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到大秦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 第36章 为后世抢救下一些火种

穿到大秦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第36章 为后世抢救下一些火种

簡繁轉換
作者:只曾记得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7 16:43:54 来源:源1

第36章为后世抢救下一些火种(第1/2页)

李斯并未理会这些,他只是偶尔举起酒爵,浅浅一饮,狭长的双眸中不起半点波澜。

李沐明白,这位廷尉大人此行绝非游山玩水。

统一六国靠的是军功,而要将这庞大的帝国揉捏成一个整体,靠的便是李斯和他背后的法家铁律。

他来这里,是来巡视法度推行的利刃,是来斩断一切不谐之音的刻刀。

宴席在一种诡异的热闹与压抑中结束。

郡守正要引李斯前往后堂歇息,门外一名小吏却匆匆来报,神色颇为为难。

“启禀郡守,廷尉大人……府外有几位本地的儒生,为首的乃是南阳大儒周夫子,他们……他们听闻廷尉大人在此,特来求见,说有安邦定国之策要当面呈上。”

郡守的额角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儒生?在这个时候求见廷尉李斯?这不是老鼠给猫拜年吗?

李沐的心,也跟着咯噔一下。

李斯闻言,脸上竟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意,他摆了摆手,声音平淡无波。

“让他们进来。”

片刻后,三名身着麻布深衣的老者被引了进来。为首的老儒生须发皆白,身形清瘦,但脊梁挺得笔直,带着一股饱读诗书的傲骨。

他率先行了一个古礼,不卑不亢。

“草民周峻纬,携弟子拜见廷尉大人。”

李斯并未起身,只是抬了抬眼皮,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过,如同审视卷宗上的文字。“何事?”

老儒生周峻纬深吸一口气,声音朗朗,透着一股坚信不疑的力量。

“启禀大人!如今六王毕,四海一,干戈止息,天下初定,正是以仁德教化万民,罢黜严苛之法,与民休养生息之时!恳请大人回禀陛下,当以礼治国,方可安享万世太平!”

“礼治国?”李斯嘴角微微上翘,重复着这三个字。“你的意思是,要效仿三代之治?行你口中的仁政?”

“正是!”周峻纬精神一振,以为说动了对方,连忙躬身,“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以周礼教化黔首,使人人知廉耻,懂礼义,如此,天下自安,何须严刑峻法?”

李沐站在一旁,几乎想冲上去捂住这老儒生的嘴。

在李斯面前谈仁政、谈周礼,这无异于在猛虎面前讨论吃素的好处。

果然,李斯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酒爵,发出一声轻微的脆响。

“老先生,我且问你,三皇五帝之时,天下人口几何?”

周峻纬一愣,显然没料到对方会问这个,他沉吟片刻,估算道:“或有百万,或数百万。”

李斯又问:“那我大秦治下,如今黔首又有几千万?”

这个问题,周峻纬答不上来了。

那是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庞大数字。

李斯的眼神骤然变得凌厉,“时移势易!尔等腐儒,却只会抱着千年前的故纸堆,固步自封,空谈仁义礼智!

古时民少而物多,一夫之耕或可养十人,故可谦让;

如今民多而物寡,一家之产不足以自给,若无法度约束,则必生争抢、动乱!

你所谓的仁政,才是真正的乱国之道!”

“陛下宵衣旰食,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天下一统,九州之内再无纷争!而尔等呢?聚众讲学,私设议论,非议朝廷法度,长此以往,政令不出郡县,法令形同虚设,国将不国!”

李斯的目光缓缓扫过三个面色煞白的儒生,最后定格在周峻纬身上,一字一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章为后世抢救下一些火种(第2/2页)

“此为五蠹之首,国之大贼!”

周峻纬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

那股支撑着他的傲骨,在李斯冰冷而残酷的现实逻辑面前,被寸寸击碎。

李斯缓缓站起身。“陛下已下明诏,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天下万事万物,皆要归于一统!所有与此相悖之法、相悖之言、相悖之学……”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绝然的寒光。

“当,一、体、绝、禁!”

三个儒生再也支撑不住,齐齐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李沐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可他的内衫早已被冷汗浸透。

一体绝禁,这四个字,比任何刀剑都要锋利,因为它要斩断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是一个文明的根!

李斯所说的,绝不仅仅是针对儒家。

道家、墨家、农家、阴阳家……诸子百家,但凡不符合大秦法、术、势核心理念的学说,都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化为灰烬。

不行!绝对不行!

一个念头,在李沐的脑海中疯狂燃烧。

那些典籍,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

它们可以被辩驳,可以被超越,但绝不该以这种方式被彻底抹杀!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他必须做点什么。

即便无法拯救所有,也要在这场文明的浩劫中,为后世抢救下一些火种!

第二天,李沐以考察南阳陶器、为太医署采办药瓮为由,来到了宛城的市集。

他亲自挑选了十几个肚大口小的黑色大陶瓮,付了钱,让店家直接送到他的住处。

从那一天起,李沐的生活变成了两部分。

白日里,他依旧是那个勤勉严谨的太医署专司。

他带着随从,走遍南阳的山野,核定药材名称,绘制精密图谱,统一计量单位。

他的工作无可挑剔,甚至让前来监察的郡守属吏都暗暗称奇。

而当夜幕降临,他便会屏退左右,在书房里点亮一盏孤灯。

他从随身携带的行囊中,取出早已备好的竹简和刻刀,开始一项秘密而伟大的工程。

他誊写的,并非医书。

诸子百家的言论,那些他前世耳熟能详的句子,此刻正通过他的手,一笔一划,被重新镌刻下来。

为了绝对保密,他没有使用秦国通用的小篆,而是全部采用了笔画繁复、外人难以辨认的楚国文字。

这是与时间的赛跑,是在屠刀落下之前,抢救文明的瑰宝。

每一片竹简的完成,都让他感到一阵心悸与慰藉。

巡行南阳、三川的差事,终于到了尾声。

在返回咸阳的前夜,李沐借口月色正好,独自一人带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然离开了驿馆。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在距离咸阳百里之外,渭水河畔的一处隐秘的河湾,他停下了车。

这里是他来时就早已看好的地方,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旁边还有一棵巨大的歪脖子柳树作为标记。

他跳下马车,从车上搬下一个又一个沉重的陶瓮。

他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铲,在柳树下奋力地挖掘着。

当坑挖到足够深时,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十几只装满了竹简的陶瓮,一个个放入坑中,仔细地码放整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