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536章 大后勤 求五星好评,数据好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 536章 大后勤 求五星好评,数据好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3:55 来源:源1

第536章大后勤(求五星好评,数据好差啊,读者大大们)(第1/2页)

“那么,王成同志,以及各位在座经历过实战的同志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因为一颗特定型号的配件,导致一门重要的火炮无法修复,从而贻误战机?

有没有因为冬季被服供应不及时、标准不统一,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严重削弱了部队战斗力?

有没有因为地图测绘不准、道路桥梁承重数据缺失,导致部队机动计划全盘落空?”

一连串具体而尖锐的问题,敲在不少学员的心上。

他们立刻想起了报纸报导,不久朝鲜战场传来,在冰天雪地里,极寒天气下瑟瑟发抖的战士,想起了因为缺少一个关键电台零件而中断的联络,想起了被迫绕远路而疲惫不堪的行军。

“同志们,”陈朝阳的声音提高了几分,“你们想的没错,后勤是保障。

但它绝不仅仅是把物资从一个点运到另一个点那么简单!

现代战争,尤其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与世界头号强敌的较量,打的是什么?”

他自问自答,语气肯定:“打的是钢铁,打的是技术,打的是组织效率,归根结底,打的是整个国家工业、农业、科技和动员能力的总和!

而这个总和,其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就在后勤体系上!”

他走到黑板前,在“后勤”二字外面画了一个大圈,写上“大后勤体系”。

“我们传统观念里的后勤,可能只局限于军队自身的运输队、兵站、仓库。

但我今天要讲的‘大后勤’,其根基在民间,其血脉贯通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军队中的‘以军带民’,意味着什么?”

他再次提问,引导着思考,“不仅仅是我们派出战斗英雄去做报告,鼓舞民心。

更深层次的,是用军队对装备可靠性、物资标准化、供应时效性的极致要求,去倒逼和拉动民用产业的升级!”

他看向台下,“如果我们军队的通讯设备,要求其所有电子元件的接口、规格必须统一,达到在严寒、湿热、震动环境下稳定工作的军标。

那么,国内生产这些元件的工厂,是不是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

当我们成千上万套被服的需求下达,要求尺寸精准、面料耐磨、填充均匀,这会不会促使纺织行业改进工艺、建立更严格的生产标准?

这就是‘以军带民’——用军队这个最‘挑剔’的用户,带动民用产业向高精度、高可靠性、标准化方向迈进!”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那么‘以民促军’呢?

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强大、标准化的民用工业体系,遍布全国、管理规范的仓储运输网络,

反应灵敏的物资调配系统,以及大量受过基本技术训练的产业工人同志们。

这意味着什么?”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学员们:

“这意味着,一旦进入战时状态,我们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民用工厂转为军品生产,将民用卡车编入运输序列,将技术工人征召入伍补充技术兵种!

一个强大的民用经济基础,是军队战时扩张和持续作战能力最深厚的源泉!

这就是‘以民促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6章大后勤(求五星好评,数据好差啊,读者大大们)(第2/2页)

这时,一位戴着眼镜、显然是参谋出身的学员举手提问:

“陈教员,我理解您的意思。

但这里有个矛盾:军队要求高度统一和专用,而民用生产追求的是成本和市场适用性。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难道要让全国的工厂都按照军标来生产暖水壶吗?”

“问得好!”陈朝阳赞许道,这正是他希望引出的深度思考,

“这就涉及到‘军民融合’的精髓,不是简单地让民品达到军标,或者让军品降低标准,而是要找到那个‘结合点’,

建立一种‘平时为民,急时转军’的弹性机制和标准体系。”

“比如,”他举例说明,“我们可以推动建立一种‘基础通用标准’。

汽车的轮胎螺丝、发动机的基础接口、无线电的某些基础频段和协议,

是否可以制定军民两用、或者极易转换的国家强制标准?

这样,民用卡车在生产时,就潜在地具备了满足军事后勤需求的基因。

又比如,重要的民用基础设施,如大型桥梁、隧道、港口,在设计建造时,是否就应该考虑到其军事承载能力、伪装防护需求和快速修复预案?

这就是将国防需求,‘融合’到国家经济建设的血脉之中!”

他总结道,声音沉稳:“所以,我所理解的,在军事层面上真正的‘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其最终形态,就是要构建一个

‘军中有民,民中有军,平战一体,迅即响应的国防有机体’!”

“在这个有机体中,军队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国家和社会肌体之中。

前方的战士与后方的工人、农民,被统一的技术标准、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共同的国防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平时,这个体系支撑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

战时,它能迅速转换形态,爆发出强大的战争潜力和持续的保障能力。”

“而这一切的基石,就是我反复强调的——后勤!

是融入了国家工业能力、农业基础、科技水平和组织效率的‘大后勤’!”

“甚至,”陈朝阳语出惊人,带着一种前瞻性的视野,

“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依托如此强大、体系化的后勤能力,我们或许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

通过绝对的后勤优势和经济封锁,迫使敌人意识到抵抗是徒劳,从而放弃战争企图!

这,就是后勤的战略威慑价值!”

讲堂内再次陷入沉寂,但这一次的寂静中,充满了震撼和深思。

学员们,尤其是那些曾经对后勤工作认识不足的指挥员们,第一次意识到,那些看似琐碎的物资、标准、流程,背后竟然关联着如此宏大的战略布局和国家命运。

陈朝阳知道,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

但他今天播下的这颗关于“大后勤”和“深度军民融合”的种子,必将在这些未来军队中坚力量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影响这支军队的建设方向和未来的作战模式。

穷则战术穿插,陈朝阳更喜欢富则火力覆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