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39章 孤愿闻其详。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39章 孤愿闻其详。

簡繁轉換
作者:作家狼族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16:48:35 来源:源1

第39章孤愿闻其详。(第1/2页)

杜楚客回到魏王府时,已是子夜时分。

府内灯火通明,李泰并未安寝,仍在书房内焦躁地踱步。

见杜楚客进来,他肥胖的身体立刻转向,小眼睛里射出急切的光。

“如何?”李泰的声音因急切而有些沙哑。

杜楚客躬身行礼,神色平静。

“回禀殿下,臣已见过于志宁。”

“他应允了?”李泰急忙问道。

“于志宁未明确应允,亦未拒绝。”杜楚客语调平稳。

“臣观其神色,内心矛盾极深。其一,他对太子旧怨未消,尤记当年刺客之事,心有余悸。其二,他身为旧臣,对国本有天然维护之心,既盼太子真能改过,又恐其假象误国。其三,其人性情耿介,不擅作伪,即便明日前往东宫,亦多半以规劝、求证为名,行试探之实,恐难如殿下所愿,施以雷霆一击。”

李泰脸上掠过一丝失望,肥厚的手掌重重拍在案上。

“这老匹夫!还是这般瞻前顾后!”

“殿下息怒。”杜楚客冷静分析。

“于志宁能去,便是成功。其一,他身份特殊,曾为太子师,其言自有分量。其二,只要他开口询问旧事,无论态度如何,皆是在太子伤口上撒盐,足以搅乱东宫方才营造的平静局面。其三,他的出现本身,便是向朝野宣告,太子过往并非无人记得,疑虑依然存在。”

李泰喘了几口粗气,慢慢冷静下来,小眼睛里重新闪烁起算计的光芒。

“依你之见,仅靠于志宁这般试探,够么?”

“远远不够。”杜楚客断然道。

“于志宁是明棋,是探路的石子。我等需有后手,双管齐下,方能收奇效。”

“讲!”李泰坐回榻上,身体前倾。

杜楚客压低声音,条分缕析。

“其一,需立刻物色另一人选。此人须与魏王府明面无涉,最好是有几分清名、却又急功近利,或与太子素有龃龉的官员。御史台、门下省、甚至国子监中,皆有此类人物。授意其在于志宁之后,或同时发难,言辞务求激烈直接,专攻太子私德及结交非人之事,不必如于志宁般含蓄。要打太子一个措手不及,逼其失态。”

李泰眼中凶光一闪。“可有具体人选?”

杜楚客沉吟片刻。

“监察御史柳奭,其人素以耿直敢言自诩,然性躁急,功名心切,曾因考核之事与东宫属官有过节。或可一试。另,著作佐郎刘洎之侄刘玄意,年轻气盛,好论时政,其家族与侯君集有旧怨,或可借题发挥。”

“好!此事由你亲自去办,务必隐秘,许以重利!”李泰下令。

“臣明白。”杜楚客领命,继续道,“其二,需动用市井之力。长安城内,胡商聚居之处,酒肆、旅店、赌坊之中,多有闲汉、浪荡子,消息灵通,传播极快。可遣心腹家人,携金帛暗中联络其中头目,散播流言。”

“流言内容?”李泰追问。

“紧扣太子弱点。”杜楚客语速加快。“一,言太子足疾近日加重,心性反复,常于东宫内鞭挞宦官,所谓‘纳谏’不过是强装门面,旧病即将复发。二,重提太子亲近突厥旧事,可编造细节,言其私下仍着胡服,饮酪浆,甚至与滞留长安的突厥降将有秘密往来,有负华夏储君身份。东宫如今门户洞开,已成众矢之的,朝堂和民间的注意力都交集于此,此类流言一出,极易取信于人,且难以追溯源头。”

李泰听完,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的狰狞笑容。

“妙!此计大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让那跛子尝尝这软刀子的滋味!你即刻去安排,金银用度,随你支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章孤愿闻其详。(第2/2页)

“是!”杜楚客躬身,“臣即刻去办。只是……陛下若闻此类流言,追查起来?”

李泰冷笑一声,挥了挥肥胖的手。

“父皇日理万机,岂会在意市井蜚语?即便闻知,最多命有司查问,那些闲汉滑如泥鳅,如何查得清?即便查到一二,又能如何?难道父皇会为了几句流言,大动干戈,反而坐实了外界对太子猜忌之议?此乃阳谋,父皇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杜楚客点头称是,心中亦觉此计狠辣。

流言杀人,无形无影,却足以侵蚀太子刚刚建立的些许声望,更能在陛下心中种下更深的刺。

杜楚客退出书房,匆匆离去。

李泰独自坐在书房内,烛火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脸。

他仿佛已经看到,之后的东宫,将是如何的鸡犬不宁,太子的“贤名”又将如何在这些明暗交织的攻击下,一点点瓦解崩坏。

“李承乾……”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带着刻骨的恨意。

“看你这次,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次日清晨,寅时刚过,天色未明,长安城各坊门尚未开启,东宫咨政堂内却已灯火通明。

李承乾端坐于上首案后,尽管右脚踝依旧传来隐痛,但他刻意挺直了腰背。

案头除了惯常的经史书卷,还多了一叠空白的奏事笺和一支朱笔。

太子右庶子李百药、伴读许敬宗分坐左右下首。

李逸尘依旧坐在后排属官序列中,位置靠后,身形半隐于殿柱的阴影里。几名书记官已备好纸墨,肃立一旁。

殿内熏香袅袅,气氛庄重而紧绷,仿佛在等待一场未知的风暴。

辰时初,宫门开启的鼓声隐隐传来。

不久,殿外传来侍卫通禀声:“启禀殿下,光禄大夫任瑰求见。”

任瑰?

李承乾听到这个名字,愣了片刻。

这曾是一个显赫的名字,皇祖父的管国公,当年也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但自父皇登基后,此人便如同隐形了一般,只顶着一个从二品的光禄大夫散官头衔,十几年间再未担任过任何有实权的职位,其管国公的爵位似乎也因其子未能及时承袭而显得名存实亡,早已是朝堂上无人问津的边缘人物。

这个被遗忘多年的失意老臣,今日为何会来?

李承乾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李逸尘的方向,见后者依旧垂眸,便定了定神,扬声道:“请任大夫入内。”

片刻,一位年近七旬、身着陈旧紫色官袍、身形略显佝偻的老臣,在侍从的引导下缓步走入殿中。

他的步伐有些迟缓,面容带着久经世事的沧桑与一种被边缘化已久的落寞。

他行至堂中,依礼深深一揖,声音有些沙哑,却保持着最后的体面。

“老臣任瑰,参见太子殿下。”

“任大夫乃两朝老臣,不必多礼,请坐。”

李承乾抬手示意一旁设好的坐席。

任瑰却并未立刻就坐,而是挺直身躯,目光扫过殿内诸人,最后落在李承乾身上,朗声道:“老臣今日冒昧前来,非为谏言,亦非论政。只是听闻殿下开设此堂,广开言路,老臣忽然想起些旧事,心中感慨,特来与殿下说道说道。若殿下觉得老臣絮叨,随时可命老臣退下。”

李承乾心中疑惑更甚,面上却不动声色。

“任大夫但讲无妨,孤愿闻其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