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 第243章 母女俩都有生意经

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第243章 母女俩都有生意经

簡繁轉換
作者:千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7 16:43:19 来源:源1

第243章母女俩都有生意经(第1/2页)

庄氏再次叹了口气,“现在争论这些没有意义,人家已经成亲了,孩子都怀上了,再说,就算你俩成了,你能跟刚才那个陈家小子一样,时不时去秋水村帮忙?从高岭村下去一趟可不容易。”

何小虎哭了起来。

“娘,我好难过。”

庄氏拍了拍他的背,“哭吧,哭出来就好了,现如今你也快二十,该收心了,得空娘就去找个媒人,等你有了媳妇,就不会总想着她了。”

……

知夏几人跟着何老二来到后山,后山果然建着几间不起眼的矮屋子,二月的天还没到蚕卵孵化的时候,蚕卵都还未孵化。

何老二指着一个个圆盘上芝麻粒一样的蚕卵。

“这些是蚕卵,等到三四月天气彻底暖和起来,孵化之后就成了蚕,从蚁蚕到吐丝作茧,需要一个月左右,从蚕茧到蚕蛾,大概又需要十到十五天,蚕蛾羽化之后就会开始交尾,雄蛾交尾结束就死了,雌蛾一般在交尾几个时辰之后开始产卵,一只雌蛾大概能产几百到上千枚不等。”

“雌蛾产卵之后呢?”陈二花好奇问。

“也会死。”何老二说,“蚕蛾的一生很短,破茧羽化从交尾到产卵,大概会在三到五天里完成。”

陈二花很是诧异。

“破茧三到五天就为了产个卵,图啥啊?”

知夏虽也惊讶,却还是将此行的目的问了出来。

“那养殖的时候需要注意点什么?”

“不宜过热,也不宜过冷,不能直接喂食带有水珠的桑叶,还要及时给它们清理粪便……”

何老二说的细致,知夏听的也认真,未免自己会忘记,还用随身带的纸和炭笔将要点一一记下了。

听完后,她看向何老二。

“不知伯父这里可有多余的蚕卵?我想跟您买一些带回去试试,前期不需要太多,有两三百个蚕卵都行。”

这会都快到二月中旬了,等到三四月,蚕卵就孵化了。

家里前阵子种的桑树目前看着都像是存活了,个别种的早的,树干上已经发出了芽点。

至于扦插的树枝,时间还短,现如今一直在洒水保持湿度,等到月底才能知道有没有生根。

“钱倒不必,你们往后多念着点腊梅的好就行,从前她爹娘在的时候,我们两家人关系还不错,也算是她半个娘家人。”

何老二用桑叶给知夏弄了些蚕卵。

“先将这些带回去养着吧,要是遇到什么问题,往后可以来这里问我。”

知夏双手接过。

“多谢伯父。”转而又问他,“伯父这边每年养蚕,利润大吗?”

“一家人糊口还是够的。”何老二说,“经历了秋水村那件事,我们一直谨小慎微,也不敢弄太多,家里养的这些蚕,一年织个五六匹布,送去布庄回收也能赚个十一二两。”

一匹丝绸宽二尺二(约0.7米),长四十尺(约11米),五六匹才卖十一二两,那岂不是一匹才二两?

布庄往外头卖可不是这个价,根据品质好坏,差一些的都得五六两一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3章母女俩都有生意经(第2/2页)

这其中的利润空间,可真够大的。

“正好我这边也需要丝绸,往后伯父家里要是有货了,可否按照布庄的价回收给我?”

何老二不解。

“我以为你养蚕,是想跟我们一样靠织布赚点钱。”

“并不全是这样。”知夏说,“我跟腊梅姐姐合伙开的布艺铺子需要用到丝绸,我想着外面布庄拿货太贵,为了降低成本,就想试试自己养蚕缫丝,正好腊梅姐手里有织布的技术。”

听到这里,何老二点头。

“行,回头将丝绸织出来了,我叫我儿子给你送下山去。”

知夏一笑,从钱袋子里掏出二两银。

“蚕卵伯父不肯收钱,还教了我这么多养蚕的技巧,这二两银就当是我放在您这儿的定金,等布料到手,咱们多退少补就行。”

何老二见状,也没推辞,大大方方收下了。

既然这边的事情已经解决,知夏也没多逗留,山路不好走,早些回去好早些安顿手中的蚕卵。

临走前,她还跟庄氏讨了一块旧布,小心翼翼将包裹着蚕卵的桑叶包好,跟何家人告辞离开了。

……

眼下荒山那边养蚕的屋还没开始建,装着蚕卵的木箱被知夏放置在自己屋内,方便随时观察。

屋外,赵玉珍摸着自己的肚子跟林寄明商量。

“去年我们家种的苞谷产量还挺高,这马上到三四月也要下种了,苞谷和黄豆都可以多种点,再顺带种两亩地的花生,家里鸡鸭猪都得不少吃的对付,咱们家水田不多,就靠着些旱地了。”

林寄明点头,“行,上个月找人开了七八亩地种油菜,到时候再找人开个一二十亩出来种苞谷和黄豆。”

赵玉珍抬头看了看天。

“我瞧着最近雨水不多,今年的水田也不知道什么行情,前两天让大哥二哥带了点苞谷种回赵家庄种去了,你要不要去跟里正讲讲,让他出面叫村里人也尝试着种点苞谷?”

林寄明想了想。

“村里人各有各的想法,也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种。”

赵玉珍声音平和。

“种不种的,肯定得他们自愿,就算有些不愿意种,想来有部分人是愿意去尝试的,隔壁刘氏和桂婶都找我买了种,去年他们都是尝过咱们家玉米饼子的,直接吃硬邦邦的口感确实不好,但磨成粉做成饼子,掺点白面发酵起来香的很,总比咱们以前吃过的窝头强不是?”

林寄明点头。

“比窝头强多了,关键产量还高,唯一的缺点就是种太贵。”

赵玉珍早就计划好了。

“这个也好解决,咱们家留的种就算种上二十亩地,应该也还能剩下不少,到时候将余下的种交给里正,价钱低一些,让想种的人家一家匀一点去,等到丰收的时候,再以一文五的收价将村里的苞谷收回来送到磨坊磨成粉,转手五文一斤卖出去,咱们光是差价都能赚不少了。”

糙米都八文一斤了,加工后的苞谷粉卖五文肯定能有市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