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同我仰春 > 第廿二章 保定开元寺

同我仰春 第廿二章 保定开元寺

簡繁轉換
作者:理之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9 16:46:03 来源:源1

绍绪三年,七月初六。

忙完李云茹的及笄,林氏便匆匆忙忙收拾行囊,定于七月初六清晨出发去保定府,探望父亲。林氏要走,杨老太太有意锻炼李云芮,便把中馈之事交给李云芮,令孙氏辅佐。

云芮无法前往探望,便托李云苏带上礼物。李云苏也很久没有见过外祖父了,所以这一行仅林氏和云苏。好在保定府离开京城不远,轻车直道有人护送,这一路快则两日慢则三日。

李云苏知道母亲归心似箭。之前就因为李云芮要及笄,母亲给外祖父去信告知。接到外祖父信时,便已经知道他身有微恙,托人送来礼物。而舅舅远在南方做知县,舅母身子自从去年小产后,一直不好,赶不来京城,早早备下礼物一并送到。

故而这一路未做停歇,只第一日在涿州歇了一晚,次日晚城门即将关闭时,终于赶到了保定。一进城门,外祖父派的管家就在城门口迎上,轻车直进了府衙。

到了府衙,李云苏觉得自己浑身骨头都要散了。回想自己上一世七月初自己好像因为什么小事跟母亲闹别扭,并无保定之行,又隐隐觉得自己改变了命运。

林氏也非常劳累,带着云苏见过父亲后,就歇息了,一夜好梦。

七月初七,英国公府。

昨天起李云茹就嚷着七月初七晚间要去看花灯,只是她不敢跟杨老太太嚷,只敢在姐姐云芮耳边聒噪。云芮扭不过她,只能来向孙氏求救,却没想到孙氏倒乐乐呵呵说出去看看也好。

云芮主持着中馈,不敢大意还是请示了老太太。老太太直接叫了云璋过来,问了值期,安排云璋护送。这一下可不得了,云玦直接不干了,也要跟着去,被李武好生罚了一下,让云茹无比得意。

乞巧那天,云茹勤快地雕了花瓜,炸了巧果,一副大包大揽以报答姐姐成全之恩的样子,惹得全家哈哈大笑。

晚膳过后,云芮丶云茹就漂漂亮亮出门而去,出门前孙氏给两人带了锥帽。对云茹来说,只要能出门,锥帽这种全是小事,急急忙忙就走了。

赏莲会时云茹就听几个勋贵家姑娘说过妙应寺外很是热闹,一上马车就跟跟个大将军一样,指挥马夫,「出发」。李云璋则骑着高头大马在旁护卫。

尚未到妙应寺,道路就通不得马车了。正合云茹意,直接指挥下车步行。云芮便也随着她,笑笑跟随。

这一路,有卖巧果的,有卖莳花的,还有卖七孔针五彩线的,好不热闹。云芮正在挑着针头线脑时,听到有人呼她,「昭蘅」。转身一看,却是裴世韫和魏婉娘结伴而来。走到近处,魏婉娘才发现李云璋也在,一下子通红了脸。

倒是李云茹大方,直接上前拉过魏婉娘叫「嫂嫂」,惹得婉娘直拿帕子甩云茹。云茹故作害怕样子躲到李云璋身后,还怪叫:「哥哥护我,嫂子要打我。」一众人都笑得不行。

李云璋微微笑着对婉娘说:「妹妹顽皮,你别见怪。」

正说着,顾家七娘也在自家哥哥陪伴下,向着李云芮挥手:「昭蘅姐姐。」李云芮快迎两步,拉住了顾七娘的手。这时才发现旁边站的顾霁川,一下子顿了步红了脸。

顾霁川倒是大方磊落,先向李云璋拱手,「世子」。再向李云芮致意,「大小姐」。

顾七娘笑嘻嘻地向李云芮介绍,「这是我哥哥。那日赏莲会时,他也去了。回来直叹国公府好风景。」

李云芮退后一步,给顾霁川行了个万福礼,「顾公子谬赞。」

众人互相认识了一番,便结伴而行观灯。顾霁川时不时目光瞥到李云芮,虽然她戴着锥帽看不清楚,但是恍恍惚惚中有说不尽的温柔,再加上自己妹妹赏莲会回来把李云芮夸上了天,又漂亮,又能干,又大方,直挠得顾霁川心里痒痒。

那边裴世韫也忍不住眼神在顾霁川身上瞟,脸上一阵飞霞。好在锥帽挡着,别人看不见,但是躲不过自己心里的明镜。

七月初八清晨,林氏带着李云苏前去拜见林时。

李云苏上次见到外祖父时候只有三岁,这是外祖父刚从南方调任保定任知府,细想来,应该是隆裕四十五年时候的事情了。

外祖父五十开外,骨骼嶙峋,中等身高,法令纹很重,两鬓斑白,想来仕途不算顺遂。他本来约在三十出头时候考中进士,经过庶吉士选拔入馆本来可以进都察院。没想到,母亲及笄那年上元灯会上遇到了父亲,两人一见锺情。

按庆制,勋贵外戚不得为京官。于是外祖父匆匆为母亲办了婚礼,申请外放。外祖父的座师便是裴老爷子,经过运作,去了江南富县为县令。县令任上,外祖父励精图治,考绩为优,升为州同。

三年后,又为优,升通判。又三年仍为优,升同知。这前九年人人都羡慕,虽不能在京为官,三次考评为优,也是少见的。

问题就出在四十二年的考绩,外祖父明明做的很好,却只能考评为中,并从江南调任山东为知州,仍为从五品。四十五年,突然又被擢拔为保定府知府,更耐人寻味。然后他便在这个知府位置上一做就做了五年。

如果在从前,李云苏一定会一脑袋的浆糊,但是现在李云苏知道,前九年的好,是裴老爷子在朝,是河东文人集团对江南的渗透。四十二年事,则是江南文人集团的反扑。

至于四十五年的超擢,分明就是为了四十六年事的布局。四十六年事毕,自己的外祖父就是弃子,便放在了这里罢了。恐怕明年的外察,外祖父会受到英国公府命运的牵连,只看袁次辅是否施以援手。

林时不知道自己的外孙女心里想的是这些事,只看着她从抱着的小娃娃,变成了一个大姑娘,很是开心,直摸着李云苏的头。

「父亲身子可好?」

「虚劳之症,无需担心。」

「父亲是为了女儿而外放,常年奔波。切不可对这虚劳之症掉以轻心。」林氏又开始抹起眼泪。

「无妨无妨。都是做母亲的人了,怎麽还当着女儿的面掉眼泪。」林时笑呵呵地说。

「方姨娘平日要多劝着点父亲。」林氏对着站在父亲身边的姨娘说。

这个方姨娘只比母亲大两岁,是外祖父的书房丫鬟。外祖母死后四年才被外祖父收了房,只为家里有个管事的。而母亲是一品诰命夫人,指点方姨娘于礼于法,都不容方姨娘心生不满。

只看方姨娘屈膝行礼道:「是,夫人所言极是。」

「云苏,来外祖父身边。」林时笑呵呵地对着李云苏招手。

李云苏高高兴兴挨在外祖父身边,只见他从袖笼里面套出一幅象牙七巧板。「这是外祖父特地给我们家小云苏搜罗的,喜欢不?」

这幅象牙七巧板通体一色,雕工极细。身为九岁女孩,心为十八岁的李云苏也不禁觉得很美。于是,她甜甜一笑,屈膝双手接了过来,一幅爱不释手的样子。「云苏自己回房玩一会,我和你母亲说点事,可好?」

李云苏频频点头。方姨娘伸手牵过李云苏的手,行礼告退。

而母亲和外祖父直接去了书房。

午歇之后,林时问云苏想不想在保定城内逛逛,云苏直摇头:「外祖父,我想去看广昌县的泉群水利。」

林时大为惊讶,「你一个小娃娃,何以知道广昌?还知道泉群水利?」

「是父亲告诉我的。」

「云苏最近一直跟着国公爷读书。您也知道,国公爷只会打仗,所以跟小孩子说的也是舆志丶兵书,倒把她弄得不知天高地厚起来。」林氏忙在旁边补充。

「原来如此!云苏啊,外祖父可无法带你去广昌看泉群呀。」

「为何呀?是因为很远吗?」

「远也确实远,自保定府去广昌约四五百里,骑马也当用上两到三天。其实这还无妨,你倘若在外祖父这里住上一个月,这路上时间也不算什麽,主要是去年时,广昌县重新划归大同府治,可不在外祖父的治下了。」

「啊?!」李云苏才知道原来县城可以划来划去的。「那它以前一直在您治下?」

「隆裕四十四年划归保定,绍绪二年还给大同。为了这划来划去,外祖父也是忙活了好一阵。」

「划来原因是为何?」

「筹粮。」

「划去呢?」

「可能是军事上的吧。」

「那四十六年时的广昌县令是谁?」

「户部主事黄克俭。」

「四十六年出了这麽大的事,他怎麽能升官?」

「四十八年外察为优,调任京城。更何况,他的座师是当朝首辅严阁老。」

「而且,他还是江南士子吧?」李云苏脱口而出。

林时未答,深深看了李云苏一眼。

李云苏知道自己有点吓着外祖父了,求救地看了母亲一眼。林氏会意道:「小孩子家家懂什麽,你父亲一天天还跟你瞎说这些。只懂一点皮毛,却在外祖父面前卖弄!」

林时摆摆手,站起身来,牵住李云苏的手。「我们爷孙出去走走,阿仪你在家准备准备,明日里,为父带你们去开元寺。」

林时一身常服,牵着李云苏的手走出府衙,管家仆妇远远缀着。

保定比盛京靠南,虽已经是申时,却仍闷热。林时身形消瘦,常服穿在他身上,如同挂着,大袖摇摆,有点仙风道骨的样子。他走的很慢,正好配合李云苏的步伐,祖孙两人倒也并行。

「外祖父,您是不是觉得女子不该知道这些?」李云苏忍不住还是开口问了。

「你母亲少时便读了很多,我不曾拘她只读《女诫》。读书是一雅癖,不当以该或不该,有用无用而论。」

「那您是不是觉得女子不该知道政务?」

「妻贤少百祸,女子无知无以教子。」

李云苏吁出一口气。

林时感受到了身边小小人儿的放松,「外祖父只是觉得早慧不寿。」

「外祖父,孙女觉得人固有一死,倘若浑浑噩噩长命百岁,不如知人知事虽早夭而无憾。」

「唉,你外祖母也是如此聪慧,我想她倘若活着能看到你,应仍有憾。」

「这不一样。母亲说,外祖母死于疾病,非其所愿。」

「那你的愿望是什麽?」

「自然是聪慧伶俐,长命百岁。」

「哈哈哈,」林时被李云苏的贪心惹笑了,「好好,我们家云苏当聪慧伶俐,长命百岁!」

「祖父,明日去的开元寺,是个什麽地方呀?」李云苏开心了起来。

「这开元寺啊,说来话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