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95章 这点小事,老夫懒得计较。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95章 这点小事,老夫懒得计较。

簡繁轉換
作者:作家狼族王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5 04:53:16 来源:源1

第95章这点小事,老夫懒得计较。(第1/2页)

李承乾目光扫过众人,语气转为凝重。

“诸卿切记,我等所为,非为刁难,非为党争,乃为肃正纪纲,明晰法度。一切言行,皆需出于公心,合乎礼法。”

“问询需切中要害,驳议需有理有据。要让朝野上下看到,东宫议政,非是虚应故事,而是实实在在为朝廷查漏补缺,维护纲纪之严肃!”

“臣等明白!”四人齐声应诺。

议事既毕,众人退出偏殿,各自下去准备。

李承乾独自坐了片刻,嘴角缓缓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他知道,箭已上弦。

翌日,东宫显德殿。

依照新制,部分常朝政务摘要及需议事项已送至东宫。

今日议题,恰有吏部呈报的若干官员年度考功优等复核,以及兵部关于安西都护府下属两名折冲都尉调动的建议。

李承乾端坐殿上,下方除了东宫属官,还有被传召前来接受问询的吏部考功司郎中和兵部职方司郎中。

气氛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凝重。

首先议及吏部考功。

当念到某位关中畿县县令连续三年考功皆为上上时,李承乾并未像往常一样简单听过就算,而是示意赵弘智发言。

赵弘智手持相关文书,起身向吏部郎中询问道:“敢问郎中,此县令连续三年考绩上上,依据为何?其任内户口增益几何?垦田数目可有明细?狱讼是否清明?有无特别政绩堪为表率?”

“据《考课令》,抚育有方,户口增益为上考,清慎明著,公平可称为中上。”

“其文书所载,多为劝课农桑,颇有成效、处事公允等泛泛之词,未见具体政绩及显著事功,何以连续评定上上?是否合乎考功之制?”

他一连串的问题,引经据典,直指核心。

那吏部郎中显然没料到东宫会问得如此细致,额角微微见汗,支吾着试图用“风评甚佳”、“上官举荐”等理由搪塞。

李承乾适时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压力。

“朝廷设考功之法,旨在激浊扬清,赏罚分明。若标准模糊,仅凭风评,则何以服众?何以体现公平?”

“此例若开,恐伤天下实干官吏之心。此份考功复核,暂且搁下,请吏部补充详实数据、列举具体事功后,再行呈报。”

他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要求。

补充材料,合情合理,吏部郎中无法反驳,只得讪讪领命。

轮到兵部议题时,贺兰楚石率先发难。

他针对兵部提议调任的一名折冲都尉,提出质疑。

“据职方司所呈,此员原驻守河西,善守不善攻,今调往安西某前沿军镇,该镇近年时有小股游骑扰边,需主动出击清剿。”

“以守城之将,置于需进取之地,是否人地相宜?兵部考量其调任,是基于其以往守城之功,还是评估其具备出击之能?可有其骑射、野战操演之考评记录?”

兵部职方司郎中被问得一愣,调任考量往往涉及多方因素,甚至包括人际关系、派系平衡,有些确实难以摆在明面上细说。

他试图强调该都尉经验丰富、忠诚可靠。

贺兰楚石不为所动,语气冷硬。

“边镇将领调遣,关乎边境安全,非同小可。岂能仅以经验、忠诚概之?”

“若无具体能力匹配之证据,此调令恐欠稳妥。依末将看,亦当暂缓,请兵部重新审议,或另举荐更合适人选,并附具其胜任之明确理由。”

李承乾端坐上方,静静听着属官们的质询,偶尔在关键处微微颔首,表示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5章这点小事,老夫懒得计较。(第2/2页)

他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带有个人情绪的话,所有的质疑都围绕着“制度”、“程序”、“胜任能力”展开。

然而,那无形的压力,却让两位部司郎中如坐针毡。

他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身后的尚书省、乃至宰相们。

东宫这番突如其来的认真,打乱了他们惯常的节奏。

几乎在同一时间,东宫詹事府的数份奏疏也送达了中书省和门下省。

这些奏疏以东宫属官的名义,对几项正在流程中的人事任命和政策调整提出了有理有据的驳议。

所针对的,赫然都是昨日在朝堂上反对太子最为卖力的那些大臣所关联的事项!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朝堂。

太子的报复行动,瞬间在长安朝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听说了吗?太子今日将兵部、吏部的几位官员叫去东宫,好一顿诘问!”

“何止!东宫连上数道驳议,直接把崔中丞侄子的县令任命、还有房相门下一位侍郎推动的漕运修改章程给拦下了!”

“我的天!太子殿下这是……疯了不成?如此四面树敌!”

“我看不像疯,你瞧他出手,每一下都打在关节上,挑的都是些对方理亏又不好明说的事情。”

“而且全是依着规矩来,用的是听政议事的权力,让你挑不出大错!”

“这报复……来得太快了!范围也太广了!兵部、吏部、甚至连御史台的人都捎带上了!历朝历代,哪位太子受过这等气后,能如此迅速、如此精准地反击回去?”

底层和中层的官员们议论纷纷,大部分人觉得太子是被逼急了,行为失控,是在自取灭亡。

但也有一些嗅觉敏锐的精明之辈,从中看出了不一样的门道。

“高明啊!”一位在鸿胪寺任职的老侍郎捻着胡须,对身旁的友人低语。

“太子此举,看似莽撞,实则深得权谋之道啊。”

“他不纠缠于西州一隅之争,而是直接将战火引到对手的腹地。此举一在立威,二在划界,告诉所有人,太子并非可随意拿捏之辈。”

“更重要的是,”友人补充道。

“他选择的目标分散,让李積、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无法联手反击。”

“他们若为一个侄子的官职、或一项无关大局的政策修改,就联合起来对抗储君,那在陛下眼里成了什么?岂不是坐实了结党营私、无视君父?”

英国公府,李積听着兵部下属的汇报,面色沉静如水,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下属禀报完毕,垂手恭立,大气不敢出。

良久,李積轻哼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沙场老将特有的不屑。

“哼,就按太子的意思改。这点小事,老夫懒得计较。”

他挥退下属,独自沉吟,眼中锐光一闪。

“且看这毛头小子下一步还能挑什么毛病?”

“这次便不与你计较,若有下次……哼,莫怪老夫不给东宫留颜面!”

赵国公府,长孙无忌听完幕僚的叙述,脸上波澜不惊,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仿佛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既然太子殿下有此雅兴,那就按东宫的意图办理吧。”

他语气平和,听不出丝毫情绪。

待幕僚退下,他端起茶杯,眸色转深。

“如此精准老辣。看来,是背后那位出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