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11章 他李承乾,何德何能?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111章 他李承乾,何德何能?

簡繁轉換
作者:作家狼族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3 05:03:15 来源:源1

第111章他李承乾,何德何能?(第1/2页)

“好手段!”

他现在终于知道了太子在皇庄里秘密忙碌的是什么了。

不是奇技淫巧的玩物,也不是单纯的器玩贡品,而是这等足以震动盐利、甚至撬动国本的“玉盐”!

更令他心惊的是,太子并非简单地制出好盐牟利,而是将其与西州开发、债券发行如此宏大精妙的谋划捆绑在一起。

这一连串的动作,公开募资,神盐赏赐,环环相扣,迅捷无比。

尤其是这“债券”之策,名义上为国募资,规避了储君借贷、营商之嫌。

巧妙地调动民间财力,其构思之大胆,考量之周详,对人心把握之精准……

太子背后之人是一个极其高明的人。

李世民缓缓放下盐粒,拿起那份《告天下书》,目光再次扫过上面力透纸背的言辞。

这不是阴谋,是阳谋。

将一切都摆在明处,利用规则,引导舆论,汇聚力量。

行的是堂堂正正之路,却达到了寻常诡计难以企及的效果。

这种风格,让他想起当年房玄龄、杜如晦为他筹划时的气象,甚至……更添几分难以捉摸的奇诡。

一股强烈的探究欲,混合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失落感,悄然涌上心头。

此人既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能教得高明在短短时日内脱胎换骨,懂得隐忍,懂得布局,懂得运用此等翻云覆雨的手段……

为何不直接辅佐于朕?

难道他李世民,开创贞观盛世、驾驭群雄的天可汗,还不如自己儿子更具吸引力吗?

他自认求贤若渴,唯才是举。

即便是昔日的仇敌,如魏征那般曾效力于李建成,只要确有才干,忠心为国,他都能摒弃前嫌,委以重任,引为明镜。

为何这位高人,宁愿隐藏在东宫阴影之下,小心翼翼地塑造着太子,也不愿站到他的面前,沐浴皇恩,共襄盛举?

是畏惧朕?

李世民皱起眉头。

观其手段,行的是阳谋正道,并非鬼蜮伎俩。

这般人物,心性必然有其光明磊落之处,不应是畏首畏尾之辈。

那是觉得朕不能容他?

还是……他认为高明才是更好的选择,更能施展其抱负?

这个念头让李世民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甚至有一丝被轻视的愠怒。

他李承乾,何德何能?

竟能得此大才青眼?

这高人莫非是眼神儿有问题?

他站起身,走到殿窗之前。

他一生征战,扫平群雄,登临大宝,励精图治,自信能驾驭天下英才。

此刻却有一个惊才绝艳之人,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帮助着他的儿子。

而他竟对其一无所知。

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他极为不适。

失落感渐渐转化为一种坚决。

不行,此人必须找出来。

如此大才,埋没于东宫,是朝廷的损失,也让他心生不安。

他要知道,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选择太子,其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但手段必须温和。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腾的情绪。

此人目前看来是在引导太子走向正途,所做之事于国有利。

若用强,恐生变故,反而可能将此人推向对立面,或者吓得其彻底隐匿。

他要的,是让这卧龙凤雏自愿现身,或者至少,让他能够看清其真面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1章他李承乾,何德何能?(第2/2页)

“王德。”他沉声唤道。

一直侍立在一旁的王德立刻悄无声息地上前一步,躬身听命。

“传朕口谕,”李世民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

“加派得力人手,盯紧东宫所有出入人员,尤其是近日与太子接触频繁的属官。”

“朕要知道他们每日见了何人,说了何话,做了何事。记住,要隐秘,不得惊扰,更不可让太子察觉。”

他要从这些细微之处,抽丝剥茧,找出那个藏在幕后的身影。

“遵旨。”王德低声应道。

几乎是同一时刻,长安城延寿坊,一座门楣显赫宅邸中。

此处乃是郧国公府,亦是前隋旧臣、当朝侍中、清河崔氏在长安的核心人物之一,崔仁师的居所。

虽已夜深,书房内依旧烛火通明。

崔仁师并未就寝,他身着常服,坐于胡床之上,面前摆放着两份东西。

一份是东宫发出的《告天下贤达书》抄本,另一份则是一个打开的小锦囊,内盛洁白如雪的细盐。

他伸出略显干瘦的手指,拈起一小撮盐粒,置于眼前细细端详,又用舌尖轻轻一触,随即沉默。

那纯粹的咸味,毫无杂质的口感,让他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震动。

书房内并非只有他一人。

下首还坐着两人。

一位是身着深色绸衫、年约五旬的老者,乃是太原王氏在长安的族老之一,王裕。

他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显是心绪不宁。

另一位年纪稍轻,约莫四十出头,面容儒雅,但眼神锐利,是范阳卢氏的代表,卢承庆。

他此刻正低头反复看着那份《告天下贤达书》,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嚼碎。

良久,崔仁师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沉稳,却也难掩其中的凝重。

“都说说吧。太子殿下此番……意欲何为?”

王裕率先抬起头,语气带着难以置信。

“意欲何为?这还不够清楚吗?他要钱,要绕过朝廷的度支,绕过我们,直接从民间汲取巨额钱粮!十五万贯,二十万石粮!他好大的胃口!”

卢承庆放下抄本,深吸一口气。

“不止是钱粮。诸位细看这《告书》,‘共建边陲,同享其利’,‘债券流通’,此非简单借贷,其意在……聚势。”

“将天下商贾富民之心,乃至部分朝野舆论,与东宫,与他太子李承乾个人,捆绑于西州一隅之地!”

“此乃……邀买人心,构筑私库!”

“私库?”王裕冷笑一声。

“他拿什么兑付?两年之期,还要付息!西州那等地方,徙民、屯田、筑城、养兵,哪一样不是吞金的无底洞?”

“十年之内,能自给自足已是奢望,谈何反哺?”

“朝廷的租、庸、调,头几年能收上来几成?他东宫有何产出,能支撑这如山如海的债务?”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

“依我朝制度,国家正赋,主要便是这租、庸、调。租为粟米,庸为力役折绢,调为绢布特产。”

“皆取自编户齐民,岁有定额,由州县征收,入民部太仓,再由朝廷统一支度。边州军镇用度,多靠中央转运,或于当地和籴,然亦需国库支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