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夜战(六)哥萨克骑兵辉煌的时刻!(第1/2页)
当个师属迫击炮营到位后,14师1旅再次发起了进攻。
因为夜间射击不方便,再加上炮弹有限,李汉章只能再次派人发起进攻。
只有等2团的火力点暴露后,才能让迫击炮营精准射击。
可如果只是佯攻的话,2团的轻、重火力肯定不会暴露。
别无他法的李汉章,只能让进攻的手下尽量散开,以减少损伤。
“哒哒哒!”
“咚咚咚!”
很快,2团阵地上的轻、重机枪就再次喷射出火舌。
14师迫击炮营的侦察小组,连忙掏出粉笔,在简易地图上标记出“参照物”位置。
做完标记后,侦察小组迅速撤回前沿指挥部,利用电话将情报传回后方的迫击炮营阵地。
“砰!砰!砰!”
随着9门82毫米迫击炮的怒吼,2团阵地上顿时火光四起。
14师配备的82毫米迫击炮是1923年上海兵工厂,以英国“斯托克斯式”迫击炮为原型,仿制出的“沪式”82毫米迫击炮。
该炮重68千克,弹重3.8千克,最大射程可达2.8千米。
这要比后来的民20,还要早。
“砰!”伴随着一声巨响,一枚炮弹犹如流星一般,以惊人的速度砸向了2团阵地上的一个重机枪掩体。
刹那间,火光冲天,烟尘弥漫,整个掩体都被爆炸的冲击波掀翻了。
在这惊心动魄的一瞬间,主机枪手和副机枪手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就与重机枪的零件一同被炸得四分五裂,四处散落。
这惨烈的一幕,让周围的士兵都不忍直视。
而在不远处,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战场的14师1旅旅长李汉章,看到这一幕后,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狂喜。
他兴奋地大喊道:“好!老子让你嚣张!”
紧接着,李汉章迅速转身,对站在一旁的副官下令道:“告诉荣光兴和乔立志!炮营的支援有限,让他们抓住这个机会,立刻给我拿下敌人的阵地!”
“是!旅长!”副官不敢有丝毫耽搁,连忙转身离去,传达旅长的命令。
与此同时,在2团阵地上,那些正打得热火朝天的连、排长们突然发现,己方的火力点纷纷被炮弹击中。
他们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扯开嗓子大声喊道:“转移阵地!机枪转移阵地!别他妈打了!”
然而,已经太迟了。
就在轻重机枪刚刚停止射击的瞬间,14师的士兵们就像闻到了腥味的猫一样,立刻抓住这个机会。
站直了身体,如潮水般向2团的阵地发起了凶猛的冲锋。
无奈之下,很多轻、重机枪根本来不及转移。
为了打退敌人的进攻,只能硬顶着敌人炮兵的威胁下开火。
可随着炮弹不断落下,又有机枪和机枪手被炸飞。
2团指挥部内,阵地吃紧的各营都派来人请求救援。
已经满头大汗的副团长张德才,毕竟是第一次指挥一个团作战。
当战线吃紧后,已经把手里能派出去的,都派出去了。
面对这个情况,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忽然,张德才想来一个重要的事,对一名参谋吼道:“炮兵呢!我们的炮兵呢!给我接旅部!”
独立混成旅指挥部里,刘镇庭听到炮响后,立刻开始部署新的命令。
“通知白俄步兵营,支援2团的阵地。”
“通知独立炮兵营和白俄山炮营,可以开火了!告诉他们!不用给我节约炮弹!”
“给米哈伊尔上校发报,告诉他!我想见识见识哥萨克骑兵的威力!”
(开战后,白俄加强团已经被拆分,骑兵单独行动,两个白俄步兵营被充当预备队,白俄山炮营一直在待命。)
与此同时,14师2旅对3团阵地进行火力侦察后,发现已经佯攻部队在攻到3团阵地不足五十步的时候,都没有见到轻、重机枪。
这让曹福林以为,独立混成旅真的把重火力集中在了2团阵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1章夜战(六)哥萨克骑兵辉煌的时刻!(第2/2页)
于是,仿佛已经抓到敌人命门的曹福林,下达了总攻的命令:派出2旅的两个团,对独立混成旅的3团阵地发起进攻,打算一举歼灭独立混成旅。
在14师师部后方的一座小山上,米哈伊尔上校和科马罗夫少校等白俄军官们,一个个神情傲然地站在那里。
他们的目光,紧紧锁定着几公里外的14师阵地。
早在独立混成旅抵达伊川境内时,米哈伊尔上校就已经领着两个营的哥萨克骑兵,悄然离开了大部队。
他们一路潜行,不仅顺便解决掉了14师的骑兵斥候,还彻底避开了敌人的侦察。
为的,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给14师一个惊喜。
当14师迫击炮营开火的那一刻,米哈伊尔上校就知道该他们上场了。
收到刘镇庭的通知后,米哈伊尔上校眼神都变得狂热起来。
哥萨克骑兵!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骑兵”。
许多年了,流亡在外的米哈伊尔上校,一直压抑着心中的这份荣耀。
作为一名白俄贵族,他曾经拥有过辉煌的过去。
然而,近年来,他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被迫离开祖国,四处漂泊,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
特别是在上海那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里,他看到了那些与他肤色相同的洋人,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
他们左拥右抱,享受着无尽的财富和权力,而他却连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难以维持。
黄油和伏特加,这些曾经是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可自从流亡之后,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更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他不得不将自己最体面的军装和礼服变卖,以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那一刻,他失去了作为一名贵族和帝**官的尊严和身份。
他不再是那个骄傲的、受人敬仰的大人物,而是一个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难民。
尤其是,跟随他的哥萨克勇士们,变成了只能干粗活的劳力,甚至还要干一些小偷小摸的勾当。
而跟随他们女性家属们更可怜,有的甚至要出卖**,才能换来一顿温饱。
这种巨大的落差,对他和他身后的白俄官兵们的自尊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却在他结识刘镇庭这位军阀之子后悄然降临。
自从归附刘镇庭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刘镇庭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住所,还慷慨地给予了他们比伏特加还要烈的白酒。
这种烈酒,让他重新找回了一些曾经的豪情壮志。
而且,刘镇庭还给他们发放高额的军饷,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最近,最近许多中**人对他们所享受的优厚待遇提出了质疑。
面对这种情况,他知道,现在是他们证明自己价值的时候了。
他们不能再被人看作是依赖他人施舍的寄生虫,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忠诚。
“终于,该我们上了!”米哈伊尔上校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露出一种压抑已久的兴奋。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但那双眼睛却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接着,他转过身,动作利落地翻身上马。
其他白俄军官们也纷纷效仿,迅速骑上自己的战马。
他们手中紧握着马刀,刀身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即将带来的杀戮与血腥。
米哈伊尔上校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的部下们,用俄语低吼道:“勇士们!重现哥萨克骑兵辉煌的时刻到了!”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乌拉!乌拉!”他身后的哥萨克骑兵们迅速抽出随身的马刀,狂热的大喊道。
“出发!”
随着这一声令下,米哈伊尔上校一夹马腹,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下山去。
哥萨克骑兵们纷纷驱动胯下的战马,一个个战意盎然的挥舞着马刀紧跟其后。
他们的马蹄声响彻山谷,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席卷而来。