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 第147章 意外火了一把

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第147章 意外火了一把

簡繁轉換
作者:千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7 16:43:19 来源:源1

第147章意外火了一把(第1/2页)

赵玉珍“噗嗤”笑出了声。

林寄明往媳妇儿的方向看去,并不知她在笑啥,转而又一脸宠溺的看向闺女。

“小姑娘家家的,怎么就成老妈子了?可别瞎胡说。”

知夏见铺子里陆陆续续又来了些客人,且赵家那边的亲戚都已经离开,便快步往后院跑去。

“爹娘,我先去放书,马上过来帮忙。”

林寄明见她风风火火的,还不忘提醒。

“你小心点,不着急。”

铺子里吃饭的人往林寄明的方向看去,“大叔,你们家闺女还认字啊?”

林寄明一脸自豪,笑着说,“我家丫头聪明,没去书院念过书,字却也认了不少,我们家铺子的名,就是她取的呢。”

一人津津乐道,“别说,这招牌还真有点意思,还有后院草棚柱子上挂着的小木牌,不知诸位留意过没有,那小木牌上刻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意境和觉悟,小姑娘还是个学问人呢。”

话音落下,便有人起身去了后院,原本就坐在后院的人,起身来到草棚外,仔细打量着挂在柱子和亭沿上的小牌牌。

这些小牌牌并不华丽,甚至连桐油都未上,可以说简陋至极,每一个小牌牌上都刻着一句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采菊东篱,遥望桃溪。”

小院对面就是璞玉书院所在的桃溪山,这一句倒是应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篱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听得人念到这一句,众人纷纷往篱笆外望去,篱笆后门旁果然有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且上头已经搭上了小凉棚供人坐着休息,“篱边一石平如榻”这句诗便是挂在小凉棚上的。

众人一边念,一边品味诗句中的意境。

渐渐地,被吸引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林寄明见此情形,自然是开心又自豪,还叫五福和赵林在院子里加了两副桌椅,让愿意在院子里的人都能有桌椅坐。

这样一来,前堂倒是空了不少。

赵玉珍心态还算平常,毕竟女儿几斤几两她是清楚的,前世好歹也是受过多年教育的,甭管借用、改用亦或者自创,几句诗对她来说,根本不算啥。

五福跑进跑出的忙活,虽然没说啥,见铺子里人多起来,到底也是开心的。

知夏也没预料到,原本只是突发奇想弄几句诗装点一下简陋的铺子,让铺子看起来有格调一些,却意外的火了一把。

正因为这边的轰动吸引了许多人,原本准备要卖一天的食材,未时刚过就没了。

见那些读书人还意犹未尽的,便推迟了半个时辰才打烊回家。

到家之后的第一件事,一家人聚在一起先将今天铺子里赚的钱数了数,总共是七百六十三文。

比之前摆小摊还多一百文出头呢,也就是今天准备的食材不充足,要是充足的话,卖个八百文应该不成问题。

“娘,咱明天得适当加点食材了吧?尤其豆腐,黄豆恐怕得再加十斤才够卖到傍晚。”

老街的豆腐摊一天三十斤黄豆卖的还挺快的,铺子里预留了二十斤,昨夜总共泡了五十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7章意外火了一把(第2/2页)

豆腐物美价廉,营养价值高,在老街又没得竞争。

别说六十斤,八十斤恐怕都不成问题,只不过耗费的时间太长也没必要,东西嘛,吃个欠才会让人念念不忘。

现如今夜里人不一定多,等明年老街码头开放,每个月应该会开几天夜市,到时白天夜里的,就真得八十斤黄豆才够用了。

赵玉珍跟林寄明对视了一眼。

“加十斤吧。”

她说完,起身往厨房走去。

知夏寻思还有点事没讲完,爹又做不得家里的主,便没将他考虑在内,起身跟着赵玉珍进了厨房。

“娘,还有蛋呢,昨天也不知道鸡蛋仔能卖成什么样,就只收了三十个蛋,今天是不是能加到五十个?”

原本上午鸡蛋仔没卖几个出去,下午将鸡蛋仔做出来一分为四之后,后面来了一拨人,没一会就卖完了。

赵玉珍拿了盆,从米缸里舀米准备淘米煮饭。

“鸡蛋也多收点吧,反正用不完第二天还能接着用,到时候将先后收的蛋做好标记就是了,先收的先用,后收的缓缓用。”

“好嘞!”

知夏得了赵玉珍的准许,转身跑出了厨房。

“大哥,收鸡蛋去啦。”

五福应了一声,提着篮子跟着知夏出了院子。

桂婶见知夏来家里收鸡蛋,便将自家鸡今天生的四个蛋拿给了她。

“最近天气稍稍凉快了些,鸡窝有时候能多一两个蛋,你们这铺子开的正是好时候呢。”

知夏笑着接过。

“桂婆婆,我娘说从明天起,如果我们都要往镇上去的话,四海又得跟之前一样寄放在你家了。”

四海在镇上没得玩伴,铺子里又都是熟食,担心他被烫伤就没让他乱跑,大人干活的时候,他就孤零零坐在角落,确实也挺无聊的。

至少在家还能跟狗娃和毛豆玩一玩。

“成,明天让四海来就是了。”桂婶往四周看了看,见没人留意她这边,才压低声音问她,“听说你二叔跟小姑的小铺子也开业了,他们生意如何?”

知夏摇头。

“不是很清楚,没留意过。”

桂婶又说,“肯定是没你们生意好,不然就你小姑的大嘴巴,早在村里散播开了,我今天跟村里人唠嗑,还听他们埋怨你小姑跟他们压价呢,村里家家户户都只那么几只鸡,生几个蛋也不容易,哪能轻易将价格降下来?”

知夏笑着说,“桂婆婆说的是。”

不过桂婶的话倒是提醒了她,如果想将利润最大化,铺子里的鸡蛋仔,最好是自家养的鸡生的。

正好每天那么多黄豆渣都吃不完呢,多养点鸡,也不怕没食吃。

最好是将后山给买下来,到时候在山里修一个养鸡场,等鸡养大之后,蛋和肉都能卖钱,鸡毛能收集起来**毛掸子,鸡粪和品质差的鸡毛还能堆肥种地。

这样一来,鸡蛋的成本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了,还能有一笔额外的收入,简直一举多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