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75章 还是……已开始学着落子?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75章 还是……已开始学着落子?

簡繁轉換
作者:作家狼族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1 16:48:35 来源:源1

第75章还是……已开始学着落子?(第1/2页)

最先接到京兆尹急报的是尚书省。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进殿,行礼,呈上密报,声音低沉。

李世民闻报,眉峰微蹙。

“陛下,京兆尹急报。监察御史柳奭,昨夜死于永兴坊外暗巷,身中数刀。”

殿内空气骤然凝固。

李世民接过那薄薄一页纸,目光扫过上面冰冷的字句。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何时发现?”皇帝的声音平稳,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回陛下,五更时分,更夫发现并报官。京兆府的人赶到时,尸身已僵。初步查验,死于子时前后。”

高士廉垂首回答。

李世民缓缓放下密报,站起身。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背影挺拔却透着寒意。

“传旨。”他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

“令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御史大夫即刻入宫。着京兆尹封锁现场,详查一切线索。命金吾卫加强各坊巡查,凡有行迹可疑者,一律拘押候审。”

一道道命令迅速传达下去。

高士廉领命退下。

空旷的两仪殿内,只剩下李世民一人。

他重新坐回案前,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密报上。

“柳奭……”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

一个御史的死,本不至于让皇帝如此震动。

但柳奭死的时间太巧,死的方式太敏感。

就在前几日,此人还在弹劾东宫贪墨,将太子置于风口浪尖。

一夜之后,他便横尸街头。

是杀人灭口?

还是栽赃嫁祸?

李世民首先怀疑到的是太子李承乾。

那个曾经暴躁易怒、行事不计后果的儿子。

若是从前的李承乾,被一个御史如此弹劾,盛怒之下做出刺杀之举,并非不可能。

他有这个动机。

但……那是从前的李承乾。

如今的太子,开放东宫,纳谏听政,甚至在显德殿上展现出令人惊讶的权衡之术。

如今岂会行此拙劣鲁莽之事?

在贪墨案未结、皇帝紧盯东宫的时刻,刺杀刚刚弹劾过自己的御史,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不是太子,那会是谁?

青雀?

不。

李世民几乎是立刻否定了这个念头。

青雀虽有心计,亦对储位有觊觎,但他性子更趋阴柔,惯于结纳文士、经营名声,这等当街刺杀朝廷命官的酷烈手段,过于直接,风险也太大,不像青雀的手笔。

而且,此举若败露,足以让他万劫不复,青雀不会行此险招。

更重要的是,在李世民内心深处,虽知儿子们有争斗,但尚不愿将如此歹毒之事与那个聪慧肥胖的儿子联系起来。

或者是朝中其他势力?

某些对太子参与听政不满的旧臣?

或是想借此搅乱朝局,浑水摸鱼的野心家?

李世民闭上眼,脑海中闪过一个个面孔,一个个派系。

关陇集团、山东士族、江南文臣……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都有可能是幕后黑手。

他不在乎柳奭的生死——一个御史的生死,在帝王心术中,不过是棋盘上的一子。

他在乎的是这盘棋的走向,是执棋之人是谁,以及,他的太子,在这盘棋中,究竟是被动的棋子,还是……已开始学着落子?

“陛下,刑部张尚书、大理寺孙卿、御史大夫韦大夫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5章还是……已开始学着落子?(第2/2页)

内侍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李世民睁开眼,目光已恢复清明锐利。

“宣。”

三位司法重臣鱼贯而入,神色凝重。他们显然已经得知了消息。

“柳奭之死,尔等可知?”

李世民开门见山。

“臣等刚刚得知。”三人齐声回答。

“此案,朕要一个水落石出。”皇帝的声音冰冷。

“刑部主导,大理寺协理,御史台监督。给你们十天时间,务必查明真凶。”

张亮上前一步。

“陛下,此案关系重大,臣请调派得力干员,并请金吾卫配合搜捕。”

“准。”李世民点头。

“朕会下旨,让李君羡配合你们。记住,无论查到谁,一查到底。”

“臣等遵旨。”

三人躬身领命。

他们明白皇帝话中的分量。

“无论查到谁”,这意味着即便是皇子亲王,也不能例外。

“去吧。”李世民挥挥手。

三人退下后,李世民独自坐在殿中,沉思良久。

他拿起朱笔,准备批阅其他奏疏,却发现心神不宁。

就在这时,王德轻步走进,手中捧着一份奏疏。

“陛下,东宫呈来的急奏。”

李世民抬眼,有些意外。

太子这么快就上奏了?

他接过奏疏,展开。

字迹工整,是太子亲笔。

“儿臣谨奏:惊闻监察御史柳奭昨夜遇害,震骇莫名,悲愤交加。柳御史虽曾弹劾东宫,然其身为言官,风闻奏事乃其本职。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有凶徒如此猖獗,当街戕害命官,此乃藐视国法、践踏朝纲之恶行!儿臣泣血恳请父皇,严令有司彻查此案,擒拿真凶,明正典刑,以慰忠魂,以正视听!儿臣亦愿竭力配合查案,若有需东宫协助之处,万死不辞!”

奏疏不长,但言辞恳切,态度鲜明。

既表达了对凶手的愤怒,也表明了对查案的支持,更巧妙地避开了自己可能被怀疑的尴尬。

李世民放下奏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太子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要快,也要聪明。

若太子心中有鬼,此时最可能的做法是保持沉默,或是急于撇清关系。

如此主动上书要求严查,反而显得坦荡。

更何况,正如他先前所想,如今的太子背后已有高人,绝不会行此愚蠢之事。

李世民心中的怀疑,在这一刻消散了大半。

他甚至有一丝欣慰。

太子能如此迅速地做出反应,并且措辞得体,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但欣慰之余,他又升起另一个疑问:太子接下来会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柳奭之死,无疑会将东宫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即便不是太子所为,朝中必然有人借此攻讦。

太子要如何自处?

他背后的那个“高人”,又会如何出招?

李世民很想知道答案。

“告诉太子,他的奏疏,朕知道了。”皇帝对王德吩咐道。

“让他安心读书、听政,此事,自有朕与诸公处置。”

王德领命退下。

李世民站起身,在殿内踱步。

太子的表态让他安心,但案件的真相依然扑朔迷离。

他必须知道,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

“传李君羡。”他忽然下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