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拥兵百万被赐死,起兵剑指朱元璋 > 第119章 先生高义!

拥兵百万被赐死,起兵剑指朱元璋 第119章 先生高义!

簡繁轉換
作者:我爱猫猫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9 16:40:24 来源:源1

第119章先生高义!(第1/2页)

朱柏传圣旨。。

贾诩的身影如同从阴影中剥离出来一般,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奉天殿门口。

他走得很慢,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声音,每一步都踏在棉花上。

空旷的大殿将他瘦长的身影拉得更长,像沉默的鬼魅,正缓缓飘向权力的中心。

他穿着一身暗色的官袍,整个人都像是要融化在殿宇的昏暗光线里。

朱栢没有回头。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张巨大的龙椅上,周身散发出的寒气,似乎要将整个奉天殿都冻结成冰窟。

贾诩走到殿中,停下脚步。

他没有立刻行礼,那双深邃得不见底的眼睛,先是扫了一眼地上那团被揉捏得不成样子的信纸,然后才缓缓抬起,望向龙椅上那个孤绝的背影。

他什么都没问,也什么都没说。

作为朱栢最信任的谋士,他太清楚什么时候该开口,什么时候又必须当一个哑巴。

此刻的陛下,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任何多余的言语都可能引来毁灭性的岩浆。

“陛下。”

贾诩躬身,声音平稳得没有波澜,殿内这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与他毫无关系。

“北境传来军报。”

朱栢终于开口,声音像是从九幽之下传来,不带人类的情感,“王保保在草原上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号称要饮马长江,为他的旧主复仇。”

他说得轻描淡写,在谈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贾诩却从这平淡的语气中,听出了压抑到极致的暴戾。

王保保,扩廓帖木儿。

这个名字,对于大明而言,始终是一根扎在北境边防线上最深的毒刺。

他是北元最后的战神,是草原上不落的雄鹰。

朱元璋在世时,徐达和常遇春曾数次北伐,与此人鏖战,胜负参半。

此人韧性之强,谋略之刁钻,堪称一代名将。

如今,朱栢刚刚登基,根基未稳,四方藩王之心尚未完全收服,王保保便选择在这个时候南下,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

“二十万大军……”

贾诩低声重复了一句,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看来,草原上的那位小皇帝,是想趁我大明新立,来讨些便宜。”

他的话音很轻,却精准地戳中了要害。

“便宜?”

朱栢冷笑一声,终于缓缓转过身来。

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那双曾经有过挣扎和痛苦的眼眸,此刻只剩下无尽的深渊。

“朕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吗?”

他盯着贾诩,一字一句地问道:“文和,你告诉朕,对付这样一条不知死活的疯狗,该用什么法子?”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血腥味。

他问的不是计策,而是屠宰的方式。

贾诩垂下眼帘,避开了朱栢那慑人的目光。

他知道,陛下现在需要的不是一场堂堂正正的胜利,而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虐杀。

他需要用敌人的鲜血和哀嚎,来浇灭心中的那团无名邪火。

“陛下。”

贾诩再次躬身,这一次,他的腰弯得更低了,“杀人,何须用刀?”

嗯?

朱栢的眉梢微微一挑,冰冷的脸上终于有了变化。

他示意贾诩继续说下去。

贾诩向前走了两步,声音压得更低,在分享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王保保乃北元最后的擎天之柱,手握重兵,威望之高,甚至超过了那位远遁漠北的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

“正因如此,君臣之间,早已心生嫌隙。脱古思帖木儿既要倚仗王保保为他抵御南朝,又无时无刻不在忌惮他功高震主,取而代之。”

贾诩顿了顿,抬眼看了一下朱栢的神色,见他听得专注,才继续说道:“这种猜忌,就像一根埋在心里的刺,平时或许不觉得什么。可一旦有外力轻轻一推,这根刺,便会瞬间贯穿心脏。”

朱栢的眼神亮了起来。

他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离间?”

“正是离间。”

贾诩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笑容在昏暗的光线里显得格外阴森,“但寻常的离间之计,对王保保这等人物,恐怕无用。须得以雷霆万钧之势,下一剂猛药,让他百口莫辩,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猛药?”

朱栢的身体微微前倾,整个人都被贾诩的话吸引了。

他喜欢这个词。

对付顽疾,就需猛药。

“臣请陛下,下圣旨。”

贾诩的声音里透着冰冷的兴奋,“……封王的圣旨。”

“封王?”

朱栢愣住了。

他设想了无数种阴狠毒辣的计策,却唯独没有想到这一条。

给自己的敌人封王?

这是什么道理?

“没错。”

贾诩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毒蛇般的光芒,“陛下可以下明旨,昭告天下。就说王保保深明大义,心向华夏,不忍见草原生灵涂炭,有心归顺我大明。”

“为彰其功,为表诚意,陛下可册封王保保为‘北元王’,位同亲王,世袭罔替。再赐下我大明亲王顶戴、蟒袍玉带,派使者敲锣打鼓,送往草原,务必要让所有蒙古部落都知道,他王保保,是我大明册封的王!”

贾诩的话,如同道惊雷,在空旷的奉天殿内炸响。

朱栢怔怔地看着他,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这计策……

何止是毒!

简直是诛心!

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大明的使者,捧着亲王顶戴和封王圣旨,大张旗鼓地进入草原时,会是怎样一副场景。

王保保会怎么想?

他收,还是不收?

收了,就是坐实了私通南朝的罪名,脱古思帖木儿就算再能忍,也绝不可能容忍一个手握重兵、还被敌国封王的大将活在自己身边。

不收?

甚至杀了来使?

没用!

只要大明的封王诏书传遍了草原,猜忌的种子就已经种下。

脱古思帖木儿会想,你王保保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在我让你南下的时候,收到了南朝的封赏?

你们之间是不是早有勾结?

你这次南下,到底是为我复仇,还是想与南朝里应外合,卖了我这个皇帝,换你一个世袭罔替的王位?

这种猜忌一旦产生,便会如同疯长的藤蔓,瞬间缠死君臣之间最后信任。

王保保将百口莫辩!

他无论做什么,说什么,在脱古思帖木儿眼中,都将是包藏祸心,另有所图。

一个被皇帝彻底猜忌的领兵大将,下场只有一个。

那就是死!

而且会死得很难看!

“妙……”

朱栢的喉咙里发出一声干涩的赞叹,随即,他再也抑制不住,仰头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笑声在殿内回荡,一扫之前的阴郁和凄凉,充满了快意和残忍。

这才是他想要的!

这才是他朱栢的行事风格!

用最堂皇的阳谋,行最阴狠的杀伐!

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让敌人的擎天玉柱,轰然倒塌!

“好一个贾文和!好一条毒计!”

朱栢拍着龙椅的扶手,大声称快,“不愧是朕的毒士!”

他看着下方那个躬身而立,永远藏在阴影里的身影,心中那点因为徐妙云而起的郁结之气,在这一刻,竟然消散得无影无踪。

什么儿女情长,什么朝朝暮暮!

都比不上这种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主宰别人生死的快感!

权力!

这才是男人最极致的追求!

“陛下谬赞。”

贾诩的声音依旧平稳,“臣只是为陛下分忧而已。”

“分忧?你这是要了王保保的命啊!”

朱栢的笑声还未停歇,“朕已经看到,脱古思帖木儿在得到消息后,那张又惊又怒又疑的脸了。”

他站起身,在大殿里来回踱步,显得有些兴奋。

“此事,必须办得漂亮!要快!要大张旗鼓!”

朱栢停下脚步,眼中寒光一闪。

“使者的人选,你可有计较?”

贾诩抬起头,缓缓说道:“臣以为,礼部官员,足矣。”

“不!”

朱栢断然否决,“要派一个有分量的人去!分量越重,脱古思帖木儿就越会相信!王保保的罪名,就越洗不清!”

他的目光在殿内逡巡,像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祭品。

突然,他的眼神定住了。

一个名字,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方孝孺。”

朱栢的嘴角,逸出冰冷的笑意。

“就让那位前朝大儒,我大明的翰林学士,去给王保保宣旨吧。”

让一个最看重名节,最讲究忠君之道的儒学领袖,去册封一个敌国的大将。

这本身,就是极致的讽刺。

贾诩闻言,眼中也闪过不易察异的赞赏。

陛下这一手,当真是将“诛心”二字,玩到了极致。

既诛了王保保的心,也诛了方孝孺的心。

“陛下圣明。”

贾诩再次深深一拜。

“去办吧。”

朱栢挥了挥手,重新走回龙椅坐下,“拟旨,盖印,让方孝孺立刻出发。朕要以最快的速度,听到王保保的死讯。”

“遵旨。”

金陵城,方府。

浓重的药味弥漫在卧房的每一个角落,几乎要将空气都凝固成苦涩的琥珀。

方孝孺半躺在榻上,脸色蜡黄如纸,嘴唇干裂,没有血色。

他的胸口缠着厚厚的白布,但暗红色的血迹依然顽固地渗透出来,像一朵不祥的梅花,在他心口绽放。

那贯穿了胸膛的一箭,几乎要了他的老命。

箭矢拔出时,他听见了自己骨头碎裂的声音,看到了自己生命力随着喷涌的鲜血一同流逝。

这些天,他时常在昏睡与剧痛中惊醒,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伤口,带来一阵阵尖锐的刺痛,有无数根钢针在血肉里搅动。

“老爷,该换药了。”

他的夫人端着一盆热水,眼圈红肿,声音里带着压抑的哭腔。

方孝孺艰难地睁开眼,虚弱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府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家仆惊慌失措的通报声。

“老爷!夫人!宫里……宫里来人了!”

话音未落,一个身着宝蓝色锦袍的内官,已经领着数名披甲的禁军,面无表情地踏入了卧房。

为首的内官嗓音尖细,如同被砂纸打磨过一般,刺得人耳膜生疼。

“圣旨到——翰林学士方孝孺接旨!”

这声音不带感情,冰冷得像金陵冬日的寒铁。

方孝孺的心猛地一沉。

他挣扎着想要起身,可胸口的剧痛如同潮水般袭来,让他眼前一黑,险些又昏死过去。

“老爷!”

方夫人惊呼一声,连忙上前搀扶。

“扶我起来……”

方孝孺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额头上瞬间布满了冷汗,每一寸肌肉都在因为剧痛而痉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9章先生高义!(第2/2页)

国朝礼法,君臣大义,早已刻入他的骨髓。

别说只是重伤,便是只剩一口气,他也必须跪接圣旨。

在家人的搀扶下,方孝孺如同一个破碎的瓷器,被小心翼翼地挪到地上,双膝一软,重重跪了下去。

“噗——”伤口似乎被这剧烈的动作撕裂,腥甜的液体涌上喉头,他强行咽了下去,却没能忍住一声闷哼。

那为首的内官眼皮都没抬一下,眼前这个命悬一线的大儒,与地上的砖石并无区别。

他缓缓展开手中那卷明黄的丝绸,用他那独特的、不辨喜怒的腔调,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开头的几个字,便让方孝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以为,这圣旨最多是些慰问之词,或是命他好生休养的恩典。

可他错了。

“……北元大将王保保,骁勇善战,世之良将。然其主昏聩,不能尽其才,朕深为惜之。今朕欲扫清寰宇,重开太平,正需此等英雄豪杰,共襄盛举……”

内官的声音平稳地在房间里回响,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锤,狠狠砸在方孝孺的心上。

王保保?

那个北元的扩廓帖木儿?

陛下……

陛下要招降王保保?

方孝孺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以雷霆之势夺取金陵,如今正该一鼓作气,荡平北元的湘王殿下……

不,是当今陛下,竟然要去招降敌国的大将?

荒谬!

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可是,更让他魂飞魄散的内容,还在后面。

“……兹特封王保保为‘齐王’,食邑万户,与国同休。朕闻翰林学士方孝孺,乃当世大儒,德高望重,忠贞体国,堪为朕之使臣。特命尔为册封正使,持朕节杖,即刻启程,前往北地,宣朕恩威,册封齐王,不得有误!”

“……”

“钦此!”

最后两个字落下,整个卧房死一般的寂静。

静得能听见方夫人倒抽冷气的声音。

静得能听见方孝孺自己心脏疯狂擂鼓,然后骤然停跳的声音。

册封……

王保保为王?

还……

还让他去?

让他这个前朝遗臣,这个以忠君爱国为毕生信条的读书人,去册封一个敌国的将领为大明的王?

极寒之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方孝孺浑身的血液在这一瞬间被冻结了。

他跪在那里,一动不动,如同被雷劈中的木雕。

这不是圣旨。

这是催命符!

这是要把他方孝孺,连同他一生的名节、清誉、乃至身家性命,都彻底碾碎的催命符!

他几乎能想象到那幅画面。

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拖着这副半死不活的残躯,跑到拥兵百万的王保保面前,跟他说:“嘿,我们大明皇帝封你当王了,快来谢恩吧。”

王保保会怎么想?

那个纵横草原,与太祖皇帝争斗了一辈子的枭雄,会怎么看他?

他只会觉得这是天大的羞辱!

是那个篡位成功的湘王朱栢,在用猫戏老鼠的方式,来戏耍他,离间他和北元皇帝的关系!

一怒之下,把自己剁成肉酱喂狗,都是最轻的下场!

就算,就算王保保不动手。

那北元的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呢?

他眼睁睁看着敌国的使者,来册封自己手下最重要的军事统帅,他会怎么想?

他只会认为王保保已经暗中投靠了朱栢!

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王保保必死无疑!

一个被皇帝猜忌的领兵大将,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而他方孝孺,作为挑起这一切事端的导火索,王保保的部下,北元的朝臣,会放过他吗?

他会被千刀万剐!

挫骨扬灰!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命大,毫发无伤地从北地回来了。

那他又成了什么?

一个卖主求荣,向乱臣贼子摇尾乞怜,甚至助纣为虐,替新主去招降敌国大将的无耻小人!

他方孝孺的名字,将会被钉在儒林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他一生所学,所信,所守的一切,都将化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

诛心!

这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计啊!

比杀了他,还要狠毒一万倍!

“嗬……嗬……”

方孝孺的喉咙里发出漏风般的怪响,他想呼吸,却感觉肺部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攥住,空气都吸不进去。

眼前金星乱冒,天旋地转。

“方学士?”

那内官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是那样的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催促,“接旨吧。陛下还等着您启程呢。”

启程?

启程去死吗?

方孝孺猛地抬起头,那张蜡黄的脸上,双眼因为极致的恐惧而凸出,布满了血丝。

他死死盯着那卷明黄的丝绸,那哪里是什么圣旨,分明是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

他想拒绝。

他想嘶吼,想大骂这荒唐的命令,想指着这内官的鼻子痛斥朱栢的残忍和歹毒!

可是,他不能。

他看到了内官身后,那些禁军腰间的佩刀。

看到了他们那如同看死人一般的眼神。

抗旨不遵,是什么下场?

满门抄斩!

他死了,没什么。

可他方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他的族人……

他们何其无辜?

难道要因为他方孝孺一个人的名节,让整个宗族都为他陪葬吗?

一瞬间,万般念头如同乱麻般纠缠在他的脑海中。

忠君,气节,性命,家族……

这些他曾经看得比天还大的东西,在这一刻,却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局。

他感觉胸口那道刚刚结痂的伤口,猛地裂开了。

温热的液体瞬间浸透了内衫和层层包裹的白布,剧烈的疼痛让他浑身筛糠般颤抖起来。

“老爷!”

方夫人再也忍不住,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喊,扑了过来。

“别碰我!”

方孝孺用尽全身力气,低吼一声。

他伸出颤抖的双手,那双手因为失血和恐惧而冰冷僵硬。

他知道,当他的指尖触碰到那卷丝绸的时候,他方孝孺,就已经死了。

不是**的死亡,而是精神和灵魂的彻底湮灭。

“臣……”

他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一个字,耗尽了他毕生的气力。

“……领……旨……”

当他的手指终于碰到那冰凉滑腻的丝绸时,方孝孺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整个人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谢……恩……”

最后两个字,轻得像一声叹息,消散在浓重的血腥味和药味之中。

在他彻底失去意识前,他看到了孔夫子的牌位在他眼前轰然倒塌,摔得粉碎。

内官面无表情地将圣旨放在他已经无力合拢的手中,转身,对着身后人淡淡说了一句。

“去请太医来,给方学士治伤。别让他死了。”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

“至少,别让他死在金陵城里。”

方府的惨然,丝毫没有影响到金陵城中那压抑而诡异的气氛。

消息像是长了脚的耗子,在皇城各大衙署的阴暗角落里飞快地穿梭。

当“方孝孺接旨”的消息传到文华殿时,殿内短暂的死寂之后,爆发出了一阵嗡嗡的议论。

一个内侍碎步跑进殿来,附在齐泰耳边低语了几句。

齐泰那张原本紧绷的脸,瞬间舒展开来,甚至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意。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都比刚才洪亮了不少。

“诸位同僚,方才宫里传来消息,方孝孺方学士,已经接下了陛下的旨意!”

他环视一圈,刻意顿了顿,享受着众人投来的注目。

“方学士深明大义,不避斧钺,愿亲赴贼营,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王保保归降!”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什么?方学士他……他真的接了?”

窃窃私语声中,黄子澄“霍”地一下站了起来,满脸激动得通红,接旨的是他自己。

“高义!先生高义啊!”

他对着宫城的方向,遥遥拱手,声嘶力竭地喊道,眼角甚至还挤出了几滴浑浊的泪水。

“方先生不愧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是天下士子的表率!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此等风骨,山高水长!”

齐泰满意地点点头,接过话头,声音里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正气”。

“黄大人说得没错!方学士此行,乃是为国尽忠,舍生取义!他所代表的,是我大明朝廷的煌煌天威,是我皇家的无上仁德!”

他瞟了一眼殿内那些面面相觑的官员,语气陡然变得严厉起来。

“我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国难当头,方学士以一介文弱之躯,尚敢以身犯险,我等手握兵权的武将,身居高位的文臣,难道还有畏缩怯战的道理吗?”

这一番话说得是冠冕堂皇,掷地有声。

一些年轻的官员被他说得热血上涌,纷纷附和。

“齐大人所言极是!我等当以方学士为榜样!”

“没错!!”

但更多的老油条,只是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一个六部的小官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人嘟囔:“这不是让方学士去送死吗?陛下怎么会下这样的旨意……”

他话还没说完,旁边一个年长的同僚立刻用手肘狠狠捅了他一下,压低声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闭嘴!你想被拖出去砍头吗?这是陛下的‘仁德’,是方学士的‘高义’,懂了吗?”

那小官吓得一哆嗦,瞬间脸色煞白,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黄子澄听着殿内逐渐统一的赞颂之声,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他捋着自己那几根稀疏的山羊胡,摇头晃脑地开口,一个运筹帷幄的智者。

“陛下与殿下此举,实乃神来之笔啊!诸位想想,方先生乃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他的话,分量何其之重?那逆贼朱栢再怎么猖狂,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斩杀当世大儒吗?”

他环视众人,见大家都在听,便更加得意。

“他不敢!他若杀了方先生,便是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他那‘清君侧’的幌子,将不攻自破!届时,天下汹汹,人人得而诛之!”

“高!实在是高!”

齐泰抚掌大笑,“如此一来,无论成与不成,我朝都稳立于不败之地!方学士此去,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啊!”

两人一唱一和,将一桩明晃晃的“借刀杀人”之计,说成了一场光耀千古的义举。

殿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惊惧,惶恐,渐渐转为了亢奋和激昂。

方孝孺不是被逼着去送死,而是主动请缨,慷慨赴义。

他们举起茶杯,以茶代酒。

“为方先生贺!”

“为陛下贺!”

“为我大明贺!”

“先生高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