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升官发财娶黛玉 > 16 忠勇伯态度和蔼,不像是憋着坏

[红楼]升官发财娶黛玉 16 忠勇伯态度和蔼,不像是憋着坏

簡繁轉換
作者:睡醒就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7 16:43:26 来源:源1

16忠勇伯态度和蔼,不像是憋着坏(第1/2页)

“你要恭喜什么?”外头传来史湘云的声音:“谁得了什么好处?”

莺儿忙打帘子请史湘云进去。

史湘云娇声道:“回去蘅芜苑太远了,再走一趟,我怕是要饿死在半路上。”

“你只管来便是,咱们两个素日是最好的,你又对我多有维护,来这儿才是应该,你若不来,我反而要怪你的。”

薛姨妈也忙让座,又叫了丫鬟端茶点:“若是饿了就先垫一块,只是不许多吃,马上要吃饭了。你看你林姐姐,就是整日吃点心不吃正餐,才搞得身子骨弱的。”

连着打了两个岔,还是没打消史湘云的好奇心,见她又问,薛宝钗解释了一句。

“方才听丫鬟说,那忠勇伯要认颦丫头做妹妹,所以我说要恭喜她。”

史湘云神色黯然,自怨自艾道:“她有什么可恭喜的?我襁褓里就没了父母,她好歹还见过父母。她来了之后,老太太也不疼我了,爱哥哥也不理我了。我——”

薛宝钗拉着她的手,焦急道:“这话你只好在我面前说,断断不可叫旁人听了去。她原本就有些小性子的,闹开了老太太反倒要说你不懂事。”

史湘云气呼呼地哼了好几声,又道:“这算是什么认妹妹?不曾摆酒,不曾开宗祠写入族谱,就是哄小孩儿玩呢。”

这话薛宝钗爱听,脸上却摆出严肃来,训斥道:“你听听,这是你一个懂礼知书的大姑娘该说的话吗?都是姐妹,该宽宏大量才是。”

“我可没你那么好心。”史湘云反驳:“平日里也没见她少刺你,我可不能当没听见。”

史湘云发了一顿脾气,总算是好些了,趁着她去整理洗漱的功夫,薛宝钗小声道:“要寻个理由把忠勇伯认妹妹的事儿宣扬出去,史丫头嘴不严,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怼上了,得把咱们家摘出去。”

贾母院子里,几位姑娘出去,贾琏也堵到了鸳鸯,由她带着进了贾母房里。

虽然贾琏说得还没鸳鸯细,但是再听一遍“忠勇伯态度和蔼,也不曾摆架子,有说有笑的,不像是憋着坏”,贾母还是挺高兴的。

她微笑着教育贾琏:“回去跟你媳妇好好过日子,别总吵架,她没日没夜管家就够忙的了,还要管你屋里那两个——谁都不是省油的灯。”

贾母说完,又叮嘱一句:“你老爷给你的丫鬟我就不多说了,尤家那个既然是二房,要出了孝才能圆房。”

贾琏一一听了,连声说是。

他这边出来,回到自己院子里,就看见王熙凤正洗漱换衣服,嘴里还含了一片参。

“预备着香汤,一会儿漱口,别叫她们闻见我嘴里的参味儿。”

平儿笑道:“早就预备好了,已经晾凉了。”

贾琏也知道王熙凤性子要强,除非起不来床,是绝对不能叫人看见病容的,他便道:“你也歇两天,以前也没见你这么殷勤伺候老太太吃饭,何苦来着?”

“你知道什么?”王熙凤反驳道,至于解释,那是没有的,以前兴许还能说,现在她是绝对不能跟贾琏示弱的。

院子里还有个等着她死了好当新二奶奶的狐狸精呢。

以前她如日中天,管家管得又好又得人心,现在呢?

现在贾家收益一年不如一年,她彻底成了管家三年,猫狗都嫌。

她不日日去奉承老太太,没人给她撑腰,她还怎么管下去?

王熙凤收拾妥当,往贾母屋里去了。

这时候外院的婆子正在贾母屋里回话。

“忠勇伯那两个下人,就跟闷嘴儿的葫芦一样,什么消息都没打听出来。就知道他们穆家大管家叫苗镇川,管侍卫的头领叫汤松柏,还有个帐房文书的头,叫赵敬诚。”

贾母眉头皱了起来,这还用人打听?

忠勇伯府要在京城交际,这些跟外头有联系的人,不用打听自己上来就得介绍,就好像人人都知道他们贾家的大管家是赖大。

“既然是军队带回来的,兴许嘴是严一点。”贾母不太开心,不过还记得不能苛待下人:“赏她二两银子,送她出去吧。”

鸳鸯领了人出去,正好跟来跟贾母吃饭的媳妇们姑娘们打了个照面。

贾家这些人,话不说清楚,那不等明天早上就有流言了。况且她身后又跟着一个绝对不会来内院的脸生的粗使婆子。

鸳鸯笑着跟贾宝玉说:“老太太知道你喜欢那马,特意叫了外院的婆子来问,可惜忠勇伯连马夫都带了两个,没叫旁人近他的马。”

马?什么马?

贾宝玉反应过来。哦,是他找的借口。但是贾宝玉一向自诩体贴,张口就来:“谢谢鸳鸯姐姐替我费心了。那样的马,骑上去怕是老太太跟太太都要担心的。”

王夫人一听见能往孝顺上靠,脸上立即就有了笑意:“宝玉是最孝顺的,时刻心里都有老太太跟我这个太太,也不枉我们疼他。”

也没别的办法了,过完年就十八了,说他文不成武不就都是抬举他,再不孝顺……总不能还夸一个马上成年的男孩子长得好看吧。

众人进去,王熙凤笑道:“老太太既然准备了好吃的,怎么不吩咐人叫我去?”

“馋嘴儿的猴儿。”贾母大笑:“你不长腿?我不叫你,你就不来了?”

穆川的礼,就是这个时候送来的。

贾母神色轻松许多,时间拿捏得正正好。

看见屋子正中间摆着的那一筐碳,薛宝钗下意识看了看林黛玉,怎就一筐?莫不是装样子?

哪知道婆子接着道:“忠勇伯府送了十筐碳来,只是都抬来怕是污了老祖宗的地,其余九筐先送林姑娘屋里了。”

薛宝钗忙偏过头,小声跟史湘云说起话来,好像全然不在乎这个。

“十筐碳——”贾母故意一顿,直到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才继续道:“也能烧一个月了。”

她这就是暗示薛家,手别伸那么长,别总惦记别人屋里的东西。

薛姨妈一点不见窘迫的,反而笑道:“我看那筐上还是黄签字,这位忠勇伯的确是风头正盛。林丫头有福了。”

林黛玉神色略有黯然,外祖母……再说对她好,她也没少被挤兑,也没少听闲话,只事后帮她说两句话,事前呢?

她是非受这个委屈不可吗?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她并不敢往下深想。

“老祖宗说的是。”探春接话道:“上回分就挺没规矩的,不过两块碳,谁眼皮子竟浅到这地步?”

她还想往下说,一想起薛宝钗,她就一肚子的气。

原先薛宝钗总踩林姐姐,那也就算了,横竖不是她们家的人。可姓薛的连她们贾家的女孩子都踩。每每踩着她们装大度装体贴装懂事,搅合了多少事情?谁能忍得了这个?

可惜王夫人咳嗽了一声,探春生生把后半句话憋下去了。

“来看看忠勇伯给你们送了什么?”王夫人和煦地笑着:“听说他是种地的出身,又是突然发迹的,也不知道送的东西合不合规矩。”

林黛玉总觉得这种话是在针对她,可深究起来,那恶意又隐藏得极深,就好像在一步步试探她的底限一样。

不过下午穆川的纵容的确给了她勇气……是自己人呢。

“二舅母说得是,若是不合适,便叫送回去吧。”

贾母眼皮子一抽,送回去就是打脸了,老死不相往来都是轻的,忠勇伯在太上皇皇帝面前说两句贾府的不是,别说外头的贾家,就是宫里跟皇帝同床共枕的娘娘也招架不住。

“我一个老太太陪着你们饿着肚子,赶紧看吧。”贾母打了个哈哈敷衍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6忠勇伯态度和蔼,不像是憋着坏(第2/2页)

贾宝玉去拿了帖子读给贾母听。

“是文房四宝。”贾宝玉说:“给林妹妹还有一块怀表。”

“哦,怀表可是个好东西。”传进来还不到二十年,贾母也没有的。

“南安太妃也有一块,我见过的。”史湘云道,又凑过去看丫鬟捧给林黛玉的怀表:“你这个好像没南安太妃的大。”

林黛玉拧了两圈发条,这才道:“枉费你去了那么些公侯家里,又结实了那么些权贵,这东西越小越难做,越小越精贵,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又没有这个。”史湘云回应道:“难不成你就有?”

她原先的确是有的,可惜……林黛玉余光扫了一眼王熙凤,父亲重病过世,家里许多东西都不知去向了。

当日琏二哥也有解释,说是家贼难防,管家小厮等等带着东西跑了。

她只能相信。

贾宝玉下意识不想林黛玉关注落在旁人身上,尤其是外男,他笑道:“这忠勇伯倒是会送,文房四宝都是一样的。林妹妹,我看看你得了什么。”

有了贾宝玉带头,几位得了东西的姑娘把油纸包都拆开了。

笔墨纸砚,笔是一套四只上好的狼毫,墨用红纸绳绑着,上头还镶嵌了金箔,纸是——

贾宝玉眉头皱了起来:“怎么一人就五张纸?这也不像是宣纸,不是生宣也不是熟宣。不过倒是挺精致的,似乎还有蜡,滑滑的。”

“拿来我看看。”林黛玉招手:“这是冰纹梅花玉版笺,是宫廷御用笺纸,我小时候听说一年造不了两百张,不知道如今能造多少了。”

“诶呦。”王熙凤忙笑道:“这忠勇伯家里好东西不少呢。我数数,咱们家三位姑娘,还有林妹妹,薛家两位姑娘,还有史大妹妹,一共三十五张,许是除了宫里,就咱们家最多了。”

有了这纸,剩下的玉石砚台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林黛玉手里拿着笺纸,轻轻晃着,跟薛宝钗笑了笑。

御用的。一连两次都是御用的。

她这才发现,她其实并不是不在乎,也不是麻木,她是因为没有人向着她,只能往内强忍。

“这墨贵重,还有金箔呢。”

“是油烟墨,适合工笔写意。”

薛宝钗跟惜春的声音同时响起,林黛玉又笑了笑:“谁都不如宝姐姐眼尖,竟无一人看见那金箔。”

来了个忠勇伯,竟叫她抖起来了。

王夫人道:“摸了墨的赶紧去洗手,别说老太太,我都有些饿了。”

贾家吃上饭,穆川也几乎是同时吃上了饭。

眼前这桌酒席,想必是去李老将军家里打听过的。

有他爱吃的牛肉和羊腿,还有个切丝的生白菜心。

酒也只有两壶,正在热水里温着。

这就让人很舒服了。

穆川客气道:“李老将军年岁高了,冬天不太舒服,吩咐跟几位说声抱歉,他来不了。这位是李老将军的孙子,今儿陪着一起来的。”

能请来一个就算不错了,况且有李老将军的孙子过来,也算给足了面子。

再说李老将军的确是年纪大了,定南侯府的事儿,如今都是他儿子带着几个管家办的。

为首的顺天府尹孟大人举了酒杯,笑道:“咱们这也算是给忠勇伯接风洗尘。真要喝起来,谁都喝不过忠勇伯,不过两杯薄酒,是个意思。”

头一杯大家都干了。

虽然天色将暗,冬日的傍晚是冷风嗖嗖,但室内却还温暖如春,摆放在桌上的菜也是精心烹饪过的,桌子下头还有个暖炉烘着,就是荤菜,也不怕凉了油腻。

酒过三巡,三位京城的地方官赞叹了穆川的英勇,又夸了李承武是虎父无犬子,前程一片光明。

穆川也不是毫无情商那种人,李承武一年半以前还是纨绔,总之话就没落在地上过。

一顿饭吃完,宾主尽欢,三位地方官送了穆川跟李承武出来,也各自道别,分头离开了。

宛平县衙距离京城七八十里地,这个点,就算是骑马也是回不去的。

马车里的柯大人正想是去客栈住一晚上,还是去再喝个酒,马车忽然被人敲响了,声音还挺熟的。

正是才喝过酒的忠勇伯穆川。

“柯大人?”

本来就没喝两杯酒,这么一激,那点酒化成汗全出来了。

车夫停了马,又被随行的下人拉去一边说话,穆川上了马车:“柯大人,我有一事为难,想请柯大人帮忙。”

穆川上马车的那一下子,马车都往下沉了沉,柯元青眼皮子跳了跳,想起京里官场上的传闻。

他这马车也不比户部大门结实啊。

“将军请讲。”柯元青拱拱手,留心听着。

“我有几个一同征战多年的手下,如今年纪到了要退伍,我家里还有几口男丁,吃不了种地的苦。不知道宛平县衙可缺杂役?他们做些捕快、收粮又或者缉凶的活儿,都是极好的。”

这算是穆川升官发财扶持家族计划里的重要步骤。

杂役虽然不是官,更加不是吏,也不是读书人,甚至说起来还是贱籍,三代不得科考的。

但捕快是可以传家的职位,尤其是京城这地方,每年吃喝不愁,能养活一大家子还能有结余。

地方官干三年拍拍屁股走了,真正维持县衙运转的,反而是下头这些吏和衙役。

至于三代不得科考,这个也容易,往平南镇一送,一来一回身份就洗白了。

况且穆川也想过的,他们家读书……就没那个环境,没个三五代是不成的,既然这样,索性两把抓,从底层做起,占据县衙的关键职位,一样能左右县令。

反而比读书当官更持久,更能养成一个大家族。

到时候有知道怎么维持县衙运转的杂役,也有能考中进士的读书人,这不两全其美。

因着才吃过酒,也知道穆川说话很是直接,再加上他那张严肃又很值得信赖的脸,柯元青道:“宛平县管了一半的京城,光京城人口就不下百万了,再加上周围的乡里,人手总是不够,大人既然开口,那就是一个捕头,五名捕快,正好一队。大人选好人,叫他们去找我的师爷乔纪便是。”

柯元青答应的很是干脆。

理由也很简单,将来林家村的地会全部记在忠勇伯名下,到时候这位一等伯不开口,他这个县令是一石粮食都收不上来。

既然如此,不如送他几个官服衙役名额,就是看着这几人的份上,忠勇伯也得稍稍意思意思,不然衙役的月俸哪里来呢?

不过……

柯元青又道:“宛平大兴两个县衙的县令任期只有一年,我明年端午过后就卸任了,将来的事情我可不能保证。”

穆川笑道:“大人不用担心,明年……大人可要万民伞?”

这玩意谁不想要?

柯元青为难地犹豫:“有些过了,请些乡亲们往县衙送些吃食牲畜便是。”

“放心,我叫他们举着青天大老爷的牌子,从御史衙门门口过。敲锣打鼓,热热闹闹。”

柯元青才四十岁的脸,就笑出了一脸褶子。

不过等他从满足的情绪里出来,却见穆川没有告辞的意思,毕竟是才做了交易,也不好赶人的,柯元青正说要不要邀请忠勇伯一起听曲儿去,就听他又说。

“还有一件事儿,得请教柯大人。”

柯元青屏息静气:“将军请讲。”

“十几年前,我家里有一块地,被人占了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