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124章 回家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124章 回家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124章回家(第1/2页)

话音刚落,仿佛一道晴天霹雳,李母身子晃了晃,心中似乎早有所感,如今确认,只觉天旋地转,身子发软差点瘫倒下去。

李向国和李秀兰惊呼一声,赶忙扶住她。周围的村民们也都沉默了,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牺牲…了…”她重复着这两个字,声音破碎不堪。

“骨灰…组织上派了领导护送…下午…就能到县里火车站…”乡长的声音越来越低。

院子里死一般寂静。只有李母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

过了许久,她极其缓慢地、极其艰难地抬起头,目光扫过悲痛的儿女,扫过满院沉默的乡亲,最后定定地看向乡长,问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心头巨震的问题:

“向民…他…没给队伍丢人吧…”

乡干部一愣,随即用力点头,声音带着敬意:“没有!李大娘!向民同志是英雄!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李母听着,布满泪痕的脸上,肌肉剧烈地抽动着。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那口气仿佛用尽了她全身的力气。

然后,她推开儿女的搀扶,尽管身体还在颤抖,却努力地、一点点地挺直了那瘦小的脊梁。

“好…好…”她喃喃着,浑浊的泪眼中,除了无边的悲痛,竟缓缓燃起一丝微弱却无比坚韧的光,

“没给部队丢人…就好…我儿…没白死…没给祖宗丢人…”她转向李向国和秀兰,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收拾…收拾…去县里…接…接你弟弟…回家!”

车轮碾过铁轨的单调声响,如同沉重的鼓点,敲在徐卫华的心上。

北上的列车在盛夏的原野上奔驰,窗外是新的生机,却丝毫无法驱散他胸中那团铅灰色的阴云。

“哥!带上我吧!我力气大,枪法准,打坏人绝不含糊!”记忆的闸门再次被冲开——那是三年前,东北冰天雪地的征兵点。

十九岁的李向民,穿着打补丁的旧棉袄,脸蛋冻得通红,眼睛里却燃烧着纯粹的、渴望战斗的火焰,死死拽着他的衣袖。

是他,徐卫华,当时还是营长的他,看着那双热切的眼睛,点了点头,亲手把这棵好苗子带进了队伍…

而如今,带回来的,却是一盒骨灰,一面红旗,两枚勋章。

巨大的愧疚噬咬着他的心脏,让他几乎喘不过气。他闭上布满血丝的眼睛,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

安达县简陋的小站台,气氛凝重。接到通知的县、乡干部肃立一旁。

最前面,站着三个人:

大哥李向国,一个身材敦实、皮肤黝黑的汉子,穿着浆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旧军装,臂缠黑纱,脸上刻着深沉的悲恸和一种兄长特有的坚韧。他紧紧搀扶着身边几乎站立不稳的母亲。

二姐李秀兰,二十出头,梳着利落的短发,同样臂缠黑纱,眼睛红肿,紧咬着下唇,努力克制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李母身材瘦小,背脊却挺得笔直,穿着一身浆洗得干干净净的深蓝色粗布褂子,头发一丝不苟地在脑后挽成一个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4章回家(第2/2页)

她的脸上布满风霜的刻痕,嘴唇紧抿着,没有哭天抢地,只是那双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眼前到站的火车。

一刻钟后,火车内一群战士涌出,与此同时,覆盖着红旗的棺椁被抬下火车。

李母整个身体都在微微颤抖,全靠大儿子有力的臂膀支撑着,才没有倒下。

当棺椁稳稳落地,李母的身体猛地一晃!她挣脱了李向国的搀扶,踉跄着扑上前!枯瘦的手指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力量!

压抑的情绪终于忍耐不住,

“我的儿啊——!!”一声凄厉的哭嚎,撕裂了站台凝滞的空气!这哭声里,是挖心剔骨的痛!

几分钟死寂般的挣扎后,她颤抖的抚上了那面覆盖着儿子的红旗。

声音嘶哑得开口:

“向民…我的儿…你…你是好样的…没给爹娘丢脸…没给咱李家坳丢脸…”

李向国虎目含泪,扶住母亲沉声道:“娘,老三…是英雄!”

李秀兰再也忍不住,泪水决堤而下,却用力点头,哽咽道:“嗯!老三…是好样的!”

徐卫华全程注视着,心中不是滋味!很快在县乡战士的协助下,棺椁被运送回了村,

此时李家院门口,早已挂起了白幡。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闻讯赶来的乡亲,人人面带悲戚和敬畏。

按照当地最隆重的白事规矩,灵堂早已设好:白布幔帐,长明灯,乡亲们帮忙扎的纸马、纸人静静立在角落。

一位年长的族公主持着仪式。

当棺椁被乡亲们小心地抬进堂屋,安放在灵床正中时,李母在李秀兰的搀扶下,走到灵前。

她没有再扑倒,而是挺直了腰板,用颤抖的手,拿起三炷香,在长明灯上点燃。青烟袅袅中,她对着儿子的灵位默念:

“儿啊…回家了…娘…给你点上长明灯…照亮你…上路…”她的声音依旧嘶哑,却带着一种令人动容的平静和力量。

夜晚时分,乡亲们渐渐散去,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悲伤。堂屋里,只剩下李家人和徐卫华和一同而来的昌平战士。

徐卫华走到李母面前,站得笔直。他从贴身的军用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用红纸仔细包好的布包,里面是李向民的烈士抚恤金、特别补贴以及他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和这个月的工资。

“大娘,”徐卫华的声音低沉而郑重,带着深深的歉意,“这…是组织上给向民兄弟的抚恤…还有…还有我的一点心意…您…您收下。”他双手捧着布包,递到李母面前。

李母的目光落在那厚厚的布包上,又缓缓移到徐卫华那张写满疲惫、愧疚与真诚的脸上。

她枯瘦的手抬起,却并没有去接那个布包,而是异常坚定地,将徐卫华的手推了回去。

“徐营长…”李母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千钧之力,“这钱…俺不能要。”

徐卫华一愣:“大娘,这…”

李母打断他,的目光望向堂屋正中的灵位缓缓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