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 第9章 州试开始,又是碾压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9章 州试开始,又是碾压

簡繁轉換
作者:泡泡的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8 来源:源1

第9章州试开始,又是碾压(第1/2页)

回到客店,进了房间,潘金莲已经洗漱完毕,坐在窗前梳头。

“官人怎的到对面生药铺去了?”

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对面的生药铺。

刚才武松进铺子,潘金莲看得清楚。

“想看看有没有提神的东西,刚好遇到那帮毛孩子。”

潘金莲放下梳子,歉意地问道:

“是不是奴家的错...官人身子骨吃不消?”

武松哑然笑道:“你说我身子骨不行,该打!”

刚洗好的潘金莲香香软软。

在阳谷县停留一天,武松带着潘金莲离开,继续往北。

过了阳谷县,就是漳南县,恩州府的州治就在那里。

所谓州治,相当于现在的市政府所在地。

一路上还算太平,武松抵达恩州府,找了家客店歇宿。

距离府试,只剩下三天的时间。

武松拿着自己的学籍证明,到知府衙门报到登记,府衙发放考试入场凭证。

一切办理妥当,武松就回了客店。

恩州府不算大,但参加府试的士子居然有八百多人。

这些人到了恩州府后,有各种茶会、酒会。

童子试有年龄限制,州解试已经没有年龄限制,所以有很多考生逛青楼。

武松没有跟他们厮混,住进客店后,马上闭门读书,不理会外面的事情。

潘金莲也一心陪着武松读书,端茶倒水洗脚洗衣服,不离左右。

三天很快过去,州解试的日子转眼就到。

早上起来,潘金莲准备好热水,伺候武松洗漱。

吃过早饭,武松把笔墨砚台装进布包。

潘金莲留在客店等候,武松提着布包独自出门。

八月的天气,早上燥热难耐。

十几个童生从客店走出来,其中就有吴英杰、林震。

见到武松,林震故意问道:

“武兄弟,昨日诗会,你怎么不去?”

武松没有理会,大步走向恩州府官学。

这次考试的地点在恩州府衙旁边,那里是官学所在,相当于公立高中。

“听吴兄弟说,你读书不过才半年多而已。”

林震追在后面,武松停下来,居高临下俯视,反问道:

“你读了几年?”

林震昂首道:“我两岁启蒙,三岁能背诵《千字文》,四岁能作诗。”

“那你为何还跟我一样?在这里参加州解试?”

一句话,把林震说得脸色通红。

吴英杰替林震找场子,说道:

“所谓厚积薄发,林兄这次州解试必定第一。”

武松看着吴英杰,反问道:

“你不是自认为清河县神童?”

“你不是说州解试你要拿第一?”

“怎么又说他能拿第一?这么没志气?”

“这清河县的读书人,还靠我武松啊!”

吴英杰气得脸皮紫胀,怒道:

“武松,这里不比清河县,没有知县维护你。”

武松不屑道:

“今日考试,孰高孰低,马上知晓,莫要在这里给人当走狗。”

气得吴英杰半天说不出话来。

武松冷哼一声,大步走向官学。

好在武松改了性子走科举,要不然吴英杰这样的小瘪三,一拳打死!

吴英杰愤愤不平:“林兄,这次州解试,你一定要拿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章州试开始,又是碾压(第2/2页)

“免得这个武松目中无人,不可一世。”

林震冷笑道:“我有家学渊源,他不过读书半年而已。”

“这次州解试,我是必定第一的。”

一群人跟在武松后面,快步走向官学。

此时太阳初升,武松走到官学门口,上面张贴着考生的座位图。

武松找到自己的座位后,目光扫视几张图,看到一个名字“何运贞”。

在清河县时,知县张知白提醒过武松。

在恩州府,有个厉害的秀才,名叫何运贞。

应该就是这个人!

无所谓,不管是谁,武松都要拿下第一名!

看准了自己的座位,武松大步往里走。

衙役在门口搜检,看考生是否有夹带小抄。

搜身完毕,武松进入考场。

一大排的瓦房,底下是一个个小隔间,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凳子、一个马桶。

武松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布包放在桌上。

州解试总共考四场,分别是:大经、兼经、子史论、时务策。

每天考一场,连续考四天。

每场考试通常从早上卯时,考到下午申时。

科举考试,不仅费脑力,也很费体力。

八月的天气,在考场号房里待四天,身体不好的人撑不住。

考生依次入场,很快到了卯时末,也就是上午九点左右,考场全面封锁。

今天是第一场,考的是大经。

州解试和县里的童子试不一样。

童子试考的是诗赋、背诵,确定能识文断字、熟读经典。

州解试开始,后面的省试、殿试,都以时政为主。

也就是说,不考死记硬背,考的是理解圣人经典,把儒学经典、诸子百家用到政治上,如何用儒学经典治理天下。

好比高考作文,给你一段话,然后以此为题,写一篇八百字作文。

大经、兼经、子史论,都是这个类型。

州学教授张端带着胥吏入场,试卷随即分发。

第一科大经,试卷写着一句话: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何以证天道与人事相应。

这句话出自《尚书·洪范》,意思很简单,天地阴阳五行和人有什么关系,和朝政有什么关系。

就是怎么证明天道和人道的关联,也就是天人感应。

武松微微一笑,这次州解试的第一名稳了。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后来被朝廷尊奉为经典官方学说。

朱熹本身也被推崇,和孔子、孟子并列,称为朱子。

甚至到了明朝,朱元璋还想认朱熹为先祖。

朱熹是南宋人,此时还没有出生。

正好,武松对朱熹的学说颇有研究。

这次州解试,就用朱熹的理学答题,绝对劲爆!

看了看对面的号房,考生刚开始苦思冥想,武松摇头叹笑:

不好意思,这次我又是高射炮打蚊子。

拿起竹筒,倒了一滩水在砚台,然后拿起墨条,慢条斯理研墨。

武松甚至哼起了小曲儿。

研墨完毕,武松摊开卷子,毛笔轻轻蘸了蘸墨水,提笔写下第一句话:

存天理,灭人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