许王氏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像哄孩子一样,浑浊的眼里也泛起了泪光。“

兰啊…娘…拖累你了…要不是我这把老骨头…拖着你…你早就……”

“娘!您别这么说!”陈翠兰猛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婆婆,“伺候您是应该的!”

许王氏却摇摇头,枯槁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啥应该不应该……娘也是打年轻时候过来的……女人这一辈子……最难熬的

……就是心里头没着没落的等……守活寡的滋味……咳…咳咳……”又是一阵急咳,她强忍着,喘匀了气,才继续说道:“……比死了……还磨人……”

油灯的火苗跳跃了一下,在墙上投下婆媳俩依偎的、摇曳的影子。

许王氏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疲惫和洞明:

“听娘一句……去吧……带着招娣……去找找……”

陈翠兰震惊地看着婆婆:“娘!不行!您病着,铁蛋还小,家里离不开我!再说……万一不是呢?白跑一趟,您和孩子们……”

“傻话!”许王氏打断她,语气带着少有的坚决,枯瘦的手紧紧抓住陈翠兰的手腕,那力道传递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是不是……去了……才知道!家里……有铁蛋……有他王大娘看着……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就算……就算闭眼前……能知道大伟到底是死是活……娘……也能合眼了!”

她的眼神变得异常锐利,紧紧盯着陈翠兰,“兰啊……别管我……也别怕白跑……这口气……憋在心里七年了……你得给自己……给孩子们……一个交代!

去找!去找他问问!问问他许大伟……心……是不是让狗叼走了!”

许王氏剧烈的喘息着,一番话仿佛用尽了她所有的力气,但她浑浊的眼睛里燃烧着两簇小小的火焰,那是属于一个母亲、一个同样在等待中煎熬了七年的女人的最后呐喊和成全。

她看着儿媳,那眼神里没有责备,只有深不见底的心疼和一种近乎悲壮的催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1章下定决心(第2/2页)

“去吧……去昌平……带上那张‘死人纸’(指烈士证)!去问个明白!……让招娣……也替奶奶……看看她爹……到底是个啥模样……”

许王氏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化作一阵压抑不住的咳嗽,身体蜷缩成一团。

陈翠兰紧紧抱着婆婆枯瘦的身体,感受着她生命的微弱和那话语中沉甸甸的分量。

婆婆的眼泪混着她的泪水,浸湿了破旧的衣襟。

窗外,是沉沉的、无边的黑夜。

但婆婆的话,像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陈翠兰心中那扇封闭了七年、名为“希望”和“质问”的大门。

所有的顾虑和恐惧,在许王氏这泣血的催促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她紧紧咬住下唇,直到尝到一丝血腥味,才重重地、带着一种豁出一切的决绝,对着咳喘不止的婆婆,也对着自己千疮百孔的心,点了点头。

那点头的幅度很小,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她心里只剩下这一个念头,烧得她五脏六腑都在疼。

不为别的,就为了铁蛋和招娣那一声声从未喊出口的“爹”!

为了这七年熬不尽的苦日子!为了问那个可能叫许大伟的男人一句:为什么?!为什么活着不回家?!为什么让他们成了“烈士”的孤儿寡母?!

她翻出珍藏的婚书——那张红纸早已褪色,但上面“许大伟”和“陈翠兰”的名字依旧清晰。

她又拿起那张冰冷的“死亡通知单”。

这两张薄薄的纸片,此刻在她手里重如千钧,是她七年血泪的见证,也是她此去昌平,讨要一个说法的全部凭据!

接下来的日子,陈翠兰像疯了一样。她求爷爷告奶奶,东家借半碗面,西家赊几个红薯,勉强凑了点路上吃的干粮。

她狠了狠心终究没有把家里唯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卖了。

她一遍遍叮嘱九岁的铁蛋在家要像个男子汉,照顾好奶奶,

又重重拜托了还算厚道的邻居王大娘照看一二。

她知道,这一走,家里就全靠铁蛋这小小的肩膀了。

在一个天色未明的初秋清晨,霜风刺骨。陈翠兰用一根粗布带子把七岁的招娣牢牢捆在自己背上,女儿小小的身体轻得让她心酸。

她手里紧紧攥着那个装着婚书和烈士证的油纸包,另一只手挎着个小小的、装着干粮和破衣服的包袱。

她最后看了一眼站在门口、努力挺直小胸脯、眼里含着泪却强忍着没掉下来的铁蛋,还有那间低矮破败、承载了她七年血泪的家,狠狠心,转身踏上了通往山外、通往那个叫“昌平”的未知之地的漫漫长路。

她的背影在苍茫的黄土坡上,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单薄,背着女儿,步履蹒跚,却又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玉石俱焚般的决绝。

黄沙漫卷,很快模糊了她的身影。等待她的,是千里风霜,还是渺茫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