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升官发财娶黛玉 > 17 留了面子,却又非常阴损的招

[红楼]升官发财娶黛玉 17 留了面子,却又非常阴损的招

簡繁轉換
作者:睡醒就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7 16:43:26 来源:源1

17留了面子,却又非常阴损的招(第1/2页)

柯元青一脸的:这事儿你找我?

不过转念一想,京城里,占他地的肯定也得是个勋贵。

但这他就更管不了了。

勋贵的事儿,有关系的直接找皇帝,就算是没落贵族,也有内务府,再不济还有三法司。

他一个县令,虽然是大魏朝仅有的三个六品县令之一,但他也管不了勋贵啊,动辄超品,他一个六品官,是能用杀威棒,还是能去人家里搜证物啊。

“地契上是三十五亩地,作价六百两银子。可实际上,我们家里只收到了三十两银子。”

就为这么点银子,这么点地,这似乎也不能是什么正经勋贵。

“这……京里谁家敢为了区区数百两银子,跟您过不去?”

柯元青态度很是卑微,这位不仅能找皇帝,还能找太上皇。

“是荣国府贾家。”

“啊?”柯元青脸上甚至有几分无措来,“荣国府?他犯不着吧。”

这事儿肯定是忠勇伯还没发迹前出的,但是荣国府,一门双国公,家里还有女子在宫里当贵妃,区区三十五亩地……

这就跟他一个六品宛平县令,上街抢小孩儿的糖葫芦一样荒唐。

“地契上的确不是荣国府主子们的名字,是二房的陪房周瑞。”穆川笑道:“说起荣国府二房,跟大人也是同僚,工部的贾政,如今被外派当了学政。”

一听这话,柯元青一脸都是你侮辱我:“将军,我跟他可不是同僚,我是正经科举取士,翰林院当过翰林的,我是清流。他是恩推。”

“是我失言了。”穆川拱拱手表示歉意,又叹气道:“六百两银子,我家里只收到三十两,爷爷死了,叔叔腿断了,我被拉去服兵役,路上还被打了一顿,明显是想让我死在路上的,这口气我咽不下去。”

这是死仇,柯元青心想,又想忠勇伯能忍到现在,当着皇帝太上皇也没发作,那必定是所图甚大。

他小心问道:“将军想要下官怎么配合?”

“我要告周瑞有私产。”穆川坚定地说。

柯元青一瞬间呆滞了,可转念一想,这的确是个好主意。还是个非常符合官场风格,表面上留足了面子和余地,实际非常阴损的主意。

周瑞是个奴婢,是不能有私产的,但是实际上,就连宫里的太监都好在外头办个宅子养两个老婆,周瑞这种管事就更不用说了。

再说荣国府的奴婢,京里也都知道,一个比一个风光,要说他们没私产,打死柯元青都不信。

一告一个准儿。

这还是官告奴。告成了还得罪加三等。

而奴仆有私产,主人家也要落一个监管不力的罪名。

总之唆奴婢欺压百姓的罪名逃不了,监管不力放纵奴婢的罪名一样得有,哪边都不是好过的。

这还是实打实的罪名,对名声的影响更大。外戚、恩推官,比科举官天然就少了一层护身符,除非荣国府一点不反抗,否则这事儿没办法轻易了结。

等一下……柯元青忽然呼吸急促了,这办好了是个大饼啊,他也能分一杯羹的,不过他官位还是太低了一点,他得往上找找。

“将军放心,下官一定秉公办理,绝对不徇私枉法。”

穆川拍了拍他肩膀:“我家里没收到地契,周瑞家里那份不好说,宛平县衙的文书房里那张,可能是唯一的证据了。别不小心烧了,又或者叫人偷了,哪怕沾了水看不清,也不行。”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好好保存地契,这就回去贴身带着。”

穆川跳下马车,又上了自己的马,回定南侯府去了。

柯元青也没心思喝酒听曲儿了,当下吩咐马车掉头,往自己座师,吏部尚书家里去了。

这就是科举官的优势,有座师、房师,同僚同窗和同乡,很容易就能拉帮结派的形成一股势力。

吏部尚书李大人这会儿已经睡下了,听闻柯元青深夜来访,忙披着衣服起来,请人去了小书房,问道:“何事?”

柯元青把穆川方才说的事情一讲,李大人斗争经验可比柯元青丰富多了,他沉吟片刻:“借着这事儿,我们能打击外戚、恩推官还有勋贵,这都是声望。”

空出来的职位就是利益。

他又笑了两声:“办好了你也能升一升。”

能在京城当县令的,要么是出了什么大事儿出来顶缸的,要么就是前途正好,等任期满了外放出去当知府的。

很显然,柯元青是后者。

“活动一下,能叫你去个富庶的州府。还有……”李大人笑道:“内阁三辅左喜来一向看不起武官,不知道能不能把他也套进来。”

“恭喜大人!”柯元青道喜,又道:“学生有一同乡,正在都察院做监察御史,若是一切顺利,可否将他活动到工部?”

监察御史是正七品,贾政的本职是工部郎中,正五品。这就是升职。

柯元青的同乡就是李大人的同乡,李大人又是吴越最大的实权官,况且这事儿又是柯元青找来的,李大人道:“可以,那头一份弹劾的折子,就由他来写了。”

“你也不必太过紧张。”李大人安慰道:“琼州自古以来就是流放之地,那贾政去琼州做学政,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若不是朝中无人肯去,连续三年叫知府兼任学政又太过不像话,又怎么会派他一个恩推官去掌管学政?他自己就没有科举过,他怎么给学子们讲课?”

“我不曾科举,连秀才都不是。我能当官,全靠我爹是国公。”李大人冷笑:“若是放在江浙这等科举大省,是要激起民变的。也就是琼州这种遍地都是三代不能科举的罪人之地了。”

柯元青当然不是紧张,他是兴奋。

但是座师这么说了,他也顺着座师的意思,继续道:“前朝三百五十七年,琼州一共出了五百二十六名举人,其中探花一位,进士十三位,本朝到现在八十六年,举人数刚刚好八十人。”

“你记性一直很好。”李大人赞叹道:“我想想,得在你外放之前,给你活动一次经筵的名额,也是资历。”

李大人说完,看了看屋内的自鸣钟:“这么晚了,你就歇在我家,明日城门开了再走。”

柯元青在客房里睡下,忽然明白忠勇伯为什么一上来先说要几个衙役名额了,他这是打算让自己人去贾家送朱票啊!

没打算为难他这个小县令,忠勇伯是个讲究人啊!

柯元青一下子兴奋起来,忠勇伯这等魁梧,午门献俘时拎着土司行动如常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他现在希望荣国府硬气一点了,指不定忠勇伯就要亲自出马了。

还有十年前办这事儿的户房文书和当日去林家村的衙役们,不如撵走他们,位置全都给忠勇伯做人情。

柯元青一边想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穆川这一天行程挺满,晚上又喝了两杯,一上床,几乎是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7留了面子,却又非常阴损的招(第2/2页)

就在他陷入梦乡的时候,贾母猛地一个激灵,从梦里醒了过来。

“鸳鸯?鸳鸯!”

鸳鸯是不上夜的,不然没日没夜的伺候人,那早就累死了。

夜里伺候的小丫鬟忙出去叫人,鸳鸯起来胡乱穿了衣服,又用手巾包了头发,这才到了贾母屋里。

贾母急切地问道:“我忽然想起来,那忠勇伯家里的大管家,叫苗镇川的?”

鸳鸯点了点头,贾母又道:“忠勇伯叫穆川,他管家叫苗镇川,他……怎么能起这么个名呢?这是对主家不利啊。”

这种问题,鸳鸯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她还在仔细回想那婆子是怎么回报的。

贾母又道:“就像咱们家里的管家,赖大,隔壁东府的管家,赖二。咱们是真起不了别的名字吗?不过是要借着这名字,让他们时刻谨记身份,记得主子们的教诲,可忠勇伯家——”

贾母又顿住了,她着实不知道该怎么说,哪儿有给下人起这种名字的。

川、镇川,这也太不成体统了。

鸳鸯想说,人家八成就叫这个名字,爹娘给取的,也有人不在乎这些的,况且就是大管家,也不一定是卖身为奴的。但是老太太明显有些魔怔了,她哪儿敢背着老太太的意思说呢。

她挥手叫了小丫鬟,低声吩咐去端安神汤,自己则是坐在贾母床边,轻轻给她拍着背,小声道:“忠勇伯家里是种地的,又才回来,这还不到半个月呢,许是没想到这些,他既然想跟咱们家里相交,下回他来,教他便是,他还得感谢咱们。”

贾母被安慰到了,又喝了安神汤,拉着鸳鸯絮絮叨叨说了许久,这才又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司棋起来,进去伺候迎春穿衣,哪知道一进去就见迎春躺在床上,没精打采脸色苍白,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司棋伸手一摸,脖子上也满是汗。

“好我的姑娘,你夜里不舒服怎么不说呢。”司棋无奈又生气,忙去叫了嬷嬷来看。

昨儿迎春就不大对劲儿,又听说她头一个不小心冲了出去,嬷嬷有了判断,道:“是惊到了,先拿温水给她擦擦,再喝些安神的汤药,看看再说。”

都住在园子里,晨昏定省都是一起出去的,迎春住的紫菱洲就在潇湘馆的西北角,往日都是薛宝钗跟史湘云先出来,一路接了惜春跟探春,然后再去迎春屋里,最后到潇湘馆。

这个时候,贾宝玉多半已经等在潇湘馆了。

今日几人到了紫菱洲,就见里头忙忙乱乱。

“这是怎么了?”史湘云问道。

院子里婆子见是姑娘们,便应道:“二姑娘昨夜发热来着,汗出多了,有些无力。”

探春狠狠瞪了一眼薛宝钗,先一步进去,忽又转身拉了惜春,挡住了薛宝钗跟史湘云:“亲戚们还是留一留吧,我们自家姐妹进去看。免得二姐姐不曾更衣,叫亲戚看见了失礼!”

“这是怎么话说的?”史湘云一脸无辜,“平日玩得好好的,怎么忽然就失礼了?”

薛宝钗一脸担忧,叹息道:“汗多失津,体虚乏力,能有燕窝补补是最好的,可惜我家里燕窝都给了颦儿了。”

探春进去,看迎春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样子,还跟她笑,一边觉得薛宝钗着实可恶,一边又怨迎春不争气。

但是转念一想,她也不敢,她一样不敢说太太家里亲戚有什么不是。只敢讽刺,不敢明说。

这怨恨便又到了自己身上。

“你也别这么纠结。”探春软弱无力的劝着:“大家都出去了,也不只你一人,送的东西又都一样,可见忠勇伯也不在乎这个。林姐姐更是跟他一屋子说了许多话,也没怎么着。云妹妹原先也去这家到那家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沉默寡言的惜春忽然补了一句:“宝姐姐也没掐出尖儿来,跟咱们似的。”

探春噗的一声笑了出来:“不管她什么主意,都没成,你也别往心里去了。”

“我好多了。”迎春回应道:“就是又饿又渴,先叫她们给我端碗白粥来,多加糖,我吃了就好了。”

探春见她说话虽然没什么中气,但眼睛还算亮,放下心来,又道:“老太太也说天气冷了,叫咱们不必日日都去,今儿我就在这儿陪你吧,省得你屋里人不听使唤。”

她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正要出去劝走薛宝钗跟史湘云,就听见外头林黛玉的声音:“二姐姐可好些了?”

还有贾宝玉的声音:“怎么就病了?赶紧叫人请大夫去。”

接下来是薛宝钗:“许是着凉了,还有些发烧,这个时候屋里得烧暖些,要我说,不如——”

探春很没规矩踢开帘子出去:“不用!什么都不用!吃了早饭就好了。”她又跟林黛玉道:“你那碳自己留着,好好烧!一块都不许分给别人!”

接着又是跟薛宝钗的:“二姐姐不如你胎里带来的热毒病得重!”

许是昨天见了忠勇伯,又被他区别对待送了好些礼物,她心情极好,这次说病不病的,林黛玉非但没难受,反而笑出声来。

“我听宝玉说,宝姐姐犯病了就是略喘嗽些,还不如我平日咳嗽严重。还有那花蕊制成的冷香丸,吃一丸就能好,别是叫和尚骗了吧?”

这还不算完,她又道:“宝姐姐总说自己祖上是紫薇舍人,又是读书人家,如今还是皇商,户部挂名的,体面有规矩。自家女孩儿生病,竟然外头胡乱找个和尚看?”

探春一肚子怨气总算是出去一些了,她道:“定是骗人的,《神农百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我都看过的,就没见过一例用花蕊治病的。你什么时候犯病,这次正经请个大夫来,我们荣国府御医也请得来,好好给你看看,断了病根,别吃那无名和尚的骗人方子了。”

其实倒也有,最有名的当属番红花,但这个时候谁会去拆台呢?

林黛玉便又天真地问了一句:“当日那方子,宝姐姐家里给了多少银子?”

吵过架的都知道,一旦上头,思维极其敏锐,口速快得惊人,两人一言一语的,竟是一点开口的余地都没给薛宝钗留。

但薛宝钗也不是常人,她脸上依旧带着微笑:“既然如此,我先去给老太太请安了。你们也快些,毕竟是晚辈,别叫老太太等你们。”

史湘云哼了一声,跟着薛宝钗一起走了。

贾宝玉倒是有些犹豫,只是迎春病了,林妹妹也没动,他喊了一声:“宝姐姐路上仔细些。”

林黛玉瞪他一眼,没好气道:“你这么说,别叫宝姐姐误会你咒人家。”

看他左右为难的样子,林黛玉又道:“还不快追上去解释?”

贾宝玉犹犹豫豫的,又怕林妹妹恼他,终究还是没追上去。

只是可惜贾母昨天晚上也没睡好,早上自然就没起来。

“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