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 第6章 科举的好处,准备州试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6章 科举的好处,准备州试

簡繁轉換
作者:泡泡的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8 来源:源1

第6章科举的好处,准备州试(第1/2页)

老公背叛绞刑,武松风头正劲,宋巧娘不敢不从。

“怎敢不愿意。”

“那便拿纸笔来,我与你立个契约。”

宋巧娘吩咐,家里找了好一会儿,才找到笔墨纸砚。

武松就在堂上写下契约,然后各自画押按手印。

收了契约,武松说道:

“积善之家有余庆、积恶之家有余殃,刘屠罪有应得,你们以后耗子尾汁!”

说罢,武松拿着契约,带着武大郎离开。

从刘屠夫家里出来,两人径直到了肉铺。

此时铺子里还有几个伙计,还有些没卖完的肉。

见到武松、武大郎进来,伙计们缩在角落里不说话,像受了惊的鸭子。

刘屠夫纠集泼皮无赖的时候,这些伙计都知道。

如今见到武松进门,心里都猜到了。

武松魁梧的身躯往门口一站,堵住了铺子的门。

“我叫武松,是个读书人,你等莫要怕我。”

武松往上首坐下,武大郎有些局促地站在门口。

“你们的掌柜刘屠夫,调戏我家女眷、意图杀我,已经判了绞刑。”

“还有那些帮闲无赖,也判了刺配沧州。”

在场几个伙计吓得屁滚尿流。

往日不可一世的刘屠夫居然判了绞刑?

这武松兄弟两个怎么突然就厉害了?

武松拿出宋巧娘的契书,说道:

“刘屠打坏了我家东西,知县相公判他赔偿。”

“这肉铺从今日起,归我武松所有。”

“你们都是铺子里的伙计,愿意的留下,从今起跟着我大哥做事。”

“不愿意的,现在可以走,领了钱去。”

武松扫视几个伙计,却有一个要走的。

武松就在铺子里拿了钱,打发那人去。

剩下都是愿意跟着继续做事。

武松当即给他们涨了工钱,吩咐他们以后跟着武大郎做事。

武大郎急促道:“二郎,我只会做炊饼,不会杀猪羊。”

武大郎身材矮短,没有那把子气力,哪里按得住猪羊。

“哥哥何须自己动手,铺子里的伙计自会动手。”

“哥哥只需把账目厘清,吩咐他们做就是。”

“我马上要去恩州府赶考,日后我们武家也是功名的。”

“哪能一直挑着担子卖炊饼?定是要自己做掌柜的。”

武大郎想想也是,今日见了兄弟的威风,也知道武家要发达。

就在这时,一个健壮的婆娘走进来。

见到武松、武大郎,好奇问道:

“你们甚么人?”

武松说了一遍,反问这婆娘什么人?

“俺是这铺子里杀猪的,没想刘屠判了绞刑,却是活该。”

“这等,你把俺的工钱结了。”

武松仔细打量这婆娘,样貌不好,中等身材,却十分结实,年纪也不小。

“敢问这位娘子哪家的?”

“俺是村里的,叫黄秀秀,只为死了丈夫,族里排挤,家里住不下,就到这里谋个营生。”

“娘子今年贵庚?”

“快30了。”

武松把武大郎拉到一旁,低声问道:

“哥哥,你觉得这黄娘子如何?”

武大郎回头看了一眼,搓着围裙笑道:

“却是不错。”

“我知晓了。”

武松笑呵呵对着黄秀秀作揖:

“我是个直性子,有话便直说了。”

“这是我哥哥大郎,和娘子年纪相仿,还未娶妻。”

“娘子可愿意嫁给我大哥?我家里有炊饼铺子,这肉铺也是我大哥的。”

黄秀秀瞅了一眼武大郎,说实话,长得确实不好。

不过,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好看不能当饭吃,黄秀秀自己是个二婚,在这里无依无靠。

嫁给武大郎,有现成的家业,以后就有靠了。

“有甚么不愿意的。”

黄秀秀答应了。

武松喜道:“哥哥,既如此,我们便应了这门亲事。”

武大郎嘿嘿笑道:“大哥还没给兄弟娶妻,兄弟却先给我娶妻了。”

“长兄不娶,我哪敢娶妻。”

武松吩咐伙计继续守着铺子干活,同时宣布加工钱。

伙计们听说加了工钱,心中欢喜,也不管谁是掌柜。

反正都是做工,得钱最实在。

武松三人回到炊饼铺子,潘金莲正眼巴巴望着外面,心里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

见到武松回来,潘金莲急匆匆跑出来,抱着武松问道:

“事情如何了?知县怎么说?”

武松把事情说了,潘金莲听得目瞪口呆。

清河县的恶霸,居然就这么被判了绞刑?

还把刘屠最重要的家产赔给了武家?

这一刻,潘金莲才真正意识到读书科举的威力。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不是文人装逼,而是实实在在的情况。

一旦有功名在身,那就是人上人,成为统治阶级。

就算才刚刚通过童子试,也能依靠知县的权力,轻松粉碎恶霸的欺压。

潘金莲激动万分,心想自己也是苦尽甘来,跟着武松,日后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黄秀秀打量着潘金莲,啧啧称赞:

“这娘子从年画里出来似的,是二郎的媳妇?”

潘金莲这才看向黄秀秀,问道:

“官人,这位大姐是何人?”

武松介绍了黄秀秀。

潘金莲听完,马上行礼:

“金莲拜见嫂嫂!”

“以后都是一家人了。”

黄秀秀是村妇,没有那么多礼节。

所谓择日不如撞日。

武松和武大郎都不讲究什么黄道吉日。

当下从街上买了些红烛、喜字,往房间张贴。

摆了十几桌的酒,请街坊邻里一起吃酒。

刚刚在衙门里,邻里说了话,也为了热闹些,所以都请了。

武大郎换上大红的新郎服,潘金莲给黄秀秀打扮一番,头上簪花。

请个年老的司仪,拜了堂,便送入洞房。

等到夜深人静,武松终于闲下来。

坐在书房,武松拿起策论的书研习。

穿越到这个世界半年多,今天也是武松第一次感觉到读书科举的重要性。

在北宋,县里有实权的官员有四个:知县、县丞、主簿和县尉。

其余都是胥吏,就是没有品级的合同工。

按照《水浒传》的剧情,梁山好汉的头领宋江,也不过县里区区一个押司,就是个胥吏合同工。

即便如此,宋江也可以从中周旋,玩弄权柄。

武松刚刚考上童子试的魁首,就得到了知县的帮助,反手把一个恶霸送上绞刑架。

如果没有科举,武松只能和刘屠夫生死相搏。

最后就算打赢了,恐怕也捞不到好处。

就像《水浒传》里记载,西门庆杀了武大郎,武松报仇后,也被判了刑,刺配孟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章科举的好处,准备州试(第2/2页)

所以说,打打杀杀没有前途,做强盗更没有前途,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潘金莲端着一碗鸡汤进来,小心坐在武松旁边:

“官人,喝碗鸡汤再读吧。”

武松拿起鸡汤喝完,潘金莲拿出丝巾,小心擦了擦武松的嘴角,忍不住亲了一口:

“官人好好读书,奴家伺候你。”

潘金莲就在旁边站着,像婢女一样看着武松,满眼都是爱意。

到了深夜,潘金莲铺好被子,把被窝暖好。

武松回到卧室,潘金莲露出白嫩的肩膀,娇羞道:

“官人..我要!”

武松笑道:“今晚求饶没用。”

衣服挂在架子上,武松钻进被窝。

暖暖的体香,潘金莲娇躯柔软,武松开始充分展示天伤星的威力。

黄秀秀嫁给武大郎,皆大欢喜。

武大郎喜欢这个实诚能干的婆娘,黄秀秀有了依靠,也很开心。

每日里武大郎做好炊饼,就在铺子里卖,不再挑着担子走街串户。

肉铺那边交给黄秀秀,杀猪宰羊她都行,算账由武大郎负责。

至于武松,经过刘屠夫的事情,武大郎不让武松做一丝一毫的事情,只要他好生读书。

潘金莲一心一意跟着武松,每日为武松洗衣、做饭、陪读、暖床,过得十分开心。

时间飞快,转眼一个多月过去,该到了四月府试。

潘金莲收拾行装,准备跟着武松一起去恩州府考试。

她现在粘着武松,一时半刻也不能离开。

而武松自己,此时正在铁匠铺里看刀。

铁匠拿出两把雁翎刀出来,放在桌上。

“二郎,你不是一心科举读书?怎的又找我买刀了?”

铁匠认识武松,知道他考了童子试的魁首,马上要去恩州府考试。

“明日去恩州府参加府试,只怕路上不太平,带两口刀防身。”

铁匠嘿然笑道:“那个剪径的强人敢在你这太岁头上动土?”

“不怕强人,只怕猛兽。”

武松付了银子,提着两口刀回到炊饼铺。

潘金莲见了两口刀,也是奇怪,问怎么带刀。

武松说路上带了防身。

从清河县到恩州府,途经阳谷县,中间有个地方叫做景阳冈。

就是《水浒传》里,武松三碗不过岗,徒手打死老虎的地方。

这趟科举,不知道会不会遇到,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带上兵器为妙。

一切东西准备妥当,武松到了清河县衙门。

拜帖送进去,很快,衙役出来,客客气气带着武松到了后衙书房。

知县张知白坐在里面,笑呵呵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二郎来了,坐。”

“谢老师赐座。”

武松直接称呼老师,在旁边坐下来。

“马上就到府试,你何时去?”

“明日就出发,所以今日来与老师告别。”

“嗯,州解试和县试不同,须考校论和策,我给你的书,可都精熟了?”

“老师给的都精熟了,这次州解试,学生必定拿下魁首。”

“你的才华,我是知道的,但不可大意,我听说恩州府有个何运贞,也是才华出众,你要小心答题,再不可考场睡大觉了。”

武松笑道:“老师教训的事,州解试必定十分小心。”

“如此便好。”

“家中大哥、嫂嫂,还请老师多多关照。”

“这个何用说,你自去考试,县里有我。”

婢女进来,手里捧着一百两银子。

“这是送你路上的盘缠。”

武松没有推辞,起身接了:

“谢老师,府试后,武松定来报喜。”

“好,我等着。”

张知白很高兴。

武松拿了银子,退出衙门,回到家中。

武大郎和黄秀秀正好回家。

见到武松手里的银子,武大郎问哪来的。

武松说知县送的,又说明日去恩州府考试,家里如果遇到事情,记得去找知县。

黄秀秀听了,一直夸这个弟弟有出息。

当晚,黄秀秀在厨房做了一桌子菜,又买了酒,给武松饯行。

第二天早上。

天色刚刚蒙蒙亮,潘金莲早早起来,收拾好行装。

武大郎已经做好了炊饼,黄秀秀已经到肉铺杀猪去了。

武大郎听到动静,赶忙解下围裙过来。

“二郎,到了恩州府,你安心考试科举。”

“家里有你嫂嫂,一切都好,不用记挂。”

“金莲,你路上多照看着二郎,他有武艺傍身,别的不担心,只怕和人争闹。”

“遇到事情,你多劝着,万不可动手的。”

武松出门,武大郎不担心别人欺负武松,就怕武松欺负别人。

万一闹出官司,这功名就没有了。

潘金莲道:“大哥放心,遇到事情,我定劝着官人。”

“如此我便放心。”

武大郎又检查了一遍行囊,确定银钱、衣服、吃食都有,这才送武松出门。

街坊邻里见武松出门,也知道去恩州府考试。

因着武松和知县交好,邻里见了都说些吉利话。

武松笑呵呵应着,很快出了县城。

到了城外,武松劝武大郎回去。

武大郎不肯,又送了几步。

一直到城外十里亭,武松才把武大郎劝回去。

望着武松远去,武大郎忍不住抹了把眼泪。

且说武松带着潘金莲赶路,一口气走了二十多里。

武松不觉着疲乏,潘金莲小脚已经走不动了。

从小在庄子里做使女,却未曾出过远门,两只玉足娇嫩,磨出了水泡。

武松把行囊提在手里,背着潘金莲往前走。

趴在背上,潘金莲流下两滴泪来:

“本待伺候官人,却让官人背我,金莲也太没用。”

“这山路你一个妇人哪里走得惯,待我找个村镇,买头驴子与你骑着。”

武松力气大,潘金莲身躯娇软,背在身上一点不重。

古代的路不比现代,就算是官道,也是坑坑洼洼、起起伏伏、弯弯曲曲。

潘金莲肌肤娇嫩,走起来很勉强。

武松也想过把潘金莲留在家里。

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就算潘金莲死心塌地跟着自己,难保不会遇到破落户勾搭。

清河县旁边就是阳谷县,西门庆就在隔壁。

万一被西门庆盯上,麻烦就大了。

倒不是怕西门庆,而是不想动手杀人。

又走了二十里,快出清河县地界时,见到一个镇子。

此时天色将晚,刚好镇子里有个客店。

武松背着潘金莲到了店里,叫道:

“主人家,快把些吃的来。”

店家走出来,笑脸相迎:

“客官,是要歇宿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