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 第67章 进入贡院,省试开始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67章 进入贡院,省试开始

簡繁轉換
作者:泡泡的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8 来源:源1

第67章进入贡院,省试开始(第1/2页)

交了凭证后,例行搜身,防止夹带小抄。

检查完毕,确定没有问题,武松缓步走进贡院。

里面的号房很多,武松按照自己的考生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号房。

就是一个小房间,上面是瓦片,底下是一块可移动的板子、一张凳子、一个马桶。

武松走进去,把一块板子拿起来,放在高处,变成了桌板。

这块板子,白天考试的时候,算是桌板;晚上睡觉的时候,算是床板。

此外,头顶还有一块板子,上面放着一床被子。

非常简陋,比火车站的小旅馆还要简陋,还不如网吧舒服。

武松心中暗暗吐槽。

特别是武松身材魁梧,往里面一坐,几乎塞满了。

考试在明天,武松把东西放好,便从号房出来活动手脚。

“阁下想必就是清河县武松吧?”

身后突然传来一道温厚的声音。

武松回头看时,却见一个锦衣公子、腰悬羊脂玉,看起来非常贵气,自带一种天生的傲慢气质。

“在下武松,请问阁下如何称呼?”

“李杰。”

此人就是开封府的解元,神秘的贵公子:李杰!

“原来是李公子,早闻大名!”

李杰呵呵一笑道:“不如武解元,景阳冈上打死猛虎,登仙楼上把辽国皇子丢进汴河。”

“读书人为民除害、为国分忧,那景阳冈的大虫吃人,该杀!那辽国皇子是祸害,该打!”

李杰赞叹道:“久闻河东多壮士,果然不假。”

武松淡淡一笑,拱手一礼,自在巷子里闲逛。

开考之前和考完后,考生可以从号房出来走动。

但是只能在自己的考区走动,不能乱窜。

毕竟8千多人参加考试,如果允许乱窜,就得乱套了。

到了黄昏时分,锣鼓声响起,所有考生回到自己的号房。

武松也回到狭窄拥挤的号房坐定。

贡院的差役走出来,几个人扛着一个大茶桶进入巷子,一大缸热水。

差役给每个考生一个茶壶、一个茶盏、一份茶叶。

茶壶、茶盏是青瓷材质,茶叶是红茶,因为没到清明时节,新茶还未上市。

差役到了武松前面,武松微微弯腰起身,恭敬地接了茶壶、茶盏、茶叶。

然后小心坐下,打开茶壶,把红茶放入壶中。

差役接着往茶壶倒热水,然后离开。

武松正襟危坐,看着红茶泡开,缓缓倒了一杯茶,七分满。

所谓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只需七分满!

拿起茶盏,武松慢慢饮茶。

这是北宋贡院特有的礼节,叫做晨昏二茶。

就是早上和黄昏时分,分别两次喝茶。

这不止是给考生补水,也是一种礼节,非常讲究:

接茶盏时需躬身,双臂低于耳垂,茶盏不得过肩,体现“以体正心”的儒家训诫。

饮茶时禁出声,必须显得沉稳、有礼。

喝茶的时候,外面几个官员巡视,他们是所谓的:巡茶使。

这些人的任务,就是看考生喝茶的样子。

如果手抖、腿抖,或者一口气干了,像牛一样喝水,会被判定为心浮气躁、不堪大用。

巡查使走到武松号房前时,特意驻足看了很久。

武松全程慢条斯理喝茶,非常儒雅...

心里却在骂娘:

干你娘啊,老子平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

你让老子跟小媳妇一样一口一口抿着喝,干你娘的!

武松喝完一杯茶,缓缓放下茶盏,全程手不抖、腿不抖、目不斜视。

巡查使微微颔首,觉得武松这人长得五大三粗,举止却儒雅,不错、不错!

饮茶完毕,差役过来收东西,茶渣必须自己清理好,不得随意丢弃,不然也会被认定为人品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7章进入贡院,省试开始(第2/2页)

一切完毕,到了晚间,武松吃了些干粮,就在狭窄的号房里过夜。

从板子上拿下被褥,武松把脚搭在墙上,才能勉强躺下来。

刚要睡着时,一个差役走到号房前面,指着武松说道:

“这位考生,你睡姿不雅。”

武松站起来,脑袋快顶破号房的瓦片。

“这位小哥,号房如此狭小,你教教我,如何才能睡得文雅?”

差役仰头看着武松,半晌才问道:

“你莫非就是...那个打虎的考生?”

武松指了指贴在号房上的考生信息,说道:

“清河县武松。”

差役确定是武松,干笑道:

“那就没事了,您睡。”

差役笑呵呵走了。

武松搞得一肚子火。

他娘的,说好了文人治国,怎么号房这么小,搞毛啊!

“武兄弟似乎睡得不安稳?”

隔壁传来温厚的声音,武松听出来了,李杰在隔壁。

“没法子,长得太魁梧。”

“寒窗十年的苦都受了,不妨这几日。”

武松心中暗道:老子才不是寒窗十年!

懒得和李杰废话,武松继续把脚搭在墙上睡觉。

到了第二天。

早上醒来,简单清水洗漱后,武松回到号房。

差役照样过来泡茶,巡查使查看饮茶礼仪。

茶礼过后,锣鼓声响起,差役喊道:

“考官入场!”

几个考官进入巷子,站在中间。

“考生出来见礼。”

武松从号房走出来,站在门口。

几个考官对着众人行礼,众位考生回礼。

然后是考官点燃三支香,对着天地、皇宫方向礼拜,众位考生跟着行礼。

一堆礼节过后,武松回到号房。

省试正式开始!

省试总共考三场、分三科:

第一场考本经大义。

题目总共五道,从《易》《诗》《书》《周礼》《礼记》中选一经作答。

同样要求阐发经典微言大义,结合现实提出见解。

第二场考兼经大义。

题目一般从《论语》《孟子》中选取,但此时的宋徽宗崇信道教,所以把《道德经》也加入其中。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

题目一般总共三道,聚焦朝廷政务争论焦点,或者朝政困局。

考的最多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好坏,如何应对辽国、西夏边防等。

今天是第一场,考的就是本经大义。

差役逐个核对考生信息、身份,确认完毕后,考试发卷子。

轮到武松,卷子放下来,铺在桌案上。

总共五道题,其中一道是《礼记》。

题目是:何为礼?

武松微微一笑,提笔写下第一句话: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

恩州府解试,武松用的是朱子理学。

而这一次,武松用的是王阳明的心学!

在宋朝,程朱理学是绝对的核心。

而到了明朝,阳明心学是绝对的颠峰。

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认为万物之理皆存于内心,无需外求。

和以前的儒学很不一样,是一种开创性的学说。

当然,最重要的不止于此。

科举从来不是只看考生学问如何,科举就是政治。

政治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答题不仅要体现学问,还必须符合当朝皇帝、权臣的想法。

宋徽宗喜欢道教,把《道德经》纳入考试范围,他绝对喜欢阳明心学。

所以武松才敢说,这次科举必中状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